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你我不住在同一星球上

2021-05-13马汀圭纳韩晶MartinGuinardHanJing

当代美术家 2021年1期
关键词:双年展策展星球

马汀·圭纳 韩晶 Martin Guinard Han Jing

张永达scape.unseen_model-T装置尺寸视空间而定2020图像由艺术家及台北市立美术馆提供

马汀·圭纳 韩晶

台北双年展是台北市立美术馆策办的旗舰展览,首届双年展于 1998 年开幕。2018年“后自然”台北双年展将美术馆当成一个生态系,藉此探索“人”与“非人” 之间的交引缠绕,以及“非人”把“人”去殖民化的过程。 2020 双年展检视2018 年展览引发的意涵,并进一步研究这些议题,以探索当前的分歧,试着想像并塑造“在地” 存在模式的可能方向……

编译:周昕豫

艺术家有趣迷人的作品改变了人们看待土地和水路的视角,从将它们视为可获取的资源,到把它们视为能够超越国界,连接不同群体精神生活的力量……

1法兰克·列布维奇、朱利安·塞胡西穆遵古(那些兜圈兜个不停的人)装置磁性漆、磁性架、磁铁、雷射印刷、签字笔、亮光漆、中介者尺寸视空间而定2016图像由艺术家及台北市立美术馆提供

2020台北双年展:你我不住在同一星球上

2020年11月21日-2021年3月14日

展览地点:台北市立美术馆

2丹尼尔.史帝曼.孟加聂2020Kriska铝制帘、雷射切割、烤漆钢框尺寸视空间而定图像由艺术家、柏林艾斯特·希珀画廊(Esther Schipper)及台北市立美术馆提供

韩晶(以下简称“韩”):2020年的双年展对“生态”这一话题的讨论和思考与2018年“后自然:美术馆生态系统”的主题有哪些延续和新的发展?

马汀·圭纳(以下简称“马”):是的,我们在上一次双年展的基础上进行了延续。对我们来说,与从头开始不同的是,我们与吴玛悧(2018台北双年展策展人之一)进行了探讨,并建立起沟通议题的桥梁,这是很有意思的。上一届双年展的灵感来自拉图三十年来一直在研究的观点,尤其是不能简单地将自然和文化剥离开。

这次双年展体现出生态是一个复杂问题,涉及矛盾对立的利害关系,就好像人类并没有居住在同一个地球上。事实确实如此,住在认为气候变化没什么大不了的星球,与住在脆弱的星球完全不是一回事。因此我们想要在这次展览中去描述这种情形,也就是对于居住在地球上的意义没有一致的解答。2018年我们以某种方式展示了这个世界的一种版本——尝试走向可持续发展。但是,这个构想与其他许多理念是矛盾的,比如全球化的视野有利于大发展,但消耗了过多资源,超出了生态系统维持可持续发展状态的范围。

韩:2020年台北双年展参展的艺术家来自世界各地,此次展览的筹备工作有没有遇到困难?策展人与艺术家们如何达到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呢?

马:因为艺术家们来自27个国家和地区,我们确实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但你知道,相对来说,台北受新冠疫情影响较小,我们可以让很多台湾当地的艺术家们来承担此次展览的委任创作工作,对此,我们感到很庆幸。当然,也有几个项目远程完成难度很大,但我们最终找到了适合的办法来解决,不可否认,这确实带来了更多的压力。我们还与林怡华(Eva Lin)合作,她是当地的一名策展人,可以与活动家、思想家和艺术家们展开就地合作,这对深入讨论以及探讨相关主题有很大帮助。

韩:您认为在后疫情时代下,艺术作为精神力量发挥作用,怎样履行它的社会职能?对于本次展览关注生态的主题对社会公众的“辐射”,您有什么期待?

马:艺术对于理解生态变化很重要,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它不仅是一个获取气候变化信息的管道,也让人对这个议题变得较为敏感。像这样的双年展是一个很好的实验地,能围绕三种形式的美学进行实验(从敏感这个意义上讲):科学的、艺术的,最后是政治的。

韩:您如何解读此次展览被假设为一座“天文馆”?以星球为单位的策展结构和空间配置是如何体现的?本届台北双年展的参展作品是怎样与此次展览主题“你我住在不同的星球上:外交新碰撞”形成对话的?

马:从传统意义上来说,天文馆是观测不同行星的地方,比如火星、金星。 但在今天,人们就像住在不同的星球,正如我们之前讲的那样。有些人认为地球是扁的,有些人认为地球是注定要毁灭的,他们要逃到火星去,还有些人正试着离开世界上的一些地方,希望躲在高墙后面保护自己。这有点像有不同版本的地球,我们来到美术馆探索这些不同。艺术家们没有直接去解释不同世界的样子,而是帮助人们去感觉、想象和观察。

韩:此次展览强调将展览空间转化为实践场域,请问在展览中是如何具体呈现的?

马:这次的展示空间不是用来观看作品的地方,因为这种说法有其“被动”之处。这个地方会让一个人对当前所处的生态状况积极提出疑问,思考在这样的背景下自己处于什么位置,它是艺术家们通过多个工作坊与大众一起做实验的地方。

韩:本次展览展出的亮点作品包括由美国团队Milliøns建筑工作室[泽娜·柯瑞腾&约翰·梅(Zeina Koreitem & John May)]创作的《建筑的鬼田》(The Ghost Acres of Architecture),藉由呈现曼哈顿西格拉姆大厦(Seagram Building in Manhattan)案例,探讨建筑如何以最具创造性的方式为环境带来正面影响。您认为这件作品的亮点是什么呢?

4蜜卡·罗登伯格宇宙生成器(AP)单频道录像装置,彩色、有声26分36秒2017艺术家及台北市立美术馆提供

5范柯·荷瑞古拉芬腐败的空气——第六幕复合媒材装置尺寸视空间而定2019图像由艺术家及台北市立美术馆提供

马:对我们来讲,重要的是要有能提出较强研究性的作品。在这样的情况下,这个装置展现了有关西格拉姆大厦(Seagram Building)的数据与空间信息——一座位于曼哈顿,具有标志性的现代主义建筑,由密斯·凡·德·罗(Mies van der Rohe)设计,并于1958年完成。作品通过动态交互可视化技术呈现出最初的原材料提取到当前的现实,而这项技术展示了一个建筑项目所涉及的广阔领域。这件作品的重要性在于探索建筑与地壳之间的相互作用,描述全世界(包括中国)修建摩天高楼的环境足迹以及由此产生的巨大环境代价。

猜你喜欢

双年展策展星球
策展成为一种系统的工作方式
《策展哲学》
策展与时代:文化责任与学术发展第二届“策展在中国”主题论坛纪实
第22届悉尼双年展:边缘
首届华光摄影双年展
国内当代独立策展人生存状况报告
1号异星球
1号异星球餐馆
米弯弯的星球
对48届威尼斯双年展策划人哈若德.兹曼的访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