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性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应用效果
2021-05-12解文静
解文静
(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 心内一科,河南 商丘 476100)
慢性心力衰竭处于各心血管类疾病发展终末期,不仅病程长易引起并发症,且具有较高的再发率,患者的5年存活率与恶性肿瘤疾病相近,已成为临床关注的重点[1]。有研究显示,大多数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出院后病情缺少系统性管理,出院6个月内再入院率达到55%[2]。随着整体医疗模式变化,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已不仅仅局限于改善临床症状及提升患者存活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改善预后也日益受到重视[3-4]。因此,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提供系统、持续的院外管理具有一定必要性。本研究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护理中加入延续性护理,旨在观察其临床护理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1研究对象 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6月于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7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47~79岁,平均(61.51±6.28)岁;心功能分级:Ⅱ级11例、Ⅲ级17例、Ⅳ级7例。观察组出院后行延续性护理,男21例,女14例;年龄47~80岁,平均(61.49±6.31)岁;心功能分级:Ⅱ级10例、Ⅲ级16例、Ⅳ级9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1.2纳入及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①经《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5]中有关标准确诊;②心功能分级Ⅱ~Ⅳ级;③左室射血分数低于50%;④临床资料完整。(2)排除标准:①语言障碍者;②合并恶性肿瘤或严重系统性疾病者;③存在严重肢体功能障碍者;④精神疾病患者;⑤认知障碍者。
1.2 护理方法对照组住院期间接受慢性心力衰竭常规护理,出院时以书面与口头方式提供健康教育指导,内容涉及饮食、用药、运动等方面,出院后常规随访。观察组在院期间护理内容与对照组一致,出院后行延续性护理。(1)组建护理小组。小组成员包含主管医生、管床医生、主管护士与门诊护士,医护人员负责电话随访工作与家庭随访,医生与医护人员共同负责门诊随访;出院前为患者创建信息档案。(2)出院后护理。①电话随访。出院后第1个月每周对患者电话随访1次,随后改为每2周随访1次,第4个月时改为1个月随访1次,每次10~20 min,总计随访11次,内容涉及慢性心力衰竭相关知识普及、生活与行为方式的指导与纠正、患者病情监测情况、负性情绪疏导以及休息、活动指导等,评估患者具体生活行为,做好访谈记录。②家庭访视。患者出院2周时给予初次家庭随访,之后每月随访1次,每次30 min,对患者实施系统性评估,内容涉及患者摄取食盐情况、饮酒与吸烟情况、用药情况、掌握疾病知识情况、心功能及心理状态等,并对下次随访时间进行预约,规划后期随访方案;了解患者用药情况,强调遵医嘱用药的重要性,告知其药物药理效果及可能存在的不良反应;指导患者进行呼吸训练,训练时间选取饭后2 h,每组做20下,每日做3组;结合患者实际心功能情况规划运动方案,后依据患者康复状况逐渐增加运动量;介绍慢性心力衰竭存在的危险因素,增强患者对疾病的自我监测与辨识能力,一旦有水肿、呼吸困难、恶心呕吐及全身无力症状立即入院复诊;做好饮食评估,合理规划患者饮食,少食多餐,饮食避开高糖、高脂、高盐及高胆固醇食物。
1.3 观察指标(1)自我效能。以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GSES)对两组干预前、干预3个月时自我效能作评估,量表包含10条目,评分标准1~4级,评分越高代表自我效能越佳[6]。(2)自我运动耐力。分别于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对两组6分钟步行距离进行测定,评估两组运动耐力。(3)护理满意度。通过问卷调查方式评估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包括不满意、基本满意、满意。(4)不良事件。记录两组患者干预后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包括心肌梗死、症状性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及心源性猝死。
2 结果
2.1 GSES评分及运动耐力干预前,两组患者GSES评分和6分钟步行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GSES评分高于对照组,6分钟步行距离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GSES评分、6分钟步行距离 比较
2.2 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7.14%,高于对照组的7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n,%)
2.3 预后情况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心肌梗死、症状性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及心源性猝死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预后情况比较[n(%)]
3 讨论
据统计,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出院6个月内复发率约为55%,而我国目前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护理多注重院内护理,对于出院后护理指导的针对性与个体化不足,以至于患者出院后对于存在的问题难以高效解决,致使出院后再入院率甚高[7]。加上社区护理系统不完善,诸多患者出院后无法遵医嘱进行康复治疗,对于住院时学习的疾病管理知识无法正确运用,出院后生活质量受影响严重。
延续性护理是一种由院内延伸到家庭的一种护理模式,内容涉及出院后护理方案的规划、连续随访工作、转诊以及指导等方面。该护理模式推崇以人为本理念,并将优质护理理念落实,有效保障护理服务的主动性、全面性以及专业性,通过连续性护理措施满足患者出院后的护理需求[8-9]。与传统护理模式相比,延续性护理内容更周全细致,对于患者出院后存在的问题或困难能够及时发现并解决,对于负性认知与行为可及时纠正。伴随随访次数的增多,护患间的信任程度与护理配合度也相对提升。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干预后GSES评分较高,6分钟步行距离较远,护理满意高于对照组,心肌梗死、症状性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及心源性猝死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这表明通过延续性护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效能与运动耐力得到有效提升。护理过程中通过电话、门诊以及家庭随访方式,并结合健康知识讲座,有效弥补以往随访工作的不足,将护理内容由院内延伸至院外,促进护患关系的改善,不仅有效规避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病诱因,同时可纠正患者不良用药习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调节不良心理状态,从而提升患者自我效能[10]。此外,延续性护理能够提升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知,帮助患者调整生活与行为习惯,规律用药,并结合系统的康复训练指导,从而提高护理效果,减少患者发病次数,改善预后。
综上所述,延续性护理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利于提升患者自我效能与运动耐力,促使患者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