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间游戏“过家家”中德育内涵的探究

2021-05-14罗泽萍

天津教育·上 2021年4期
关键词:过家家民间游戏幼儿园

【摘  要】民间游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游戏就是孩子的生命。因此民间游戏是幼儿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教育素材。本文以民间游戏“过家家”为例,尝试探究民间游戏对幼儿而言在认知层面的基础原本、情感培养的间接表现、意志品质的隐性因素及行为准则的自我评价等四个方面的德育内涵,幼儿园教育应利用民间游戏独具的、珍贵的德育资源,开展学前德育,有效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关键词】民间游戏;幼儿园;德育内涵;探究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1)10-0105-02

A Probe into the Connotation of Moral Education in the Folk Game "Playing Family"

(Xinxing Baiyun Kindergarten, Baiyun District, Guangzhou City,China) LUO Zeping

【Abstract】Folk games are par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games are children's lives. Therefore, folk games are an indispensable educational material in the process of preschool education. This article takes the folk game "playing house" as an example, and tries to explore four aspects of folk games for children on the cognitive level, the indirect expression of emotional training, the hidden factors of will quality, and the self-evaluation of the code of conduct. For the connotation of moral education, kindergarten education should use the unique and precious moral education resources of folk games to carry out pre-school moral education and effectively inherit th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Keywords】Folk games; Kindergarten;  Moral education connotation; Exploration

一、概念界定及相关内涵

(一)民间游戏的概念

查阅相关资料,关于民间游戏的概念已有多位专家学者概括与论述,其中最为常用的是乌丙安在《中国民俗学》中提出的:民间游戏简称“玩耍”,它是在人民群众的生活中广为流传的一种娱乐休闲活动。

(二)德育的概念

按照《教育大辞典》中的定义,德育包括思想,道德以及政治教育,其目的在于帮助受教育者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我园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为依据,认为幼儿园德育是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形成学前幼儿初步的理想信念和民族精神。在教育中实施法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健全人格教育、道德品质教育,本文特指道德品质教育。

(三)民间游戏“过家家”的概念

民间游戏“过家家”是中国经典民间游戏,它是一种模仿型的角色扮演游戏,幼儿的游戏素材以家庭日常为主,它是幼儿家庭生活的缩影,由幼儿自主创设游戏场景的游戏,产生年代久远。民间游戏的素材与幼儿现实生活中的场景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幼儿理解生活中不同的角色,是我园开展的民间游戏之一,也是班级场景角色游戏的一种。

(四)民间游戏中的德育内涵

游戏在幼儿园的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它是幼儿学习生活中的重要部分。合理运用民间游戏资源融入园本课程是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途径之一。民间游戏起源于民间,是人们在生活中、劳动中积累的智慧成果,产生于民间,流传于民间,它既有相对固定的形式与规则,同时也是可替代的和可变的,并以游戏者共同约定和对约定的自觉服从为基础,体现出民间游戏的自由自主与公平特征。民间游戏中的德育内涵对幼儿而言是在认知层面的基础原本、情感培养的间接表现、意志品质的隐性因素及行为准则的自我评价等四个方面的德育内涵。

二、研究方法与内容

首先,通过文献法,检阅相关资料,提炼出民间游戏中的德育内涵包括民间游戏对幼儿而言在认知层面的基础本原、情感培养的间接表现、意志品质的隐性因素及行为准则自我评价四个方面,特别是指对成为完全的人所应具备的道德品质的教育内涵。其次,通过问卷调查法,对全园302个幼儿家庭和43个教职工家庭发放调查问卷,其中“说说你印象最深刻的民间游戏”一题,有92.5%的家长和教职工都选择了“过家家”。民间游戏“过家家”是众多民间游戏中最不受地域限制、不以民族之分的游戲之一,具有游戏开展的普遍性和游戏内容的统一性。因此,我们选择以民间游戏“过家家”作为民间游戏中德育内涵探索研究的案例。

三、民间游戏 “过家家”中德育内涵的探究

(一)本游戏中道德认知层面基础本原的德育内涵

1.自我认知,自我肯定。幼儿最初是通过认识家人而认识自己,幼儿在潜移默化中通过接受家人的关爱、语言的交流、感知肢体的接触而认知自己是“家”的成员之一。家庭成员间的互动是幼儿建立基本道德认知的途径,同时也是幼儿模仿的主要内容。其后是在观察“家人”行为的过程中,幼儿形成初级的道德认知。在游戏中,幼儿会把已有的认知再现,模仿着家庭成员的各种行为,如:“妈妈”为宝宝洗澡、穿衣、喂食等等均是生活真实场景,形成幼儿从爱自己到爱家人,从被动接受身边亲人的关爱发展到对身边亲人主动付出关爱之情,是其道德认知的基础本原。

2.自我调节,自我约束。在游戏中,必定会有“妈妈”与“爸爸”这两个角色,而且是幼儿争当的角色,因为这是幼儿最为熟知的角色。在扮演与模仿这两个角色过程里,幼儿认知自己的性别以及家庭成员的分工和分别承担的责任,实现对已有认知的调节,幼儿在游戏中初步认知家庭中人与人之间的人伦关系。另外,在游戏过程中,每个幼儿都要遵守共同制定的游戏规则,形成一定的自我约束能力和建立初级的规则意识,也要学会适应同伴与环境,在与不同性格幼儿的合作的过程里学习自我管理。

(二)在游戏中间接培养道德情感的德育内涵。

民间游戏“过家家”再现中华传统文化意义上的“家”,“家”代表的是和睦、温暖、团结、友善、慈爱、孝顺、尊敬等。“家”是每个人的情感港湾,是人们对道德情感的最高向往,它直接影响幼儿道德情感建立的方向。幼儿把现实生活中感受到的被关爱,借助游戏一一重现,展示“人之初,性本善”的道德情感,“宝宝”生病了,“妈妈”与“爸爸”送“宝宝”到医院,看病、打针、喂药;细心的“医生”为“宝宝”量体温、检查身体,处处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友善、尊重等优良美德。

(三)在游戏中体现意志品质的隐性德育内涵

在游戏“过家家”中,表面上无法直观感受其对幼儿道德意志品质的影响,但民间游戏“过家家”其德育内涵确实存在隐性因素。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获得愉悦、自信,在游戏里幼儿完全没有任何外在的目的性。但游戏中,幼儿选择角色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动机,这个动机是隐性的,幼儿一般不会主动告知同伴或教师。传统意义上母亲的形象——勤劳、善良、勇敢、慈爱,排除困难坚持照顾好小宝宝的道德意志,在“过家家”游戏中,使孩子从以自我为中心的利己动机转化为以他人为中心的利他动机,初步学习换位思考,这其中德育内涵是隐性的。

(四)游戏中对道德行为准则自我评价的德育内涵

幼儿道德行为形成的关键期在六岁之前,按照皮亚杰的方法,可以把幼儿六岁之前道德品质发展分为:“自我中心阶段”,其道德行为以利己行为为中心。幼儿的第一生命场景就是家庭,幼儿的父母是其首任教师,更具体指向“母亲”角色,母亲的一言一行将构建幼儿最初的道德情感与道德行为,幼儿也会以此作为规范与判断他人的道德行为的标准。

四、结语

在民间游戏“过家家”的实践研究过程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它对幼儿的德育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幼儿健康快乐成长的良好伙伴。我们应该继承民间游戏这一宝贵文化财富,利用好民间游戏这一优秀的教育资源,让幼儿在充满愉悦和趣味的民间游戏中得到成长。

注:本文为广州市教育科学规划2019年度课题“民间游戏在场景化活动中利用与融合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1911995)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王春燕.浙江民間文化与幼儿园课程:浙江民间文化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的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2]冯超群.我国民间游戏的教育价值及其传承策略[J].文教资料,2015(13).

作者简介:罗泽萍(1972.7-),女,汉族,广东广州人,本科,幼儿园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责任编辑  范娱艳)

猜你喜欢

过家家民间游戏幼儿园
小熊当当玩过家家
爱“上”幼儿园
笑话
依托民间游戏提高学生身心素质研究
谈民间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价值和运用
想念幼儿园
幼儿园私家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