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袭来,如何迎接?
2021-05-14
欧阳日辉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发展和改革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教授
“十四五”,数字经济浪潮奔涌,中国应如何迎接机遇与挑战?
早在1994年,我国接入第一条国际互联网,数字经济就被提出。如果要把发展阶段进行划分,我国的数字经济发展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网络经济。网络经济始于20世纪90年代,其中最重要的业态就是电子商务。
第二个阶段是信息经济。2015年,我国提出了“互联网+”的国家战略,其内涵是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区块链(Block Chain)、云计算(Cloud)、大数据(Big Data)等“ABCD”技术如何与数字经济相结合。
第三个阶段是智能经济。这是我国正在迈向的一个高级阶段,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程度、广度会越来越深。智能经济中一个很重要的变量,就是应用的技术。比如,人工智能技术还处于探索阶段。在未来,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新技术应用的广度、深度逐渐加强,智能经济将成为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
数字经济主要包括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
数字产业化,指一些ICT(信息通信技术)产业,如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量子科技等新技术,其自身就可以形成一个独立的新兴产业。数字产业化,其实就是数字技术产业化的过程。
产业数字化,是指数字技术怎样运用到三大产业,即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之中,推动其数字化转型,提质增效。比如,对于东北地区来说,农业作为一项重要产业,插秧是很重要的环节。以前只能通过人力实现,后改为机械插秧,但这一过程中也需要培育秧苗。有了无人机技术后,可以“点播”种子,对农业产量、生产效率方面都有很大提高。
目前,我国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在全球范围内处于第一梯队,但与美国相比,还有比较大的差距。长远来看,要注重数字技术的原创性,在一些“无人区”加大自主创新力度。
我国的主要优势在于应用方面。基于广阔的市场,应用的场景比较多,但原创技术还存在不足。我国正在推动打造不同的应用场景,尤其在服务业领域中打造的场景最为丰富。
下一步,应更多关注工业、农业领域,特别是工业领域中的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把5G技术和工业互联网相结合,推动智能制造的发展,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
未来,我国的数字经济发展会呈现出八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我国处于争夺全球经济发展主导权的机遇期。在过去,全球经济发展的主导权是以工业经济为代表,工业经济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生产制造。在未来,全球经济发展主导权主要表现在产业链、供应链的创新方面。我们正面临这样一个机遇期,要想把握主导权,就必须要采取创新驱动的方式。
第二,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处在交织发展的时期。未来,随着技术人员的不断出现和技术在第一、第二、第三产业领域的应用,各种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会同步发展,同时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机遇期。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会议上指出,区块链的集成应用在新的技术革新和产业变革中起着重要作用,要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着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要构建区块链产业生态,加快区块链和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前沿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推动集成创新和融合应用。
这说明,这些技术是很重要的发展方向,如果它们形成新的产业,就能在全球起到主导和引领的作用。
第三,我国的数字经济处在与原有的监管体制、政策、法律法规的对撞期。新出现的业态和原来的监管体制一直在摩擦中前行。未来,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越来越多,会挑战现有的政策、法律法规、监管手段,并且随着这些技术的应用频率、应用广度和深度越来越高,摩擦和碰撞会越来越多。
举个例子,在金融领域中,用原來人工的方式去监管数字信贷等新的互联网业态,就会永远跟不上数字经济发展的步伐,需要使用新的、相应的科技手段来监管。
第四,数据要素价值的创造会成为一个新的蓝海。最近一年多,数据的所有权、数据的使用、数据要素市场的建设等,成为数据领域很热门的话题。
既然把数据作为核心生产要素,那数据要素的价值要怎么创造,数据要素创造的价值怎么来评估、定价,谁来建设、管理数据市场,这一系列问题都需要认真考虑。数据本身是一个大的产业,既然会成为市场的新蓝海,也会对我国的监管体系提出巨大的挑战。
第五,我国的数字平台将“走平拓广”,走向更广阔的领域和更深的维度。早在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工作会议上就讲到,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制造业、农业、服务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要坚定不移支持网信企业做大做强,加强规范引导,促进其健康有序发展。
在更深度的发展过程中,需要站在更高的视角来看待数字经济。数字平台是数字经济最核心的一种发展载体,因此,要推动数字平台的国际化发展。在这一方面,中国和美国存在很大的区别。从互联网平台的角度来讲,美国的互联网平台一产生就是全球性的平台,而中国真正走向国际的互联网平台屈指可数。
第六,我国的智能经济、智能产业等各种新的业态将会焕发蓬勃生机,主要体现在第二产业。我国要想走制造强国之路,一定要让智能产业、智能制造、智能经济领域成为重点发展方向。
第七,传统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将进入深水区。我国发展的数字经济是劳动友好型经济,传统企业的发展关系到人们的就业问题。比较可行的路径是,推动传统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今年初,国务院国资委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的通知》,系统明确了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基础、方向、重点和举措。
传统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可能会持续5-10年。未来,传统企业完成数字化转型后,整个社会的企业会分为数字企业和非数字企业。数字企业就相当于汽车、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非数字企业就相当于马车,会继续存在,但在整个企业形态里面占的份额会很小。
第八,在线服务、内容消费的创新速度会越来越快。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大大推动了各种服务和产品的在线化。在服务领域,消费不仅包括有形产品,还包括无形的内容、服务的消费,比如内容电商、电子商务,正朝着内容和场景相结合的方向发展。
如何迎接奔袭而来的数字经济浪潮?
第一,面对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要立足国内数字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立足实体经济的发展,做好数字技术和数字经济的深度融合。
第二,互联网本身具有全球化的特征,不能只是“室内开花”。要依托“一带一路”发展数字经济,特别是东盟地区。对中国来说,东盟的语言、文化、习俗等各方面有一定的先进性。把东盟作为发展数字经济“走出去”的一个重要区域,有一定的可行性。
在此基础上,中国的新发展模式、新业态要产生“溢出效应”,帮助其他国家朝着数字化的方向发展,把数字经济的“走出去”作为建设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我国处于争夺全球经济发展主导权的机遇期。在过去,全球经济发展的主导权是以工业经济为代表,工业经济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生产制造。在未来,全球经济发展主导权主要表现在产业链、供应链的创新方面。我们正面临这样一个机遇期,要想把握主导权,就必须要采取创新驱动的方式。
第二,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处在交织发展的时期。未来,随着技术人员的不断出现和技术在第一、第二、第三产业领域的应用,各种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会同步发展,同时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机遇期。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会议上指出,区块链的集成应用在新的技术革新和产业变革中起着重要作用,要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着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要构建区块链产业生态,加快区块链和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前沿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推动集成创新和融合应用。
这说明,这些技术是很重要的发展方向,如果它们形成新的产业,就能在全球起到主导和引领的作用。
第三,我国的数字经济处在与原有的监管体制、政策、法律法规的对撞期。新出现的业态和原来的监管体制一直在摩擦中前行。未来,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越来越多,会挑战现有的政策、法律法规、监管手段,并且随着这些技术的应用频率、应用广度和深度越来越高,摩擦和碰撞会越来越多。
举个例子,在金融领域中,用原来人工的方式去监管数字信贷等新的互联网业态,就会永远跟不上数字经济发展的步伐,需要使用新的、相应的科技手段来监管。
第四,数据要素价值的创造会成为一个新的蓝海。最近一年多,数据的所有权、数据的使用、数据要素市场的建设等,成为数据领域很热门的话题。
既然把数据作为核心生产要素,那数据要素的价值要怎么创造,数据要素创造的价值怎么来评估、定价,谁来建设、管理数据市场,这一系列问题都需要认真考虑。数据本身是一个大的产业,既然会成为市场的新蓝海,也会对我国的监管体系提出巨大的挑战。
第五,我国的数字平台将“走平拓广”,走向更广阔的领域和更深的维度。早在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工作会议上就讲到,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制造业、农业、服务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要坚定不移支持网信企业做大做强,加强规范引导,促进其健康有序发展。
在更深度的发展过程中,需要站在更高的视角来看待数字经济。数字平台是数字经济最核心的一种发展载体,因此,要推动数字平台的国际化发展。在这一方面,中国和美国存在很大的区别。从互联网平台的角度来讲,美國的互联网平台一产生就是全球性的平台,而中国真正走向国际的互联网平台屈指可数。
第六,我国的智能经济、智能产业等各种新的业态将会焕发蓬勃生机,主要体现在第二产业。我国要想走制造强国之路,一定要让智能产业、智能制造、智能经济领域成为重点发展方向。
第七,传统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将进入深水区。我国发展的数字经济是劳动友好型经济,传统企业的发展关系到人们的就业问题。比较可行的路径是,推动传统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今年初,国务院国资委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的通知》,系统明确了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基础、方向、重点和举措。
传统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可能会持续5-10年。未来,传统企业完成数字化转型后,整个社会的企业会分为数字企业和非数字企业。数字企业就相当于汽车、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非数字企业就相当于马车,会继续存在,但在整个企业形态里面占的份额会很小。
第八,在线服务、内容消费的创新速度会越来越快。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大大推动了各种服务和产品的在线化。在服务领域,消费不仅包括有形产品,还包括无形的内容、服务的消费,比如内容电商、电子商务,正朝着内容和场景相结合的方向发展。
如何迎接奔袭而来的数字经济浪潮?
第一,面对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要立足国内数字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立足实体经济的发展,做好数字技术和数字经济的深度融合。
第二,互联网本身具有全球化的特征,不能只是“室内开花”。
要依托“一带一路”发展数字经济,特别是东盟地区。对中国来说,东盟的语言、文化、习俗等各方面有一定的先进性。把东盟作为发展数字经济“走出去”的一个重要区域,有一定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中国的新发展模式、新业态要产生“溢出效应”,帮助其他国家朝着数字化的方向发展,把数字经济的“走出去”作为建设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编辑/国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