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阅读之正视苦难
2021-05-17
没有经历风雪的果实不会甜美,没有经历过苦难的人生不会完整。面对苦难,我们应当不断超越自己,奋力拼搏。因为当你战胜它,它必会成为你辉煌的记忆。
阅读训练一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半山腰突遇大雨,往山顶走,顶风冒雨;向山下跑,风缓雨舒。此时,应该继续上山还是下山?“向上继续攀登!”这是登山专家给出的答案,令人意外,却有其道理。事实上,往山顶走,虽然顶风冒雨,却不会有更大的危险;而往山下跑,风雨虽减弱,可万一遭遇山洪、泥石流,后果不堪设想。
风雨过后,青山叠翠、彩虹似练的绝美景色,正是对逆风雨而登山者的最好奖励。
当困难挡道、步履艰难,当山重水复、歧路徘徊,我们不妨从攀登中借鉴破解困局、滋养信心的办法。攀登每向上一步,就意味着迈过了一级困难,离目标更近了一步。攀登每向上一步,就意味着境界水平提升了一步,逐渐开拓出了一片新天地。攀登可以克服困难,可以摆脱羁绊,可以快速突围,所以攀登总能给人以强烈的方向感、巨大的前进力和面向未来的希望。如若遇围困时停留原地消极等待或者掉头折返,看似躲过了困难,实际并没有取得任何进步,因为困难依然在那里。
攀登之路虽然更为艰险,付出的汗水也更多,却是突出重围、实现目标的制胜之路。为了抵制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打破大国的核讹诈、核垄断,我们党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做出了研制“两弹一星”、重点突破国防尖端技术的重大决策。当时中国的经济实力和工业基础十分薄弱,党中央决定自力更生,攀登科学技术高峰。最终,“两弹一星”横空出世。无论是面对革命困境还是面对发展难题,我们党历来都是坚守初心、不畏艰险的。也正是因为坚信“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我们才能不断赢取“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的胜利局面。
学会攀登,因为攀登连通着坚守初心、超越自我的精神追求。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攀登不同于悠然散步、肆意奔跑,无论多么艰险,都要朝着登顶的目标行进,这必然需要忘我、无我的奋斗和坚守初心的态度,不为美景所惑,不为情绪所扰,不为孤独所烦,全身心沉浸于征途。步履在攀登,身心同样在攀登。理想信念坚定,精神上不“缺钙”,实践行动中才经得住各种考验。正所谓:“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
善于攀登,因为攀登体现着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决心和意志。越是攀登险峰,越是需要坚毅果敢的勇气,呼唤攻坚克难的能力。攀登中的每次抬脚都是一次挑战,行至险要处,甚至每跨一步都要付出巨大的牺牲,唯有逼迫自己、激发潜力,才能刷新攀登高度。为了在同新冠病毒“赛跑”中抢救更多生命,湖北武汉市在全国支援下仅用两周时间就建成两所应急医院,仅用三周时间就建成十几所方舱医院。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这一伟大斗争实践充分表明,只有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才能战胜磨难、跨过磨难,收获更大的进步。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攀登上去了才算是进步,不断攀登才不会退步。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攀登不止,中国必将更加自信地屹立在世界东方,中国人民必能抵达更加美好繁荣的广阔天地。
(作者葛其恒,选自《人民日报》2020年6月23日,有改动)
思考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主要使用了哪种论证方法?请举一例并说明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训练二
淤泥偏自出芙蓉
我之爱莲,初与别人相同,是因观其盛开,恋羡其花纯洁、其叶圆碧、其香清远。其花,纳兰状为“白裁肪玉瓣,红翦彩霞笺”;其叶,东坡喻成“重重青盖”,诚斋夸作“接叶连天无穷碧”;至于其香,曹寅劝人晚上不要关门而睡,因有“夜夜凉风香满家”。
我之爱莲,后又进了一层,是因读《爱莲说》称其“花之君子者也”,得以因物及人、由目入心,实现了从视觉、嗅觉到心境的升格。
莲花与君子的相同处,周敦颐只用三句话便道中、道全了。第一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君子即便身处污浊动荡之境,但心始终高洁稳正,不受污染,不为矫饰,这就是孔子说的“君子不器”;第二句“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君子内心通达、气脉正直,不会倚靠附和,不会攀缘拉拢,这就是孔子说的“君子不党”;第三句“亭亭净植,香远益清”,君子腹有诗书,故而气质洁净,声息清新,这就是孔子说的“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我曾抄写、诵读《爱莲说》无数遍,每至文末“莲之爱,同予者何人”时,都不禁脱口而出:“我!”随后发出一声叹息,叹息与周敦颐相隔了近千年,不能同他一道,前去赏莲。
据闻周敦颐为了赏莲,特命人挖了个大大的池塘,池塘中心置小亭一座,以九曲桥相通,以便从各个角度、近距离地观赏。我猜周敦颐赏莲时,可能独自一人,方出此言;即使有人伴随,却对他的爱莲之切、知莲之深未必懂得,这反倒增了他的孤独。君子注定孤独,不在身边,就在心里。此番心境,还可再溯千年以上。屈原钟爱鲜花香草,曾让山鬼披薜荔、配女萝,又用各类花卉饰满了湘君与湘夫人相会的房间,其中就有莲叶。而他自己,则“制芰荷以为衣,集芙蓉以为裳”,作为“离骚”的装束。这身装束,自然难以被人理解,所以屈原紧接着说:“不吾知其亦已兮,茍余情其信芳。”孤独之强之烈,直到使他绝望自尽的程度。我想屈原之所以选择投水,是想从一个君子变成一朵莲花吧。君子和莲花的区别,只是一个在大地上,一个在水中央。
我之所以爱莲,先是慕其有君子之质,后是发现其有艺术之境。当然,泛泛而言,所有的花儿都可比作艺术;但我以为唯有莲花,才最能揭示艺术的真谛。
第一句“亭亭净植,香远益清”,艺术当予人以洁净清香的美好享受,使所思澄澈、所感幽远;第二句“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艺术以通透简约为高,以含蓄蕴藉为尚,以少胜多、以简驭繁者方为妙境上品;第三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其他花儿只须如常孕育、萌生开放,其间未尝有太多的曲折艰难,好比从人间顺利升入天堂;唯独莲花,生于淤泥之中,必须先突围后方可孕育生长,恰似先要从地狱来到人间,然后进入天堂。艺术亦像莲花,生来便在淤泥之中。艺术要像莲花,须在淤泥里,也只能在淤泥里汲取营养、积攒力量。莲花将根向下扎入淤泥,为的恰恰是向上生长,当终于开出花来时,必向上空高高擎起,离得淤泥越远越好。艺术同理,其生存需要金钱的滋养,但它的目的,恰恰是离金钱越远越好。
生活的种种苦难、人生的种种坎坷,都能给人以最有成效的磨砺,如泰戈尔所说,“只有经历过地狱般的磨砺,才能练就创造天堂的力量”。试想若不是流亡一生、若没有贫困半世,就不会有八大山人、板桥居士及其传世之作了。既然君子、艺术皆与莲花相类,那么两者必然互通,即君子可成就艺术、艺术也可成就君子。君子有了艺术,可以不再过于孤独。八大山人遭遇国破家亡,心中悲凄,却以书画遣怀。他画莲花,寥寥数笔便神完气足,这莲花就是他的化身。板桥居士曾咏过一朵入秋方开的莲花:“秋荷独后时,摇落见风姿。无力争先发,非因后出奇。”这朵莲花便是他的化身,不是不想顺时应序,只因困顿太久、积攒太难,故而开得稍迟一些罢了。
(作者胡晓军,选自《新民晚报》2018年7月23日,有删改)
思考
1.联系周敦颐“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和苏轼“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的感叹,说说你是如何理解“君子注定孤独,不在身边,就在心里”这句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谈谈你对文章题目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见下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