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联合醒脑静针剂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分析

2021-05-15邓智峰余宇星黄伟豪陈唯实江俊毅

医药前沿 2021年3期
关键词:针剂醒脑血肿

邓智峰,余宇星,黄伟豪,陈唯实,江俊毅

(广东省台山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广东 台山 529200)

高血压脑出血作为常见原发性脑出血,具有发病急,进展快,死亡率高等特点。原发性脑出血最常见原因是患者的高血压伴脑小动脉瘤,在病情发作的时候血压突然性的快速上升[1],造成动脉瘤破裂。一旦患者脑出血之后就会因为局部血肿造成脑组织的水肿,出现颅内压上升,脑组织也很容易受压,随着血肿对四周健康的组织进行持续性的压迫,就会形成脑疝,对生命安全造成影响。所以在避免脑疝形成之前,需要控制颅内压的生成,及时清除颅内血肿。临床发现在采用手术治疗的基础之上,增加合理用药,对于脑细胞耐缺氧能力有所帮助,减少炎症反应的产生,对于神经功能的改善等有着重要价值。为此本文针对我院2018 年10 月—2019 年10月期间收治的100 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作分析,探究针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应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联合醒脑静针剂治疗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8 年10 月—2019 年10 月治疗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100 例,以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参照组,每组50 例。试验组男30 例,女20 例,年龄45 ~69 岁,平均年龄(50.72±3.00)岁;参照组男33 例,女17 例,年龄46 ~69 岁,平均年龄(50.98±3.33)岁,对比两组病患的年龄,男女占比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原则:符合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有关高血压脑出血诊断标准;通过CT 检查确诊为高血压性脑出血[2],出血量为30 ~45 mL;发病到住院时间在二十四小时之内。

排除原则:急慢性炎症,因血管存在畸形、肿瘤等造成出血;凝血功能障碍等。

1.2 方法

参照组实施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3],即先利用CT 进行定位,穿刺点选择靶点垂直在矢状平面的直线以及颅表的中心交点,进行常规的消毒和局部的麻醉之后,可以依据出血的区域和深度应用12 或14 号带芯脑室引流管,顺沿着穿刺的位置进行钻孔和穿刺。当完成以上操作之后,利用5 毫升的注射器抽取患者的血肿,成功抽取就证明穿刺成功,抽取部分的血肿之后,放置引流管,再次使用CT 对引流管位置进行观察,之后可以先将事先稀释好的尿激酶(2万单位)注射入引流管,马上进行夹管,时间不得少于三小时,再开放,引流3 ~4 天之后,再次进行CT 检查,确定血肿清除达到了70%以上,即可将引流管进行移除。

试验组在参照组的基础上实施醒脑静针剂(河南天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41020664)治疗[4],将20 mL 的醒脑静针剂加入5%的葡萄糖溶液中,以静脉滴注的形式用药,一天一次,一共需要14 天。

1.3 观察指标

(1)两组临床总有效率评定如下:痊愈:治疗之后,进行神经功能损伤评分,得分91%~100%,病残0 级;效果显著:治疗之后,进行神经功能损伤评分,得分46%~90%,病残好转在1 ~3 级之间;有效果:治疗之后,进行神经功能损伤评分,得分18%~45%;无效果:经过治疗,患者不论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还是病残程度评分均无任何变化,病情甚至出现恶化的迹象。

(2)测评和分析治疗前后两组血管内皮功能因子变化,包含:一氧化氮、血管内皮素。

(3)记录和分析治疗前后两组血清炎性因子的变化,在治疗前后,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液3 毫升,进行血清分离之后,放置在零下70℃进行保存等待检验。

1.4 统计学处理

2.结果

2.1 两组临床总有效率对比

试验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总有效率对比[n(%)]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管内皮功能因子变化对比

治疗之前,两组患者一氧化氮、血管内皮素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之后,试验组一氧化氮、血管内皮素均比参照组理想,组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管内皮功能因子变化对比(±s,μg/L)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管内皮功能因子变化对比(±s,μg/L)

组别 n 一氧化氮 血管内皮素治疗之前 治疗之后 治疗之前 治疗之后试验组 50 218.52±47.50 391.82±69.52 121.40±27.55 74.50±11.22参照组 50 219.55±44.60 331.50±52.45 121.72±27.55 60.33±12.33 t 0.1117 4.8977 0.0580 6.0103 P 0.9112 0.0001 0.9538 0.0001

2.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的变化对比

治疗之前,两组患者hs-CRP、IL-1β 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之后,试验组hs-CRP、IL-1β 均低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的变化对比(±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的变化对比(±s)

组别 n hs-CRP(mg/L) IL-1β(ng/L)治疗之前 治疗之后 治疗之前 治疗之后试验组 50 15.87±3.20 6.50±1.30 41.58±6.75 12.52±3.82参照组 50 15.99±3.65 10.79±2.00 42.03±8.35 28.39±6.53 t - 0.1748 12.7170 0.2963 14.8332 P - 0.8616 0.0001 0.7676 0.0001

3.讨论

高血压性脑出血最有效的治疗方式为进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该手术可以将血肿彻底的清除,起到减压的效果,对于病情危重的患者可以同时将骨瓣去除,且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患者的造成的伤害较小,能够在局部麻醉的状态下以C T 进行辅助定位[5,6],能够准确的避开大脑组织的重要功能区以及血管,可以将较深的血肿清除,并且可以加快患者恢复意识。在患者完成手术之后,应用相关药物更有利于恢复健康。醒脑静针剂作为有效的治疗药物之一,有着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凉血行气及开窍醒脑等效果。根据相关的医学资料证实,临床应用醒脑静能够直接的从血脑屏障穿过,对中枢神经系统起到影响,提高机体能量代谢,及时的清除脑部水肿,并且提高了血氧供应能力,对于大脑细胞修复有着一定的帮助,将自由基清除,可避免形成脑疝等[7-8]。

综上所述,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联合醒脑静针剂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有效清除血肿,减少对神经功能的损伤,治疗效果显著。

猜你喜欢

针剂醒脑血肿
自拟醒脑汤联合体外反搏治疗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的效果
Evaluation of the Curative Effect of "Xingnao Kaiqiao"Acupuncture Based on Brunnstrom Staging on Upper Limb and Hand Motor Function in the Recovery Period after Stroke
头皮血肿不妨贴敷治
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血肿复发的相关因素研究
单剂量静脉配药服务模式在门诊药房针剂发放中的应用探讨
问题2:老年患者中硬膜外血肿的手术指征?
WONCA研究论文摘要汇编
——单针剂C群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在婴儿12月龄接种加强剂量疫苗后的免疫原性:开放标签随机对照试验
醒脑静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38例
2011年至2012年医院抗肿瘤药物针剂用药分析
星蒌醒脑汤联合西药治疗急性脑梗死3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