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劳动教育氤氲泥土的芬芳

2021-05-12罗海云

中小学德育 2021年4期
关键词:农场劳动精神

罗海云

摘    要 在新的历史时期,盐渎实验学校以“开心农场”为实施劳动教育的路径,以求真的泥巴情结,让劳动成果落地有痕;向新的种子要素,让劳动创造磨砺意志;尚美的幸福根植,让劳动精神淬炼灵魂。

关 键 词 劳动教育;“开心农场”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21)04-00-03

“劳动的快乐说不尽,劳动的创造最光荣。”欢快活泼的儿童歌曲《劳动最光荣》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取向,焕发抖擞的劳动精神面貌。但不知从何时起,学校教育中的“劳动”二字已悄然被“语数外”代替,劳动成了在摄影棚里生产制作、靠特技与合成技术呈现的摆拍,学生快捷地完成了“镜头里的成长”。千人一面的庸俗化、机械化教育取代了多元性和可塑性,可持续发展之路越走越窄。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呈现蔓延之势,劳动技能的欠缺,劳动教育弱化乃至缺位,劳动价值观的扭曲,成为“劳动托起中国梦”的社会病毒。

马克思认为,“体力劳动是防止一切社会病毒的伟大的消毒剂”“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最崇高、最伟大、最美丽的道理,在阐释党的教育方针时重提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1]

盐渎实验学校确定了以“开心农场”实施劳动教育的路径。通过建设农场基地,构建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让劳动教育从外而内,从身体到心灵,从物质到精神,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锻炼与洗礼,真正通过劳动实现学生的“脱胎换骨”,促进了学生的幸福成长。

一、求真的泥巴情结,让劳动成果落地有痕

现在很多学校在设计规划时,总是想着如何“硬化、绿化、美化、净化”,打造“无声的詩,立体的画”般精致校园。钢筋水泥锻铸的教育远离了“泥味”“土味”,失去了往日的烟火气息。学生在日复一日坚硬的生活中,心灵缺乏失了温度和柔润。

未亲近泥土的童年不是快乐的童年,远离大自然的教育不是完美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说:“劳动是有神奇力量的民间教育学,给我们开辟了教育智慧的新源泉,这种源泉是书本教育理论所不知道的。我们深信,只有通过汗水,有老茧和疲乏人的劳动,人的心灵才会变得敏感、温柔。通过劳动,人才具有用心灵去认识周围世界的能力。”[2]

盐渎实验学校充分利用校园里的闲置场地,让学生在亲近泥土中找到生命最原始的创造动力和快乐之源,引领学生重新捡拾起传统经典的、亲近泥土的课程。学校利用校园内围墙边长约250米、宽约3米的空地建立了“开心农场”劳动实践基地,科学认真细致地规划了“开心农场”,设置了农场果园基地、艺体农场花苑、综合实验种植、教工绿色种植、六个年级种植区等十个种植区。其中,艺体农场花苑由音乐组、美术组的老师根据教学需要种植与艺术课程密切相关的花草和植物;综合实验种植是科学组的老师根据科学课程的教学需要开展的种植区域;年级种植区选择适宜当地种植的12种农作物,按课程要求,分年级,分学期,让孩子在小学六年学会种植12种农作物,是各个年级学生自己的“责任田”。

在“开心农场”里,师生们收获四季,成为田地的主人,从挥镢刨地,执锨挖坑,埋种栽苗,施肥浇水,扶植盖土直至收获,全方位体验。在种植期间,学校邀请有经验的家长到校指导,并专门聘请专职农艺师到校作校外辅导员,协助田间管理,开心农场一年四季时时洋溢着孩子的欢声笑语和师生高涨的劳动热情。

在一轮轮的农事操作中,学生们走进自然,亲近泥土,用身体去丈量物理和心灵的世界:当单一、凝固的装在“纸面上”的世界装进身体里时,世界变得灵动、神秘,充盈着情丝万缕。

“劳动教育不仅丰富、充实人的精神生活,而且能培养人的创造性劳动态度,把劳动变成一种生活享受、生活乐趣。只有生活化的劳动,才能真正打动学生,影响学生;只有在劳动中,才能真正感受收获的美好。”[3]

二、向新的种子要素,让劳动创造磨砺意志

劳动不但能给人以知识,以快乐,还能使人追求真理,能为人民创造真正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能创造出没有它就不能获得的东西。因此,劳动教育不仅关注一般社会生活技能等劳动能力的习得,更为重要的“要教育孩子们从小热爱劳动、热爱创造,通过劳动和创造播种希望、收获果实,也通过劳动和创造磨练意志、提高自己”[4]。

(一)种下创新的种子,磨砺思维

如果说亲近泥土,劳动情景体验、劳动过程体验、劳动方法体验中知识与操作技能的获得,是外显的物化劳动成果的展现,是单一向度的体力劳动。那么,关注学生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问题求解能力和决策力的培养,则是内化的人的脑力劳动。“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并不是背书,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也就是说,进行生动的创造,借助词去认识周围世界的事物和现象,并且与此联系地认识词本身的极其细腻的感情色彩。”[5]“用手又用脑”,是学生走进知识经济时代所需的关键能力。

“开心农场”成熟后的绿色食材不仅供应给学校营养厨房,还与“用脑”的数学节完美联姻,数一数蚕豆有多少粒,估一估农场蚕豆的产量,把数学课搬到农场边,让教育回归到实际的劳动实践以及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而又力所能及的实际操作上,学生的生长也就与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创造力被激活,生命力被唤醒。

在全校农场主的合力支持下,一个肩负“爱心捐赠使命”的小型的农贸市场在学校的操场上诞生了,买卖双方华丽登场了:

诚信最重要——我们一定学会买新鲜的,价廉物美的农场蔬菜!捐赠的钱是公益活动的一部分。

销售有门道——走进菜场了解菜价是第一步,到其他年级部收购农场蔬菜,实现批发零售一体,还得制作广告宣传,毕竟营销也很关键。对了,最近学习的小数乘除法,要运用起来,实现利益最大化!

促销有奥妙——瞧,她的促销方式特别新颖,将买方带到班级农场地里现场挑菜,洗了卖给“顾客”!我怎么没想到?

高价有诀窍——她为什么赚了那么多?原来她把菜分类分等级后,按“把”卖出!据说她的职务是“数学课代表”!

……

劳动是治愈一切钝感的最好的医生,对学生而言不仅充满着新奇和挑战,同时还是引发其创新创造的源泉。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躬行,在“众里寻他千百度”中顿悟,“蓦然回首”,才能深刻理解潜藏在“灯火阑珊处”的事物的内在规律和联系。

(二)种下自励的种子,向新而行

劳动是产生力量、道德和愉悦的源泉。学生们走进农场,把自己的生命与大自然万物相连,体察尊重生命的同时积淀成为自己生命的底色。每一个从农场回归的学生都会带着一堆“故事”,或体验辛苦,或克服困难,或分享快乐,或反思成长……

——是啊,不管你在干什么,都要记住,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坚定的意志力是做好一件事情的必要条件。

——不管科学有多发达,社会发展到什么时代,劳动永远都是人类生存的最基本的技能。没有劳动就不会有幸福和快乐的感受,劳动是最光荣的。

——劳动是快乐的,它并不是阻碍我们成长的繁碎琐事; 劳动是基本的,一个人如果连劳动都不会,那他能为社会做什么贡献?劳动是我们的精神食粮,无人可以替代我们成长。我们渴望在琐事中成长,渴望处理自己的事情,渴望一个锻炼的机会。不要再盲目给我们爱了,也许我们会做得很好。

……

学生们在劳动中建立理智力量的信心。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与人交往合作,学会健康生活,分享劳动的快乐,增强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形成阳光、自主、独立的个性品质。

三、尚美的幸福根植,让劳动精神淬煉灵魂

劳动教育对于人的成长来说,不仅意味着劳动技能的提升,更意味着劳动精神的培育。从农耕社会“耕读传家久”的传统,到现代社会“劳动创造幸福”的箴言,时代在变,劳动的形式在变,但劳动的精神内核始终未变——劳动既是人类生活的基础,又是创造人类文化幸福的基础。

(一)回归人本,根植幸福收获成长

传统的劳动教育囿于传统的技能训练,狭隘的思想改造和单纯的利益获得的框框,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的发展。新时代的劳动教育要坚持创新视域,“适应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针对劳动新形态,注重新兴技术支撑和社会服务新变化”,让学生发现生命才华,品尝劳动幸福,实现“拥有幸福生活的能力”的终极目标。

“开心农场”的课程,让学生更喜欢学校,他们认为这是一所充满“文化味和教育力”的学校:“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劳动带来的体验、成就、价值等诸多感受,以及融合在一起的幸福感。当劳动与幸福产生关系的时候,人才会树立起正确的劳动观,践行的幸福教育理念在这片农场上再一次生根开花,真切地感受到了“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意义。

一个面临毕业的六年级学生在毕业文集中写道:“我深深地爱上了这所学校,这个班级,这里所有的老师、同学……我最想说的是收获,我们不仅需要向书本学习,更需要向自然学习。学校举行的各种各样的活动,让我们领略大自然的色彩,其中农场课程最让人难忘……”

在劳动中,劳动者把自己的全部精神灌注时,幸福就会翩然而至。劳动教育就是追求教育的桃花源,以学生视角为立场,以回归人本身为目的,引领学生在自由与美感的创造劳动中感受幸福、收获成长。

(二)薪火绵延,根植文化精神命脉

传统文化就像一个生命体,只有跟人建立了紧密的共生关系,才能不断进化,传统文化才会焕发活力,文化传承才会薪火绵延。“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藏着的劳动精神和价值理念,崇尚“天道酬勤”“民生在勤,勤则不匮”等理念,是我们在新时代进行劳动教育的重要精神养分。

盐渎实验学校以“盐”、“渎”为核心,凝聚独特的盐渎精神,“让每一个孩子发展,育晶盐风骨;让每一个生命精彩,养海渎情怀”。在劳动中,每一个孩子求真、向新、尚美;在劳动中,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在劳动中,体会“勤俭精神”“进取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在劳动中,思考个体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的关系——劳动情怀落地无声,劳动烙印责任担当,劳动筑牢精神命脉!盐阜大地蕴含的“耕读传家、勤劳朴素、温和善良”劳动文化深深根植在每一个学生的心中。

在价值多元化的今天,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劳动思想的现代转化,传统文化的劳动精神特质与新时代的精神相融,通过走进校园、走进课堂的形式,文化认同得到加强,文化自信得以树立。

“撸起袖子加油干”“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就是要让学生们真正走进生活的课堂、走进劳动的现场,在氤氲芬芳的泥土中,收获健康、收获温暖、收获幸福!因为,不管岁月怎样变迁,“时间这一位可爱的恋人,每分每秒都在叮嘱您:劳动、创造,别虚度了一生”。

参考文献:

[1][4]习近平出席全国教育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EB/OL).(2018-9-10)[20213-14].http://www.gov.cn/xinwen/2018-09/10/content 5320835.htm.

[2][3][5]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周蕖,王义高,刘启娴,等,译.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4:484,500,23.

(作者单位:盐城市盐渎实验学校

江苏盐城  224005

责任编辑   徐向阳

猜你喜欢

农场劳动精神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快乐农场
农场
开心农场(1)
拿出精神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