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化检验在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的价值

2021-05-15

医药前沿 2021年3期
关键词:生化肝硬化机体

陈 艳

(四川省彭州市人民医院检验科 四川 彭州 611930)

肝硬化是一种临床发病率较高的慢性进行性肝脏疾病,该病主要由一种病因或多种病因反复作用所引起,患者在病情早期多无明显机体症状表现,而在其自身病情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患者机体可逐渐出现不同程度的肝功能受损及门脉高压现象,且多伴随一定的系统受累表现,若未能尽早给予患者积极有效的对症治疗干预,则可致使其病情进一步恶化,甚至可能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癌变等情况,进而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2]。因此,尽早给予肝硬化患者准确的临床诊断及治疗干预是十分必要的。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水平的不断提升,生化指标检验现已在肝脏疾病的病情筛查中得到了有效应用,该检验方法可通过对肝功能相关指标展开相应检查,进而有效明确肝脏代谢情况及肝脏细胞受损程度,从而可为肝脏疾病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3]。为进一步探讨上述检验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主要分析了生化检验在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9 年3 月—2020 年3 月期间于本院就诊的肝硬化患者中抽取50 例作为观察组;此外,另选取同期于本院接受健康体检的50 例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中,有男34 例,女16 例,年龄为35 ~77 岁,平均年龄为(53.5±4.6)岁。观察组中,有男35 例,女15 例,年龄为33 ~79 岁,平均年龄为(53.7±4.7)岁。组间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1)患者病情经临床综合诊断确诊为肝硬化;(2)可主动配合开展研究内容;(3)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患有其他重型肝脏疾病;(2)合并存在精神障碍相关症状表现;(3)中途无法继续者。

1.2 方法

两组均进行生化检验干预,具体检验过程如下:全部对象均于受检日当天采集5 mL 空腹静脉血作为血液标本,并将其置于真空抗凝管中妥善保存;待盛有血液标本的抗凝管已静置30 m i n 后,即可应用型号为罗氏C O B A S-8000 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血液标本展开离心处理,离心速度为3000 转/m i n,总离心时长为5 m i n。待血清分离结束后,即可应用配套生化试剂盒展开相应的生化指标检验,生化检验项目包括白蛋白(ALB)、总蛋白(TP)、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 B I L)、谷草转氨酶(A S T)、碱性磷酸酶(ALP)及直接胆红素(DBIL);胆碱酯酶(CHE)指标检验用具为强生VITROS-5600 干式生化分析仪及配套检验试剂盒。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检验后的各项生化检验指标数值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SPSS22.0 版本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t检验,用(±s)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以(%)表示。各组数据服从方差相同的正态分布,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依据检验结果数据可得知,观察组的ALB、TP 及CHE的检验结果数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其ALT、TBIL、AST、ALP 及DBIL 检验结果数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检验后的生化检验指标数值水平对比(±s)

表1 两组检验后的生化检验指标数值水平对比(±s)

组名 例数ALB/(g·L-1) TP/(μmol·L-1) ALT/(U·L-1) TBIL/(μmol·L-1) AST/(U·L-1) ALP/(U·L-1) DBIL/(μmol·L-1) CHE/(U·L-1)观察组 50 20.19±4.14 55.43±5.61 56.15±7.01 85.14±9.16 93.69±13.15 170.39±25.17 33.65±7.34 2149.17±133.46对照组 50 45.16±7.33 74.19±7.36 15.34±1.69 11.51±0.94 14.65±1.37 73.51±9.16 3.41±0.16 7465.83±961.43 t 20.97 14.33 40.02 56.54 42.27 25.58 29.13 38.73 P 0.01 0.01 0.01 0.01 0.01 0.01 0.01 0.01

3.讨论

机体肝脏组织在炎性因子的反复刺激影响下,可致使肝脏逐渐变形发硬,由此引发肝硬化表现;肝硬化作为一种由单种或多种病因长期作用下所引起的弥漫性肝受损症状,可致使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机体代谢紊乱及肝功能受损表现,若未能尽早给予患者准确的病情诊断及治疗干预,则可致使其错过最佳治疗时机,从而导致疾病进一步恶化,进而引发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等并发症,由此可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4]。近年来,随着现代生活节奏及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肝硬化患者的临床发病率亦呈现逐年递增趋势,由于上述疾病在发病早期无特征性机体症状表现,进而易导致患者于就诊期间出现漏诊或误诊的情况,从而可致使患者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对症治疗干预,因此,依据肝硬化患者的疾病特征为其选用一种更为有效的病情诊断方法是十分必要的[5]。当前,临床方面多主要采用血常规、影像学检查等方式为肝硬化患者开展病情早期诊断,该类诊断方法虽可有助于明确肝硬化患者的病情相关机体异常表现,但依据以往的临床经验可得知,上述检查方法在实际开展过程中,易受到环境、机体状态等多方面因素影响,进而可对检查结果准确性产生一定负面作用,从而可致使患者无法得到准确的疾病诊断[6]。

近年来,随着生化检验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生化检验项目现已在肝脏疾病诊断中得到了有效应用,该检验方法可通过对肝功能、白蛋白、胆红素等指标水平展开准确评估,进而及时明确患者的肝细胞受损情况及肝脏状态;若患者机体存在肝硬化相关症状表现,则可致使其体内血清白蛋白水平显著下降;而丙氨酸转氨酶及谷草转氨酶指标则可体现肝脏组织细胞的实际受损情况,若肝脏细胞存在坏死相关表现,则可致使上述两种指标数值明显上升,指标数值水平越高,则代表肝脏细胞受损情况越严重;胆红素水平相关指标则显示了肝胆器官的排泄、分泌及解毒功能水平,该类生化指标主要由红细胞分解产生,其可准确监测机体肝硬化病情发展情况;碱性磷酸酶指标则可有效显示出机体肝肾组织的胆汁淤积情况,从而准确判断肝肾组织功能水平;胆碱酯酶又称为乙酰胆碱酯酶,该指标可有效评价肝实质细胞的具体损伤情况,当机体肝细胞发生坏死或变性等异常表现时,则可致使该指标数值水平有所上升,进而可有效反映出机体肝脏功能水平。同时由于上述检验方法的各项检验操作均较为简单,且检验成本较为低廉,进而易于临床范围内展开推广性应用,从而可为肝脏疾病患者的病情初期筛查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由此可有助于提升肝硬化患者的疾病检出率及病情诊断准确性[7]。

依据本文结果数据可得知,检验后,观察组的ALB、TP 及CHE 的检验结果数值均低于对照组,其ALT、TBIL、AST、ALP 及DBIL 检验结果数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进而可得知,肝硬化患者的各项生化检验指标数值与健康体检者相比均存在显著差异,由此证明,生化检验项目可有效反应出机体肝功能水平及肝脏受损程度,从而可为患者的肝硬化病情诊断提供重要的辅助支持,同时可显著提升疾病诊断准确性,并可为患者后续的临床治疗方案制定提供相应的参考依据。

综上所述,于肝硬化疾病诊断中开展生化检验的应用效果较为理想,可对肝硬化患者的机体病变状态进行有效区分,同时可为患者的疾病临床诊断提供价值较高的参考依据,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生化肝硬化机体
Ω-3补充剂或能有效减缓机体衰老
肝硬化病人日常生活中的自我管理
从废纸篓里生化出的一节美术课
某柴油机机体的设计开发及验证
谁是半生化人
防治肝硬化中医有方
大型卧浇机体下芯研箱定位工艺探讨
活血化瘀药在肝硬化病的临床应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30例
体内诱导多能干细胞与机体的损伤修复及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