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支持我国糖业发展的路径研究
——基于广西糖业产业链视角
2021-05-15罗冬泉
罗冬泉
(中国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广西 南宁530028)
1 引言
广西是全国最主要的食糖产区。近三年来,广西糖料蔗种植面积约1100万亩,累计产糖量稳定在600万吨,占全国的比重超过六成,糖料蔗种植面积、蔗糖产量连续28个榨季居全国首位。随着广西“双高”基地建设的加快,产糖率不断上升,2019/2020年榨季,蔗糖分和糖厂平均出糖率分别为14.84%和13.11%,分别比上榨季提高1.56个百分点和1.52个百分点,均创历史最高水平。
但由于广西地形复杂,甘蔗种植机械化、规模化程度低,处于成本劣势,既难以与巴西、印度、泰国等产糖大国的廉价糖抗衡,也难以与云南、广东等其他省份竞争。粗略估计,广西食糖生产成本中糖料成本占比约80%,吨糖生产成本约5300元,远高于食糖进口配额内的成本价格(2800~4000元/吨)。其中,2019/2020年榨季,广西糖料蔗收购价约490元/吨,若按照每8吨糖料蔗生产1吨糖的比例,广西食糖税前价格为3920元/吨,再加上人工、设备维护、财务费用和税费等费用,估算广西食糖税后价格基本超过4600元/吨,大部分制糖企业的食糖税后价格在5200~5600元/吨。2021年1月,主产区制糖集团报价5140~5280元/吨,其中广西白砂糖含税平均售价5216元/吨,普遍低于企业盈亏线。
2 广西糖业全产业链发展的基本情况
2.1 广西糖业全产业链发展模式
当前,广西糖业全产业链发展以传统链条式主导发展模式为主,产品链接仍是主要连接方式。与食糖产业相关联的经济主体通过契约等形式连接,形成制糖企业集团为核心产业链条,涉及“糖料蔗育种与种植—糖料蔗收购—食糖加工与深加工—农资机械生产—食糖仓储运输—食糖销售”等环节,如图1所示。其形成通常是由于核心制糖企业集团为了缓解某环节的约束,向上游的糖料蔗育种与种植及下游的深加工和销售环节拓展,并基于产业链的收益分配与其他经济主体进行动态博弈。如东亚糖业集团制糖深加工生产技术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并初步形成循环经济和内部产业链,探索发展糖业循环经济,初步形成了制糖、造纸、酒精、酵母、糖果、生物发电和生物肥等蔗糖循环经济产业链。南宁糖业集团成立了南宁南糖香山甘蔗种植有限责任公司、南宁南糖东江甘蔗种植有限责任公司等子公司,以促进糖料蔗规模化种植。
图1 当前广西糖业产业链发展模式
2.2 广西糖业全产业链呈链条短、薄、窄和散的特点
2.2.1 链条短
链条短,体现在侧重糖料蔗种植、食糖加工等两个环节,其他环节特别是农资机械生产、食糖深加工、运输销售及品牌营销的纵向延伸不够。
2.2.2 链条薄
链条薄,体现在糖业总体规模较小,受国际糖价波动影响较大,自主定价权弱,产业集中度较低,制糖企业集团转型升级和兼并重组进展较慢,且与粮棉油等其他农业产业相比综合竞争力。
2.2.3 链条窄
链条窄,体现在循环经济横向拓宽不足,食糖精深加工和制糖副产品综合利用率低,原糖、食糖、精糖和蔗糖食品为传统优势业态,但循环糖、功能糖和糖研发等业态发展不够成熟,广西糖从“中间产品”到“终端产品”环节仍有待拓展。
2.2.4 链条散
链条散,体现在由于食糖季产年销的特征,产业链上各环节衔接不紧密,各环节基本上是分段治理,且核心制糖企业集团对上游中小微企业重视程度普遍不足,对经销商等下游企业溢价能力不强。
3 金融支持广西糖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3.1 金融支持糖业发展的力度不断增强
2019年以来,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糖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桂政发〔2019〕8号)为基础,广西陆续出台了《关于金融服务广西糖业全产业链发展的若干措施》等配套措施,引导金融服务广西糖业发展。2019/2020年榨季末,广西糖业全产业链总融资余额超过700亿元,金融支持力度与糖业经济总量匹配。
3.1.1 表内融资以短期流动性贷款为主
广西蔗糖榨季一般为11月至次年4月,非榨季期间封厂并检修设备。因此,制糖企业信贷需求主要是短期流动资金贷款,主要用于开榨前甘蔗款兑付和日常生产经营维护。2019/2020年榨季末,广西糖业全产业链贷款506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占比81%;中长期贷款占比19%,比榨季前提高2.68个百分点,制糖企业技术改造等中长期资金需求满足度有所提高。如工商银行广西区分行、建设银行广西区分行等为龙头民营制糖企业设计了中长期流动贷款模式,通过将原1年内的贷款期限延长至2年,降低企业短期偿债压力。
3.1.2 表外融资方式趋于多样化
广西糖业获得了包括贸易融资产品、债务融资工具、基金、保险、期权和仓单质押等多种金融产品的支持,糖业多样化融资需求得以满足。2019/2020年榨季末,涉糖表外贷款和债券融资余额近200亿元。其中,通过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和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等表外贷款融资余额117亿元,同比增长95%。如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村信用社联合社通过信托收益权对制糖企业予以授信。兴业银行南宁分行作为主承销商为广西农垦集团承销发行债务融资工具,品种覆盖超短融、永续债及定向工具,并提供非标信托贷款以保障资金使用需求不间断。
3.1.3 制糖企业融资成本下降
传统制糖企业贷款融资成本较低。2019/2020年榨季末,广西制糖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28%,低于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0.4个百分点。同时,政策性融资担保服务降低了担保费率。如广西农业信贷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对疫情期间申请担保贷款的涉糖经营主体担保费降至0.5%。
3.2 金融服务基本涉及产业链各环节
目前,金融服务涉及种植、收购、加工及深加工、销售贸易、收储和企业兼并重组等各环节,部分金融机构还提供以制糖企业为核心的糖业全产业链金融服务,如建设银行探索建立“甜蜜通达”智慧糖产业服务体系模式,系统支持糖业产业链各环节。但总体上看,与糖业产业链发展相似,金融体系支持也未形成成熟完备的产业链金融服务。
3.2.1 种植环节
传统农户个人贷款。如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指导各级农合机构以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联保贷款和个体经营户联保贷款等贷款产品为载体,支持甘蔗种植生产。忻城农信社与忻城南华公司合作,为种植面积达20亩以上的大户提供“甜蜜贷”信用贷款产品,支持扩大承包规模,备耕生产等经营,根据核定后的种植面积确定贷款额度,最高额度50万元。
引入征信和税收增信的贷款。如广西崇左市试点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基础上,通过引入税收动态信息,帮助金融机构及时掌握制糖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为种植大户及蔗农增信。
糖料蔗种植保险。通过保险产品分散糖料蔗种植过程中面临的自然灾害和价格波动风险。探索开展糖料蔗价格指数保险,开展“保险+期货”白糖区间价格保险项目,通过保险支持糖料蔗种植。2020年4月,广西罗城县实施白糖“保险+期货”县域全覆盖试点建设项目赔付工作,支持蔗农5935户,承保甘蔗种植面积11.7万亩。
3.2.2 收购环节
订单融资。2019年起,广西推广糖料蔗订单农业管理,相应围绕订单农业开展的金融产品服务逐步推广,其中以“银行+糖厂+蔗农”产业链金融为主要模式,实现了与糖料蔗种植和收购环节的连结。部分金融机构还提供线上化的便捷服务,如农业银行的“甜蜜贷”通过国税监控、银税企联网、甘蔗进厂、蔗农贷款、糖厂承担利息和用蔗款归还贷款的方式,解决制糖企业无法及时兑付蔗农甘蔗款的问题。
政策性融资担保。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通过降低担保费、展期续保,纾解蔗农种植经营困难。如广西农业信贷融资担保有限公司与金融机构合作,针对订单农业购销兑付需要,创新“桂农担——甜蜜保”产品,支持糖料蔗种植大户、糖料蔗经营收购户,由收购户兑付蔗农结算款,化解制糖企业为集中兑付甘蔗款的贷款压力。
3.2.3 食糖加工及深加工环节
技术改造贷款。技改资金支持以提供固定资产贷款、中期流动资金贷款为主。如南宁糖业明阳糖厂等企业在由政府补贴的前提下,通过银行贷款进行自动化改造。
进口原糖深加工贸易融资业务。如农业银行广西区分行为制糖企业进口原糖深加工提供涉外信用证、进口押汇等贸易融资业务。
3.2.4 食糖仓储运输及销售环节
仓单质押融资。为制糖企业及下游企业提供仓单质押支持蔗糖销售。如中信银行南宁分行与中信梧桐港合作为白糖物流企业提供线上仓单质押融资服务。桂林银行与第三方仓储监管公司以及科技公司开展仓储监管业务合作,为制糖企业提供食糖仓单质押融资授信。
为收储提供信贷支持。为解决食糖从生产环节到销售环节时间差较大以及储存空间大导致的仓储成本高问题,金融机构为蔗糖收储提供相应贷款支持。在糖价下行期,金融机构配合地方政府的临时收储政策,为企业食糖收储提供信贷支持,并由财政贴息。
3.2.5 食糖销售贸易环节
资金清算托管及产业链融资。金融机构与广西泛糖科技有限公司等平台公司合作,提供资金清算、托管及线上产业链融资等金融服务。如建设银行广西区分行对广西泛糖科技有限公司予以授信。
贸易融资。金融机构提供针对涉外企业的跨境直贷、反向保理融资、涉外信用证和进口押汇等贸易融资业务。如兴业银行南宁分行通过内保直贷向制糖企业集团发放美元贷款,以外债形式流入,并配套利率互换以及货币掉期等业务,锁定融资成本。
3.2.6 企业兼并重组
目前,金融机构提供多元化的制糖企业并购重组金融服务,包括保函、贷款承诺函、并购贷款、并购基金、并购顾问和流动资金贷款等多层级产品。在金融助力下,2020年9月南宁糖业ST成功摘帽。农业发展银行广西区分行通过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贷款,支持广西“双高”糖料蔗基地建设,贷款期限最长20年。
4 金融支持广西糖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4.1 部分制糖企业未达到金融机构授信要求
4.1.1 底部糖业企业融资能力与融资需求不匹配
目前,由于发展战略差异,广西各家制糖企业集团经营情况和盈利能力各不相同,融资能力差异明显。银行普遍认为,国有、外资制糖企业集团较为优质,资金充裕且融资能力较强;而部分民营制糖企业集团资产负债率高,难以达到中长期贷款的授信标准,因此,资金较紧张尤其是技改等中长期资金需求较难满足。
4.1.2 制糖企业集团广泛存在资金池管理模式
制糖企业集团普遍将贷款、销售货款全部归集到总部或母公司的资金池统一进行调配,金融机构难以监测到企业某笔贷款的资金走向,因而不符合金融监管部门关于流动资金测算及实贷实付的要求。部分糖业集团的蔗渣制浆和酒精种植等非制糖项目建设初期投入资金大,但产出效益不明显,容易出现为维持产业链经营挤占制糖企业资金等问题。
4.1.3 制糖行业盈利能力较弱
受国际市场糖价周期性波动、进口食糖征收保障措施关税取消、走私白糖及糖浆涌入等因素影响,国内食糖自主定价权趋于弱势。加上广西糖业区域化和集群化程度偏低、产业链条较短,糖料蔗种植成本偏高,导致制糖成本与食糖售价倒挂或持平,企业亏损或保本微利状态。2016年以来,国内白糖价格总体低位徘徊,制糖企业普遍亏损。为此,金融机构出于审慎经营考虑,不得不提高准入门槛,缩减信贷额度,降低企业信用等级和产品质押率,制糖企业获得金融支持难度增加,形成恶性循环。
4.2 制糖企业及上下游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目前,金融服务分散在糖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现有的产业链金融主要集中在“蔗农—企业”等上游环节,少数金融机构探索向仓储物流环节发展,但也尚未形成完整的糖业产业链金融服务。由此导致融资方式仍以贷款为主,且流动性贷款占比较高。2020年广西涉糖贷款中长期贷款占比近两成,但与汽车制造、冶金等其他产业链的中长期贷款相比,金融服务对糖业两端延伸的力度和深度仍显不足。
如前所述,从糖业产业链发展角度看,核心制糖企业与上下游企业联系较松散,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部分亏损的制糖企业未能有效维护与上游企业的关系,长期占用供应商的资金。广西崇左穗宁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主要为制糖企业提供糖料蔗种植肥料,对某制糖企业应收账款达200多万元,且因该制糖企业不愿意配合进行应收账款融资确权,不得不向法院提起诉讼。二是食糖销售周期较长,资金回笼慢。由于白糖季产年销,销售时间跨度从榨季结束持续至9~10月份的中秋节和国庆节,资金回笼较慢。加上广西白糖销售往往需要通过海运或者河运到全国各地,运输过程时间往往长达15~30天,下游经销商收到货物才付尾款,中途占用制糖企业资金量较大。此外,制糖企业与下游经销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不够紧密,客观上延长了销售周期。因此,产业链金融服务经验较丰富的国有银行通常优先与东亚、中粮等中外合资或具有国企背景,且信誉良好的制糖企业开展产业链合作试点。上游农户、小企业对产业链融资模式知晓度不高,仍习惯于现金结算货款。
4.3 订单农业数据采集仍处于沉淀初期
当前,广西糖料蔗种植以散户为主,散户种植面积占比近九成。金融机构对核心制糖企业提供的名单内种植户进行授信,需要由制糖企业提供担保,银行提供贷款解决农户糖料蔗种植、收购环节的资金需求。但是,由于该形式局限于单家制糖企业提供的名单,难以避免少数农户多头签订购销合同带来的风险。例如,工商银行广西区分行根据核心糖业企业提供的上游农户每年甘蔗结算量,按20%的比例给予农户授信。但由于部分农户同时与多家制糖企业签订购销合同,导致制糖企业不愿提供担保,信贷资金无法封闭运转。2019/2020年榨季以来,广西实施糖料蔗订单农业管理,订单农业数据包括种植户姓名、种植地点、种植面积、品种、产量等信息,能为农户、合作社等种植主体的贷款提供增信,有助于推进信贷资金闭环运行,但面临两个困难。一是数据沉淀较少。由于订单农业合同的数据仅沉淀了两个榨季的信息,尚不足以形成独立的增信支持。二是信息供求不匹配。某网络平台处于运行初期,数据收集处理处于起步阶段,未能完全满足金融机构对于订单农业的要求。
5 金融支持我国糖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5.1 优化以制糖企业集团为核心的传统食糖产业链发展模式
5.1.1 提高制糖企业自身融资能力
引导制糖企业专注主业,通过技术改造升级,全面提高生产自动化水平。在资金需求较小的非榨季期间,按时归还银行贷款,较少贷款利息支出,积累良好银行征信。优化总部或母公司的财务管理模式,形成单笔资金可追踪的资金池管理模式,便于金融机构提供便捷的服务。
5.1.2 巩固核心制糖企业与上下游企业的联系
引导核心制糖企业主动偿还上游企业的应付账款。通过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等方式,尝试将与下游经销商签订合同,周期由每年国庆中秋节提前至榨季结束后一个季度内,缩短销售周期。鼓励金融机构以提供产业链金融服务,通过下游经销商提供仓单、存货进行质押融资。
5.1.3 升级产业链发展模式
以食糖生产各环节的产品为基础,延伸糖业产业链。如推进农业机械制造、化肥辅料生产等上游产业发展;探索发展以食糖为原料的糖果、蔗醋饮料的关联产业,提高制造绿色环保浆纸、有机肥等提高蔗渣、滤泥等压榨副产品的利用率;加大对仓储物流、涉糖产业园区建设等下游产业发展。
转变传统链条式主导的产业链发展模式,探索不同类型制糖企业形成链族式或链网式主导的发展模式。鼓励部分优质制糖企业集团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继续扩大制糖核心企业集团的链条规模,增强产业链各环节的连结,加强成本管控,形成链族式主导的发展模式。对于中粮集团等部分已经建立信息服务平台的涉糖企业集团,探索实现集团内产业链网信息共享,集群上下游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
5.2 升级产业链金融支持糖业高质量发展
优化升级以制糖核心企业为中心的上下游企业产业链融资模式,引导金融机构、制糖核心企业、上游供应商、下游仓储物流和经销商、科技平台发挥专业优势,明确各自市场定位,加强合作共享。
5.2.1 推广应收账款融资
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制糖企业注册加入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开展线上、全流程、批量的应收账款融资。特别是制糖核心企业应主动进行应收账款、仓单的确权,盘活上游中小微企业的应收账款资产,探索通过销售合同为上游供货商提供应收账款的融资。金融管理部门及监管部门应尽快整合票交所、征信中心、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的电子应收账款流转平台,将市场上所有的电子应收账款集中至平台进行登记流转。
5.2.2 建立统一的存货动产担保登记平台
金融管理部门及监管部门应尽快整合分散全国在各融资主体、各区域的存货动产担保登记平台,推广互联网动产和权利担保登记,为金融机构进行批量登记、查询、修改等流程提供便捷的系统接口,避免出现白糖“一单多押”,从而创造良好产业链金融生态环境。
5.2.3 加快完善第三方科技平台建设
推广订单农业融资,引导加快广西泛糖科技有限公司等第三方平台建设,完善订单农业数据的采集处理运用流程,为制糖企业融资提供增信信息,缓解种植、收割环节的企业兑付甘蔗款的资金需求。完善白糖仓储物流监管模式,制定糖业仓储质押标准,规范第三方仓库监管,发展白糖仓单质押业务,拓宽制糖企业融资渠道。
5.2.4 创新保险、担保等金融服务
推广升级糖料蔗保险为糖料蔗收入保险,探索将保障产量损失的种植保险和价格指数保险有机结合,满足产业链上蔗农及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将糖料蔗价格指数保险、糖料蔗收入保险纳入农业保险中央补贴险种,继续开展糖料蔗价格指数保险试点,将收入保险与订单农业相结合,将种植户的种植和市场风险纳入保障范围。完善农业信贷担保服务体系,发挥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的引导和保障作用,为糖料蔗种植大户、合作社、种植公司、机械化服务公司等糖业适度规模经营主体提供担保服务。
5.3 加强“财政+产业+信贷”三大政策协调配合
5.3.1 直接补贴+政策性贷款支持
参照粮棉油直补政策,对原料蔗实行直接补贴,并明确将食糖收购纳入国家政策性贷款支持范围。
5.3.2 适时收储+打击走私
对制糖企业给予合理保护,在食糖市场价格大幅下跌时,启动地方收储计划。同时,及时打击以糖浆等各类形式非法入境的进口走私糖,维护国内食糖市场竞争秩序。
5.3.3 信贷政策+监管政策
充分发挥货币信贷政策和监管政策的正向激励作用,通过再贷款再贴现等低成本资金的引导作用,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糖业传统产业的金融支持,加快产品创新,提升金融服务质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