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分类培养模式的思考

2021-05-14盛艳萍齐宪磊刘之广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8期
关键词: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

盛艳萍 丁 宁 齐宪磊 刘之广

(山东农业大学 山东·泰安 271018)

研究生,作为学历教育培养的顶端人群,其招生规模逐年呈增加趋势,培养类别也多样化。其中作为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发展,在最近几年备受关注和重视,并且招生比例逐年在提高。我国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自1991年开始实行专业学位教育制度开始发展起来的,经过近30年的探索与发展,我国逐步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培养体系,为国家培养了大批高级专业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2020年9月25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印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的通知,通知中指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目标是,到2025年,以国家重大战略、关键领域和社会重大需求为重点,增设一批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类别,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到硕士研究生招生总规模的三分之二左右,大幅增加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数量。可见,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最近15年国家要大力倡导发展的方向,其招生数量还会逐年增加。随着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增,其培养模式和培养质量显得更加重要。什么样的培养模式能适应这种规模的扩增,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这是一项重要课题。本文从分类培养角度谈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

1 硕士研究生分类培养的研究进展

随着研究生总量的增加,研究生的类别也多样化。不同类别的研究生,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也不相同,这就要求对不同类别的研究生实行分类培养,以提高培养成效。于全红在2003发表文章,提出“二年制”硕士研究生培养制度的实施,文章中将硕士研究生的教育大致区分为职业型、修课型和研究型三大类。“二年制”硕士研究生指的是其中的“职业型、修课型”两类研究生,对应现在的非全日制和全日制两种类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而研究型研究生则对应现在的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文章中对不同类型研究生的培养从“课程设置、课时、师资、学习方式”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简单分类培养论述,勾勒了学硕与专硕分类培养的雏形。李姚矿等学者在2007年发表文章,对我国高校研究生教育的分类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文中主要针对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两种类型的研究生教育,分别提出了两种适用模式——多元化模式和校企合作模式,并从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和培养过程三个方面比较详细地阐述了培养模式的具体实施方案。在专硕招收生源以非全日制在职研究生为主的当时,可以说是比较有前瞻性的理念。

将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教育划分为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两种类型进行分类培养是当前研究生分类培养研究的主要方向。杨平等人在2016年发表文章,从构成培养系统的培养目标、管理、师资、课程、教学和质量六个要素,全面系统地对比分析了全日制学术型硕士和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的培养模式。

2 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分类培养模式研究的出发点

随着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的形成,对硕士研究生进行分类培养,是国家发展的需要,是人才成长的需求,是同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的适应途径。结合研究生分类培养,针对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采取何种分类培养模式好?

目前,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方案主要强调的是校内学习与校外实践相结合的模式。该模式主要是强化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和校外行业导师的配备、校外实践时间,以及研究内容的应用性。要求每个专硕研究生除了有1名校内专业导师指导学业外,还要配备一名校外行业导师作为二导,在专硕研究生参加校外实践锻炼过程中给予相关专业生产实践方面的指导。另外对于专硕研究生参加校外实践的时间也有要求,农业硕士要求不少于6个月。专硕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内容要求注重应用性,杜绝纯基础理论性研究。

基于多年的研究生工作经历,作者发现,虽然专业硕士研究生在培养过程中强调的应用性研究为主,主要的培养目标是为相关企业的高新技术研究提供人才。但是专硕研究生的就业意愿以及毕业后的实际去向却不尽相同。调研我校2018级和2019级农业类别的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和畜牧两个领域的专硕研究生的就业意愿,结果如表:

毕业后的就业意向 调研结果(%)(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领域)调研结果(%)(畜牧领域)A考取博士研究生继续深造 45.83 30.00 B到专业相关企业单位发挥技术专长 25.00 38.33 C考取选调生、事业编或公务员等 16.67 23.33 D其他 12.50 8.33

由表中可看出,农业硕士的就业意向中,考博升学和到专业相关的企业工作占据了2个主要的去向,其次是考取编制的意向,其他类别的就业意向占极少数。

因此,作者提出一种“基于个人发展目标”的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分类培养模式,或者称之为“分方向培养模式”,即根据个人既定的发展目标,或者说是就业意向,即考博升学、企业就业和考取编制,将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在培养过程中分为三个方向进行有侧重点的培养。

3 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分类培养模式的框架构建

针对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分类培养的实施思路,本文主要从个人发展目标确定、导师选配、课程设置、课题选择、毕业考核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1)发展目标确定。根据研究生个人意愿,选择自己的发展目标,确定硕士毕业后的就业意向,本文研究主要分为考博升学、企业就业和考取编制三个方向,除此之外的发展目标,经调查只占极少数,本文不予重点考虑。发展目标确定应该在开学前完成,笔者认为最好的时机是放在硕士复试时进行。可在组织复试的过程中,征求学生意愿,并经本人签字确定。考虑到有的研究生可能在正式进入研究生学习阶段后,对于个人规划有新的认识和调整,可在入学半年内允许调整一次个人发展目标。本人确认和调整的材料要形成档案留存。

(2)导师选配。根据学生确定的发展目标,为学生匹配导师。导师根据个人研究能力、成果和研究内容侧重点不同,分为博士生导师、学硕导师和专硕导师。其中博士生导师有资格指导博士、学硕和专硕;学硕导师有资格指导学硕和专硕;专硕导师只能指导专业学位硕士生。对于个人发展目标为考博升学的学生,可优先匹配博士生导师,利于后续研究工作的指导和学生研究能力的培养,有的学生也可在后期直接申请硕博连读,利于研究工作的延续进行和成果产出。对于个人发展目标为企业就业的学生,可匹配侧重于技术研究、与企业产学研联系密切的专硕或学硕导师,利于后期技术创新能力培养和与生产实践的密切结合。对于个人发展目标为考取编制的学生,导师匹配不特别要求。另外,导师匹配的过程中,还应遵循师生双向选择的原则,提前征求师生本人意见。

(3)课程设置。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应考虑系统性、专业性、前沿性、选择性,培养研究生对学科知识体系的系统掌握,提高研究生的独立思考和逻辑思维能力,加强科技原创意识和科学质疑精神的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更侧重于实践,实践课程比重明显加大。基于成长目标实行分类培养,课程设置应体现类别区分和可选择性。其中学位课应侧重于专业理论和前沿,考虑部分专硕升学需要,可引入个别学术硕士学位课程供学生选择,或者允许专硕跨学科自主选修学硕课程。选修课应侧重于专业技能培养,并设置不同专业方向课程,供学生自主选择,特别是对于个人发展目标为企业就业的学生。考虑到个人发展目标为考取编制的学生的需求,笔者建议从学校层面增设一些相关能力和考试培训的全校公共课程供学生选择,可以邀请相关专家到校讲课,或者联合一些知名培训机构来校讲座。

(4)课题选择。硕士阶段研究课题的选择,应基于个人成长目标。对于个人发展目标为考博升学的学生,应重点培养创新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在课题的选择上应安排学生参与导师的纵向课题研究,如国家和省级基金、科技部(厅)等科研项目中关于应用基础或应用技术研究等相关课题,锻炼其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与能力。对于个人发展目标为企业就业的学生,导师应优先安排其从事与企业联合的、贴近生产实践的横向课题,侧重于应用研发和技术创新能力培养。

(5)毕业考核。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强调应用性,研究成果可以研究论文、调研报告、案例分析、项目(产品)设计、项目企划等形式呈现。对于从事导师纵向课题研究的拟考博升学的学生,其研究成果应要求研究论文形式,考核其创新性,并鼓励其发表研究内容相关的科研文章。对于发展目标为企业就业和考取编制的学生,研究成果可要求调研报告、案例分析、项目(产品)设计或项目企划等形式,研究内容与生产应用紧密结合,并鼓励其申报发明专利。

专业学位研究生规模扩增,是未来国家研究生教育发展的趋势,规模将扩大到硕士研究生招生总规模的三分之二左右,因此创新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构建了一种全日制专硕培养新模式的框架,模式具体实施的细则还有待于工作中进一步和细化思考。成功模式的创新不是一蹴而就,需要经过不断摸索与实践,在实践中检验模式的成与败。

猜你喜欢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
昆明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简介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案例教学在全日制硕士《可信云计算》课程中的应用
如何写好硕士博士学位论文
土木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现状与对策——以广大为例
中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与启示
浅谈全日制专业硕士面临的困境及对策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
不必对硕士卖米粉大惊小怪
军事科学院1994年招收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