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方法
2021-05-14陈酉香
陈酉香
【摘要】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对于班主任来说,最佳的班级管理就是——管是为了不管,教是为了不教。班主任要能够把握住角色的转换,由“牧羊人”到“领头羊”,最终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
【关键词】班主任;班级管理;自我管理
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主导者,也是第一负责人,同时也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骨干力量。有人说班主任是世界上“最小的主任”,可是这个“最小的主任”管得事却是最多、最细。大到教育教学工作,小到学生喝水没杯子、讲台没有粉笔,样样离不开班主任。班主任每天在“忙”和“累”中度过,这种“保姆式、警察式”的班级管理模式把教师累倒了,学生还叫苦不迭。同时,无形中也削弱了学生对集体的责任感和义务感,一定程度上还抹杀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那么,班主任如何才能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如何实质性地为学校分忧、为家长解忧,如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呢?不可或缺的是要拥有一套切实可行的班级管理制度。
在多年的一线班主任工作中,笔者针对学生的发展特点制定了一套“星星奖惩制度”,旨在通过学生自我管理的办法促进班集体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
在“星星奖惩制度”制定前,要提前让全班学生共同参与制定“班级公约”,公约的内容包含《小学生行为规范》的全部内容,同时,针对本班的实际情况再追加一些条款,全班学生共同遵守。再以投票方式公选出两位综合表现最优秀的学生作为班长和副班长,协助班主任统筹管理班级工作。其他学生可根据自身的长处或爱好竞选担任相应的班干部,大到班长,小到各组长全部受公约和全班学生共同监督,一旦出现违反公约的行为则一律取消任职资格,重新选任,做到公平公正。
本“星星奖惩制度”涵盖学习、纪律、卫生等方面,学生表现的好与坏以公约为评判标准,用星星积分的方式展现出来。表现好则奖励一颗星星(即画一颗红星星),违反公约则扣一颗星星(即画一颗黑星星),在结算的时候用红星星的数量减去黑星星的数量得到最后的分数。每两周进行一次小的结算,一学期进行一次大的结算,分别选出前五名和后五名学生,每次针对进步的学生再选出两名作为“进步之星”。星星排名在前五名的和两名进步的同学进行奖励,而排在后五名的学生则进行适当惩罚。针对表现优异和有进步的学生再进行拍照并发到班级群进行表扬,同时和家长协商,建议家长也进行适当表扬和奖励,以此激励学生不断进步。而星星积分表则张贴在班级最醒目的位置,以供全体学生监督,星星的奖和扣分别由班长和副班长负责登记。
“星星奖惩制度”涵盖的各方面分别由不同的班干部负责管理。如,学習方面有课代表登记作业情况,每日汇报作业的总体情况。而每一本作业本都有相应的负责人,每人手里都分别有一本登记本记录每次完成作业的情况,针对迟交、不交作业、作业潦草等情况就有专人催交、补写,同时汇报课代表。课代表针对违反学习公约的学生就要进行汇总并汇报给相应的班长进行扣除星星的惩罚。作业完成优异的学生也可以根据教师批改的记录找到相应的负责人奖励红星星。早午读、课堂中等其他在校表现均由相应的班干部负责登记,如早、午读出现不读书的学生就要进行登记,读书认真的也要进行登记,并汇报相应的班长进行奖、扣星星。
针对纪律方面,课间追逐打闹,课堂开小差,放学路队等情况均有专人负责管理和登记,登记时要写明事由,做到有理有据,并针对登记的情况汇报相应的班长进行奖、扣星星。
而卫生方面则安排了卫生委员统筹管理每日值日情况,不同区域的卫生、课间保洁都有专人负责监督、检查,各负责人每天要对卫生情况的好与坏进行登记并汇报到卫生委员处,卫生委员根据汇报的情况反映给相应的班长进行奖、扣星星。
除了上述的情况,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好人好事、文明礼仪等行动,凡是出现这些情况可直接奖励星星。班长和副班长对每日情况汇总后再向班主任汇报班级工作。通过分层管理,逐级汇报,人人参与的原则,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
一个人的才智终究是有限的,但几十个人的才智往往能创造出奇迹。这套“星星奖惩制度”不仅真正锻炼学生的能力,还解放了教师,以达到管是为了不管,教是为了不教的最高境界。班主任学会放权,给予每个学生机会、责任,各司其职、各尽所能,这样的班集体一定可以健康、蓬勃向上发展,学生的素质也可以全方面得到提高,从而成为新时代社会主义国家合格的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