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青年择业观的内在意蕴及启示

2021-05-14刘海燕杨连生

人民论坛 2021年9期
关键词:马克思价值观价值

刘海燕 杨连生

【关键词】马克思  青年择业观  青年  新时代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马克思青年择业观是马克思青年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指导青年择业、引领青年成长成才的价值遵循和行动指南。马克思青年择业观揭示了青年择业的目的性、主体性、实践性和价值性原则,体现了青年择业中个人与社会、自主与自由、理想与现实、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辩证统一。当前,马克思青年择业观依然焕发着时代光芒和价值意蕴。

马克思从历史和现实的视角出发,阐释青年择业观

马克思青年择业观的形成与发展具有深刻的历史根源和实践基础。十九世纪上半叶,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取得了工业革命的胜利,资产阶级成为统治阶级,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逐步确立。伴随着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无产阶级日益强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逐渐激化。马克思青年择业观同样是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巨大变革而产生的。1835年,马克思在中学毕业论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表达了为全人类幸福而勇于奋斗的崇高理想信念。在不断深入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以及与无产阶级青年的交往中,马克思进一步阐明了青年择业的价值准则、逻辑起点、基本原则和终极目标,形成了与时俱进、不断发展与完善的青年择业理论体系。

首先,“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是青年择业的最高价值准则。“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贯穿于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灵魂,也成为马克思毕生追求的崇高理想。马克思指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都属于职业活动。在职业生产过程中,人的个性得到解放,自由得到充分发展,最终达成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其次,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是青年择业的逻辑起点。人选择职业并不是神灵的安排,而是人作为社会存在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的选择。在职业生产中,人既创造了自身生存发展所必需的物质条件,也实现了尊重、自我实现等高层次需求,进而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再次,充分考量自身所处的社会关系是青年择业的基本原则。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文中曾经谈到,“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青年在选择职业时,必须要认清自己所处的社会关系,进而去选择最能推动社会发展、最能满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高尚职业。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发自内心地去热爱所选择的职业,攻坚克难,为人类社会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最后,为人类谋幸福是青年择业的终极目标。马克思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中集中阐释了择业的价值导向,即“为了谁”这一根本问题。在马克思看来,任何职业只是分工不同,归根到底都是创造财富的一种手段。当人们选择职业时,要将“人类的幸福”和“自身的完美”结合起来,选择最能为人类谋幸福的职业。只有这样的职业才是最能经得住历史和人民考验的职业。在日益激烈的阶级斗争中,无产阶级青年群体践行着自身的历史使命。

新时代马克思青年择业观的崭新意蕴

马克思青年择业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时代产物,是全国各族人民浴血奋战、奋发图强所积淀的宝贵财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表达了中华儿女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期盼和追求,是全国人民尤其是广大青年奋勇向前的精神动力和勠力同心的价值纽带。马克思青年择业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价值导向、思想引领、行动准则等方面存在高度一致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足“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对择业者提出了从业要求。个体层面,从业者要秉承“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职业准则;社会层面,从业者要坚守“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导向;国家层面,从业者要坚定“富强、民主、文明、和諧”的伟大理想。青年要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个体的择业行为,自觉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者、拥护者和践行者。

马克思青年择业观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同向同行。中国梦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儿女共同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之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青年人朝气蓬勃,是全社会最富有活力、最具有创造性的群体。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对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发展环境,新时代青年在选择职业时,要立足历史唯物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认清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长期性与艰巨性,将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与为人民群众谋幸福有机结合在一起。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伟大斗争,彰显了新时代中华儿女守望相助、同舟共济的抗疫精神,体现了中国制度、中国速度和中国信仰的强大力量。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抗疫战斗中,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得到进一步丰富和升华。只有高举爱国主义伟大旗帜,青年才能不负祖国,不负人民,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奋勇拼搏。

马克思青年择业观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深度契合。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马克思、恩格斯人类社会共同体思想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以及社会主义发展经验相结合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产物,贯穿着平等互惠、共同发展的人类观、世界观、历史观和幸福观。身处经济全球化、世界一体化的时代大潮中,新时代青年拥有无限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调动青年的积极性,发挥青年的创造性,激励青年自觉担负起全人类社会建设者的重要使命。通过加强中国青年与世界青年的交往,为他们接受教育和职业发展创造新机遇,赋予中国青年更多的机遇,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世界舞台上发挥中国智慧、展示中国力量、体现中国价值,在人类社会的共同发展和全人类的幸福解放事业进程中担当更重要的历史使命和时代重任。

马克思青年择业观的当代价值

新时代,深入研究马克思青年择业观对于当代青年认清自我、认清自身择业与社会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党和国家关心青年、引领青年、赢得青年的重要途径。青年应始终坚持马克思青年择业观,深刻把握择业对于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促进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作用,并结合我国现实国情,将新时代马克思青年择业观贯彻落实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全过程。

引导新时代青年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引领青年学生坚持不懈追求梦想的价值遵循,是激励青年学生超越自我实现目标的精神动力。当前,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面对新形势、新使命、新任务,青年要始终坚持以马克思青年择业观为指导,以服务人民群众为最高择业准则,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以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为第一要务,以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求为职业实践的最终目的,将人生理想置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发展进程中,将实现个人价值与服务社会、报效祖国的社会价值有机统一起来,将人生理想置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发展进程中,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引领新时代青年实现全面自由发展。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终极价值目标,也是马克思青年择业观的最高价值准则。这里所谓的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是人的能力、需求、社会关系等方面的全方位发展。青年时期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正处在人生“系扣子”的阶段。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青年实现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充分必要条件,高尚的道德情操、优秀的道德品质是成就伟大事業的基石和保障。新时代青年要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建构科学的价值观和方法论,树立坚定的政治信仰和理论素养。坚持不懈地批判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想,学会正确处理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的辩证关系,将个人的职业理想、人生理想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中。而职业实践是青年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基本手段和重要途径。广大青年要积极投身职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学真知、悟真谛,不断积累人生经验和社会阅历。在实践中认知国情,了解社情,体验民情,将爱国情、强国志转化为自觉的报国行。通过实践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素质。在此基础上,提升青年的职业荣誉感、职业成就感和职业获得感,不断满足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最终实现自由而全面发展。

充分缓解新时代青年就业结构性矛盾。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我们要精准把握“十四五”时期社会发展宏观形势,深刻理解立足新发展阶段、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对于新时代青年就业的重大意义。面对青年就业工作日益严峻的复杂形势,社会、家庭、学校要实现协同育人。要在全社会积极开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营造志存高远、艰苦奋斗的社会氛围,以疫情防控为契机加强榜样教育,大力宣传钟南山、李兰娟等新时代爱国英雄,塑造更多热爱祖国、甘于奉献的充满正能量的偶像,引导青年树立积极向上的职业价值导向。同时,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子女。父母要摒弃“铁饭碗”“学而优则仕”等传统观念,杜绝“拼爹”现象的发生,更不要将自己未能实现的愿望强加于子女。父母应教育子女坚持从实际出发,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稳人生事业的第一步,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学校要加强对青年学生择业观的引导与塑造,大力宣传国家和政府的就业政策,鼓励学生参加“三支一扶”计划、大学生村官、农村教师特岗计划等就业项目,引导青年建设者大军主动投身基层,投入到科技创新领域、乡村振兴以及有利于城乡协调发展的重大项目建设中去,既能为基层发展提供人才支持,缩小地区发展差距,促进落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又能使青年亲自见证和全程参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伟大历史征程,在国家发展和时代进步的深切体会中产生强烈的政治认同和情感认同,带动身边更多的优秀青年走向基层、服务基层、扎根基层,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彰显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作者分别为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大连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教授、博导)

【注: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一般课题“大学生职业认同发展及其引导策略研究”(项目编号:BIA160139)阶段性研究成果】

责编/周小梨    美编/陈琳

猜你喜欢

马克思价值观价值
我的价值观
最有思想的句子
价值观(二)
价值观(一)
《卡尔·马克思:世界的精神》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小黑羊的价值
放大你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