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应用
2021-05-12巫春兰黄佳诚常珍陈炜帅燕珍
巫春兰,黄佳诚,常珍,陈炜,帅燕珍
(中山市人民医院,广东 中山528400)
我国目前临床上对静脉输液的监控管理多采用人工方式,即需要医护人员定时的巡视,以确定输液是否即将结束。 护士每日用于患者静脉输液治疗的工作时间占护士总工作时间的64.8%[1-2]。 由于多数医院临床护士人员紧张[3-5],护理人员承受较大的工作压力[4]。 在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下,容易出现对静脉输液患者巡视不到位、液体更换不及时等,甚至出现相关的医疗事故[6-8],会影响患者的满意度甚至生命安全[3-4]。 虽然静脉输液过程中患者及家属可以起一定的提醒作用,但因为患者需要休息,家属非护理专业人员,作用不大。本研究结合临床护理工作的痛点和现有输液监控系统[9-10],研发出一套静脉输液管理系统[11-19],实现了输液全程的无人看护,当输液完成后能自动的及时的关闭输液管并提醒医务工作者。 结合双腔输液器使用,还可以实现自动换液,现介绍如下。
1 材料与制作
1.1 材料 聚碳酸酯树脂(PC)、相应的模具、电子元器件和电路板、机械阀门等。
1.2 制作方法 输液管理系统主要由控制单元、无线基站以及服务器组成。
1.2.1 控制单元的制作 控制单元体积为45 mm×81 mm×30 mm),质量120.0 g。 结构包括:电源开关(切断控制器供电),充电接口(用于与控制器充电附件对接的接口),推盖(防止输液管滑脱或防止异物阻塞输液管槽),2 个机械阀门,2 个按键(按钮A:长按打开双输液管并使控制器待机, 短按更正模式选择;按钮B:短按选择输液模式;长按确认输液模式并开始监控),2 个指示灯。 设计1 个以MCU(AVR单片机)为核心的控制主板PCB,并连接到2 个红外液位传感器。 使用C 语言编写MCU 的控制程序,控制上述部件,实现以下逻辑:当位液传感器获得输液管排空的信息, 则驱动机械阀门做出相应的开闭运动,开放或闭合输液管。同时控制指示灯输出相应的信息。 控制单元结构示意图见图1、图2。
图1 控制单元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 控制单元反面结构示意图
1.2.2 无线基站的制作 基于NRF 24+芯片的2.4 G 通讯协议,设计射频收发模块电路。分别置于控制单元和接收基站内。 编写相应的程序, 实现以下逻辑:当输液完成时,信息由控制单元发出,接收基站接收到无线信号后, 解码并将此信息以以太网协议传输给护士站的服务器终端。
1.2.3 服务器软件系统制作 基于spring MVC 框架编写护士站的服务器终端软件。以Win 10 为运行环境,Tomcat 9.0 为服务器软件,MySQL 5.6 为数据库。程序实时监听自接收基站的网络信息。对接收到的信息通过显示器显示当前全病区的输液情况,病区的输液情况在护士站服务器终端显示界面如图3。
图3 护士站服务器终端显示界面
1.3 工作原理 本系统的所有部件都由课题组独立设计完成,获得多项自主知识产权。系统结构示意图见图4。 每张床位分配一个控制单元,负责该床患者的输液管理;由接收器、网线、交换机等组成无线基站接收控制单元传回来的无线信息; 服务器放置在护士站以存储和显示输液信息。
图4 输液管理系统的布局结构示意图
主要工作原理:控制单元的位液传感器实时监控输液管内液体,当发现输液管排空,则驱动对应的机械阀门夹闭输液管。在输液全程中,控制单元的指示灯会提示相应的状态信息。 输液结束后,控制单元发出“输液完成”的无线信息,由无线基站接收解码后,传输到服务器的PC 端, 最后将该信息显示于护士站的显示器上,并以声音提示医务工作者。如果配合使用双腔输液管,预先装载2 瓶药液,当第1 瓶药液输完之后,控制单元自动关闭第1 个输液通路,并开启第2 个通路,直至第2 瓶药液输完后,自动关闭第2 个通路。
2 使用方法
静脉输液管理系统使用时仅需操作控制单元。无线基站和服务器一经安装后无需操作。 按控制单元配合使用单腔输液管或双腔输液管, 可分为2 种使用操作模式。
2.1 单管输液模式 (1)按护理常规配药,用物带至床旁,悬挂输液袋/瓶,连接单腔输液管,排气后关闭调速器。 消毒皮肤,行静脉穿刺术并调整好滴速。(2)推开控制单元使用侧的推盖,于墨菲氏管的上方夹入输液管。 (3)轻触“A 按钮”以激活待机的控制器,激活后可见指示灯1 和/或指示灯2 闪烁。 (4)轻触(短按)“B 按钮”,选择单管模式,并使与输液管同侧的指示灯亮起。(5)长按“B 按钮”确认该使用模式并开始工作。操作成功后可见指示灯由慢而快闪烁。(6)观察患者有无输液反应,再次确认输液模式的正确选择、滴速,核对患者和药物信息无误,并向患者和家属交代注意事项后可离开。
2.2 双管输液模式 (1)按护理常规配药,用物带至床旁,悬挂2 袋/瓶输液,连接双腔输液管(一侧物理夹需先关闭),排气后关闭调速器。消毒皮肤,行静脉穿刺术并调整好滴速。(2)推开控制器使用侧的推盖,于墨菲氏管的上方夹入双侧输液管,见图5。 (3)轻触“A 按钮”以激活待机的控制器,激活后可见指示灯1 和/或指示灯2 闪烁。 (4)轻触(短按)“B 按钮”,选择双管模式,并使与首先输液的输液管同侧的指示灯闪烁,第二工作侧的指示灯长亮。 (5)长按“B 按钮”确认该使用模式并开始工作。 此时控制器自动夹闭第二工作侧的输液管, 操作成功后可见指示灯由慢而快闪烁,打开第二侧的物理夹。 (6)观察患者有无输液反应,再次确认输液模式的正确选择、滴速,核对患者和药物信息无误,并向患者和家属交代注意事项后可离开。
图5 控制单元结合双腔输液管的使用示意图
3 临床应用
静脉输液管理系统在2018 年8 月—2020 年11月于广东省中山市某二级甲等医院内科小规模使用。经过简单的设备使用培训,护理人员就能很好的掌握系统的使用方法。输液管理有效率达99.5%。对护理人员的问卷调查结果:对设备的各项操作性(包括开机难易程度、输液管路安装难易程度、输液模式选择难易程度、执行已选择模式难易程度)的评价均为简单;实用性评价方面,认为该系统使用简便、能减轻护理的工作量。 使用该系统进行输液的过程中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均未出现有临床意义的变化。未发生不良事件。
4 讨论
临床上, 大于90%住院的患者需要输注1 或2种药物[20],但在高负荷的临床工作[3]中,护理工作者可能很难为患者及时处理(输液完成后的拔针或者换液)。 患者往往只能等待或者催促护士,由此可能引发一些不必要矛盾[21-22]。静脉输液管理系统实现了输液全程的无人看护,使患者在输液过程中可以安心休息,也无需家属看护。 有利于构建安静有序的病房环境。输液完成后及时的关闭输液管,有效防止回血、空气栓塞等并发症。 双腔输液管在临床使用多年[23],结合使用输液管理系统时,实现了自动换液。 2 瓶药液之间的转换时间约需12 s。 使用静脉输液管理系统,很好地解决了拔针或换液不及时的问题。
静脉输液管理系统的控制单元体积小、质量轻、操作方法简便。 无线连接使患者在输液过程中可以自由活动。 虽然输液泵也能实现在输液结束后的报警提示功能,它常用于一些需要控制速度的药物[24]。但是输液泵体积大、质量重,需要市电供电且成本高[25]。除了较少数药物需要控速外,大部分药物似乎并无严格的速度要求。因此,使用静脉输液管理系统可以有效弥补输液泵的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