APP下载

探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用于翼状胬肉治疗的临床效果

2021-05-17王倩倩

智慧健康 2021年10期
关键词:胬肉拆线结膜

王倩倩

(徐州市睢宁县中医院,江苏 睢宁 221200)

0 引言

翼状胬肉是临床上常见的眼表疾病之一,主要指的是当受到外界刺激后,导致的局部球结膜纤维血管组织增生的一种慢性炎症病变[1]。患者通常会出现眼睛发红、干涩、有异物感等症状,会引起角膜散光导致视力下降,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针对该疾病的治疗,临床上往往采用翼状胬肉切除手术予以治疗,但是预后较差,复发率高,患者的视力恢复不理想。因此还需探究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本研究对40 例翼状胬肉患者进行研究,目的在于探讨在翼状胬肉切除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进行治疗的具体效果,以下为本次研究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16 年1 月至2020 年10 月于本院治疗的翼状胬肉患者40 例的治疗情况展开研究,将采取翼状胬肉切除治疗的患者(20 例)纳入对照组,将采取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的患者(20 例)纳入观察组。其中观察组患者中8 例男,12 例女,年龄45~75 岁,平均60 岁;对照组患者中男6 例,女14 例,年龄40~66 岁,平均53 岁,两组基本资料无较大差异(P>0.05),可进行比较。此次研究中所纳入患者均符合翼状胬肉的临床诊断标准,该研究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同意。

纳入标准:患者及家属均完全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屈光间质较清晰;符合手术指征患者;胬肉侵入角膜内2~4mm。

排除标准:存在结膜炎、角结膜炎、干眼症等疾病患者;存在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患者;存在精神病史,具有认知障碍患者;存在交流沟通障碍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翼状胬肉切除治疗,手术操作如下:手术前做好麻醉处理,予以患者表面麻醉(1%奥布卡因)以及结膜浸润麻醉(2%利多卡因),完成麻醉后,在患者的胬肉颈部做一个弧形的结膜切口,使用有齿镊将胬肉上端进行固定,钝性分离角膜面的胬肉头部,然后将胬肉体以及尾部进行钝性分离并剪断,将胬肉及病变组织彻底切除,切除过程中注意保持角膜表面平整性,采取灼烧止血,完成切除后,使用10-0 缝合线,将结膜进行缝合,固定在患者的浅层巩膜上,术后予以患者加替沙星滴眼液预防感染,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减轻炎症反应、预防复发治疗,7d 后可拆线。

观察组患者采取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胬肉切除操作同对照组,患者的胬肉分离切除之后,在患者的患眼颞上方取一结膜移植片,所取结膜组织的面积需超过切除创面,并有约为1mm 的角膜缘结膜,将结膜移植片的角膜缘与创面的切缘完全紧密贴合,使用10-0 缝合线,实施缝合并固定。术后做好加压包扎。术后药物应用同对照组,术后6d 拆除缝线。

1.3 疗效标准

①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后,随访6 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疗效评判标准:判断患者手术创面光滑完整,愈合较好,无结膜增生出现,裸眼视力基本恢复视为显效;患者治疗后,手术创面大部分愈合,无明显结膜增生出现,裸眼视力有所改善视为有效;患者治疗后,手术创面愈合效果较差,存在明显结膜增生,视力无变化视为无效;②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角膜散光度以及裸眼视力情况;③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角膜上皮修复时间、拆线时间以及视力改善时间;④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及复发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在SPSS 22.0 中进行相关数据的分析,采取t和()对计量资料进行检验及表示,采取χ2和(%)对计数资料进行检验及表示,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治疗后的效果

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显效的15 例(75.00%),治疗效果有效的3 例(15.00%),治疗效果无效的仅2 例(10.00%),总体治疗有效率为90.00%(18/20);在对照组中,治疗效果显效的10 例(50.00%),治疗效果有效的2 例(10.00%),治疗效果无效的8 例(40.00%),总体治疗有效率为60.00%(12/20),由此可知,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相较于对照组明显更高,两组比较差异较大(χ2=4.800,P=0.028<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角膜散光度以及裸眼视力情况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角膜散光度以及裸眼视力相比较,差异较小(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角膜散光度、裸眼视力均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观察组患者的角膜散光度比对照组更低,裸眼视力比对照组更高,两组数据比较差异较大(P<0.05),如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角膜散光度以及裸眼视力情况比较()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角膜散光度以及裸眼视力情况比较()

2.3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角膜上皮修复时间、拆线时间以及视力改善时间

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角膜上皮修复时间为3~5d、拆线时间为6d、视力改善时间为7d;对照组患者的角膜上皮修复时间为5d、拆线时间为7d、视力改善时间为8d,从以上数据可知,观察组的角膜上皮修复时间、拆线时间以及视力改善时间均比对照组更短,两组数据比较差异较大(P<0.05)。

2.4 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观察组中出现结膜充血患者2 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0%(2/20);对照组患者中出现结膜充血患者4 例,创面水肿患者3 例,存在异物感患者3 例,并发症发生率为50%(10/20),由以上数据可知,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相较于对照组更低,两组比较差异较大(χ2=7.619,P=0.006<0.05)。

3 讨论

翼状胬肉是眼科常见的眼表疾病,主要是由于在外界刺激下,角膜及角膜浅层基质的蛋白质发生损害或者病变,在角膜缘形成三角形胬肉,并且会向角膜内部进行性发展。引起翼状胬肉最常见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因素,例如紫外线照射、烟尘、污染等因素[2]。此外结膜、角膜的慢性炎症及增生性疾病等导致眼表炎症性水肿、充血和新生血管生成,引发纤维组织变性,进而引发翼状胬肉[3]。另外与泪腺异常、病毒感染、遗传因素等有关。患者一旦发生翼状胬肉,会出现眼发红、发干、充血肥厚、异物感等症状[4]。若没有得到有效治疗,胬肉会伸入角膜表面生长,对角膜瞳孔区域形成遮蔽,进而造成视力障碍,致使发生视力下降、视物模糊等情况,此外还会对面部美观感产生一定影响,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5-6]。

对于翼状胬肉的治疗,临床上可采取多种方式,但是不同治疗方式的治疗效果存在较大的差异。一般来说,针对较小且静止的翼状胬肉患者的治疗,无需特殊治疗,需嘱咐患者保持眼部卫生,改变自身各种不良习惯,日常生活中注意充分休息,增加睡眠,避免过度疲劳,减少外界刺激可戴适当的变色镜。针对活动期翼状胬肉患者来说,首选治疗方式是药物治疗,在早期可适当使用人工泪液,以帮助患者改善眼部多种不适症状,使用抗生素眼药水以控制结膜炎症,减轻充血,在充血较重时可加用皮质类固醇眼药水,需要注意的是抗生素药物多为术后辅助用药,以减少术后组织瘢痕增生。虽然药物治疗具有一定疗效,可帮助患者改善一定症状,缓解眼部的不适感,但整体疗效较差,复发可能性较大。因此手术治疗是临床上比较认可的有效治疗方法。手术治疗主要有翼状胬肉切除手术治疗和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以往临床上通常采用翼状胬肉切除手术治疗。通过手术能够有效的彻底切除病变组织,阻止胬肉进一步发展,促使患者的病情得到改善,减轻痛苦[7-8]。但是该治疗方法也存在很大的缺陷。手术会对角膜缘干细胞造成一定损害,致使术后手术创面愈合较慢,且愈合后也会留下瘢痕,对患者的面部美感造成一定影响[9-11]。此外,由于炎症反应会使得残留的病变组织活化,增加复发几率[12]。因此,临床上为了促进手术创面尽快愈合、减少术后复发率、改善患者视功能,在翼状胬肉切除治疗的基础上,结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进行治疗,并取得较好效果。此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相较于对照组明显更高(P<0.05);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角膜散光度比对照组更低,裸眼视力比对照组更高(P<0.05);观察组的角膜上皮修复时间、拆线时间以及视力改善时间均比对照组更短(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相较于对照组更低(P<0.05),表明二者联合治疗,优势明显。原因在于通过从患者自身移植角膜缘,可对手术产生的角膜缘缺陷进行有效补偿,对病变组织细胞进行阻断,促进干细胞功能尽快恢复,角膜上皮细胞得以修复、再生[13-14]。同时该方法不存在免疫排斥反应,操作简便,移植成功率较高,患者术后恢复较快,并发症较少,眼睛表面的生理环境可得到有效改善,视力也能尽快恢复正常[15]。

综上所述,在翼状胬肉患者的治疗中,在翼状胬肉切除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进行治疗,可促进患者的视觉功能得到有效改善,复发率较低,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均较高。

猜你喜欢

胬肉拆线结膜
对比经结膜入路开眶术和内外联合开眶术摘除视神经内侧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效果
刨根问底之翼状胬肉
美容整形术后护理手册
拆线
拆线
老泪纵横可能是结膜松驰症
你可能不知道,眼睛也会长结石!
换医院
眼睛长胬肉要不要治
翼状胬肉自体干细胞移植术后口服中药治疗60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