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熏洗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复杂区域性疼痛综合征35 例

2021-05-12邵继胜牛崇信

西部中医药 2021年4期
关键词:桡骨腕关节桂枝

邵继胜,牛崇信

1 秦安县人民医院,甘肃 秦安 741600;2 甘肃省中医药研究院

老年人群新发桡骨远端骨折的发病率每年为2.54%,且女性更易患病[1-2]。桡骨远端骨折发生1年后,约63%患者仍诉腕关节疼痛,其中约25%患者患有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complex regional pain syndrome,CRPS)[3]。CRPS 是指在伤处持续存在的疼痛、感觉异常、活动不便、皮肤改变等症状,其发生机制与神经病理性疼痛具有相关性[4]。“骨折三期辨证治法”理论提出,骨折中期应以“和法”为治则[5]。《伤寒杂病论》创立了许多以温热药为基础的“和法”代表方剂,多次讨论了“以温药和之”的“温和法”学术观点[6]。因此,本研究探讨了以黄芪桂枝五物汤为代表的“温和法”中药熏洗治疗桡骨远端骨折CRPS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择 2019 年 1 月至 2020 年 1 月在甘肃省秦安县人民医院诊断为桡骨远端骨折CRPS 的患者80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 例。观察组中男11 例,女29 例;平均年龄(65.02±3.45)岁;平均体质量(63.09±7.56)kg;平均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评分为(5.21±0.49)分;平均骨密度 T 值(bone mineral density,BMD)值(-2.28±0.69)。对照组中男 10 例,女 30 例;平均年龄(64.29±3.32)岁;平均体质量(65.67±7.33)kg;平均VAS评分为(5.30±0.45)分;平均 BMD 值(-2.34±0.65)。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参考美国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综合征协会中 CRPS 诊断标准[7]:1)持续存在与原发损伤病程不相符的伤处疼痛;2)患者报告以下4 类症状的3 类以上,且每1 类至少有1 项症状:痛觉过敏或异常性疼痛;与健侧相比,肤色或肤温不对称;与健侧相比,肿胀或出汗不对称;关节活动受限、无力、震颤、肌张力异常,或指甲、皮肤和毛发的营养不良;3)查体发现以下4 类查体中的2 类以上,每1 类至少有1 项阳性体征:针刺痛觉过敏,轻触痛;与健侧相比,肤色或肤温不对称;与健侧相比,肿胀或出汗不对称;关节活动受限、无力、震颤、肌张力异常,或指甲、皮肤和毛发的营养不良;4)症状、体征不能用其他疾病诊断解释。

1.3 纳入标准纳入:1)桡骨远端骨折经闭合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复查X 线见骨折线模糊,有连续性骨痂长入骨折端,解除外固定者;2)骨折经治疗后4~6 周,符合CRPS 诊断标准者;3)解除外固定前后1 周,经排除骨折延迟愈合,仍有持续中度疼痛,VAS评分介于4~6分者;4)年龄≥60岁者。

1.4 排除标准排除:1)开放性骨折者;2)关节内骨折者;3)合并其他部位骨折(同侧尺骨茎突骨折除外)者;4)既往腕关节伤病史者;5)正在接受化疗、放疗或激素治疗者。

1.5 治疗方法全部患者给予闭合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4 周,经X 线复查见骨折线模糊、有连续骨痂长入骨折端,给予解除外固定。解除外固定后,给予CRPS 治疗方案。1)对照组给予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0291,20 g/支)外涂伤侧腕关节,每日3次。连续治疗4 周。2)观察组给予中药复方药液热敷熏洗伤侧腕关节。以黄芪桂枝五物汤为基础方,药物组成:桂枝25 g,黄芪25 g,当归25 g,赤芍25 g,炙甘草10 g。以上饮片加水1000 mL 浸泡30 min;武火煮沸后文火煎煮30 min;初煎取汁400 mL,复煎取汁400 mL,混合冷却并保温在37~41℃,分2 次使用。使用时,将伤侧腕关节浸入盛有中药液的保温容器中,反复用棉垫蘸取药液轻柔擦拭腕关节,随后在保温的药液中轻柔活动腕关节。每次熏洗30 min,每日2 次,每日1 剂,连续治疗4周。

1.6 观察指标

1.6.1 临床疗效 在连续治疗4 周后的第3~5 日评判疗效。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设立疗效判定标准[8]:显效为症状积分降低超过70%;有效为症状积分降低超过30%,但不超过70%;无效为症状积分降低不足30%。结合CRPS诊断标准,症状积分评价包括4 个内容:痛觉过敏或异常性疼痛;与健侧相比肤色或肤温不对称;与健侧相比肿胀或出汗不对称;关节活动受限、无力、震颤、肌张力异常,或指甲、皮肤和毛发的营养不良。设立无、轻、中、重共4个量级,分别对应0~3分。

1.6.2 VAS 评分及躯体功能 采用疼痛VAS 评分工具尺评估患者骨折处疼痛程度。采用上肢功能障碍评分量表(disability of arm shoulder and hand,DASH)评价躯体功能[9],评价项目主要包括上肢参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上肢症状严重程度,以及上肢躯体功能对社交、工作、睡眠、心理等活动的影响。DASH 分值介于0~100 分,分值越低,躯体功能越好。

1.6.3 神经病理性疼痛临床指标 采用YISIDADS2 型手持式测痛仪(香港依思达公司)测定机械性痛阈,操作时在腕关节骨折处背侧,从最小刺激力开始匀速加量给予痛刺激,直至患者刚开始感受到痛觉,记录所需刺激力的数值,记为机械性痛阈值。借鉴疼痛VAS 评分工具尺,由患者主观评定伤侧腕关节畏寒(风)的症状严重程度。将干燥双手暴露于相同环境下10 min,采用YT-2 型医用红外线体表温度计(江苏鱼跃医疗设备有限公司)测量双侧腕关节背侧的体表温度,获得伤侧腕关节与健侧腕关节的体表温度差。

1.6.4 神经传导速度 采用NeuroExam M-800C型肌电图仪(珠海市迈康科技有限公司)测量患者治疗前后的桡神经神经传导速度,包括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ensory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SNCV)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otor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MNCV)。

1.7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 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VAS评分及DASH评分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VAS 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DASH 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神经病理性疼痛指标治疗前,两组机械性痛阈、畏寒(风)VAS 评分、体表温度差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机械性痛阈均值高于对照组(P<0.05),畏寒(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体表温度差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神经传导速度治疗前,两组桡神经SNCV、MNC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桡神经SNCV、MNCV 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4 不良反应治疗期间,累计10 例患者脱落,每组5 例,均为个人原因脱落。完成随访的70 例中,观察组无皮肤烫伤、皮损等局部不良反应,对照组有2例患者出现一过性皮肤红斑,持续2~3 h,给予对症治疗后症状消失。

表1 两组临床疗效、VAS评分及DASH评分比较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病理性疼痛临床指标比较()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病理性疼痛临床指标比较()

分组观察组对照组例数35 35机械性痛阈(kg/cm2)治疗前11.22±1.64 11.55±1.82-0.766 0.447 t P治疗后44.09±2.17 39.57±3.35 6.440<0.001畏寒(风)VAS评分(分)治疗前5.53±1.90 4.56±2.61 1.717 0.091治疗后1.72±0.85 3.38±1.04-7.065<0.001体表温度差(℃)治疗前0.75±0.30 0.62±0.38 1.457 0.150治疗后0.30±0.12 0.61±0.14-9.133<0.001

表3 两组治疗前后桡神经传导速度比较()m/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桡神经传导速度比较()m/s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例数35 35 SNCV MNCV治疗后43.20±1.40 40.02±2.11 7.128<0.001治疗前33.01±1.85 33.87±1.94-1.83 0.072治疗前35.29±1.47 34.31±2.95 1.690 0.096 t P治疗后46.56±1.95 41.45±2.94-7.065<0.001

3 讨论

“骨折三期辨证论治”是中医骨伤科的特色理论,骨折早、中、后期的核心病机,分别为“瘀”“不和”“虚”,对应早期“下消”、中期“和续”、后期“补舒”的基本治则[10]。骨折中期,骨折疼痛、肿胀等早期瘀实证已消失,同时也未出现大肉削脱、关节拘挛等后期虚证。此时瘀血去而未尽,断骨连而不坚,经络失于疏通,气血运行失和,所以患者仍现出减轻但持续存在的疼痛、肿胀,伴有皮肤感觉异常、肢体活动未完全康复。

现代医学CRPS 的诊断标准与骨折中期“不和”证候特点是吻合的。CRPS 的西医治疗目前没有特效方法[11]。国外广泛应用维生素C 治疗CRPS,但近期维生素C 的疗效广受质疑[12],对于严重疼痛的CRPS 患者目前推荐有限度给予止痛药物。中医骨伤科理论基于“不和”病机,提出“和法”为骨折中期的基本治则[13]。《伤寒杂病论》是最早独立讨论“和法”的中医经典,创立了以温热药为基础的“温和法”[6],这与骨伤科“和营止痛法”传统理论具有显著差异。临床实践中,桡骨远端骨折中期的患者局部触诊存在肤凉证候,并诉畏寒(风),四诊合参“温和法”比“和营止痛法”更对证。本研究以外用止痛药为对照,比较“温和法”中药熏洗的疗效。结果显示,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药熏洗降低疼痛VAS 评分效果优于外用止痛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另外中药治疗患者的躯体功能恢复更好。

异常性疼痛和痛觉过敏是桡骨远端骨折CRPS 的症状特点,也是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诊断要点[14]。前者指患者对无痛的刺激反而感受到疼痛,后者指患者对疼痛刺激感受不到相应增强的疼痛,两者均可表现为机械性痛阈下降。本研究发现,两组患者治疗前均存在较低的机械性痛阈,均值不足12 kg/cm2。两组患者治疗后机械性痛阈均提高到39 kg/cm2以上,且中药提高幅度高于对照组。

中医药理论认为,寒邪是造成疼痛的原因之一,临床特征是疼痛伴有畏寒或肤凉[15-16]。本研究借鉴视觉模拟评分法,由患者评定畏寒(风)程度,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前均存在中等程度畏寒(风),而治疗后转变为弱等程度畏寒(风),且观察组治疗后畏寒(风)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此外,观察组治疗后的体表温度差显著低于对照组。线性回归分析发现,治疗前较低的机械性痛阈与较高程度的畏寒(风)、较大的体表温度差存在相关;中药提高机械性痛阈的作用,与中药改善畏寒(风)程度、缩小体表温度差存在相关性[17];对于外用止痛药提高机械性痛阈,未观察到这种相关性。以上规律支持了“温和法”治疗“不和”病证,以及黄芪桂枝五物汤“温经益气、和血通痹”治法的中医药理论。

黄芪桂枝五物汤出自《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具有温经通痹、益气和血之功效。方中黄芪能益气固表;桂枝能温通经脉;赤芍能化瘀养阴,与桂枝合用,可调和营卫;当归能养血和血;炙甘草能缓急止痛。诸药相合,能气血并养,标本合治。

本研究还比较了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和骨转换标志物的组间差异。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神经传导速度值处于33~35 m/s,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神经传导速度值为43~46 m/s,显著高于对照组值40~41 m/s。结合机械性痛阈数据,推测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桡骨远端骨折CRPS的疗效基础与提高机械性痛阈和神经传导速度有关。

综上所述,对于桡骨远端骨折CRPS,辨证应以骨折中期“不和”为病机,可采用“温和法”治则,宜使用黄芪桂枝五物汤熏洗伤处。以黄芪桂枝五物汤为代表的“温和法”中药熏洗,止痛疗效与外用双氯芬酸效果相当。该方法有助于提高局部机械性痛阈和神经传导速度。中药熏洗还有助于改善畏寒(风)程度,且畏寒(风)的改善程度与提高机械性痛阈疗效存在相关性,临证时需辨证论治。

猜你喜欢

桡骨腕关节桂枝
带血管蒂桡骨瓣逆行转位治疗舟骨骨不连12例
改良Henry入路治疗桡骨远端AO B型骨折的疗效分析
惯量主轴在桡骨粗隆精确定位中的应用研究
Systematic review of robust experimental models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for basic research
研究多层螺旋CT联合核磁共振成像应用于腕关节损伤的影像诊断价值
1.5T与3.0T核磁共振对腕关节软组织损伤影像诊断探讨
桡骨头骨折治疗要点
腕部外伤别只看骨折不看脱位
喊魂
我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