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2019年大学生体质健康研究的可视化分析
2021-05-14刘悦
刘 悦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 基础医学部,山东 菏泽 274000)
公民体质健康问题是反映一个国家的综合力能力水平.2007年颁布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简称《标准》)以及实施办法[1].《标准》对大学生的体质健康能力水平以及指标的合格率提出更高的要求.加强体质健康的研究不仅是提高国民身体素质的基本要求,也是大众快速适应社会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的重要节点[2].现阶段,体质健康的研究呈现出大量的研究结论.那么,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方面的研究经历了哪些阶段?2007-2019年关于大学生体质健康所研究的高产关键字(词)有哪些?有哪些研究成果等?基于以上问题本文将利用CitespaceV(Citespace5.4.R4.64-bit)可视化分析软件分别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展现大学生体质健康的研究动态和趋势,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研究进行总结和梳理,判断未来研究趋势,对于进一步深化研究大学生体质健康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2007-2019年的1855篇大学生体质健康相关论文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研究中的文献数据从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获取(CNKI).在CNKI中通过高级检索功能,选择主题“大学生体质健康”,文献时间区域为2007-2019年,共检索文献数量1855篇,并将检索的的全部文献资料进行下载并保存为文本文档.同时阅读相关文献资料以及书籍,为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1.2.2 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
采用陈超美博士研究开发的CitespaceV即可视化分析软件对本次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此软件主要反映知识进展以及结果关联,结合数据、图像、可视化等技术手段,来分析学术知识的现状、研究热点、内容机构等,促进学术研究的融合[3].
1.2.3 逻辑分析法
通过数据甄选,在CNKI中选择时间段为2007-2019年,节点类型分别为研究机构、作者、关键字(词)等,运用逻辑分析方法对未知的结果进行推理.本研究以大学生体质健康为主题,逻辑顺序从研究时间、研究热点、研究机构、未来趋势进行研究.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研究文献的时间分布
研究文献的数量年度变化为某研究领域对研究进度上提供相应的参考,其意义主要评价所研究的阶段性、趋势等[4].
统计发现,大学生体质健康文献数量变化呈跳跃式升降.2007-2009年发文数量呈现上升趋势,2011年、2012年、2014年发文数量相对较多,尤其2011年发文数量31篇,2014年发文数量33篇,2016-2019年发文数量呈缩减趋势,原因:(1)2008年举办北京奥运会,给中国的体育科学带来发展的机会,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关注度.(2)2012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发改委、体育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国发办[2012]53号)(简称国发办53号文件),文件提出了3个机制、4项重点任务、3项制度建设、6条实施办法,2014年共青团中央和教育部联合转发《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研究会建设的指导意见》(中青办联发[2014]3号)要求各高校组织开展大学“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下操场”的群众健身活动,2014年又推出《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修订版,使体育界的众多研究者投入该领域的研究,增大了发文量,从而也导致2015年发文量相对较少.(3)2016年推出《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相关要求,标志着在未来几年体质健康将继续予以关注.
2.2 研究机构和研究作者分析
运用CitespaceV对2007-2019年大学生体质健康相关文献进行统计,结果显示(表1),我国大学生体质健康,研究机构合作交流较少.大学生体质健康排名前10的研究机构主要来自高等院校.说明大学生体质健康研究仍处于相对较为保守阶段,研究机构较分散,研究内容和成果具有局限性.从表2来看:大学生体质健康的研究作者和研究机构情况类似,作者相对孤立,合作程度较低,尚未形成研究机构的合作网络体系并且具有代表性的作者不明显.
表1 2007-2019年大学生体质健康研究排名前10的科研机构
表2 2007-2019年大学生体质健康研究作者
2.3 大学生体质健康研究热点分析
在CNKI检索到的关键词,主要从文献的内容、摘要中提炼出来的,可快速领略文献主旨.CitespaceV则是利用统计学的相关原理在规定的时间段分析某些词频出现的频度,将不同的关键词出现的频度高低通过聚类的形式进行展现,得出的关键词在某研究领域的热点[5].
我国大学生体质健康研究主要的高频词汇:体质健康标准、肺活量、立定跳远、男大学生、体育教学改革、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健康中国、健康教育等.说明关于大学生体质健康研究的学者从测试指标、体质健康标准、大学生群体、高校学校体育等不同角度进行研究,主题较分散,研究热点不断变化.规律为:2007-2010年重点研究体质健康测试、体质健康标准、体质健康调查;2012-2014年重点研究体质健康测试指标;2016至今研究健康中国、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体育教学改革.说明,自2007年颁布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在2014年进行重新修订,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研究成为热点.虽然研究重点变化不一,但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以及体质健康标准基本持续三到五年以上,说明大学生体质健康长期备受关注;在2017-2019年健康中国、健康教育等关键词的出现,表明该关键词可能成为今后大学生体质健康研究的趋势.
2.4 研究前沿及分析
2.4.1 大学生体质测试现状的研究
目前大学生体质健康问题一直是关注的焦点,大学生的体质测试成绩优秀率较低,但高校以及研究学者一直持续关注大学生的体质健康问题.如:安大庆(2016)通过测试结果反映出来的现象,将体质测试中的过程进行重新优化和整理,优化体质测试的结果[6].曹宏宏(2018)以某学院在校生的体质健康现状为研究对象,发现研究结果不乐观,测试指标的优秀率偏低[7].丁书明等(2017)通过研究得出,影响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因素是消瘦、肥胖[8].通过上述相关文献的分析看出:目前大学生体质现状整体水平处于及格和良好之间,优秀率较低.
2.4.2 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指标的对比研究
唐伟(2013)采用二十四式太极拳对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指标的影响展开研究,通过项目干预对比前后指标的变化[9].农路华等(2017)以广西汉族大学生三年体质健康测试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体质健康发展研究对同地区的人群的体育锻炼具有指导性意义[10].张学海等(2009)将两所高校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数据指标进行对比,通过对比来发现学校自身存在问题[11].李小莉(2015)将运动处方对大学生体质健康指标实施干预性实验研究,研究发现介入运动处方的科学性指导能够促进体质健康水平[12].曲相成(2017)对中国矿业大学22个学院、59个本科专业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指标进行横纵向对比,通过均值比较使学生了解自身存在的差距,针对不足来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13].
2.4.3 大学生体质健康相关的研究
李雅茹(2018)将大学生的不同生活方式对体质健康影响进行研究,通过实验对比发现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利于大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14].侯俊杰等(2018)对大学生体质测试数据上报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根据问题建议对测试工具、管理制度、数据的有效性等进行加强与改进[15].李红果等(2016)研究体质健康水平的起伏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相关性是否成正比[16].娄亚涛(2017)通过身体自尊的介入来研究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研究结果建议改善大学生身体自尊,有利于发展大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17].
通过梳理文献来看:关于大学生体质健康研究成果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将测试结果与达标值以及不同院校进行对比,得出该高校学生体质状况.其次,影响因素分析.一般情况下锻炼意识淡薄、自主性和习惯性较差、在体育课堂中项目练习密度以及强度等设置不合理、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较差、体质测试环节不严谨等.最后,不同学科交叉,比如社会心理学、社会管理学等结合学校体育学来研究体质健康.
3 结论建议
3.1 结 论
2007-2019年大学生体质健康相关文献数量呈跳跃式升降,2014年重新推出《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修订版以及2016年推出《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对于大学生体质健康相关文献呈增长趋势,前10名的高产机构中,大连大学体育学院以17篇论文数量位于首位,90%的高产研究机构来源于高等院校,“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健康中国”等方面是研究的热点
3.2 建 议
(1)高校的体育学院、卫生机构等部门是研究我国大学生体质健康的主要机构,要加强区域或跨区域合作,将有助于提升我国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研究水平,有利于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发展.(2)大学生体质健康研究是体质健康研究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18],各高校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加强持续性研究,多角度查找问题,加大研究的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