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与开腹手术治疗肝胆管结石的疗效对比

2021-05-13冯矗徐海帆

川北医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肝胆胆总管胆道

冯矗,徐海帆

(1.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外科;2.南华大学衡阳医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1;3.上海普陀区人民医院普外科,上海 200061)

肝胆管结石以肝区及胸背部胀满不适、持续性疼痛为主要表现,随病情进展疼痛可影响睡眠并引发急性梗阻性胆管炎等严重并发症,患者常伴严重腹痛、黄疸等症状[1-2]。临床治疗以取石、病灶解除、引流抗感染、梗阻解除为原则,由于结石位于肝胆管,开腹手术为治疗首选方案[3]。传统开腹手术通过切除胆囊、沿胆总管切口取石解除因结石造成的梗阻性黄疸及疼痛等症状,效果明确,但手术对局部损伤较大,后期愈合常伴感染及胆道狭窄等不良并发症[4]。随着快速康复外科理论推广,微创手术呈外科手术必然趋势。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stone extraction choledochofiberscopy T-tube drainage,LCHTD)属微创手术,造口较小,在腹腔镜及胆道镜辅助下精准定位病灶位置,取石不受大小及数量影响,操作灵活且适应性好,取石后经T管将结石彻底引流清除,可有效减少结石残留,减少切口疼痛等[5]。此外,微创手术切口小,术中损伤及术后恢复相对较好,故LCHTD现已在临床广泛应用。有研究[6-7]指出,LCHTD对复杂性肝胆管结石可改善手术进程及预后,显著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对胆结石患者下调胆红素和炎症因子水平也有积极影响。既往有关LCHTD改善肝胆管结石患者术后恢复及并发症相关研究较多,但鲜有研究联合评价LCHTD对患者术后生存质量、胆红素水平调节的作用,本研究即居于此。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在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治疗的肝胆管结石且行手术治疗的100例患者,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n=60)和对照组(n=40)。观察组中,男性37例,女性23例;年龄35~70岁,平均(53.12±8.13)岁;体重40~81 kg,平均(61.06±9.74)kg;ASA分级:I级35例,II级25例;结石部位:仅左肝11例,仅右肝10例,双肝均有39例;伴高血压13例,伴糖尿病12例。对照组中,男性25例,女15例;年龄37~70岁,平均(53.81±7.66)岁;体重42~80 kg,平均(60.82±10.02)kg;ASA分级:I级24例、II级16例;结石部位:仅左肝7例,仅右肝5例,双肝均有28例;伴高血压8例,伴糖尿病8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1)据有关标准[8]确诊为肝胆管结石患者;(2)均接受手术治疗;(3)据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对病情常规分级标准[9]纳入ASAI级、II级患者;(4)患者配合度好;(5)认知功能无障碍。排除标准:(1)伴急性胆囊炎;(2)合并胆管癌;(3)伴心功能不全;(4)伴凝血功能异常;(5)身体质量指数≥28.0 kg/m2;(6)属继发性胆管结石;(7)妊娠或哺乳期女性;(8)对手术不耐受。

1.2 方法

1.2.1 手术方法 两组均术前常规禁食8.0 h及以上,患者取仰卧位,均在气管插管后行全身麻醉。(1)对照组采用开腹手术:首先于患者右侧肋下切口,长约15.0 cm,探查患者腹腔后钝性游离法将胆囊切除并解除腹腔黏连、分离胆总管。随后对胆总管用电刀纵切,长度据结石大小不同,约1.0 cm,切口后置入胆道镜经网篮将结石取出。最后对切口采用间断缝合,用无菌纱布轻压切口确保胆漏未出现。(2)观察组经腹腔镜切开胆总管取石并放置T管引流:首先在患者脐下用腹腔镜四孔法打孔并建立气腹;然后在腔镜下仔细观察,游离胆囊并切除、分离腹腔黏连部、暴露胆总管。将胆总管胆汁抽出后纵切,经右锁骨中线下肋缘打孔置胆道镜探查,通过网篮取石后再次探查胆道确保无残留。据胆总管直径选择适宜T管,用可吸收线对胆总管行间断缝合并注水确保无胆漏后将T管引出,关闭各孔。术毕两周后行胆管造影,若无结石残留、胆管狭窄可将T管拔除管。两组术后接受常规抗感染以及营养支持治疗。

1.2.2 评价指标 (1)手术情况和术后恢复情况:手术用时及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用时和进食用时,资料来自病人的手术记录单和术后档案。(2)生化指标:手术前后取患者早晨空腹血5.0 mL并以3 000 rpm离心10 min,提取上层血清并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结合胆红素(conjugated bilirubin,CB)、非结合胆红素(Unconjugated bilirubin,UCB)水平。(3)生存质量:手术前后通过胃肠病生活质量指数评定(gastrointestinal quality of life index,GIQLI)从心理状态、社会活动、生理状态及自觉症状四个层面评价患者手术前后生存质量水平[10]。量表共36条目,各条目0、1、2、3、4依次代表“总是”、“经常”、“有时”、“偶尔”、“从不”,得分越高代表生存质量水平越高。(4)不良反应:术后结石残留、胆管狭窄、胆瘘、切口感染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和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观察组在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和进食用时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和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2.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TBIL、CB、UCB水平比较

两组患者术前TBIL、CB、UC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BIL、CB、UCB水平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TBIL、CB、UCB水平比较

2.3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GIQLI比较

术前,两组患者GIQLI各维度得分及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GIQLI各维度得分及总分较术前提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GIQLI比较分)

2.4 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情况比较[n(%)]

3 讨论

肝胆管结石形成原因较为复杂,以胆色素、胆固醇沉积为主[11]。不良生活方式如喜油腻、无早餐习惯是常见诱因,感染细菌以及寄生虫也可引发胆管结石[12]。肝胆管结石患者随病情进展,结石会逐步增大堵塞胆道,引发黄疸、食欲不振甚至严重疼痛和感染。鉴于结石位置较为特殊,取石需行开腹手术。传统开腹手术沿肋下切口切除胆囊、沿胆总管切口取石,肋下切口较大且该部位呼吸运动受力较大,患者术后创口愈合效果欠佳,常伴感染、疼痛、瘢痕等不良并发症。LCHTD在脐下打孔置镜,镜下操作简易清晰,联合T管引流和胆道镜探查可提高结石清除效果、有效解除梗阻并减少复发,患者术后恢复较好,现在临床应用较广。

本研究显示,观察组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和进食用时低于对照组,提示LCHTD可提高手术效果、改善术后恢复进程,与隋东明[13]结果相似。可能原因是结石位置特殊,开腹手术操作视野不佳、操作费时费力易误伤;而LCHTD打孔置镜操作,精准定位,操作简单故用时和出血较少。此外,LCHTD切口较小,麻醉剂量较小、术后镇痛加持率相对较低,麻醉药和镇痛药会抑制胃肠蠕动,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较好[14]。胆红素水平升高侧面反映胆道梗阻程度及肝损伤情况。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观察组TBIL、CB、UCB水平较对照组低,提示LCHTD改善胆道梗阻、减少肝损伤效果明显,与刘军廷[15]研究结果相似,可能原因是观察组T管引流联合胆道镜探查确认较传统手术结石清除效果好,故可有效解除梗阻性黄疸、改善胆红素水平、减少胆管梗阻引起的肝损伤[16]。

GIQLI是评价胃肠疾病患者生存质量理想指标,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观察组GIQLI各维度得分及总分较对照组高,提示LCHTD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与黄伟等[17]结果相似,可能原因是LCHTD可有效改善结石梗阻、术中创伤小,故术后躯体功能恢复较好。此外,观察组患者术后恢复较好可缓解病情引起的负面情绪,提升治疗信心和社会适应性;术后恢复进程缩短可降低住院时间进而减少医疗费用、缓解患者经济负担,故LCHTD可改善患者生理、心理和社会健康,缓解症状进而提高生存质量。术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与任广利等[18]结果相似,可能原因是LCHTD通过T管引流结合胆道镜再次探查确认可有效清除细小结石;胆管切口较小,预后瘢痕较小故胆管狭窄大神较少;采用间断缝合和注水试验检测可有效规避胆瘘发生风险;微创手术切口较小、术后恢复较好,故切口感染发生较少。

综上所述,对肝胆管结石患者行LCHTD可缩短手术进程、有效避免术中损伤、改善胆道梗阻、降低肝损伤、促进患者生存质量水平提高,有效规避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整体疗效较好,安全性较高。

猜你喜欢

肝胆胆总管胆道
吴盂超:肝胆医学创始人的创新灵感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
滇南小耳猪胆道成纤维细胞的培养鉴定
胆总管一期缝合应用于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ERCP+EST与LC+LCBDE治疗老年单纯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对比分析
胆总管囊肿切除术治疗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术式比较
多处肝切除术在复杂肝胆管结石中的应用分析
敬民深处见肝胆
无痛内镜下胆道金属支架置入治疗胆道恶性梗阻
胆道术后残余结石261例诊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