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7-2019年合肥市小反刍兽疫监测

2021-05-14凌学士钱昌银程晓峰易平四

畜牧兽医杂志 2021年6期
关键词:场点兽疫羊场

凌学士,钱昌银,程晓峰,易平四

(合肥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安徽 合肥 230901)

小反刍兽疫(PPR),我国跨境主要动物疫病之一,俗称“羊瘟”,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以发热、口炎、腹泻、肺炎为特征。 主要感染山羊、绵羊等小反刍动物。是世界卫生组织(OIE)规定的须通报动物疫病,在我国被列为一类传染病,是《国家动物疫病中长期防治规划(2012-2020年)》明确规定重点防范的外来动物疫病之一。

1942年,该病被首次发现于西非的科特迪瓦,此后多国皆有报道,但主要分布在撒哈拉沙漠以南及赤道以北的非洲国家,近年来在中东、西亚、南亚国家多有发生,呈地方性流行。在我国则是2007年首发在西藏,后被迅速控制扑灭,2013年在新疆再次发生,并扩散至多个省份,对我国养羊业危害极大。

为贯彻执行《安徽省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 年)实施方案》等要求,为及时、有效地预防、控制和扑灭小反刍兽疫,确保我市畜牧业健康发展,合肥市自2014年起对小反刍兽疫进行强制免疫,并在每年春秋两季对全市种羊场、商品羊场进行随机抽样监测免疫抗体水平,并对鼻腔眼睫膜拭子进行病原学检测。2017~2019年,共从5县(市)抽检规模场点59个,检测样品3 160份。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品采集

将全市种羊场、商品羊场全部纳入采样范围,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每年的6月和10月各抽一次进行集中检测。具体各县(市)的抽样数量按照年初制定的监测计划进行分配。要求对强制免疫后的1~3个月内的场点进行抽样,每场点抽样35份血清和35病原学拭子(鼻腔眼睫膜)。2017~2018每年安排18个场点。2019年开始按照安徽省农业主管部门文件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每场点的抽样数有所减少,一个场点抽取20份血清和10份病原学拭子,共抽取23个场点。

3年间共采集场点59个,采集血清学样品1720份,病原学样品1 440份。对血清样品开展集中免疫的抗体检测,对病原学样品进行小反刍兽疫病毒核酸检测。血清学检测被安排在合肥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进行,病原学样品的检测则送至安徽省动物疫病与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开展。

1.2 检测与判定

参照《小反刍兽疫诊断技术》(GB/T 27982-2011)所述方法,血清学样品采用PPRV液相阻断ELISA试剂盒(洛阳莱普生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病原学样品采用PPRV荧光RT-PCR检测试剂盒(洛阳莱普生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具体操作及结果判定均按照所对应的检测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2 结果分析

2.1 结果总述

2017~2019年合肥市所采集的羊场血清学样品1720份,免疫抗体检测结果合格的为1 504份,平均免疫抗体个体合格率87.44%,在59个羊场中,免疫合格场点58个,平均场点合格率98.31%。1 440份病原学样品未检出小反刍兽疫病毒核酸,具体见表1。

表1 2017~2019年合肥市PPR检测结果

2.2 场点分布

无论是种羊场还是商品羊场,个体合格率和场点合格率均良好,但其中有一个场点是城区附近的养户,抗体水平未达国家70%的标准。主要原因是这批羊是贩售过来,在合肥市短时间内催肥后便就地上市或调运别处销售。因此,年初统计当地养殖场点时候,羊还没有到户,也无法进行强制免疫,等到集中检测结束,羊已经被调运或销售,也无法进行补免。

表2 不同类型场点羊PPR检测结果比较

2.3 地区分布

表3 地区分布

3 结论

2017~2019年,合肥市PPR免疫个体合格率、场点合格率均超过国家划定的标准线,达到81%以上,病原学样品中PPRV核酸检测皆是阴性,说明全市羊群PPR集中免疫情况较好,PPR疫情爆发风险较低。

商品羊场和种羊场的免疫抗体水平差距小,且均保持在比较高的水平,说明了我市各大羊场对于PPR防疫工作的重视,也从侧面说明了免疫程序的科学性,集中强免的效果显著。但也有例外情况,比如城区出现的情况,由于羊的进场时间差,恰好错过了集中强免的时间,又因为在本地时间养殖时间太短,无法在监测结果出来之后进行补免,存在一定的养殖风险。下一步则需要加强羊只调运监管,避免类似情况再现。

猜你喜欢

场点兽疫羊场
南京市部分地区禽流感免疫抗体水平分析
规模化舍饲肉羊场饲养安全体系的建设
汽车内麦克风阵列布放位置优化方法研究*
规模化育肥羊场免疫程序的探讨
浅析小反刍兽疫免疫失败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种羊场生存发展之路
声学边界元拟奇异积分计算的自适应方法
春秋季疫病在规模化羊场养殖中防治对策
小反刍兽疫免疫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车轮结构对转向架区域噪声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