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个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中的效果分析

2021-05-15厉地玲吕珊珊

医药前沿 2021年3期
关键词:心肌梗死家属个性化

厉地玲,吕珊珊

(清远市妇幼保健院 广东 清远 511510)

急性心肌梗死是常见的临床疾病,发病年龄较高,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有心率失常、胸痛等症状。情绪激动、剧烈运动、过劳、大量饮酒等情况均会引发急性心肌梗死[1-2]。目前数据统计中显示,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发病期间,如不能进行及时的治疗,可能会对生命造成严重威胁以及严重危害患者生活质量[3]。因此对治疗质量控制尤为重要,同时,良好的护理模式能够起到提升治疗的效果,对降低致死率也有着尤为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次通过个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为急性心肌梗死在院前急救护理提供理论支持,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9 年1 月—2020 年12 月收治的60 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 例。观察组中男性14 例,女性16 例,年龄为35 ~88 岁,平均年龄为(64.27±24)岁;对照组男性17 名,女性13 名,年龄为37 ~91 岁,平均年龄(65.56±25)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患者经检查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2)患者意识清晰且具有正常的沟通能力。(3)患者及家属均知晓并同意参与。

排除标准:(1)患有严重精神疾病患者。(2)患有严重其他脏器功能障碍患者。(3)住院期间出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实施常规护理,收到急救电话时,急救人员快速到达现场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密切检测,并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建立静脉通道、吸氧、血管扩张等急救治疗[4]及致电急诊医生告知患者病情。同时对患者进行疾病相关知识讲解,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避免在治疗期间的错误做法。

1.2.2 观察组 实施个性化护理,具体护理内容包含:(1)通讯急救护理,保证患者能够及时获得急救车接诊[5];在电话中,需要对患者以及家属叮嘱急救应对措施,避免错误的行为影响患者的目前状况;对于患者以及家属进行一定的心理疏导,避免患者由于过度紧张焦急的情绪问题造成患者病情加重。(2)现场急救,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后,根据患者情况以及现场环境对患者体位进行调整,快速建立静脉通道,如患者口鼻腔内有异物,需及时取出。密切检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3)院前急救:患者在送达急诊前,护理人员应当与急诊医生进行沟通,通过电话沟通内容以及转运过程中了解的患者病情,提前进行急救准备;在进行治疗中,对患者进行沟通,安抚患者紧张焦虑的情绪,鼓励患者积极进行治疗;通过建立静脉通道减少患者疼痛感,并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各项生命体征进行实时监测[6]。(4)心理护理:在治疗、护理的不同阶段进行讲述,由于急性心肌梗死会对患者生活影响较大,因此患者容易产生极大的负面情绪,而消极治疗[7]。因此需要对患者进行积极的心理疏导,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5)分诊治疗:分析患者资料,结合资料判断病情轻重程度,进行分诊[8],分诊完成后急救护士积极配合抢救工作。

1.3 观察指标

(1)临床指标比较:院前出诊时间、急救时间、分诊评估时间、输液通道创建时间、心电图时间;(2)急救治疗效果比较:诊断率、转运成功率、急救成功率;(3)并发症情况比较: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对此次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t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

观察组临床指标各项数据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s)

分组 例数 出诊时间/s 急救时间/min 分诊评估/min观察组 30 43.67±13.37 18.95±4.37 1.52±0.35对照组 30 62.15±12.55 30.21±5.73 3.15±0.40 t 5.520 8.558 16.797 P 0.000 0.000 0.000

表1(续)

2.2 两组患者急救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患者诊断率、转运成功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救成功率差异不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急救治疗效果对比[n(%)]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比较

两者患者并发症情况比较中,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的4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对比[n(%)]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多发生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基础上,由于某些诱因致使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血中的血小板在破裂的斑块表面聚集,形成血块(血栓),突然阻塞冠状动脉管腔,导致心肌缺血坏死;另外,心肌耗氧量剧烈增加或冠状动脉痉挛也可诱发急性心肌梗死,常见的诱因如下:过劳、激动、暴饮暴食、寒冷刺激、便秘、吸烟、大量饮酒等。临床症状表现为:疼痛、程度重,持续时间长,可伴濒死感,少数人一开始就休克或急性心衰;全身症状发热、心动过速、白细胞增高和血沉增快等;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和上腹胀痛;心律失常等;并伴有相关的并发症。急性心肌梗死多发于老年群体,且由于病情发症较为突然,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更为优化的急救护理尤为重要[6]。通过急救护理能够提高临床抢救工作更为顺畅,争取有利的抢救时间,提升抢救效率。

个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急救护理中,主要围绕对有效争取最佳救治时间以及以人为本的两个重要核心内容。在急救治疗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把握患者的最佳救治时间,尽可能避免复杂环节、并要总结归纳在急救护理过程中的问题,进而实现护理过程的科学性、全面性、及时性,从而实现护理工作的整体优化[7];同时,兼顾患者的个体情况差异,在急救人员出诊同时,对患者以及家属进行电话中的急救指导,并能够在急救人员到达后迅速实施对患者的基础急救工作开展。对患者以及家属实施心理疏导,能够有效的缓解患者以及家属的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提高患者的配合度和对急救人员的信任度。通过全面提升护理质量,一方面能够避免在急诊出诊的过程中,患者由于错误行为增加救治难度,以及在患者进行转运过程中的意外情况发生;另外一方面能够有效提升院内急救与出诊医护人员更好的对接患者情况,有助于院内急救人员做好相应准备,尽可能缩短患者的急救时间。

本文为探究个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结果显示,个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救护理中能够有较好的护理效果。通过对患者自己家属进行通讯急救护理,能够极大程度的保证患者在等待急救人员的过程中,避免错误的行为,加重患者病情,对患者的急救成功率有显著作用;以及通过有效的心理疏导,避免患者以及家属在转运过程中出现焦急、紧张等不良情绪,对患者的情绪起到较好的控制作用,增加患者以及家属对急救人员的信任度,有助于急救过程中的治疗。结果中,观察组临床指标各项数据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急救治疗效果各项结果均优于对照组(诊断率、转运成功率)(P<0.05);两者患者并发症情况比较中,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的40%(P<0.05)。结果显示,院前个性化护理相对于常规护理模式具有更为高效的护理效果。个性化护理能够使护理更有计划性和针对性,同时从患者实际情况进行护理内容制定,能够有效避免常规护理的盲目性和滞后性,从环境、沟通、饮食、功能锻炼等方面强化护理,从而加速患者康复,整体减少并发症发生。

综上所述,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护理中应用个性化护理效果显著。

猜你喜欢

心肌梗死家属个性化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满足群众的个性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