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20世纪初中国传统绘画改良现象的成因分析

2021-05-14鲁树

锦绣·下旬刊 2021年4期
关键词:笔墨中国画变革

20世纪初,出于对旧社会的革命和建设新社会的需要,社会各个方面迫切提出变革,美术同样如此,其主要有康有为的“国画改良”论、陈独秀的“美术革命”论以及蔡元培提出的“美术代宗教”学说。虽理念差异,方式背离,但具有共同的背景因素:当时中国社会环境的多个方面都受到了西方思想的冲击。并且,晚清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以及之后的洋务运动,中国社会的变革蔚然成风,从西方文明中探索出路,救亡图存。而20世纪初中国传统绘画变革仅是因此吗?显而易见,晚清以及民国的社会背景,仅是20世纪初的中国传统绘画改良高潮的直接原因。

一、董其昌“南北宗论”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影响

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提出“南北宗论”观点,推崇王摩诘为代表的南宗,贬抑“大小李”为代表的北宗,此主张对明清时期画坛产生了巨大影响。在董其昌及其影响下,中国传统绘画“崇南抑北”的审美倾向自明后期延伸至清代画坛,此现象间接导致中国传统绘画的一元化发展,严重阻碍了其进步。导致中国画发展中“继承与创新”的失衡,强调“继承”,而缺乏“创新”的生机,造成明清绘画作品生命力的缺失。而正是这种审美理念上的局限性,清代山水画的发展受到严重束缚,出现一种重复古人绘画创作现象,其中最具有代表的即是“清初四王”,“以元人笔墨,运宋人丘壑,而泽唐人气韵。”以“元四家”作为法制,而画家的主观能动性严重缺失,对于中国画发展的生命力来说是一个巨大障碍。与“清初四王”同时期的“清初四僧”中石涛曾提出“笔墨当随时代”、“搜尽奇峰打草稿”在一定程度上,对正统画坛产生冲击,推动了中国山水画的发展。但“清初四僧”的审美、笔墨追求依旧是深受“南宗”影响。自此至清末,山水画始终由南宗主导,而致中国山水画道路愈见狭窄,发展停滞不前。直至20世纪,徐悲鸿、俞剑华等先生指出“南北宗论”的不足。实为危害中国传统绘画数百年,严重阻碍中国画的发展。

二、中国传统绘画的程式化现象

徐悲鸿在《中国画改良论》指出:“吴道子迷信……后人愿抛弃良智而死学之,与彼何与哉。”直至晚清时期,中国传统绘画的程式化现象成为画坛滥觞。虽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文人画的发展,但纵观中国画传统绘画的发展,也存在一定弊端。一味追求笔墨意趣,而缺乏对于客观事物的尊重,将客观事物的描绘程式化、符号化。唐代张璪提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中得心源”的前提是“外师造化”。齐白石曾提出: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不似则欺世,太似则媚俗。中国传统绘画强调笔墨提炼的作用,但笔墨提炼绝不是中国画的归宿。明清时期对于笔墨意趣的追求到达了巅峰,明代徐渭以草书入画,笔墨酣畅淋漓,虽极大促进了中国大写意画的发展,但在某种程度上加剧了中国传统绘画程式化现象的产生。在董其昌的作品中“再现自然”的创作研究课题以被“古法调和”替代。而至清代以“四王”为代表的正统画派,已脱离自然,固于古画,已放弃对于客观事物的研究。

此种现象对于留学归国的徐悲鸿、林风眠、刘海粟等人而言,囿于模仿,绘画千篇一律,毫无艺术创作动力,是亟需变革之处,原因在于其加重中国画的颓败之势,脱离了时代、现实生活。加速中国画的退步,极大地限制了中国画的发展道路,给中国画的发展造成了局限性。

三、西方绘画涌入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冲击

明朝万历十年,意大利人利玛窦来华,不仅促进了天主教的在华传播,更加强了中西方的文化交流,给中国带来了西方的绘画艺术,自此西方绘画正式进入中国。利玛窦在多地建造教堂,而教堂均陈列西方天主像。自此,西方绘画的科学观念对中国传统绘画产生了重要影响。严谨的结构解剖研究,以光影塑造体积。受其绘画观念影响,在明代末期,以曾鲸为代表的“波臣派”创造没骨画法,在中国传统人物绘画的基础上,融入西方光影意识,塑造人物体积感。陈师曾评价其说:“其法重墨骨,而后傅彩加晕染,其受西法之影响可知”。郑昶在其《中国画学全史》中也有阐述。曾鲸及波臣派对于之后的明清肖像甚至当代的中国人物画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其“融贯东西”的创新理念,对于20世纪初中国传统绘画的变革具有启发意义。

清康乾时期,诸如郎世宁、王致成等西方画家来华,成为宫廷画家,进一步加强西方绘画对中国宫廷绘画的渗透作用,加速了西方绘画与中国传统绘画的融合,并且当时的宫廷画家与西洋画家相互交流、促进、影响,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催化出當时具有鲜明特色的绘画风格。虽然对于此种现象,当今学术界褒贬不一,但毫无疑问的是:西方绘画作用于中国传统绘画,对之后的20世纪初中国传统绘画变革产生了推动作用。

四、晚清及其民国留学潮的影响

自1846年容闳留美始,开启近代留学潮序幕,这为20世纪中国传统绘画变革做出铺垫。诸如:近代美术教育先驱周湘,岭南画派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近代美术理论家陈师曾,李铁夫,李毅士等先生。其中还有对于20世纪中国传统绘画变革具有关键推动作用的陈独秀、蔡元培、徐悲鸿、林风眠。留学潮的兴起,中国留学生将西方先进思想带入中国,对于中国传统绘画的变革具有催化作用,给中国保守、固步的绘画思想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陈独秀提出“美术革命”论,蔡元培提出的“美术代宗教”学说,为变革提供了理论支撑。运用西方的美术思想结合中国当时阶段的国情,提出中国传统绘画变革的道路。

受到西方古典绘画的影响,徐悲鸿将西方古典绘画中的严谨结构解剖意识以及光影体积意识与中国传统绘画结合,得到蒋兆和等人的继承与发扬。二人所组成的“徐蒋体系”成为现代中国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林风眠,吴冠中,赵无极等人借鉴西方表现主义的创作理念,对于中国画的笔墨语言进行探索。为中国传统绘画变革提供新思路,将中国画的创作与时代接轨,对于中国传统绘画的变革具有创新性意义。

近代留学潮给中国带回先进的西方思想,带回新鲜的绘画理念,打破中国传统绘画发展的局限性。

五、结语

对于中国传统绘画的保守、对于古人的一味模仿、缺乏创造力。社会评论大多为批判态度,在今天看来某些评论些许极端,但对推动20世纪初中国传统绘画的变革具有积极作用。深刻地表达了社会对于自元明以来中国绘画道路的批判和对于建立现代绘画审美形态的渴望。任何事物的质变都需要量的积累,正是以上因素的存在,促使20世纪初中国社会对于中国绘画的去向问题产生了深刻的思考,激烈的讨论以及艰难的尝试。通过与西方绘画的结合,使西方先进绘画思想、绘画语言为中国传统绘画服务,给中国传统绘画的道路增添更多的可能性,丰富了中国传统绘画的表现形式,建立了全新的现代绘画审美形态,为后期的“85美术思潮”创造了条件,社会主义文艺的建设奠定了基础。中国改革开放后,随着国际交流不断紧密,各大民族的不断融合,各种文化的交融,中国绘画凭借自身兼容并蓄的特点其道路将愈发拓宽,吸收各先进文化,丰富自己的艺术表现力,也强化了自身的创造力。通过不断探索,不断发展,不断进步,服务于社会主义文艺建设之中。

作者简介:

鲁树(1997.8—),男,汉族,籍贯:湖南长沙人,广西艺术学院,20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国画,研究方向:写意人物

猜你喜欢

笔墨中国画变革
同舟共济 共克时艰
卷首语
书画名人汇
笔墨厨神
笔墨厨神
变革领导力的三个层面
笔墨厨神
“致敬变革者”颁奖盛典
张自启中国画——山水画
变革中的转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