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普修课教学研究

2021-05-14曹垚卢桂兵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安徽省篮球教学模式

曹垚,卢桂兵

(合肥师范学院 体育科学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的文件,文件中提出要着力振兴教师教育,加大师范院校和师范专业建设支持力度.教育部对教师资格考核制度加强了顶层设计,修订了考试办法,考试标准和考试大纲,对师范生教育提出了更为明确的培养目标.在此背景下,研究安徽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篮球课程教学状况,探寻篮球课程教学目标与中小学对体育教师核心素养要求之间的差距,从而改进培养体育师范生的教学策略,为体育教育专业术科教学改革教学模式提供参考依据.

1 研究对象

以淮北师范大学、阜阳师范大学、安庆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宿州学院、滁州学院、淮南师范学院、合肥师范学院、巢湖学院、皖西学院、池州学院、黄山学院等安徽省12所本科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开设的篮球普修课教学为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

依据本课题的研究内容,通过校图书馆电子资源、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网络资源对关键词进行检索,查阅了与本课题相关的国内外文献获取了相关研究资料.

2.2 专家访谈法

通过电子邮件、电话访问、现场访谈等方式对安徽省相关专家和课程建设负责人就课程设置、课程改革影响因素等问题进行了访谈,获取了研究所需资料.

2.3 问卷调查法

依据课题所需,设计了《安徽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普修课教学研究现状调查问卷》(分别为高校篮球课程负责人问卷、高校教师问卷、中小学体育教研室负责人问卷).其中向篮球课程负责人发放12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2份,有效率100%;发放高校教师问卷26份,回收有效问卷24份,有效率92.3%;发放中小学体育教研室负责人问卷55份,回收有效问卷50份,有效率90.9%.

2.4 数据统计法

通过EXECL2007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以便为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3 安徽省普通高校体育专业篮球普修课现状分析

3.1 课程教学目标

课程目标指导的是整个课程体系,是对该课程日常教学和管理的工作进行导向,通常包含了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考核与评价等几个方面.[1]安徽省各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篮球普修课程标准是由该课程负责人制定,并且其本人承担此课程的教学任务,比一般授课教师更了解整个课程体系,而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方案必须通过课程的设置和实施才能实现,因此,篮球普修课程目标的制定,引导着体育师范生技能所要培养的方向,具有导向、规约和检验课程的作用.[2]

表1 安徽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普修课程标准目标的制定情况(课程标准撰写人n=12)

通过表1可以看出,在12所高校篮球普修课程的负责人当中,大部分认为“掌握篮球运动的基本技术和战术”、“掌握篮球运动基本知识与理论”“掌握篮球运动教学与训练的基本方法”应在课程目标中表述,分别有12位、11位和10位课程负责人选择,占比分别为100%、91.7%、83.3%,在所有课程目标的8个选项中排序前三,反映出安徽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普修课程培养学生的一个共性目标,也能看出安徽省各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期望一个合格的体育师范生在通过篮球普修课教学后所能具备的相关能力.在2004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各类主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的《球类指导纲要》指出,[3]球类课程目标要具备指导开展球类活动的能力,从表1中发现,这一点在安徽省部分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篮球普修课程中没有得到很好地体现.

表2 安徽省中小学对篮球课程培养体育师范生所具备的能力需求调查表(中小学体育教学组负责人n=50)

体育教育专业培养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合格的中小学体育教师,就业岗位目标也是以全省各地的中小学校为主,所以弄清楚各地中小学校对体育师范生应该具备篮球理论与实践相关方面的能力需求就显得至关重要.

从表2可以发现,中小学更需要“应用型”人才,在关于篮球课程培养体育师范生所具备的能力的调查中,“熟悉中小学教材,能熟练开展篮球教学”“能组织大课间等篮球课外体育活动”“篮球竞赛的组织编排能力、临场裁判工作能力”排在前三位.所有的中小学都认为体育教师通过篮球课程的学习,“能够熟练开展篮球教学”是一名体育师范生应具备的能力,排序第一,通过对比表2,我们发现安徽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普修课程目标基本吻合中小学的这一需求.然而中小学排序第二、第三的选项“能组织大课间等篮球课外体育活动”“篮球竞赛的组织编排能力、临场裁判工作能力”在高校篮球普修课程目标中却没有受到足够重视,甚至没有得到体现.通过访谈了解到,篮球普修课因受学生学习基础和课时限制无法做到面面俱到,高校篮球普修课程中主要教理念、教基础、教方法,其他一些技能的学习需要学生今后在篮球主副项课程中、实习过程中以及走上工作岗位后通过自学或岗位培训完成;而现实情况中,由于不是每个学生都将经过篮球主副课程学习,部分高校学生学习期间也没有相关实践经历,实习过程中又缺乏针对性的指导,导致上述能力的缺乏.

3.2 学时分配

篮球是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主干课程,也是学校体育开展最广泛的球类项目之一.由表3可以看出所有学校的篮球普修课程均开设了2学期,符合项目本身的特点和学习规律,开设时间分布到2学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复习、练习所学习过的技能,期间能够更好检验理论与实践的运用情况.

近几年高校教学改革大力提倡通识教育,通识教育的课时数显著增加,而在高校每学期总课时数相对固定的情况下,必然造成此消彼长的局面.学校通识课程主要设置在1~4学期,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普修课程也是在同一时间段开设,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体育教育的专业术科的课时数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压缩.在教育部颁布的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球类指导纲要》中指出,篮球普修课程时数建议为60,尽管各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术科学时受到部分压缩,从表4中可以看出,仍然有10所学校保证了纲要中所建议的学时数.大部分高校教学周在16周左右,两学期每周2学时(共64学时)基本能保障篮球教学内容按质按量完成,低于60学时会造成部分学习内容课时量不足的现象.

表3 篮球普修课程开课起始学期调查表(n=12)

表4 篮球普修课程学时总数调查表(n=12)

3.3 课程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依据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而设置选择的,课程负责人制定出课程标准后,高校院系承担本门课程的教师会根据本门课程标准设置的内容来进行教学,在实际教学操作过程中教师可能会根据班级学生的学习基础进行适当调整,总体上都会按照本课程的课程标准来实施教学.因此,向安徽省各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普修课程的负责人了解教学内容各组成部分的重要程度,更能反映出实际教学内容的真实情况.从表5可以看出,“基本技术”在教学内容重要性中排名第一,12名课程负责人都认为篮球普修课程中基本技术非常重要,因为体育学科有其自身的特性,体育师范生只有掌握扎实的篮球技术才能做出标准优美的示范动作,标准的示范动作能迅速吸引学生注意力并能帮助学生建立正确动作表象,可见安徽省各高校的篮球普修课程都很重视基本技术的教学.并列第二位的分别是“基本战术”和“教材教法”两项,与前几年研究相比,篮球课程只注重“三基”的教学内容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变.随着最近几年教师资格考试制度评价的改革和培养理念的转变,高校体育教育专业逐渐开始重视在术科教学内容中“技能教学”传授,也符合师范学校应用型办学的理念.

表5 篮球普修课程重要程度调查表(n=12)

3.4 课程教学模式

体育教学模式是在特定的体育教学思想和理论指导下提出来的,它包括相对稳定的教学过程结构和相应的教学方法体系,主要体现在体育教学单元和教学课设计和实施上.[4]对教学模式的概念进行分析可以看出,与教学方法相比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更能反映出教师上课的一系列特点.从表6可以看出,83.3%的教师采用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技能掌握式教学模式,个别教师采用了新兴的教学模式,每种教学模式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使用情境.技能掌握式教学模式的优势是它遵循了运动技能的学习的规律,以系统掌握运动技能为宗旨而采用一系列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单位时间内学习的运动技术更扎实,缺点是不利于学生情感的体验和兴趣的培养.因此,在课程学时数有限的情况下大部分教师采用此种教学模式,有利于课堂上教师对学生技战术的学习进度进行监控;其它的教学模式的采用对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教师的教学水平均有较高的要求,可见,在有限的课时里想要达到课程教学目标以及期末考核的要求而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一种通用且可靠的手段.

表6 篮球普修课程中教师采用的主要教学模式(n=24)

3.5 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能够评估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而制定课程教学目标的一个重要意义又在于检验课程的教学成果;教学目标具有导学、导教作用,而课程评价也能成为学生学习课程的指挥棒;合理的课程评价不仅能客观地甄别出学生的成绩,还能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两者相辅相成,相互印证.

3.5.1 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权重

按照评价进行的时间及其功能可分为诊断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对应着平时成绩能强化学生的学习、促进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最近几年课程改革越来越提倡加大过程性考核,从表7可以看出,虽然有7所学校平时成绩占比四成,但是安徽省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普修课程没有一所学校过程性考核权重达到五成或超过五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二种,一种可能是教师教育评价理念没有及时转变,另一种可能是教务部门对过程性评价达到50%权重的课程所要准备的支撑性材料过于繁重.

表7 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在总成绩占比调查表(n=12)

3.5.2 评价视角

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更加提倡课程采用多元评价[5],不只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可以融入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从表8中可以看出,只有1所学校采用了多元评价,课程标准制定者仍然沿袭着惯性思维,教师单一评价仍是主流评价,不利于学习主体的参与性.

表8 评价视角调查表(n=12)

表9 终结性考核评价内容调查表(n=12)

3.5.3 终结性评价内容

从表1中可以看出,“掌握篮球运动基本知识与理论”和“掌握篮球运动教学与训练的基本方法”这两项均是篮球普修课程中很重要的教学目标,然而表9我们可以看出,把“理论”和“教学技能”作为期末考核内容的学校分别只有2所和1所,大部分学校制定的课程标准中仅有“掌握篮球运动基本知识与理论”和“掌握篮球运动教学与训练的基本方法”这两项教学目标的导向,却缺乏与之相对应的评价标准加以检验和制约.由于大多数学校学期末并未对理论知识和教学技能进行考核,因此,大多数学校篮球普修课程关于这两项教学目标的完成度上或多或少将会受到影响.制定体育教学目标的重要意义之一在于检验教学成果[5],是否制定对应考核内容取决于目标的重要程度,表1中“掌握篮球运动基本知识与理论”和“掌握篮球运动教学与训练的基本方法”排在所有目标选项中的第二、第三位,那么终结性评价的内容理应与教学目标形成对应关系,所谓“以考促学”就是这个道理.

4 小 结

随着高校课程改革的推进,安徽省83.3%的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普修课程教学目标以“三基”和教学技能为导向,由于高校培养机制缺乏中小学校对招聘体育教师能力需求的及时反馈,安徽省高校在篮球课程培养师范生所应具备能力方面与中小学校的需求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现象.由于通识课程学时数的增加,安徽省所有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篮球课时数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压缩,为了按时完成教学进度,大部分教师采用了技能掌握式教学模式.超过半数的学校认为课程内容中应重视教学技能的传授,但大部分高校篮球课程并未设置与之相对应的考核内容,评价视角上仍以教师单一评价为支配地位,没有一所学校考核成绩当中过程性评价的权重超过50%.综上所述,安徽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应加强与基础教育的合作机制,增强交流;篮球课程设置上应注重课程目标与课程评价的契合度,形成“以目标导学,以评价促学”的效果.

猜你喜欢

安徽省篮球教学模式
成长相册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篮球36计之瞒天过海
篮球
篮球辉煌(中篇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