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模拟视角下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应用
2021-05-13王国义
王 飞,袁 涛,王国义
(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互联网与通信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2)
当今,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和社会不断进步,各行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高等职业教育作为培养技能人才的重要方式越来越被国家、社会所重视。如何快速提升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和服务社会经济发展能力也是被越来越多学者、专家所关注、思考的重要问题。德国、英国、美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等突出“职业模拟”教育的国家先后提出“双元制”教育、“三明治”教育、“合作教育”“产学合作”等职业教育模式并取得了很大成功,这些成功的例子既体现了职业模拟模式特色和优点,也证明了该模式符合高职教育的规律。
职业模拟是一种以职业为导向,将学习、工作相结合的教育模式。该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利用校内外不同教育环境和资源,把校内课堂教学与校外实际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为毕业后快速适应工作岗位要求打下基础。实施职业模拟教育的前提是建立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的校企合作模式,这也是校企双方进行长远合作的基础和前提。
1 通信技术专业人才需求现状
通信技术是国民经济建设的神经中枢,通信技术水平代表了国家信息化程度的高低,在国家经济建设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5G 技术的逐步普及与应用对促进产业升级、激发新型消费动力、驱动经济持续增长等方面有很大优势,巨大的市场需求使通信技术人才成为我国需求量最大的人才类型之一,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更是供不应求。随着5G、NGN 和IPTV 等新技术新业务的发展,国家对通信技术人才的需求缺口将以百万计。
通信技术专业人才社会需求量大、薪酬高,企业对从业人员具备的实践技能的要求较高。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在通信技术专业上的教学仍采用偏重理论教学的传统方式,而在企业实践、职业模拟教学等方面明显不足,这使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不强;就业竞争力是指学生初次进入职场所表现出来的综合素养和专业能力,企业也以此作为衡量学生的标准。如何培养出能快速适应工作岗位需求、具有创新精神和良好职业素养的技能型人才对于当前我国高等职业院校来说是一个需要不断深入研究的课题,寻求一种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也是当前高职院校的主要任务之一。
2 职业模拟培养模式的实践
2.1 职业模拟培养模式概述
职业模拟人才培养模式是以现代学习理论中的情境、建构、专注、能力、团队基本要素为依据进行设计的。对学习情境普遍理解是把知识进行适当的转化,使之具体化为某种具体的场景,学习情境的构建在个体学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激发学习者的内在学习动力,注重学习个体能力多元化发展,且关注学习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基于“职业模拟”视角开展教学工作,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方法论”引导。引入“职业模拟”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实施过程是:学生入学后首先进行职业规划与定位,然后按照所定位的职业岗位实施相应的专业课程体系及课程标准。在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和模块化的教材,让学生在基于模拟职业工作环境的实训基地中进行专业课程的学习。在专业课程中引入企业员工培训要求,根据课程特点适时引入项目任务教学法,在专业教学实施中,既重视理论与实践的分层交织,又重视完成每个任务的应用技能培养。课程考核时引入企业对员工能力和职业素养的要求进行综合全面考核。
2.2 SMART职业规划体系的制定与实施
培养学生职业规划意识,帮助学生进行SMART 职业规划(图1所示)是进行职业模拟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第一步。SMART 职业规划体系包含职业规划、学习专业课程、岗前培训、职业评估、顶岗实习五个部分,实施SMART 职业规划体系需要根据不同阶段提供相应的软硬件教学环境帮助学生明确职业规划目标、训练职业技能、拓展综合素质。
图1 SMART 体系构成
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中贯彻“培养通信技术行业应用型人才”这条主线,采取学校与企事业单位用人需求相结合,教育与市场技术发展相结合的思路,巧妙地融合了SMART 职业规划体系中职业规划与职业定位要求,通过校企合作调研、梳理、筛选出通信技术行业当前主要工作岗位及其对应的岗位具体要求,为学生进行职业规划与职业定位进行高效地指引。
2.3 软硬件教学资源建设
“职业模拟”教学环境的构建,离不开软硬件教学平台的支撑,结合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要求为“职业模拟”人才培养模式搭建“职业模拟”教学环境,该教学环境包括师资团队、校内外实训基地、课程建设、教材建设等。近几年来,专业教师获得中兴讲师认证5人次;校企共建专业实训室6个、创新工作室1 个,引入《在线全网仿真竞技系统》1 套,建设智慧课堂与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各1 门,出版通信类高职高专规划教材1 部,编写校本教材与实训指导书共计8 部,基本建成了可以满足专业教学需要的各类软硬件教学资源,详见表1所示。
表1 通信技术专业各类教学资源建设情况统计表
2.4 完善课程体系建设
通过对通信类企业的人才需求进行梳理,并结合专业师资、实训资源等方面条件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为培养具备一定移动通信技术理论知识和较强专业技能,能够在通信及相关行业从事移动通信网络优化与规划、通信工程督导、移动通信设备的安装、调试和运行维护等岗位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引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的课程,培养学生职业规划意识,帮助学生及时进行职业规划,体现“职业模拟”人才培养特点。
通过专业建设委员会对就业岗位(群)进行职业能力解析,梳理工作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职业能力、专业课程之间的内在关系,完善构建基于网络优化与规划工程师、通信工程督导、通信工程师三个岗位群的专业课程体系。专业课程体系包括5G 移动通信技术、移动网络规划与优化、移动通信技术、光传输技术等专业课程,在专业课程的教授过程中,结合课程的特点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适当调整、整合,引入MIMPS 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5 书证融通方式的探索
“1+X”证书制度是关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评价模式的一种制度设计,我校通信技术专业结合国家普遍推行l+X 专业能力证书制度的内涵要求,逐步将职业技能证书要求的知识、技能融入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职业证书的代表有《5G 移动网络运维职业技能等级证书》(“1+X”证书)、中兴、华为等厂商认证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等其他各类专业相关证书,学生通过结合自己的学习基础及条件选择通过考试获得相应职业技能证书提高就业竞争力,拓宽知识面,提升综合素养。近年来,结合学生实际,组织本专业学生参加省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率在80%以上;未来将在学校的统一安排部署下,举办相关“1+X”证书培训与考试工作,为学生取得行业认可度高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做积极筹备。
3 取得的成效
通信技术专业结合职业模拟教育理念,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几年的实践在人才培养与专业建设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专业建设方面,通过申报、实施专业建设相关的教学研究项目不断提升专业综合水平与专业品牌影响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近几年完成了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建成了省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一个,并通过建设校企合作实践基地专题网站总结成果,发挥示范作用。在人才培养方面,积极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大赛,通过参加大赛拓宽专业视野,优化专业教学内容,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水平。2020 年获得《三方共建背景下创新型ICT 行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现》项目省级教学成果奖三等奖。近几年来获得国家职业技能大赛、省职业技能大赛及其他各类大赛共16 个奖项,毕业生就业对口率达80%以上。具体取得成果详见表2所示。
表2 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与专业建设成果统计表
4 结语
通信产业是一个技术密集型且在快速革新的产业,随着技术不断进步和发展,通信产业对专业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这需要在专业建设上持续、不间断的进行系统调研和分析,使得我们的人才培养不断地与社会需求相吻合。职业模拟人才培养模式需要不断引入企业真实的教学项目资源到课堂中,这需要校企双方进行深度合作,目前在引入企业的核心实践教育资源方式还有待突破。教师深度参与企业课题研究将大大提高专业教师的科研水平从而进一步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目前在这方面尚显不足,有待于进一步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