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斗争背景下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实现路径
2021-05-12范昕
范昕
[摘 要] 中国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中取得了重大战略成果,充分彰显了中华文化的价值与魅力,这为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带来了重要机遇。而结合抗疫背景,采取为大学生对比中西抗疫实践及成效,讲好中国抗疫故事,阐明伟大“抗疫精神”,将抗疫内容融入高校思政课,推进思政课创新,是可以有效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现实路径。
[关键词] 新冠肺炎疫情;大学生;文化自信
[基金项目] 2017年度陕西省教育厅人文社科专项项目“休闲学视域下陕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17JK0081)
[作者简介] 范 昕(1980—),男,山西太原人,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博士生,陕西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研部主任,讲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09-0155-04 [收稿日期] 2021-01-1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绵延发展、饱受挫折又不断浴火重生,都离不开中华文化的有力支撑。”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全球性新冠肺炎疫情,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抗疫实践,取得了重大战略成果,向世界充分证明了中华文化的价值与魅力,极大提振了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因此应当把握良好契机,使大学生真正将文化自信“入脑入心”。
一、对比抗疫成效,为大学生文化自信鼓足信心底气
首先,西方思想文化渗透长期影响着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底气。长久以来,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先发优势,不断对中国进行文化输出,以强大现代传播技术手段主导西方对中国的信息流通優势,以掌控话语权向中国输出文化“标准”和叙事范式等。这些都在无形中弱化了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正确认知,影响着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底气。由于缺乏公平客观、易被普遍接受的衡量尺度和比较平台,大学生对中西文化的审视往往是基于现有经济社会的发展阶段,西方国家凭借现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至今仍保持着优势地位;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强大的制度优势、科学的理论体系,尤其是底蕴深厚的文化,使得中国创造了世所罕见的长期高速发展,至今活力满满,则易被忽略[1]。如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而全球疫情蔓延正在加速这场变局,其中变局之一,正是通过一些西方国家在疫情中的不佳表现,反映出其制度、文化上的明显缺陷,而中国则完全可以在现实检验过的充分适合自身发展需求的文化面前,树立起强大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其次,深入开展对中国和西方国家抗疫实践的对比,可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底气。面对席卷全球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各国进行了抗疫实践,取得的成效不只是孤立的“结果”,更是各自不同思想理论、价值观念、精神文化、制度体制等的集中体现。因此,在疫情背景下为大学生对比中西抗疫的成效,能反映出各自的行动表现,不同表现又源于各自制度体制的差异,不同制度体制又源于各自思想文化的差异。中国上下齐心、各级联动,政府奉行“人民至上”,人民甘愿顾全大局,开展了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用很短的时间便恢复了社会生产和生活秩序,经济率先止跌回升;与此相较,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则出现疫情防控混乱、医疗设备短缺、人民拒绝隔离等欠佳表现,有些国家更出现了社会矛盾激化、人民游行示威、暴力冲突加剧,导致疫情进一步蔓延,形成恶性循环。中国的悠久历史传承,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思想文化,讲仁爱、重民本、求大同、尚和合,注重集体利益、崇尚良政善政、追求集中统一、讲求同舟共济等中国制度的文化根基,也贯穿于此次中国抗疫实践中。西方则在文化中更崇尚个人,讲求私人利益的实现和个性自由的保护,其宗教思想、资本主义文化和价值观都对其抗疫成果有深层次的影响[2]。
二、讲好抗疫故事,为大学生文化自信提供现实依据
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中国抗疫的大量真实事例、感人故事,无疑是教育大学生坚定文化自信的好素材。讲好中国抗疫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能更好地为大学生文化自信提供现实依据。
(一)抗疫故事讲什么
首先,要重点讲好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鲜活故事。中医专家张伯礼被授予“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充分展现了中医文化的博大精深。钟南山院士在武汉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际奔赴疫区,在抗疫斗争中居功至伟,是革命文化“国难当头、临危受命、义不容辞”的党性表现。陈薇带领科研团队争分夺秒研发疫苗,取得重大医学突破。年轻护士张丽芳在支援石家庄新冠肺炎疫情核酸检测期间,得知母亲亡故,在医院楼下朝着家的方向鞠躬送别母亲,道出了“我为国家尽忠,弟弟为母亲尽孝”的感人话语。这些都是体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事迹。讲好这些真实而生动的故事,可作为鼓舞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素材。
其次,要重点讲好体现中国制度优势的有说服力的故事。中国有共产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全国上下一盘棋,在万家团圆的新春佳节,全国各地医疗队集结出征,“逆行”支援武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很多厂家加班加点生产物资,有的果汁生产线改做了生产医用杀毒剂,即使疫情过后此条果汁生产线将再不能生产果汁也在所不惜;交通运输大军闻令而动,全国高速公路在疫情最严峻阶段全部免费通行;等等。这些都有助于大学生从真实故事中理解中国制度的优势,进而提升文化自信[3]。
再次,要重点讲好体现中国物质生产能力、经济发展水平的精彩故事。新时代的中国已今非昔比,面对疫情,中国展现了惊人的物质生产能力和经济发展水平。中国用十几天的时间建成了火神山、雷神山两座现代化战时医院,并通过信息大数据技术,实现防疫“健康码”全覆盖,确保了社会秩序的快速恢复。中国的制造业能力强大到迅速满足本国抗疫物资使用后,以大国担当去支援世界各国。这些精彩故事,都可为大学生文化自信提供现实依据。
(二)抗疫故事怎么讲
首先,要有多样化的呈现形式。当代大学生接收到的信息五花八门,更加青睐感性化、娱乐化、信息化的呈现形式。因此,講好抗疫故事,可通过影视剧、歌曲、音乐会、文艺晚会、文学作品、绘画等文艺形式,达到文化育人、寓教于乐的效果。疫情期间,许多抗疫故事是通过大学生喜闻乐见的门户网站、微博、微信、抖音、手机客户端、公众号等电子信息化方式呈现的,起到了很好的传播教育效果[4]。
其次,要有得体的表达方式。当代大学生不喜欢严肃的说教和通篇空泛的大道理。因此,讲好抗疫故事,要注重情与理的结合,将深刻的价值观念、思想理论、道德文化,融入满含感情的事件、情景、话语当中,做到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点赞“90后”:“长辈们说:‘哪里有什么白衣天使,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一身衣服。”简单而饱含深情的话语,顿时将新时代青年担负民族大任、共赴国难的深刻理念形象地表达了出来。
最后,要有精湛的技术手段。当代大学生对信息时代的新技术手段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适应性。因此,讲好抗疫故事,要充分利用融媒体,联通电视、广播、纸媒、手机终端将“好故事”全方位涵盖,做到新科技的有效利用,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算法技术等,增强“好故事”的精准投送,提升大学生对文化信息的正确、全面、深度认知。
(三)抗疫故事谁来讲
首先,要由官方权威的声音来讲。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提升离不开党和政府、党领导下的各个媒体,以及全国各高校的教育引导。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传递权威声音,讲好中国故事起到了率先垂范的作用;中央电视台等官方媒体以丰富多样的形式和手段,讲好动人故事,极大地鼓舞了民心士气;高校内外,师生讲好抗疫故事,融入教学内容,都对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增强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其次,要由奋战在疫情一线的医生、病患、志愿服务工作人员来讲。这些身处抗疫一线风暴眼的亲历者,是讲好抗疫故事最有发言权的人。他们讲的故事,尤其受到大学生的关注和期待。他们现身说法,用最鲜活的实例、最真实的细节、最切身的感受,讲好各自在疫情期间的具体经历、所见所闻、心路历程等。
再次,要由广大社会民众来讲。大学生身处人民群众当中,耳濡目染民众的评论与口碑。人民群众是这场抗疫考验的亲历者、见证者和评判者。党领导全国人民的抗疫斗争是否是值得称道的壮举,中国表现如何、效率如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是否有强大优势及是否值得自信,人民群众是真正的“阅卷人”。老百姓讲身边故事,分享遇到的新鲜事、感人事及多样感悟,是大学生提升自身文化自信的现实依据。
最后,要由国际人士公正、客观地讲。随着中国不断扩大开放,有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关注中国、来到中国,有的甚至长时间住在中国。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种种来自外国人的公正、客观讲中国故事的声音不断出现。他们以不同价值立场、不同文化习惯、不同观察角度,表达了国际人士对中国抗疫的看法。还有一些身处海外长期关注中国、研究中国的国际人士,以公正的态度审视中国抗疫的表现,讲述中国故事,更能从某一侧面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提供支持。
三、阐释“抗疫精神”,为大学生文化自信揭示精神内蕴
党领导人民在与新冠肺炎疫情的殊死较量中,共同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抗疫精神”,阐明“抗疫精神”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思想意蕴,有助于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提升。
首先,为大学生阐明“抗疫精神”植根于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命至上是中华文明“人命关天”道德观念的体现,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最为重视人民的生命安全,是中华传统“民本思想”的历史传承和发展;举国同心,中国自古就有“尚和合、求大同”的观念,有“六合同风,九州共贯”(《汉书·传·王贡两龚鲍传》)的国家认同意识;舍生忘死,反映着中国绵延千年“舍生取义”的义利观和“视死如归”“精忠报国”的思想传统;尊重科学是中华文明伟大创造精神、探索精神的传承;命运与共体现了中华文化协和万邦、多民族融合共建家园的生存智慧。大学生今天学习贯彻的“抗疫精神”,正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实价值的鲜明体现[5]。
其次,为大学生阐明“抗疫精神”是革命文化谱系的延续。“抗疫精神”是党领导人民在与疫情斗争中形成的精神结晶,与同样是党领导着人民,在革命年代铸就的“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等是一脉相承的文化谱系,同样是舍生忘死、奋不顾身,同样是为人民的利益和命运而战斗,同样是实事求是尊重科学规律,同样是与世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大学生应当将这些红色精神不断发扬、传承下去,为前进的道路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最后,为大学生阐明“抗疫精神”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时代的发展,更加需要举国同心、精诚团结、科学理性的精神,更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在常态化疫情防控环境下,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继续推进经济全球化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大学生理应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融入抗疫内容,为大学生文化自信优化思政课程
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自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的重要作用无可替代。作为针对大学生系统、深入开展文化自信教育的主阵地,高校思政课要紧扣时代脉搏,适时改革创新,可尝试探索以“专题化教学、项目化实践、多元化考核”为路径的思政课程教学改革,将抗疫内容融入课程,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从而更好地促进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提升。
首先,开展“专题化教学”。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抗疫话题是当今社会最为关注的热点之一,可结合思政课的特点,开辟多角度的“抗疫专题”,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可专题讲授“抗疫精神”与党史其他革命精神的传承关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可专题讲解疫情中迥异价值观造成的不同行为表现等[6]。同时,还可将“抗疫精神”、抗疫事迹等融入不同专题教学中作为案例或论据,以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说服力、时代感和教育实效。这些最终都很好地起到了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效果。
其次,實施“项目化实践”。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政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大学生在校内和社会的实践活动,使所学知识和理论转化为能力素质、价值认同和思想信仰。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可实施“项目化实践”,引导大学生建立实践团队,结合抗疫斗争,通过表演抗疫情景话剧、拍摄抗疫微视频、制作PPT课件记录家乡抗疫过程、绘画抗疫题材作品、唱响抗疫主旋律等方式开展课堂“项目化实践”[7]。同时,鼓励和引导大学生组成服务团队,在有安全保障的情况下,以“思政课实践教学项目”的形式,走出课堂来到社会现实生活中,通过参加多种形式的抗疫志愿服务,亲身参与到疫情常态化防控的实际工作中,为抗疫尽一份力,真正从“实战”中获得文化自信的提升,并通过具体工作,将受到的思想教育外化于行。
最后,采取“多元化考核”。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为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教育效果,思政课可探索打破传统考试方式,加强平时考核的分值比重,采取“多元化考核”改革反向促使思政课教学创新。结合抗疫题材,考核可尝试采取以大学生提交微视频作品“拍着考”、表演情景话语“演着考”、绘画美术作品“画着考”、理论知识“软件考”等多元化考核方式。实践形式的考核可作为学期内平时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论考试可有效利用“学习通”“雨课堂”等教学软件,或专门制作计算机考试题库系统,集合思政课教师团队推敲试题内容,改革试题形式与占比,以多元素、多形式、多手段来综合检验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的效果。
五、结语
纵观全球抗疫实践,中国以实实在在的优异成绩,在世界面前、在中国青年大学生面前彰显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精神伟力。我们应该把握住这个能够有效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机遇,讲好中国故事,阐释好“抗疫精神”,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利用新冠肺炎疫情加速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契机,尽力扭转大学生文化自信备受西方影响的不利格局,大力提升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为国家培养更多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早日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3]毛泽东文集(第七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
[4]习近平.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
[5]任成金,潘娜娜.西方文化输出及其对我国文化自信的影响[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8(2):114-123.
[6]陈先达.文化自信的传统与当代[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7]陈红升,李心记.疫情防控视域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显著优势论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23):90-93.
Realization Paths to Enhance the Cultural Confidence of College Student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Anti-pandemic Situation
FAN Xin1,2
(1.School of Marxism,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119, China; 2. School of Marxism, Shaan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Xian, Shaanxi 710021, China)
Abstract: China has made significant strategic achievements in the fight against the Covid-19 pandemic, which fully demonstrates the value and charm of Chinese culture and brings an important opportunity to enhance the cultural confidence of college students. Combined with the background of anti-pandemic, this paper proposes that we should compare the anti-pandemic practices and results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for college students, tell the anti-pandemic stories in China, clarify the great anti-pandemic spirit, and integrate the anti-pandemic content in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o as to promote the innov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These are effective realization paths to enhance the cultural confidence of college students.
Key words: Covid-19 pandemic; college students; cultural confid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