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立替康载药微球肝动脉栓塞治疗不可手术切除的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效果分析
2021-05-13李坤
李坤
结直肠癌肝转移作为一种常见的肠道疾病,患者常常伴随着腹痛、腹胀、血便、腹部肿块以及肝功能受损,病情严重的患者则会危及生命,从而影响正常生活,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在治疗时又分为可切除的肝转移和不可切除的肝转移2 大类[1]。化疗方案是不可手术切除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经肝动脉化疗栓塞也逐渐成为结直肠癌肝转移临床治疗的方法之一。伊立替康载药微球肝动脉栓塞作为目前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是一种新的临床替代疗法,载药微球负载伊立替康经动脉栓塞化疗治疗中,能促进伊立替康逐渐释放,直接作用于肿瘤位置[2]。本文选取50 例不可手术切除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进一步分析伊立替康载药微球肝动脉栓塞治疗该病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6 月~2019 年6 月本院收治的50 例不可手术切除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其中男28 例,女22 例;平均年龄(45.24±16.18)岁。纳
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符合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标准;②患者临床资料完整准确,且无其他疾病;③所有研究对象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3]:①伴有严重合并疾病的患者;②合并有其他肿瘤的患者;③由于各种原因无法配合治疗的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5 例。
1.2 方法
1.2.1 实验组 应用伊立替康载药微球肝动脉栓塞治疗。患者均采取仰卧位,采用Seldinger 法股动脉穿刺行肝动脉置管。采用4 倍法将100 mg 伊立替康与HepaSphere 载药微球混合,使用三通阀将伊立替康载药微球混合物转移到手术台上,通过微导管将HepaSphere 载药微球以1 ml/min 的速度栓塞至肿瘤的供血动脉中,直至药物到达栓塞终点为止。术后4 周复查影像学,了解原发病灶的情况以及肝转移病灶控制情况,介入治疗间隔时间一般为4 周。持续治疗2~4 个周期。
1.2.2 对照组 应用全身化疗治疗,即给予伊立替康联合卡培他滨片(商品名:希罗达)治疗,伊立替康100 mg/m2,静脉滴注30~90 min,d1,8;希罗达1000 mg/m2,d1~14,Q3W;2 周期评估一次疗效,至少需要接受4 个周期的化疗治疗。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3.1 近期疗效 疗效判定标准参考文献[4]分为CR、PR、SD、PD。ORR=(CR+PR)/ 总例数×100%;DCR=(CR+PR+SD)/总例数×100%。
1.3.2 生存情况 统计两组患者1、2、3 年生存率。
1.3.3 并发症发生情况 主要包括白细胞减少、贫血、血小板降低、恶心、呕吐、疼痛、腹泻、乏力和肝功能异常。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近期临床疗效比较 实验组ORR 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DCR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近期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患者生存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1、2 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3 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实验组患者贫血、血小板降低、呕吐、乏力和肝功能异常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白细胞减少、恶心、疼痛和腹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两组患者生存情况比较[n(%)]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结直肠癌是全世界范围内第三大常见的恶性肿瘤,而肝脏是其最主要的转移部位[3,4]。尽管在过去近20 年中,全身系统性化疗方案有了显著改善,导致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率增加,但全身性化疗到达病灶处药物浓度欠佳,且与肿瘤发展相关的肝衰竭及全身性化疗药物毒性累积仍然影响着患者的预后[5]。传统的化疗栓塞治疗采用碘化油与化疗药物组成乳剂,输注至相应部位进行温和的栓塞。近年来,临床一直在努力优化栓塞装置,采用含药物洗脱微珠的栓塞方法,药物微珠在经动脉输送前被装载。与传统化疗栓塞治疗相比,在给药剂量方面表现的更为标准化,且可重复性高[6-9]。伊立替康载药微球肝动脉栓塞治疗,即将伊立替康与栓塞装置结合,到达肝动脉内给药。伊立替康-微球装置组合加强了对药物的精确控制,正电荷的盐酸伊立替康盐和含有磺酸盐的水凝胶珠之间的离子交换机制控制药物的装载和随后的释放,提高了药物进入肿瘤病灶释放剂量。且这些微球无需油/化疗悬浮液,更加便于药物处理和输送[10,11]。本次研究中应用伊立替康载药微球肝动脉栓塞治疗,结果显示,实验组ORR 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DC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1、2 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3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贫血、血小板降低、呕吐、乏力和肝功能异常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白细胞减少、恶心、疼痛和腹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Fiorentini 等[12]纳入74 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随机接受伊立替康载药微球肝动脉栓塞治疗或全身化疗,研究结论与本次研究结果一致。伊立替康载药微球肝动脉栓塞治疗使转移灶供血动脉血流量减少,从而减少药物收到的冲刷,以增加抗癌药物在肿瘤细胞周围的停留时间,因此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全身化疗。
综上所述,伊立替康载药微球肝动脉栓塞治疗不可手术切除的结直肠癌肝转移的临床效果较全身化疗显著,其不良反应相对较少,临床可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