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大学工商管理一流专业建设的思考

2021-05-12张经强赵继新郑强国

教育教学论坛 2021年11期
关键词: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

张经强 赵继新 郑强国

[摘 要] 专业建设始终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基础,要建成一流的应用型大学,必须有一流的专业做支撑,工商管理一流专业建设是应用型大学工商管理学科发展的必由之路。把握一流专业建设的方向,坚持特色办学,精准科学定位,建设优良政策环境,完善教育教学硬件设施,是专业建设的外在驱动力。整合教育资源,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专业治理结构,完善制度保障体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是专业建设的内在动力。没有一流专业的建设,就无法保障一流人才的培养,就很难向社会输送急需的专业人才。因此,推进一流专业建设,是培养工商管理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路径。

[关键词] 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专业治理结构;制度保障体系

[基金项目] 2020年度教育部“双万计划”项目“北方工业大学国家级一流专业——工商管理專业建设”(203051360020XN187)

[作者简介] 张经强(1971—),男,山东淄博人,管理学博士,北方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工商管理教学与学科研究;赵继新(1966—),男,河北遵化人,管理学博士,北方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主要从事工商管理教学与学科研究;郑强国(1975—),男,山东潍坊人,管理学博士,北方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主任,副教授,主要从事工商管理教学与学科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11-0133-04    [收稿日期] 2020-11-10

应用型大学与研究型大学不同,应用型大学以知识应用为办学定位,本科教育的目的是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2019年4月,教育部提出“双万”计划,大学建设一流本科专业提上议事日程,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是继一流学科和一流高校建设战略后又一重大高等教育计划,是一流本科教育建设的逻辑推演和政策延伸[1]。不管是应用型大学,还是研究型大学,专业建设始终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基础,要建成一流的应用型大学,必然要有一流的专业做支撑。工商管理学科的培养目标就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管理、经济、法律等企业管理方面的系统知识,熟练地掌握现代管理科学分析方法,能在企业、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管理、经济业务的工商管理高级应用型人才。

应用型大学工商管理学科如何科学定位,合理规划专业建设,发挥优势、培育和彰显办学特色,对建设一流专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一流专业建设的方向和定位

首先,一流专业建设应坚持特色办学方向。高等教育是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重要人才的重要渠道,特别是对于应用型大学来说,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技术应用人才和管理人才。应用型大学的办学方向就是面向国家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一流本科人才,这就需要在一流专业建设过程中坚持高校的办学特色,突出应用型大学的特点,对符合特色产业发展的专业进行重点建设。

其次,一流专业建设要坚持科学定位。在“双万计划”背景下,应用型大学培养一流本科人才要坚持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建设一流专业要科学定位,应将培养世界一流技术和管理人才作为一流专业建设的重要目标。工商管理作为管理学的重要分支,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在实践中,它依据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研究如何运用现代管理的方法和手段来进行有效的企业管理和经营决策。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世界经济逐渐融合,中国的传统企业面临管理不到位、缺乏高端管理人才的严峻挑战,这就为工商管理学科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再次,一流专业建设要有明确的建设目标和科学的专业建设标准。对于应用型大学来说,工商管理专业建设成一个什么样的专业,建设成什么水平的专业,这是建设一流专业必须要考虑的实际问题。建设好一流专业,在一定程度上既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理念,也体现了专业建设发展定位的合理性与可行性,这与学校的办学定位是相契合的。建设一流专业既要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又要体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专业发展思路。同时,一流专业建设要配套科学的专业建设标准,而适合专业建设需求的课程体系是制定一流专业建设标准的基础。科学的一流专业建设标准包括办学思路、师资队伍、教学资源、教学制度、培养质量、师风学风、社会影响等。建设工商管理一流专业就要紧紧围绕这些建设标准,细化建设指标,制定改革改进措施,推进教育教学制度改革。

二、一流专业建设的政策环境和内部动因

(一)一流专业建设的外部环境

2015年10月,国务院颁布《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在总体目标中强调“提高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水平”。“双一流”建设方案对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起到了引领与示范作用。2016年5月,教育部副部长林蕙青指出:“建设一流本科教育,是‘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基础”。随后,“一流本科教育”被作为“双一流”建设的政策目标与重要任务。2018年9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2]提出,“专业是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是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培养一流人才的‘四梁八柱。”2019年4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的通知》,面向各类高校、全部专业,分年度开展一流本科专业点建设。

自此,高等教育改革从“双一流”建设到一流本科教育,再到一流本科专业进而延伸至一流本科课程,涵盖从国家战略规划到方案落地实施的全过程。

目前,从国家层面到地方层面,一流专业建设已经成为各高校本科教育的目标。在这样良好的政策指导下,一流专业建设必将取得巨大成就。

(二)一流专业建设的内部动因

随着国家教育经费的不断投入,工商管理专业的建设工作也逐渐上了新的台阶,专业软硬件建设水平不断提高,课程体系得到完善,越来越多的实验、实践课程进入工商管理专业的培养计划,学生也能够更多地应用实验设备来学习工商管理知识。就师资力量来说,工商管理专业的师资水平不断提高,“985”“211”及国外名牌高校的博士先后充实到教师队伍中来,教师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科研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国家级项目被青年教师获得,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也加入到了教师的科研团队中。再者,高校对教师的评价机制在不断完善,很多高校不再单纯以项目和论文来评价教师的业绩,本科教学成果也逐渐成为评价教师工作业绩的重要指标。高校学生评价制度成为衡量老师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这也是为保障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已经是高等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3]。最后,学生就业的前景迫切要求加强一流专业建设,一流的专业必将培养出一流的学生。当前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对毕业大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通过加强一流专业建设,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一流人才,是加强工商管理一流专业建设的重要任务。

三、一流专业建设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应用型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培养的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精英人才,如何将工商管理专业建成一流专业,关键在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使培养的学生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一流管理人才。

首先,适时修订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在新工科背景下,工商管理专业如何适应社会发展潮流来培养一流管理人才,这是专业建设的重要任务。工商管理要建成一流专业,必须坚持系统地对专业课程体系设计、教学内容设置、教育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4],优化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工商管理专业教育质量体系,突出专业特色,满足社会新需求。

其次,完善课程体系,适应社會经济发展需要。一流本科教育的逻辑出发点和归宿只能是本科生基本、自由、可持续、充分、创造性的发展[5]。一个专业的课程体系不是随意设定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特别是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与国家的政策导向和市场发展密切相关,要以“两性一度”为标准[6]。就工商管理一流专业建设来说,课程体系的建设要符合教育部和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要求。工商管理一流专业建设的内容应包括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核心课程、拓展课程、实践课程等在内的课程体系,其中,核心课程和拓展课程都是体现知识成长的课程,实践课程为体现能力训练的课程。

再次,实施教育资源整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工商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应当在实践中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系统化的知识,这就要求工商管理一流专业的建设必须进一步整合校内教学资源,建设公共实验平台、专业实验平台、实践教学基地以及校外实训基地,将校内教学资源和校外实践资源有效整合,引进企事业单位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深化产教学融合,突出一流专业建设特色,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7]。

四、优化专业治理结构,完善专业建设保障体系

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优化专业治理体系,完善保障体系,实现科教融合是建设工商管理一流专业的重要手段。

(一)完善的专业治理结构是一流专业建设的基础

推进一流专业建设必须将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贯穿于正常的教育教学中,为此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将成为教育教学的首要任务。针对不同学生实施不同的教育教学管理手段,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时代新人。

首先,加强思政教育,真正将“课程思政”融入专业建设和发展中。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的重要讲话中指出,“高校课程体系,无论是专业思政,还是‘课程思政,均发挥着重要的育人功能。”工商管理专业培养的人才都是国家和社会发展未来所需要的高端管理人才,塑造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人格品质,对于专业建设来说,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思政建设促进专业建设,并将专业建设融入思政建设中,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其次,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因材施教。现在的大学生与20世纪的大学生已存在很大差异,当前的市场环境也与以前大不相同,这就要求教师在一流专业建设过程中,不断创新,结合学生的特点,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因材施教,以适应新时代育人的要求。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要涉及专业知识,还要涉及计算机、信息、通信、机械等专业的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综合各学科知识,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因时、因地、因人地实施教育教学,鼓励教师将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与课堂教学相融合,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适宜的教学方案,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改进教学质量。

再次,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突出办学特色,注重教学团队和科研团队建设,构建教学成果培育和动力机制,实现科教融合,充分发挥专业综合治理的示范作用。从世界范围来看,专业治理结构完善的大学也是“科教融合”的典型,学科与专业协同发展,不仅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同样也有助于科研水平的提升,有助于专业结构的完善。

(二)完善的保障体系是一流专业建设的制度保障

有效的保障体系是建成一流专业的关键。工商管理专业在很多大学可能比不上工科专业受重视,但工商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却是最适应市场需求的。因此,要建设工商管理一流专业,必须从资金、教学设施、教学人员配备等方面给予保障。

首先,学校应拨出专门的建设经费来资助工商管理一流专业建设。一流专业的建设不仅仅是完善课程体系、优化专业治理结构,更重要的是以一流专业建设为契机,以学科发展为龙头,带动学校本科专业的发展。不管是应用型大学,还是研究型大学,学科研究成果对教育教学、社会发展都有着较大的影响,充足的建设资金保障是一流专业建设的根本制度保障。

其次,完善的教育教学设施是一流专业建设的硬件基础。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工商管理专业虽然属于文科专业,不同于工科专业,但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对人才培养质量要求的提高,学生不能再满足于课堂的课本教学。毕业学生要尽快适应市场需求,成为企业所需人才,这就对学生在校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科实验平台、实践教学平台、实训基地等都是学生参与实践学习的重要平台,比如ERP实训、企业决策模拟、市场营销决策模拟等,都是要通过实验平台来实现。这就要求工商管理一流专业的建设必须具备完善的教学设施作为保障,否则将给一流专业建设带来阻碍。

再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是一流专业建设的动力机制。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之本。通过企业、社会对学校培养人才质量的评价反馈,学校教师将这些人才评价应用于教育教学中,以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五、结语

应用型大学工商管理一流专业建设,在更新专业发展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优化专业治理结构的基础上,还必须认识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第一,正确认识应用型大学与研究型大学的区别与联系,应用型大学与研究型大学的办学思路、办学定位都有所不同,但两者又存在着一定的联系。高校都是培养高端人才的场所,都担负着教书育人的历史重任,不管哪类高校,在宏观方面,一流专业建设的目标基本是一致的,那就是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实施培养,以适应社会发展的不同需求。

第二,正确处理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关系。应用型大学的办学目标不仅仅是本科教学,科研成果仍然是衡量学校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教师在做好科研工作的同时,要加强本科教育教学的改革,将科研成果应用到教育教学改革中,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工作中来,使教学与科研紧密联系在一起,互融互通。

第三,正确认识应用型大学的学术水平。应用型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不同于研究型大学,也不同于高职院校。应用型大学的人才培养要注重学生未来的发展定位、社会需求以及自身技术水平,这就要求学生在本科阶段就要掌握毕业后企业需要的技术特长和学术水平。

第四,正确认识一流专业建设的伟大意义。一流专业建设是当前专业发展的必然方向,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没有一流专业的建设,就无法保障一流人才的培养,那就很难向社会输送急需的专业人才。一流专业建设必将中国高等教育推向世界,参与世界竞争,但同时也会出现许多新问题。对于这些新问题,学校可通过持续改进的管理模式,使其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王建华.关于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思考——兼评“双万计划”[J].重庆高教研究,2019(4):122-130.

[2]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EB/OL].(2018-09-17)[2018-10-08].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1810/t20181017_3518

87.html,2018-09-17.

[3]傅程,黄斌,才馨竹.教育评价导向的转变与高等教育发展[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9(6):20-23.

[4]林健.面向未来的中国新工科建设[J].清華大学教育研究,2017,38(2):26-35.

[5]李硕豪.论一流本科教育的基本特征[J].中国高教研究,2018(7):12-16,

[6]吴岩.建设中国“金课”[J].中国大学教学,2018(12):4-9.

[7]薛山,江文辉,李变花,等.食品科学与工程一流专业建设的模式创新与实践研究[J].食品与发酵工业,2021,47(2):322-328.

Reflections on the First-class Major Construction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in Application-oriente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ZHANG Jing-qiang, ZHAO Ji-xin, ZHENG Qiang-guo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Beijing 100144, China)

Abstract: Major construction has always been the basis of talent train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build a first-class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y, it is necessary to support the first-class major construction. The first-class major construction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is the only wa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discipline in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The external driving forces of major construction are as follows: to grasp the direction of the first-class major construction, to adhere to the characteristic school running, to position accurately and scientifically, to build a good policy environment, and to improve the educational and teaching hardware facilities. Integrating educational resources, innovating the model of talent training, optimizing the administration structure of the major, perfecting the institutional guarantee system, and enhancing the quality of talent training are the internal motive force for major construction. Without the construction of first-class majors, it is impossible to guarantee the training of first-class talents, and it is difficult to provide urgently needed professional talents to the society. Therefore,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first-class majors is an important way to cultivate high-quality applied talents in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Key words: major construction; talent training model; major administration structure; institutional guarantee system

猜你喜欢

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
浅谈职业技能大赛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作用
以就业为导向的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建设探索
高职院校新开设无人机专业的探讨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