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变苦学为喜好——中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2021-05-16胡敏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1年28期
关键词:数学学习兴趣培养中学生

胡敏

摘要:“变苦学为喜好”深刻阐明了当前初中生数学学习的现象和教育发展的方向。数学是初中学生学习的拦路虎,是影响学生成绩提升的关键学科,由此让学生产生了“苦学”心理。基于苦学,“喜好”的关键是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是数学学科发展的重要方向,要让兴趣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引领者”,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中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28-0008

数学两极化差异、数学理论性强、逻辑性强等都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产生了“苦学”的心理,数学兴趣普遍不高。基于数学学习兴趣培养的要求和学生数学能力提升的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准确分析学生的基础学情,转变传统以知识灌注为主的教学思路,开展分层指导,同时利用情境教学、合作教学等方式让学生参与课堂,利用数学史料增加数学“温度”,用评价引导学生,树立学习信心,用良好习惯指导学生,提升学生学习能力,最终实现“变苦学为喜好”的教育理念[1]。

一、了解学生学情,开展分层指导

了解学生学情是“变苦学为喜好”的前提条件。通过了解学生学情,教师可以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分析,在分析的过程中了解学生的不同层次和学习能力,进而制定出分层指导的教育发展目标,通过指导的方式让学生有序参与到课堂当中并根据不同学生的课堂表现给予不同兴趣培养的方案[2]。

以《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为例,教师可以先提供5+(-3)=?;5+(-8)和-5+3三个式子让学生进行计算,在计算前教师给予一定的提示“利用数轴来计算结果”。提示以后,教师实施走动管理,在走动管理的过程中分析学生的学情,从计算结果来看,绝大部分学生对于前两个式子都可以得出正确答案只有一小部分学生算错,至于第三个式子则只有一半左右的学生答对。基于学生学情,教师分层指导的方案:首先选择三个式子全写对的学生上台给出正确的答案,然后让学生说出自己这样做的理由和原因,通过优秀学生示范的方式先进行一遍数学教学;其次针对存在第一个、第二个式子都做错的学生,教师用“数轴”进行解释和说明,解释说明的内容是:假设一个物体在数轴的原点,第一个式子可以理解为先向右挪动5个位置然后向左移动3个位置[3];第二个式子可以理解为先向右移动5个位置,然后向左移动8个位置;第三个式子可以理解为先向左移动5个位置,然后再向右移动三个位置,通过数轴方式让学生掌握算理,最终总结出有理数的加法法则,从而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充分照顾后进生的学习能力,从而通过分层指导的方式让学生学有所得,进而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意识与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二、开展情境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情境教学是“变苦学为喜好”的重要形式。情境教学的方式有很多,包括生活情境、角色情境、游戏情境等,在具体的情境指导过程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情境指导的方式帮助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当中,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具体、生动的内容展示,降低学生数学学习难度,以此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并强化知识的理解。

以《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电子白板的白板笔功能,用动态展示的方式塑造具体的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直线和圆的关系是相交的,教师用白板笔画出圆形到直线的距离d和半径r的数量关系对比,让学生直观看到dr的过程然后看到直线与圆没有了交点,从而用动态的场景来展示内容,帮助学生完成数学内容的学习,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能力和水平。总之,利用情境教学可以实现数学知识的直观性,帮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完成数学内容并提升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和水平,最终实现有效指导的教育发展目标。

三、开展合作探究,鼓励学生交流

合作探究是“变苦学为喜好”的重要思路。合作探究模式下,学生群体之间互帮互助可以发挥先进带后进的效果,让一部分优秀的学生带动整体学生的进步和提升,从而在合作交流中逐步引导学生参与数学课堂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在指导过程中让学生以群体的方式实现内容的攻坚克难,提升学生数学学习能力[5]。

以《多边形的内角和和外角和》为例,教师可以先提供一个五边形图案(电子白板展示)然后预设问题:如何才能得到多边形的内角和呢?然后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在群体中集思广益:有的学生提出從一个顶点出发,然后向其他的几个顶点画线得出多个三角形,有的学生提出找到五边形的“中心点”,从中心点到各个顶点进行画线,学生在组内讨论得非常热烈,在讨论的过程中也将自己的思路与其他人进行了交换,在交换的过程中很好地引导了学生进行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实现了有效指导的教育发展目标[6]。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是开放的,每一个学生都可以说出自己的想法并验证,从而激发了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提升了学生数学学习的质量。

四、引入数学史料,感受数学魅力

初中生对于感性的内容更感兴趣,引入数学史料可以让学生在具体史料的解读中感受数学学科的魅力,了解数学发展的情况,为“变苦学为喜好”提供积极的素材。数学史料有很多包括中国传统数学发展的资料、数学科学家的发展情况等,通过这些史料的融入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学科的魅力,从而提升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向心力。

数学教材中有着丰富的史料内容,教师在指导过程中也要做好数学史料的应用。如学习勾股定理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入《九章算术》中对勾股定理的描述,让学生了解到中国古代在数学发展中取得良好的成绩,以史料分析的方式让学生对数学研究、数学发展产生足够的兴趣;其次在学习数学史料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引入一些数学家的个人事例,包括陈景润等,通过这些数学家在数学方面取得的发展和进步,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发展背后所蕴含的特殊精神,包括严谨的科学精神等,进而让学生产生模仿、学习的意愿,最终起到激发学生兴趣,融入学生数学学习的具体作用[7]。

五、开展积极评价,树立学习信心

积极评价是“变苦学为喜好”的重要保障。数学教师在课堂指导过程中应注重评价的作用,在教学时利用评价树立学生学习信心,提升学生兴趣。评价对所有层次的学生都有很强的指导性。教师在教学中利用评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鼓励,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积极参与到数学课堂的学习当中。

以八年级下教材为例,涉及的知识有数据的搜集、整理、概率的学习、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等,这些知识看似简单但学习起来非常负责且容易打击学生的学习信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合理的评价,如在统计表、统计图的选用方面,学生就不知道如何选用统计图,对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等不熟悉,导致不能得到学生想要的结果。针对这些问题,教师通过评价的方式让学生逐步摸索不同统计图的应用思路、应用优势和场景,从而逐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通过逐步指导的方式建立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信心,通过合理评价的方式确保学生学习的兴趣,避免选错统计图、概率与频率分析不正确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发挥评价的指导性优势[8]。积极评价对一般学生和后进生是一种鼓励,重点是学习信心的树立,对于优秀学生则是一种激励,是问题寻找和指导发展的一种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学会评价的合理性和应用性,利用评价树立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六、培养良好习惯,引导学生学习

良好习惯的培养是“变苦学为喜好”的重要内容。初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课前预习、课后复习、错题本整理等,通过习惯培养逐步让学生喜欢上数学学科,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升学生学习内驱力。

以课前预习为例,依托线上教学的优势,教师可以将数学预习以线上辅导的方式进行,为学生提供线上自主学习的微视频,每一个视频对应一个知识点,视频中有知识点的讲解也有具体的案例分析,通过视频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广泛的学习。视频形成了虚拟一对一教学的条件,同时配合预习清单的设计让学生在数学预习阶段就可以完成基础知识的学习任务,通过基础知识的整理帮助学生完成数学学习,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信心,从而激发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课前预习是学生学习的好习惯,通过预习的方式可以让一些基础能力差的学生提前完成学习任务并弥补基础不足的情况,通过指导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找到符合自身学习实际的学习方案,利用习惯的培养提升学生的数学兴趣。初中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非常重要,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要创设良好条件,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课堂学习当中进而增强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培养学生数学学习主动性,发展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七、优化作业设计,提升学生兴趣

数学作业也是“变苦学为喜好”的关键。教师在数学作业设计方面应做好具体的优化工作。除了常规的作业形式以外,教师还应丰富作业内容,增加实践性作业、探索性作业等,利用作业的丰富性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融入数学学习,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作业学习兴趣。

结合小学阶段的数学内容,教师在数学作业设计方面要突出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实践性作业,即将数学作业与实践相结合,如学习了比例的知识,教师就可以布置测量学校旗杆的实践性作业,让学生用比例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通过测量的方式找到比例问题并通过计算获得旗杆的高度。类似的实践性作业有很多,如学习了圆角分让学生自己尝试买东西,自主找零钱等,这些都是实践性作业的一部分,其目的是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将数学学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另一方面是提升性作业,基于小升初的要求,在作业布置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搜集和整理小升初的作业,结合具体的课程内容出发,通过网络等渠道搜集相关例题并在群体中进行集中讨论,这种提高题让学生自主搜集和整理相对于教师布置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了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有效提升了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和水平。

八、总结

“变苦学为喜好”点明了中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培养的关键和方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主的理念,从学情、教情等多方面进行分析和设计,积极开展数学指导工作,帮助学生在数学学習的过程中提升自己,利用数学课堂发展自己,最终提升学生数学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现课堂的积极与有效参与。

参考文献:

[1]桑志美.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21):104-105.

[2]张根远.新课改下初中数学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策略[J].读写算,2021(18):7-8.

[3]房崇芬.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习兴趣——浅谈初中数学教学有效策略[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1(17):30-31.

[4]刘胜锋,王坤.初中数学教学生活化与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策略分析[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1(11):125-126.

[5]李许鹏.初中数学“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实践现状及反思[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1(10):92-93.

[6]刘保国.关于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思考[J].新课程,2021(17):25.

[7]陈洪剑.优化课堂,激发兴趣——论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策略[J].新课程,2021(14):180.

[8]栗锡锋.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后进生的数学学习兴趣[J].新课程,2021(11):210-211.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梅李中学215500)

猜你喜欢

数学学习兴趣培养中学生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欢迎来到《中学生博览》大型团购会
汉语授课对维吾尔族学生数学学习影响的案例分析
数学文化价值观对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影响
高中生物学习兴趣培养方法探讨
灵动指尖的艺术
在游戏中经历, 在探索中提升
扩展阅读在小学高段语文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