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程的不同时期进行分娩镇痛的效果对比
2021-05-13燕筠,吴迪
燕 筠,吴 迪
分娩是女性的特殊经历之一,但是分娩伴有的疼痛将引发产妇紧张、焦虑、宫缩乏力等现象,并可能导致胎儿缺氧、产后出血等并发症,严重的影响了围产期母婴安全,研究发现在分娩过程中给予优质的镇痛处理可以改善分娩感受及妊娠结局[1]。 既往研究显示,硬膜外镇痛对胎儿娩出方式及结局无明显影响,但其对产妇体内应激变化积胎盘灌注的影响如何,临床研究较少。 尤其是对围产期镇痛对产妇神经、体液调节系统影响如何,这种影响是否对产妇应激系统功能存在负面作用,同时如应激系统异常激活释放会引发胎盘灌注不足等不良反应,以及镇痛时机选择等方面的研究更少[2]。 本研究拟对医院产妇进行潜伏期与活跃期分娩硬膜外分娩镇痛,并分析其镇痛效果差异及对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提供指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线资料 收集2017 年5 月~2019 年6 月医院进行镇痛分娩产妇160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其中潜伏期组(宫缩逐渐加强,宫颈管消失至宫口开大到6 cm)、活跃期组(宫口开6 cm 至开全,先露部进入中骨盆)各 80 例。 纳入标准:(1)均为初产妇;(2)胎儿均为足月、单胎、头位;(3)自愿行无痛分娩;(4)美国麻醉医生协会(ASA)分级显示产妇评级在Ⅰ~Ⅱ级间[4];(5)本研究所设计的方案与相关医学伦理学要求无相悖之处。 排除标准:(1)经产妇;(2)伴有子宫肌瘤、生殖系统疾病;(3)伴有妊娠期糖尿病或胆汁淤积症等;(4)巨大儿;(5)血液系统疾病等。
1.2 镇痛方式 待产妇宫缩规律, 且其宫开口大于1 cm 时,对产妇静脉通道进行开放操作,取左侧卧位,于腰1~2、2~3 椎间隙行硬膜外麻醉,外导管朝向头端置入3~4 cm,连接镇痛泵,采用0.75%罗哌卡因(齐鲁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药品批准文号:国药准字 H20052690,药品批号:20180219)2 支 16 ml+0.1 mg(2 ml)芬太尼(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药品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42022076,药品批号:20180516)2 支+生理盐水 100 ml 泵入给药,首次剂量 8 ml,脉冲剂量 8 ml(每隔 1 h 给药 1 次),追加量8 ml/次, 直至孕妇上产床用腹压时关闭镇痛泵。
1.3 检测指标 比较两组的产程(记录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选用数字疼痛量表(NRS)进行镇痛效果判定、新生儿Apgar 评分[5]。 同时选用彩超观察、分析产妇及胎儿的子宫动脉、脐动脉血流参数。
彩超筛查母婴状况,仪器为GE VolusonE8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优先对胎儿生长情况进行分析。 确保产妇膀胱充盈,仰卧后扫描产妇腹部,观察子宫正中切面, 并对宫颈管与宫颈内口进行成像,同时观察宫体宫颈交界区域,对产妇子宫动脉上升支血流进行检测,获取相关血流参数。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1.0 统计软件分析,基线资料、NRS 分级等参数以 x±s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ASA 分级等采用 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基线资料比较 潜伏期组与活跃期组产妇及胎儿的基线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P> 0.05),两组具有较高的均衡性和可比性,见表1。
表1 基线资料比较
2.2 两组产妇的NRS 评分比较 分别对比潜伏期组与活跃期组产妇在分娩镇痛前、 宫口开全的NRS 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产妇的NRS 评分比较()
表2 产妇的NRS 评分比较()
分组 n 分娩镇痛前 宫口开全潜伏期组 80 7.30±1.08 2.44±0.76活跃期组 80 7.18±0.94 2.63±0.82 t 0.750 -1.520 P 0.455 0.131
2.3 产妇的产程比较 两组两段产程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2.4 产妇子宫动脉、 胎儿脐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 潜伏期组镇痛前两组产妇子宫动脉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宫口开全潜伏组高于活跃期组(P< 0.05),见表 4。
在镇痛前、宫口开全时,两组胎儿脐动脉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5。
表3 两组产妇产程比较()(min)
表3 两组产妇产程比较()(min)
组别 n 第一产程 第二产程潜伏期组 80 308.23±38.64 36.81±4.64活跃期组 80 306.49±41.02 38.21±4.53 t 0.276 -1.931 P 0.783 0.055
表4 产妇子宫动脉、胎儿脐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
表4 产妇子宫动脉、胎儿脐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
RI PI S/D组别 n 镇痛前 宫口开全 镇痛前 宫口开全 镇痛前 宫口开全潜伏期组 80 0.44±0.06 0.42±0.07 0.67±0.11 0.65±0.09 1.74±0.14 1.72±0.12活跃期组 80 0.45±0.06 0.38±0.05 0.66±0.13 0.57±0.10 1.72±0.12 1.66±0.09 t -1.054 4.159 0.525 5.319 0.970 3.578 P 0.293 <0.001 0.600 <0.001 0.333 <0.001
表5 胎儿脐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 )
表5 胎儿脐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 )
组别 n 镇痛前 宫口开全 镇痛前 宫口开全 镇痛前 宫口开全潜伏期组 80 0.58±0.10 0.57±0.08 0.81±0.16 0.80±0.13 2.38±0.32 2.30±0.30活跃期组 80 0.57±0.13 0.55±0.10 0.83±0.15 0.78±0.12 2.43±0.30 2.23±0.28 t 0.545 1.397 -0.816 1.011 -1.020 1.526 P 0.586 0.164 0.416 0.314 0.309 0.129 RI PI S/D
2.5 分娩方式比较 两组阴道分娩率、 中转剖宫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6。
表6 分娩方式比较[n(%)]
2.6 两组新生儿的情况 潜伏期组与活跃期组新生儿的1、5 min Apgar 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 7。
表7 1、5min Apgar 评分比较()
表7 1、5min Apgar 评分比较()
组别 n 1min Apgar 5min Apgar潜伏期组 80 8.87±0.14 9.32±0.19活跃期组 80 8.82±0.18 9.27±0.16 t 1.961 1.800 P 0.052 0.074
3 讨论
通常情况下,初次分娩过程较为漫长,这将导致产妇体力大量消耗,此外产妇狭窄的产道可能被胎儿撕裂,因此分娩具有极大痛苦。 因此,如何在确保安全分娩的同时,有效降低产妇分娩痛苦成为产科的又一研究热点[3-4]。 理想的分娩镇痛一方面不应对产妇和新生儿产生影响,同时要方便给药,效果可靠,可以满足整个产程中对于减轻分娩疼痛的需求[5];另一方面无痛分娩还应避免对产妇形成运动神经阻滞,避免对子宫收缩过程和产妇的活动形成影响,在无痛分娩过程中产妇应保持清醒,可以参与到整个生产的过程[6]。 无痛分娩近年来在临床广泛应用,一方面使用麻醉药物较少,起效迅速,同时对产妇形成的镇痛效果更好, 而且不具有运动神经阻滞作用;另一方面该方法拥有较好的麻醉效果,对产妇和新生儿的影响均较小,具有更好的安全性[7]。
研究显示潜伏期或活跃期镇痛方案均对产妇无影响,同时也不会增加缩宫素的使用量和剖宫产率, 国内目前主要是在产程进入潜伏期后予以镇痛,主要是部分学者认为宫颈扩张早期剧烈疼痛可导致产妇情张虑、过度通气耗量增加,可能会引发脐血酸中毒,导致子宫收缩受到抑制、产程延长等不良后果[8]。 也有学者认为在潜伏期镇痛能够缩短第一产程,分娩时实施镇痛可使母体儿茶酸胺泌减少,减轻应激反应,有助于内环境的稳定,稳定了产妇情绪,改善大脑皮层下段中枢调控系统,进而松弛产道肌肉,促进产道扩张,减轻产道肌肉撕裂所带来的痛苦。 产妇分娩痛苦的缓解对维持产妇体力,让产妇可在第二产程时留存更多力量具有重要意义。 但本研究依然存在一定差异性,这可能与纳入样本基数不足有关[9]。 脐动脉血流指标分析是产科监测内容之一,临床可有效通过观察产妇脐动脉血流变化情况, 进而揭示胎儿胎盘循环血流状态,为胎儿健康、顺利娩出提供指导,本研究中潜伏期无痛分娩 RI、PI、S/D 值均高于活跃期组, 说明了在潜伏期开展无痛分娩药物起效时间长, 对胎盘血管影响具有持续性,因此可以帮助胎盘微循环的改善,并不会由于潜伏期进行镇痛用药时间长导致分娩预后形成不良作用,反而还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10]。
本研究发现在潜伏期和活跃期开展无痛分娩对于疼痛评分和产程均未产生明显差异,说明不同时机开展无痛分娩对于疼痛程度与产程不会产生明显的影响,且分娩方式、新生儿状况也相似,提示潜伏期或活跃期镇痛方案均无损产妇分娩方式及新生儿结局。 宫口开全时,潜伏期镇痛产妇子宫动脉参数值均较活跃期,提示在潜伏期进行无痛分娩对产妇子宫动脉血流波动影响更小。 本研究分析了在不同分娩时期开展无痛分娩的效果,同时利用超声观察产妇子宫动脉血流波动变化,这与以往研究不同,或将成为临床分娩镇痛时机选择的重要参考意见。 但受入组患者数量及随访时间影响,本研究还存有一定不足。
综上述所,无论是在潜伏期还是活跃期实行分娩镇痛效果差异不大,对产程及分娩方式的影响不大,但是潜伏期镇痛对产妇子宫动脉血流灌注的影响更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