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自主管理的反思与变革
2021-05-12黄雯
黄雯
摘 要 在学校日常管理中,“无缝管理”方式其实质上阻碍了学生自主管理和自我成长意识与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学校日常管理应转变传统规训式的管理观念,从“小”处着眼,鼓励学生在朗读、卫生、课间活动和归程仪式等校园管理的细节发挥创意,创生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培育、提升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和意识,从而学会自主成长,共建共享美好校园生活。
关 键 词 德育管理;自主管理;仪式教育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21)04-00-03
在中小学校日常管理中,由于小学生年龄小,自理能力等有待形成与发展,许多学校通常实行“无缝管理”。即力求学生在校的所有时间都有教师进行管理和监督,甚至在下课时间,都会在每个楼层安排教师巡逻,及时制止学生追打、喧哗,以确保学生安全等。毋庸置疑,学校日常管理的确琐碎,即便是“无缝管理”,实际上也无法覆盖学生的全部在校时间。这种传统的“规训式”的管理方式往往“以规范为中心、以训练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1],已不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不仅会加重教师负担,更不利于学生自律、自省、慎独等道德能力和品质的形成与发展。走进新时代,道德的学校管理应着力转变思路,从“小”处着眼,以“大”德育观,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和能力,带领师生共建共享美好的校园生活。
一、从阅读管理走向创意展示,培育自主管理能力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早读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黄金时间。早读课程,其本身也是新课标所倡导的重视朗读教学,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2]。在学校管理实践中,许多学校都非常重视晨读、午读等“零碎”的阅读时段,借以培养孩子们的朗读习惯以及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这也是“两读”的价值所在。
但是,晨读、午读时间通常是10至20分钟,时间短,管理却不易。在“无缝”管理惯性下,不少学校的早读往往因为负责管理的教师不能及时到位而流于形式,成为学生交作业、聊天或者打闹的时间。究其本质,忽视学校管理的“终极价值是帮助和促进学生精神完满发展以及心灵的丰盈和健全”[3],造成了阅读等细节管理的工具价值对于其终极价值的僭越,无法促进学生形成自主管理能力才是根本原因。为此,学校在实践中,注重通过各种途径和活动,让学生明白“两读”的意义以及重要性,进而学会自主管理“两读”。
其一,开展“两读”班队活动,达成意义认同。师生就班级生活中晨读或午读出现的问题,展开讨论和表达,从而达成共识,实现“两读”意义和价值的接纳和认同。其二,着力规范“两读”管理,创设自主体验机会。每个班级确定每日“两读”的管理员和主持人,由学生自主讨论、制定评价标准,并定期评比优秀“两读”主持人、管理员等,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轮流主持“两读”,体验班级管理过程。这一方式确保每一个学生在每个学期至少会轮值3-4次主持“早读”的任务,尽管只有10分钟左右,但是,学生要自己组织内容,设计不同的“两读”形式,并面向全班同学做好活动主持和管理。实践表明,这一方式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創新能力以及自信等品质和能力。其三,创新“两读”形式,激发成长自觉。学校鼓励每个班级每天自主采用不同的“两读”形式和内容,学生发挥创意,开发了“诗词飞花”“优美词句大比拼”“讲故事”“幽默一刻”“成语接龙”“歌声飞扬” “才艺展示”等形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开展“两读”。这样的活动生动有趣,富于童趣,自然无须教师的督促和管理。
于是,日常“两读”成为学生积极参与、发挥创意、展示自信的平台,而自主学习意识、良好的阅读习惯、活动组织能力、表达与创新能力等培养自在其中。这也为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从评分检查走向学习指导,养成自主成长意识
在日常班级管理中,学校通常依托德育处制定各种评分规则,采用检查的方式,对卫生、纪律等进行监督、管理。这实际上折射了学校重“管”轻“育”的教育理念,在这一理念下,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往往习惯性地认为,教育无非“教”“管”二字,对管理功能的认识停留在维持教育教学秩序的层面[4]。因此要事无巨细,“无缝”管理,不仅要教给孩子具体内容,而且要管理孩子的具体行为。
替孩子铺好眼前的路,却忘了教孩子如何自己铺路。这种管理方式实际上剥夺了学生的自主成长权,学校缺乏对学生成长需求的认知和了解,将导致学生缺乏自主管理、判断和规划的能力,难以学会学习和成长。在学校日常生活中,卫生、纪律等常规管理其实蕴含着丰富的德育价值。学校立足“两检”,即“课室卫生检查”以及“课间纪律检查”,尝试改变惯用的评分管理办法,着力促进学生自主成长意识的养成。
一方面,从“课室卫生检查”转向劳动学习。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创建干净整洁的学习环境是建立优良班风班貌的必要条件,然而,如今的小学生从小接受劳动锻炼的机会不多,多数同学缺乏自己动手做家务的能力。我们在日常班级生活中发现,不少班级甚至花钱请阿姨或由家长包办日常卫生,这进一步加剧了学生劳动观念淡薄,劳动技能缺乏的问题。
对此,学校进行了实践调查,发现多数学生并非不愿意做卫生,而是的确不知道要如何做。于是,我们倡导教师和学生一起劳动,切实指导学生学会劳动。例如,带着孩子们一起了解校园和班级中哪些地方是卫生死角,并在劳动过程中教学生掌握一些打扫卫生的生活小窍门等。经过多次示范和分享,学生渐渐掌握了课室大扫除的基本劳动技能。在此基础上,班级共同制定了保洁细则和奖惩措施等。如此,从卫生检查到自主劳动,不仅有效解决了班级卫生问题,更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劳动意识和习惯。
另一方面,对课间纪律的调查表明,学生其实知道课间追打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但是,由于没有明确的课间活动或游戏指导,学生不知道该如何“快乐安全地度过课间”。这才是课间管理难的原因所在。基于此,学校倡导班主任引导孩子们自主设计课间游戏和课间活动,并集体协商,划定游戏、活动场地等,让孩子们有序、安全、有创意地玩。于是,课间追打喧哗的现象自然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