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护理干预对晚期肺癌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2021-05-15

医药前沿 2021年3期
关键词:因性肺癌化疗

胡 丹

(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医院内三科 广东 广州 510006)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逐渐步入,肺癌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种常见疾病。因其病情隐匿,早期无临床症状,待发现时,多数患者已处于中晚期阶段。临床中,目前对于中、晚期肺癌患者多采用化疗的方式以延长患者的生命。多数患者化疗后易出现恶心、呕吐、疲乏等不适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将癌症相关疲乏(CRF)定义为一种扰乱机体正常功能的非同寻常的、持久的、主观的劳累感,与癌症或癌症治疗有关,表现为非特异性的无力、虚弱、全身衰退、嗜睡、疲乏等症状,且不能通过休息、运动缓解[2]。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因此,有效的缓解晚期肺癌化疗患者的疲乏症状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拟在探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在改善晚期肺癌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和生活质量中的作用,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将经验分享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 年12 月—2016 年12 月在我科收治化疗的60 例肺癌化疗患者。按其住院时间的先后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31~86岁,平均年龄(62.57±10.11)岁。观察组患者中男性患者23 例,女性7 例,年龄33 ~76 岁,平均年龄(59.33±9.92)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诊断等基础资料方面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两组患者均符合本研究的纳入标准:(1)经影像学及穿刺活检检查,符合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七版《外科学》教材中关于肺癌的诊断标准[3]。(2)预期生存期≥6 个月。(3)机体能耐受化疗治疗方式。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肿瘤科化疗常规护理包括:遵医嘱及时使用化疗药物,用药过程中密切关注患者的不良反应等。观察组患者在实施肿瘤科化疗患者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的护理干预模式,具体方法如下:(1)加强护士相关知识培训:科室对全科护士进行癌因性疲乏的相关知识培训,包括癌因性疲乏的常见原因、临床症状及护理措施等。(2)心理护理:晚期肿瘤患者因常伴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加上对化疗后不良反应的恐惧心理,常处于焦虑、抑郁状态。而不良的情绪刺激,会加重患者的疲乏症状。因此在临床护理中,护士因根据患者的文化背景及文化程度等方面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的心理护理。在沟通过程中,护士应多采用“移情”的沟通模式,多从患者的角度出发。让患者能够敞开心扉愿意与护士交流。(3)健康教育:首先对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等方面对患者的健康教育需求进行评估,其次根据评估结果对患者实施个体化的健康教育。通过全方位的讲解使患者对化疗相关知识有一个全面了解,从而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4]。(4)睡眠指导:良好的睡眠不仅可帮助患者维持机体健康,同时可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帮助患者养成科学、健康的睡眠状态对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有重要作用。午间、晚间睡眠时间,做好病区人员管理,减少人员走动及噪音影响;协助患者关灯、拉窗帘,以为患者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对于睡眠障碍的患者可通过按摩头皮、温水泡脚等方式,同时告知患者避免饮用浓茶、咖啡等。(5)运动指导:经美国护理学会循证医学研究小组研究发现,活动锻炼能有效的缓解晚期肿瘤患者的疲乏症状,该指南中特别推荐散步、慢跑、广播体操等有氧运动方式[5]临床中护士在对患者的年龄、身体状态进行评估后,根据患者自身情况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运动时间以30 ~60 min 为宜,运动强度以不感到疲劳为标准。(6)饮食指导:为减少化疗后患者的胃肠道反应,可适当的协助患者调节用餐时间:告知患者在化疗前1~2 h 内尽量避免进食。鼓励患者根据个人饮食喜好多食用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保证每天蛋白质摄入量在1.2 ~1.4 g/d。(6)延续性护理:出院前完成对患者个人信息的登记,同时建立微信群。出院后通过电话随访、微信群的方式为患者提供延续性护理服务。鼓励患者每日在微信群中进行运动打卡。同时加强与家属的沟通,让其意识到其在患者康复中的重要作用。叮嘱家属多陪伴,多与患者进行交流,以便及时发现患者的不适症状。

1.3 观察指标

1.3.1 疲乏评估 采用简短疲乏量表(BFI)对患者的疲乏程度进行评估,该评估量表总分为10 分,评分越高,说明疲乏症状越严重。其中0 分为无疲乏,1 ~3分为轻度疲乏,4 ~6 分为中度疲乏,7 ~10 分为重度疲乏。

1.3.2 生活质量评估 使用SF-36 对晚期化疗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估。该评估量表主要从患者的躯体疼痛、生理职能、精神健康、活力、社会功能5 个方面对患者进行评估。各维度均值为0 ~100 分,得分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 疲乏

经综合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重度疲乏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而轻度疲乏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疲乏程度比较

2.2 生活质量

观察组患者经综合护理干预后生活质量各项维度分值均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s,分)

组别 n 生理职能 躯体疼痛 精神健康观察组 30 76.03±3.08 76.17±5.30 81.23±5.84对照组 30 71.90±6.60 71.70±6.48 77.37±4.46 t 3.106 2.925 2.877 P<0.05 <0.05 <0.05组别 n 活力 社会功能观察组 30 74.87±5.03 77.87±5.19对照组 30 70.8±5.95 73.83±6.09 t 2.861 2.765 P-<0.05 <0.05

3.讨论

化疗作为目前晚期肺癌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其在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对人体的正常组织有一定的杀伤作用。随着化疗的延续,患者会出现持续劳累、厌食、恶心等症状,即为癌因性疲乏。疲乏的出现不仅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也容易导致患者机体正常功能出现紊乱。随着医疗的进步,肺癌患者对自身的生命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综合化护理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能够从身心方面满足患者的需求。本研究中通过全面评估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等基本情况,为患者从心理护理、健康宣教、饮食、运动、睡眠指导、延续性护理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个体化护理,不仅有效的缓解了患者疲乏的症状,同时有效的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措施值得在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因性肺癌化疗
中医防治肺癌术后并发症
林雁健脾益肾针刺法治疗结直肠癌术后癌因性疲乏临证经验
对比增强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肺癌脑转移瘤检出的研究
睡前音乐疗法对乳腺癌放疗患者睡眠质量和癌因性疲乏的影响
骨肉瘤的放疗和化疗
九句因理论的形式语义学
跟踪导练(二)(3)
microRNA-205在人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化疗相关不良反应的处理
基于肺癌CT的决策树模型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