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柏杨版资治通鉴》老书如何新做?

2021-05-13常雪莲

出版人 2021年4期
关键词:柏杨资治通鉴白话文

文|常雪莲

《柏杨版资治通鉴》从选题立项,到直接面对终端读者,在图书生产的各个环节,始终贯彻“以读者为本”这一理念,时刻关注读者的问题、需求,不断制定解决方案,编出了读者们喜欢的书。

《柏杨版资治通鉴》是一套30 多年前出版过的经典作品,曾风靡全球华人圈,“有华人的地方,都在读这套书”。如今这个互联网时代,人们读书的需求和方式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人民文学出版社决定再版这套老书,如何才能与时俱进,编出适合当下读者阅读的经典著作,是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

在对图书市场上相关书籍出版、销售等情况,进行了调研和大数据分析后,我们把继承创新的关键放在以人为本,重点解决读者阅读《资治通鉴》的问题和需求,在文本、形式、文创、营销推广等方面,不断做创新迭代。

这个时代依然需要阅读《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与司马迁的《史记》合称为史学“双璧”。一千年前,北宋司马光作为《资治通鉴》的主编,带领一班人马,耗费十六年时间,潜心编著这部著作。《资治通鉴》总结了从战国末年到宋朝建立之前这段1362 年的历史经验、教训,目的是指导皇帝治国理政,善可以为法度,恶能引以为戒。当时的宋朝皇帝宋神宗,认为此书十分有裨益:“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自问世以来,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为历代所重视和阅读学习,出现诸多相关书籍:南宋袁枢著有的《通鉴纪事本末》、朱熹编著的《资治通鉴纲目》;明末清初王夫之写的《读通鉴论》等一大批著作,至今为人们所推崇。历代的帝王将相、文人政客,也竞相阅读。王夫之评价此书:“知历代兴衰,明人事臧否。”清朝学者王鸣盛认为:“此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亦学者不可不读之书也。”曾国藩曾说:“论古皆折衷至当,开拓心胸。”梁启超也盛赞这部书的实用性:“除了讲道理,还通权变,讲操作,很了不起。”

今天的读者同样需要阅读《资治通鉴》,首先,时代给我们提出了命题,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复兴”是指衰落后再兴盛起来,因此了解我们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及其盛衰兴亡的真实记录,是十分必要的。《资治通鉴》从战国写到五代十国,展现了16 个王朝1362 年的发展历史,包含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以及历代君臣成败得失等等方面内容,可以说是中国千年政治和文化遗产的“大数据库”和“超级案例集”,是理解民族复兴、建立文化自信很重要的著作之一。

其次,从现代人的成长角度看,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资治通鉴》虽然讲的是历史之事,但它总结历代王朝的兴衰规律与教训,讲述了治国之道,分析历史人物的品德善恶、管理政策得失等等。从古至今,治大国或小家以及个人成长,很多规律和方法都是相通的,所以适合所有人阅读,可以教会我们融会贯通,看清自己的成长与得失,从中找到自己需要的答案。

在文言文和白话文之间搭一座桥

《资治通鉴》因其卷帙浩繁,内容庞大,即使在司马光的时代,看过的人也很少,对现代人来说,不仅有文言文的障碍,加上历史知识储备不够,阅读起来更加吃力,望而却步。

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因为时代需要,一大批白话文版《资治通鉴》纷纷面世,大约有十几个版本,每个版本都各有特色,其中《柏杨版资治通鉴》,是柏杨先生晚年,倾尽了十年心血,把这部三百万字的文言文,翻译成了一千万字的白话文,为读者在文言文和白话文之间搭了一座桥梁。

《柏杨版资治通鉴》最有特色的地方,就是柏杨手绘的1500 张历史地图,但是由于是三十年前绘制的,缺少今天的中国疆域边界线,不符合当前地图出版的要求,这次出版,我们在原有历史地图的基础上,以国家标准地图为模板,重新补绘中国疆域边界线,并顺利通过了有关部门的审核,这是迄今为止,《柏杨版资治通鉴》历史地图最为规范的权威版本。

现代人阅读最大的困难就是没有时间,碎片化阅读,司马光原著《资治通鉴》共有294 卷、300 多万字,而柏杨白话文翻译后整理成书达36 册1000 万字之巨,这样巨大的体量,让读者望而却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在整理文稿的同时,梳理制作了一张《柏杨版资治通鉴》时空地图,这个时空地图,是以文创的形式对《柏杨版资治通鉴》进行的高度总结、提炼和再创造,是这次图书出版中,编辑最有挑战性的创新工作。

这张时空地图用坐标轴的横坐标和纵坐标,来表现时间轴和空间轴,它包含了两层意义的时空地图,一层是5000 年中国历史背景的时空地图,时间轴从神话时代,一直延伸到今天,跨越了5000 年的时间;空间轴表现的是,从开天辟地的盘古、三皇五帝所在的黄河流域,到长江流域,再到今天的北方地区,囊括了中国东西南北中辽阔的疆域。另一层是《柏杨版资治通鉴》时空地图,在5000 年历史时空背景下,《柏杨版资治通鉴》,分为72 个主题,按着时间的顺序,一一展开。时间线始于公元前403 年的战国时代,结束于959 年的五代十国;空间线表现的是从战国七雄所在的黄河流域,经过长江流域,再到五代十国所在的黄河流域的变迁,把《资治通鉴》的主要内容全景式地呈现出来了。

许多读者十分喜欢这个时空地图,说用一张地图就能够观其大略,看懂中国5000 年的历史发展脉络,以及《资治通鉴》1362 年的演变过程,非常值得称赞。

举办线上读书会面对终端读者

作为图书编辑,以往很难直接面对读者,因为图书进入销售环节后,编辑就完成了使命,但是2020 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冠疫情使《柏杨版资治通鉴》的推广营销走到了线上,图书编辑和策划部同事一起,组织举办了一场连续36 天的《资治通鉴》线上共读活动。

这场近千人参加的 “云读书”活动,使编辑直接面对终端读者,了解了他们阅读的真实问题和需求。很多读者拿着不同版本的《资治通鉴》来参加共读,可见阅读通鉴是大家迫切需要的。读者们的普遍问题是,部头大、没时间、读起来困难,更遑论“古为今用”,以史为鉴、知行合一,很不容易做到。为此,我们为读者设计了一套 “以史为鉴读书法”,从“历史事件、总结规律、联系自己”这些角度,作为“以史为鉴”的思考路径,方便大家能从中提炼、总结规律,转化成解决自己现实问题的能力,做到学以致用。

一位读者反馈说,这套读书法简单方便实用:对照《资治通鉴》长达1362 年的历史,四个最苦难的时代:战国时代、三国时代、大分裂时代、小分裂时代,战争和瘟疫相互交织连续不断,百姓流离失所,非常惨烈。2020 年尽管有疫情,但是有国家领导全民抗疫,老百姓很安全,能生活在今天的中国很幸福,不焦虑,很心安。

2020 年改变了所有人的生活,也突破了编辑以往的工作内容和方式,传统的只会做文稿、编写推广营销方案等编辑技能,已经不够了,编辑必须具备创新能力,这个创新能力以解决读者的问题、需求为第一要著,这是互联网时代对编辑提出的更高要求。

《柏杨版资治通鉴》从选题立项,到直接面对终端读者,在图书生产的各个环节,始终贯彻“以读者为本”这一理念,时刻关注读者的问题、需求,不断制定解决方案,编出读者们喜欢的书,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说明,只有“以人为本”,才能做出好书,并且能持续下去,因为读者的问题、需求是无边无际的海洋,是图书事业不断进行下去的源泉和宝藏。■

猜你喜欢

柏杨资治通鉴白话文
做人,不要做藤
多情才子柏杨的五次婚姻
多情才子柏杨的五次婚姻
胡三省苦心作注
火了1000年,一套被毛泽东翻碎了的书
《资治通鉴》差点被毁版
胡适妙解白话
珍珠婚
近现代媒介的功能如何由党见本位转向民意、舆论本位——以白话文运动为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