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早发急性冠脉综合征2 例分析
2021-05-15郭小梅
吕 超,郭小梅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心内科,湖北武汉430000)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FH)是一种以血脂代谢障碍为特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易导致早发性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给人类健康带来巨大的威胁。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ow 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LDLR)、载 脂 蛋 白B(apolipopro‐tein B)、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roprotein con‐vertase subtilin/kexin 9)等基因的突变是导致FH 的原因[1]。F H 分为杂合子和纯合子型,其中杂合子型患病率约为1/200~1/500,纯合子的患病率约为1/1 000 000。在许多国家F H 的患病率可能更高,这是因为在普通人群中F H 诊断存在严重不足[2,3]。国 内 外 鲜 少 报 道F H 早 发 急 性 严 重 冠 脉 病变并长期随访的病例。本文对2 例F H 早发A C S病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以便及早诊治。
1 病例报告
病例1,男,23 岁,因间断胸痛伴喘气1 年,加重2 周入院;查体无明显异常发现;既往有吸烟史,父母、弟弟均有高脂血症病史。血生化:总胆固醇9.77 mmol/L,低密度脂蛋白8.18 mmol/L,载脂蛋白B 2.27 g/L;肌钙蛋白、NT-proBNP 未见异常。心电图:窦性心律,下壁导联T 波倒置。心脏B 超:节段性室避运动异常,左室稍扩大(53 mm),LVEF 57%。基因检测为杂合子型FH,突变基因为LD‐LR,突变位点:C.1879>A;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提示冠状动脉三支严重病变(见表1)。初步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心功能Ⅱ级(NYHA 分级);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治疗:考虑患者冠脉血管病变广泛,暂未行支架植入术,予以阿司匹林、替格瑞洛、瑞舒伐他汀、依折麦布、培哚普利、比索洛尔等药物治疗,治疗1 周后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详见表1,术后治疗同前。
病例2,男,25 岁,因胸闷7 d 就诊于本院。7 d前曾因上呼吸道感染就诊于当地社区医院,予以抗生素治疗后未见好转,遂到本院急诊,急诊以“胸闷待查,爆发性心肌炎”收入院。入院时血压90/50 mmHg,查体双侧肘关节可见黄色脂肪瘤,且皮肤破溃,双肺听诊可闻及湿啰音。既往有吸烟饮酒史、高脂血症病史,曾服用他汀类药物,父母均有高脂血症病史。血生化:谷丙转氨酶154 U/L,谷草转氨酶55 U/L,肌酐136 µmol/L,eGFR 55.4 mL/min/1.73 m2,总胆固醇9.14 mmol/L,甘油三酯1.31 mmol/L,高密度脂蛋白0.33 mmol/L,低密度脂蛋白7.50 mmol/L,载脂蛋白A1 0.29 g/L,载脂蛋白B 1.71 g/L,高敏心肌肌钙蛋白Ⅰ11.0 pg/mL,NTproBNP 10 003 pg/mL;心电图:窦性心律,下壁、前侧壁异常Q 波,前壁、前侧壁导联ST-T 呈缺血型改变;心脏B 超:左心增大(左房39 mm,左室62 mm),左室收缩功能减低(LVEF 29%);基因检测为杂合子型FH,突变基因为LDLR,突变位点:C.1879>A/G;CAG 检查结果见表1。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非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功能Ⅲ级(killip 分级);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肺部感染;肾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考虑患者病情危重拟择期行PCI 术,予以抗感染、利尿、强心、升压、改善心肌供血、降脂稳定斑块、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心室重构及其他对症支持治疗。患者病情稳定后分次在我院行PCI 术,详见表1。两例患者随访及复查血脂情况见表2。
表1 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和支架植入情况Tab 1 Information on coronary artery angiography and stent implantation
表2 患者随访及复查血脂情况Tab 2 Follow-up and review of blood lipid
2 讨论
FH 是导致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水平长期升高的原因,是早发ACS 常见的遗传病因。虽然早发ACS 较少见,但有研究发现在FH 患者中,约46.3%的患者有早发冠状动脉疾病的家族史[4]。据报道,FH 诊断率严重不足,在大多数国家的诊断率小于1%,其中包括中国大陆、台湾、香港等地区;同时大多数FH 患者也未得到充分的治疗或治疗不及时[2,5-7]。FH 患者在接受ACS 治疗之前,只有40%~70%的患者接受了降脂药物治疗[8]。在本研究中,2 例患者均有高脂血症的家族史,但都未能引起患者的重视。病例2 虽然得到了初步治疗,其治疗并不充分。两例患者分别于23 岁、25 岁发生ACS,可见FH 易导致早发ACS。本文中的病例2 有感染病史,血压低,心电图、肌钙蛋白、NT-proBNP 异常,如未进行CAG 检查,具有这些特征的年轻患者易被误诊为爆发性心肌炎。因此,在临床诊疗中应仔细进行体格检查、询问病史,及时完善CAG 等检查以免出现错误判断而延误治疗。
根据2019 年ESC/EAS 血脂异常管理指南[9]的建议,成人FH 患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其LDL-C 的目标值应低于1.4 mmol/L。文中病例2 经过长达3 年的联合降脂治疗后,血脂水平未达到指南建议的目标值(LDL-C<1.4 mmol/L)。除了药物联合治疗外,对于顽固的血脂水平,可选择脂蛋白单采血液分离术、肝脏移植等方法。LD‐LR 是FH 最常见的突变基因,与无突变和LDL-C水平较低的患者相比,LDLR 突变且高水平LDL-C的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可能会显著增加ACS患者出院后心血管事件复发的风险[10,11]。本研究分析的2 例患者基因检测均为LDLR 基因突变,且在随访期间出现低血压,胸痛、胸闷。因此,如患者存在基因突变的情况,应密切关注患者出院后心血管事件复发的情况。
ACS 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等,2 例患者心电图均未出现ST 段抬高的情况,1 例被诊断为不稳定型心绞痛,另1 例被诊断为非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都属于急危重症。虽然目前ACS 经PCI 治疗后,死亡率已得到明显改善,但术后仍需加强对血脂的管理,尤其是FH 患者。经CAG 检查证实,2 例患者冠状动脉均为三支严重病变,分次为患者进行了PCI术,最终2 例患者各植入6 枚支架。研究表明,胆固醇水平是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12],该2 例患者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支架内再狭窄,可能与其高胆固醇水平相关。经过药物治疗、饮食管理、适度锻炼等方式,随访3 年后发现2 例患者生活质量高且能从事正常工作。
国外多个国家已开始对FH 采取系统化管理,但在国内,FH 仍未得到充分认识,同时病人也缺乏对该疾病的了解。早发现、早诊断、有效治疗,并积极处理并发的严重冠脉病变对降低FH 患者早发ACS 的风险以及改善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对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进行系统化管理已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