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生活必需品价格水平居高的原因分析
2021-05-14王艳
王 艳
(内蒙古工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1)
物价水平长期居高也就是人们所熟知的通货膨胀现象,这不仅会影响一国经济的发展,甚至会带来政治危机,从而影响居民的生活,造成社会动乱。首先,价格的波动与居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尤其是食品类、衣着类生活必需品;其次,物价水平居高会使得企业生产成本增加;同时,物价水平的居高对国家宏观政策的制定也有极大影响。生活必需品价格居高会导致货币的贬值,甚至引起通货膨胀,从而,国家会对宏观政策进行调整来应对物价的上涨。面对这种错综复杂的经济现象,国内外专家一直在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潜心深入研究这个问题。国外的经济学界对于通货膨胀形成的原因、性质以及治理的措施等研究的文献,大致分为两种类型:即从货币角度来进行分析研究的,形成了著名的货币数量的理论学说,以及对从实体的经济角度来进行研究的,最终形成了著名的凯恩斯主义理论。而在我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许多的中国学者对我国的通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最终形成了我国第一部在社会主义体制下经济出现通货膨胀问题系统分析的专著。笔者对呼和浩特市近几年生活必需品价格水平居高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相关合理的治理措施。文中所谓的生活必需品,就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和衣食住行相关的生活物品。
1 呼和浩特市生活必需品价格水平现状
1.1 日常食品价格
近年来,随着全国物价的上涨,呼和浩特市的物价水平也随之持续上涨,“物价”这两个字对人们来说是非常敏感的字眼。首先拿农产品来说,尤其是食品类的价格一直在攀升,尤其是从2012年以来,与我们息息相关的食品类,包括面粉、鸡蛋、水产、肉食、水果等出现明显的上涨。根据国家统计局资料,2013年上半年,呼和浩特市的粮食价格上涨了13.3%,相对于上年同月价格上涨了8.6%;直到2017年底,呼和浩特市粮食价格仍然在以3.1%的比例上涨,其中面粉的价格全年累计上涨了3.2%。2019年上半年,农业农村部监测的28种蔬菜全国平均批发价每公斤3.48元,同比增长9.4%。水果、鸡蛋、马铃薯等农产品价格出现不同程度上涨。
1.2 商品房价格
呼和浩特市作为一个西部三线城市,人均收入水平不是很高,但是房价居全国前列,据统计资料显示,全国的35个大中城市中房价收入比最新排名出炉,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的房价收入比是最低的。 2017年以来,呼和浩特市不仅商品房价格上涨,而且房屋租赁的房租价格也在上涨。同样, 截止到2018年10月,呼和浩特商品房销售均价为:10 885元/mm。相对于2018年9月的10 776元/mm,环比略微上涨。相对于2017年10月的8 885元/mm,同比上涨明显。
1.3 服务业及服装价格
在全市物价水平乃至全国物价水平都呈上升趋势的形势下,呼和浩特市的服务类行业价格也在上涨。近年来,包括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交通和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装类价格都在上涨,2016年以来,据统计资料显示,其中家电维修、通信和服装行业价格上涨比例为1.3%、1.6%和1.0%,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2017年,呼和浩特市的服装类价格与去年相比上涨了7.2%。其中,男式服装的价格上涨比例为4.1%,女式服装的价格上涨比例为9.7%,儿童服装的价格上涨比例为3.1%。
2 呼和浩特市生活必需品价格水平高的原因
2.1 当地居民需求旺盛导致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
2.1.1 地区经济增长迅速导致的需求增加。 近几年来,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发展速度快,自2002年以来,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增长速度居于全国之首或前列,而呼和浩特市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城市受到的影响是最直接也是最大的。伴随着内蒙古经济的迅速发展,呼和浩特市经济发展速度也在不断增长,甚至出现了经济过热的现象,许多投资者在各个领域加大投资力度,使得当地经济在一段时间里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这就导致呼和浩特市当地居民的收入增加,消费水平不断攀升,从而促使当地物价开始大幅上涨,而且持续上涨居高不下。表1为呼和浩特市2007年~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情况。
表1 呼和浩特市2007年~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情况
由表1可以直接看出,近10年来,呼和浩特市地区生产总值总体呈上升趋势,增长速度非常之快,2016年的总产值是2007年总产值的近3倍。尤其第三产业增长速度更为明显,所占总产值的比例也越来越大。同时,还可以看出,呼和浩特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也在逐年以较大的比例增长,这更直观地表明近年来呼和浩特市经济发展迅速。
2.1.2 当地居民对未来预期刺激了需求的增加及价格的上涨。 随着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当地居民对未来的预期持有相当乐观的态度,认为当地经济繁荣状况会持续,这种乐观心态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增加了需求。呼和浩特市商品房库存充足,但是房价一直持续上涨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消费者认为商品房的价格在未来仍然会上涨,因此,当地居民对商品的需求不断增加,从而把大量的资金投入到了房地产,使得当地商品房价格居高不下。
2.1.3 居民消费结构不平衡导致价格上涨。 呼和浩特市属于较偏远的中西部地区,同时又是少数民族民族地区。虽然近几年经济发展迅速,但是相对于东部发达地区而言,当地居民的观念落后,尤其突出表现在对于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人们对子女的文化教育不重视,甚至在一些家庭中更容易出现“读书无用论”的思想,一个家庭对孩子教育投资支出占居民消费支出的比例很小,这就会导致家庭对衣食住行的支出增加,刺激了对生活必需品以及相关商品的需求,这也是导致当地物价水平居高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
2.2 供给不足引发的价格上涨
2.2.1 地理位置偏远使得供给成本相对较高。交通运输对于一个地区的区域经济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甚至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地区如果交通条件非常便利,那么就会促进当地与其他地区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使得地区之间相互取长补短,从而促进各地区经济的共同发展,实现利益的共赢。反之,一个地区交通不发达就会影响当地与外界的交流,从而抑制当地经济的发展。而呼和浩特市位于我国中西部地区,相对于东部地区而言,地区封闭性比较强,交通运输也相对不发达,这就使得货物运输的运费高,进而导致一些当地无法生产或提供的、需要从其他地区流动的一些生活必需品供给成本增加,进而导致相关商品的价格上涨。比如,由于历史和地理位置的原因,呼和浩特市的服装生产行业很不发达,当地规模较大的、居民认可的服装生产企业很少,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改变,对服装质量、样式等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一些大型的服装生产企业大部分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这就导致服装的运输成本增加,价格高于较发达地区。因此,地理位置导致的交通相对不便,是造成当地物价居高不下的一个重要原因。
2.2.2 相对恶劣的自然环境使得当地供给不能满足其需求。 呼和浩特市属于典型蒙古高原的大陆性气候,全年四季分明,气候变化显著,年温差较大,日温差也比较大。其显著特点就是,春季多风干燥,冷暖的变化比较剧烈;夏季比较短暂少雨、干旱炎热;秋季降温比较迅速,常常伴有霜冻天气;冬季少雪、严寒、漫长。面对这种气候状况,呼和浩特市的农业生产受到了严重影响,当地农业生产周期短,而且一年只有一种一收,当地的农作物品种比较单一,主要有土豆、莜麦、玉米等作物的种植,而对于蔬菜和水果类的种植较少,同时,受到当地干旱、冰雹、霜冻等自然灾害的影响较频繁,当地的农作物会大量减产。产量不足,品种单一,这就使得当地部分农产品及相关食品不能满足当地居民的生活和消费,有限的供给和旺盛的需求出现了不平衡,当地供给难以满足当地居民的日常消费,从而使得当地蔬菜、水果等相关商品价格持续上涨,居高不下。
3 呼和浩特市平抑物价的具体措施
针对呼和浩特市工资水平较全国而言偏低,但生活必需品价格水平居高的现状,提出一系列解决措施。
3.1 加强宣传的力度,对市场预期进行合理的引导
加大对经济增长的速度预期和市场预期的合理引导,对呼和浩特市就稳定物价方面提出的政策和成效进行大力的宣传。引导新闻媒体对价格波动或上涨情况作出客观的反映,对当前的物价形势以及所呈现的特点进行正面报道或宣传,以防止一些不正当的炒作行为。相关部门要准确及时地发布重要的市场供需以及市场的价格信息,合理正确的引导当地生产者、消费者以及经营者的市场决策或市场行为。
3.2 加大对文化教育的倡导和支持,平衡消费支出结构
面对当地人们思想闭塞,观念落后,对文化教育的不重视所导致的不合理消费结构现状,当地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对文化知识重要性的宣传,发扬当地先进的民族传统文化,加强对文化层次较低群体的教育,引导当地居民合理调整消费支出结构,使得居民增加对文化教育的需求支出,减少对生活用品的消费支出比例,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平抑生活必需品及相关物品的价格。
3.3 交通部门要确保重要道路的畅通,保证货物运输
交通拥堵似乎已经成为一个全国性的社会问题。尤其在呼和浩特市,道路拥堵的情形更为严重,不仅仅是市内道路拥堵,包括呼和浩特市与周边市区联系的高速公路也经常出现拥堵现象,严重的拥堵对运输货物的车辆带来不便,增加运输成本,从而给当地人民的生活也会造成一定影响。因此,交通部门应该做好道路的规划工作,确保当地货物运输的道路畅通,加强与外界的联系与沟通,减少物资的运输成本,降低外运物品的价格,从而保障当地农副产品市场供应。
3.4 加强组织的协调,保障本地市场供应
保证市场的供需平衡是决定能否稳定物价的关键。要保证粮、肉、禽、油、蛋、菜等其他相关农副产品的供应,要确保当地市场的不脱销,来平抑当地的市场价格。因此,当地政府要发挥地区优势,对养殖业给予大力支持,提高肉禽类的自产能力,实现基本的自给自足。同时,要将生活必需品储备机制做到进一步完善,使得猪牛羊肉禽类、粮食等的储备量得到一定保证,做好储备工作,稳定当地的市场价格,保障市场的供应。
3.5 为蔬菜的生产、销售提供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
面对呼和浩特市物价的居高不下,加强呼和浩特市的“菜篮子”工程建设是非常重要的一项举措,这样有利于为本市蔬菜的生产、销售提供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根据呼和浩特市工资水平偏低而物价偏高的实际情况,规划建立蔬菜种植基地,加大设施农业发展力度,从而推进农业的标准化生产建设。同时,要建立适应市区居民消费的禽畜类食品的养殖基地,提高当地农副产品自给自足的能力,满足当地市场的供需,保持禽畜产品价格水平的相对稳定。在农产品销售的方面,要建立健全农副产品和蔬菜的交易市场,扩大市场在当地的覆盖面。减免相关的管理费用,从而降低产品的销售费用。要完善现代的物流配送体系,使得流通运输成本降低,最终将蔬菜等相关产品的价格降低。
3.6 改善农产品种植条件,增加农产品的产量
呼和浩特市属于蒙古高原大陆性气候,当地农产品生长受到气候条件的限制,农作物的种植种类单一,生长周期较长。针对这种情况,呼和浩特周边郊区地区应该大力发展暖棚种植业,增加蔬菜水果种植的多样性,缩短其生长周期,从而增加农产品的产量,丰富当地农产品的类别,满足当地居民的生活需求。
3.7 加强市场价格的监控力度
当地政府要加强市场的检查和监控的力度,尤其是对一些重要的农副产品的生产、需求以及其价格进行重点的监测和分析,相关部门要极力做好对价格的监测预报及预警工作,防范价格的异常大幅波动。同时,要加强对物价的执法力度,严查哄抬物价、价格垄断、牟取暴利等违背市场原则和法律的行为,更要防止一些不法商家哄抬物价、囤积居奇,从而来维护当地市场的价格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