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联合办展因发展阶段而定

2021-05-12苏希玲

中外会展 2021年5期
关键词:办展主办方会展

苏希玲

联合办展,整合资源、互借人气、降低成本,皆大欢喜。但是,联合办展要形成相对固定的合作关系,实现长期良性发展和共赢,还需要深入考虑多项因素。那么,国际市场联合办展的情况与国内有哪些异同点?联合办展的发展趋势如何?

首先,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联合举办的展会,其内容(即题材)要有关联性,展会内容的叠合或者上下游互补是联合办展的基本前提。无论是同一个主办方还是多方联合办展,这一点都至关重要。数年前,励展博览集团在华展会通过联合举办,实现了较快的规模增长,但正如公司时任高管所说,“合办展会的题材一定要有密切关联性,不能为了合办而合办。”这是合办展会一个最重要的考量因素。

合办展会,利益分配尽量合理是合办项目持久发展的重要保障。一场展会的成功举办,需要丰富的相关资源,同时也会带来可观的利润,而展会本身也自带IP价值。从根本上而言,商贸展会的举办,本质是企业的逐利行为,联合办展亦然。如果利益分配不合理,即便展会本身互补性再强,规模再大,如果主办单位之间矛盾重重,再好的联合项目也难以为继。对此,正如前文采访中塔苏斯集团负责人指出的,联合办展之前需要详细明确各方利益与职责,这将为展会的顺利运营奠定良好的基础。这种“在商言商”的态度,初看可能会显得缺少国人所说的“人情味”,但恰恰是避免日后纠纷的有力武器。西方企业这种言无不尽、直接了当的做事风格,值得国内人士借鉴。

联合办展的普遍性也有国别的差异,这主要跟宏观经济发展水平有关。据笔者观察,国外展会,特别是在欧美等会展发达国家和地区,联合办展也并非主流,绝大部分展会尤其是品牌展会,都是独立举办,联合办展多见于高科技行业或新兴行业展会,如德国纽伦堡集成电路展览会(SMT)与纽伦堡电力电子系统及元器件展(PCIM Europe)同期举办。在德国等成熟市场,工业门类已经十分成熟,各个行业基本都已有较为成熟的展览会和背后固定的合作伙伴(主要是财雄势大、呼风唤雨的行业协会)。而且,每个行业有着其固有的创新周期(例如摄影行业一般是两年),展会所在的城市和档期都相对固定,便于展商发布和买家及时采购新品。这也许是牵涉到更多档期和资源协调的合办项目并不常见的重要原因。值得注意的是,疫情之后,欧美各国线下展如今才开始启动,联合办展成为提升人气、资源互补的一个战略举动。例如,今年2月份在美国佛罗里达举办的MAGIC Pop-Up、WWIN、OFFPRICE服装展系列,为三大知名国际会展主办方英富曼展览集团、塔苏斯集团和科诺莱恩首次携手联合举办,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不过,据主办方表示,这似乎只是疫情期间的权宜之计。

相比之下,在印度等一些会展发展中国家,联合办展行为显得更为常见。原因可能在于发展中会展城市的工业和经济发展并不成熟,高度专业化的行业展会项目并不多,大多数展会还是集中在家居、汽配、五金等“消费展”,而且单体展会规模也不大,联合办展对于提升展会人气和成交效果有着直接的促进作用。在中国国内,疫情催生或促进了文旅、电竞等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初创展会与一些相关联的成熟品牌展會联合举办也成为风潮。当前,国内多个产业和展览行业正处于蓬勃发展的增长期,预计联合办展在未来几年将会越发普遍。而日后,在未来行业发展越来越成熟的过程中,合办项目的数量预计又会趋于稳定,成为会展产业发展成熟的标志之一。

关于联合办展的未来,笔者认为,随着各子展本身不断发展壮大,可能大部分项目还是会走向拆分。联合办展的初衷,是为了联动资源,实现多展共赢。而展会的精髓在于精准商务洽谈与成交,随着展会不断扩张,如果展会规模过大,导致在有限的几天展期内展商和观众的个性化需求难以满足,重新拆分为高度细分的展会可以为客户带来更好的参展、观展体验(线上预约等技术在此可以助一臂之力)。另一方面,即便合办项目最初的内容有较好的互补或叠合性,但由于各行各业也在不断发展,作为行业晴雨表的展会也需要因时而变,才能反映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随着时间,如果原来合办的两个(或几个)项目所在的展会发展步调差别太大,导致相关展会的互补性减弱,不再适合共同举办。那么,这时就可以考虑将联合后的大项目重新拆分为多个独立项目,更好地适应相关行业的发展。经过此前的积累,单个展会本身也已经积淀了一定规模的展商和买家资源,为自己“单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凡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联合办展是否也如此?拭目以待!

猜你喜欢

办展主办方会展
主办方寄语
会展信息
UFI:对接会在展会中越来越重要
2020年5月-2021年12月
中国鼓励企业线上办展参展
集中办展聚精华,海博会打造交易型专业展会
维权赢回征文奖
会展列名
会展推介
会展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