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ELES模型的甘肃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变化研究

2021-05-12邵月花谈存峰

物流科技 2021年10期
关键词:消费结构甘肃省

邵月花 谈存峰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增长的常态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居民能源需求和消耗持续增长。文章以甘肃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变化为研究对象,探讨甘肃农村居民消费引起的碳排放量变化情况。利用2008

~2017年甘肃省统计年鉴数据构建ELES模型,通过边际消费倾向、消费价格弹性和需求收入弹性对甘肃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进行分析,发现甘肃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逐渐提高,且消费结构由生存型消费转向品质型消费,但仍未改变消费结构不合理的局面。根据结论针对性地提出相关建议,优化消费结构,提倡居民低碳消费。

关键词:甘肃省;消费结构;ELES模型;低碳消费

中图分类号:F259.27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With the normalization of China's economic growth and the acceleration of urbanization process,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consumption level of rural residents continue to improve, and residents' energy demand and consumption continue to grow. This paper takes the change of consumption structure of rural residents in Gansu provinc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discusses the change of carbon emissions caused by consumption of rural residents in Gansu province. Based on the statistical yearbook data of Gansu province from 2008 to 2017, this paper constructs ELES model, analyzes the consumption level and consumption structure of rural residents in Gansu province through 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ption, consumption price elasticity and demand income elasticity. It is found that the consumption level of rural residents in Gansu province is gradually improving, and the consumption structure is changing from survival oriented consumption to quality-oriented consumption, but the consumption structure is still unreasonable the situation. According to the conclusion, the paper puts forward relevant suggestions, optimizes the consumption structure and advocates low-carbon consumption of residents.

Key words: Gansu province; consumption structure; ELES model; low carbon consumption

“低碳消費”是“低碳经济”的衍生词,低碳经济是个体低碳消费的统称。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国家对环保低碳的关注极高,2017年提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生活方式,2018年实施“碳税”政策等,都旨在促进消费者低碳减排行为。农村作为居民生活、生产的主要集聚地,不仅是农村居民消费的主要场所,也是碳排放的主地区之一[1]。近年来,国家经济增速快,人口数量增加,能源消耗及碳排放扩大趋势明显,加剧了国家能源的供需矛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尤为明显[2-3]。降低居民碳排放量、推行低碳消费行为是引导居民消费结构优化升级、创建绿色健康社会的重要措施。

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1  居民消费结构及碳排放等级划分。消费结构是指各类消费品支出额在总消费支出额中所占的比重,能够反映居民的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3]。通常可将居民的消费结构划分八类,即食品烟酒、衣着、居住、交通通讯、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和其他商品及服务类消费。本文以居民的八大类消费所引起的碳排放量为依据,研究甘肃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变化所引起的碳排放量的变化情况。数据显示,2017年甘肃农村居民人均碳排放量为415.6kg,其中人均电力、汽油和天然气消费量分别为654.3kwh、23.3kg和30.3m3,且呈逐年上涨的趋势。李晨阳(2020)[4]在研究农村居民消费力时发现,农村居民的消费模式多集中于生活必需品类,刚性需求强。满足居民生活需求的食品烟酒、衣着、居住和交通通讯消费引起的碳排放量相对较大[5]。

从低碳消费角度考虑,依据消费资料的类别将八类消费品所引起的碳排放等级进行划分。将文教娱乐及服务类、其他商品及服务类两种享受型消费归为低碳消费;将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发展型消费划分为中碳消费;将生存型消费列为高碳消费,包括食品烟酒、衣着、居住和交通通讯四种消费,这是一种不合理的消费结构[6]。利用EViews软件对不同消费结构进行分析计算,研究近十年甘肃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变化,从而判定消费引起的碳排放的变化趋势,引导消费结构转变,提倡绿色消费,促进农村居民的消费行为向低碳消费模式转变。

1.2  模型选择与数据来源

1.2.1  模型选择。本文采用的ELES(扩展线性支出模型)是1973年经济学家Liuch在LES(线性支出模型)的基础上进行改进而提出的一种需求函数模型,可以直接对截面数据进行量化分析,更好地反映出消费结构的数量关系,是当前分析消费结构的成熟模型之一[6]。模型的基本形式为:

V=PX+βY-PX    i=1,2,…,n

其中:i为不同类型的消费品,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消费支出用V表示,P和X分别表示第i种商品的价格及消费者对这种商品的需求数量,β是第i种商品的边际消费倾向0≤β≤1,Y是消费者的人均可支配收入,PX是第i种商品满足消费者基本消费的需求量。

设:

α=PX-βPX    i=1,2,…,n

所以,最终的模型为:

V=α+βY+ε

其中:α和β为待估参数,随机扰动项为ε。

PX=α+βα1-β    i=1,2,…,n

1.2.2  数据来源。本文数据来源于2008~2017年《中国统计年鉴》和《甘肃发展年鉴》公布的甘肃农村居民八类消费品支出以及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相关宏观数据。将甘肃农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设为被解释变量Y,将上文提及的八大类消费品分别设为X~X,作为解释变量。充分考虑收入对消费的影响具有滞后性,利用最小二乘法对α和β进行估计,并根据ELES结果对甘肃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进行分析。表1列举了甘肃农村居民2008~2017年八类消费品及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具体情况。

2  农村居民消费的描述性统计

2.1  农村居民消费现状

2.1.1  消费水平分析。近十年全国及甘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消费支出存在明显差异,且整体呈逐年上升趋势。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明显,尤其在2017年,差距最大,为5 356元,低于全国水平39.87%,十年平均低于全国水平43.87%,且有逐年增加的可能;2014年甘肃农村居民的人均消费支出低于全国水平37.11%,人均消费支出约减少3 111元。近十年平均人均消费减少了2 090.2元,低于全国平均人均消费水平的30.38%。甘肃农村居民与全国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2.1.2  消费结构分析。从宏观角度观察,2017年全国及甘肃农村居民八类人均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差距均在2.03%之间浮动,且甘肃农村居民在衣着、生活用品及服务、教育文化娱乐和医疗保健四类消费均高于全国平均消费水平。即使甘肃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和总消费支出均低于全国水平,但平均消费倾向高于全国水平17.87%。从人均角度来看,全国和甘肃农村居民消费在消费结构上都显现出一些明显的相似特征,食品烟酒、居住和交通通信消费占比最大。

2.2  甘肃省农村居民消费引起的碳排放现状。基于《甘肃省发展年鉴》中2017年的数据,计算出甘肃省农村居民的各类消费支出在总消费支出中的占比,食品烟酒、居住和交通通信消费在总消费支出中占比最高,分别为30.36%、19.45%和12.65%,显然甘肃省农村居民的消费多集中于生活必需品类消费。对比分析可得,2008~2017年食品烟酒消费和居住消费占比居于首位, 说明甘肃农村居民的消费重点仍为食品烟酒消费。2017年食品烟酒消费占比30.36%,相比较2008年下降16.81%,说明在十年期间甘肃省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提高;其次,甘肃省农村居民居住消费在这十年占比集中于17.95%,且2017年的居住消费高于十年的平均值,说明甘肃省农村居民的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没有达到理想水平,因此甘肃省农村居民消费属于高碳消费等级,消费结构不合理。

3  甘肃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实证分析

3.1  边际消费倾向分析。本文利用EViews软件对2008~2017年甘肃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进行参数估计,结果如表3所示。经检验,X~X每个变量所对应的R普遍在0.9以上,说明甘肃农村居民的各类消费品支出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检验;由t值可以看出模型拟合程度较好,说明八类消费品支出与人均可支配收入呈正向显著关系;F值远大于临界值,即X~X每个变量都对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影响显著,说明甘肃农村居民的各类消费支出结构与人均可支配收入之间联系紧密。β值反映居民边际消费需求的特征。结果显示,食品烟酒、居住消费的边际消费倾向相对较大,甘肃农村居民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大。当居民增加1单位的可支配收入时,25%用于食品烟酒消费,19%用于居住消费,16%用于交通通讯消费,7%用于衣着消费。数据显示,甘肃农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多数用于基本生活消费,即甘肃农村居民高碳消费占比67%,低碳消费仅占17%。可见甘肃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仍属于高碳消费,消费仍以基本生活需求为重,推测甘肃农村经济整体发展较落后。

3.2  价格弹性分析。价格弹性指某一消费品价格发生变动时,该消费品需求量对此反应的灵敏程度,包括自价格弹性和互价格弹性。其中,自价格弹性描述某类消费品价格变动对该类商品需求量的影响程度;互价格弹性反映某类消费品的数量对其他消费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灵敏程度[7];通常用%表示。用公式分别表示为:

E=1-β-1

E=-β    j=1,2,…,n, i≠j

对2008~2017年甘肃农村居民消费进行价格弹性分析,其中对角线上的数字表示不同类别消费品需求的自价格弹性,非对角线数字表示互价格弹性。由表4可知,食品煙酒、衣着、居住、医疗保健和其他商品及服务五类消费品的自价格弹性均为负,表明这些消费品需求量与自身价格之间呈负相关;家庭设备、交通通讯和文教娱乐及服务类消费的自价格弹性为正,表明这三类价格上涨并不会影响其需求量,反映它们都不属于吉芬品。衣着类消费和居住类消费的自价格弹性最小,体现出生活必需品的特征,表明甘肃农村居民对衣着、居住类消费品的价格相对不敏感,需求量并不会随着价格变动而发生较大变化;医疗保健类消费的自价格弹性最大,说明甘肃农村居民对其价格变动最敏感,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不断增加,居民对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升;其次是文教娱乐类消费品,两者都属于中低碳消费,说明甘肃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逐步向低碳消费模式转变。数据显示,八类消费品的交叉价格弹性均小于1。其中,文娱的交叉价格弹性较大,表明其价格变动对其他消费品的影响较大,尤其是对交通通信和医疗保健的影响最为显著。同时,家庭设备、交通通讯和文娱价格变动会对其他消费品产生正向影响,即家庭设备、交通通讯和文娱的价格上升不会对其他消费产生挤出效应。

3.3  需求收入弹性分析。需求收入弹性指居民对某消费品的需求会随着收入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百分值,通常用Em来表示,当Em<0时,该商品为低档品;当01时,该商品为高档品[7-8]。其基本表达式为:

Em=Y

从表5得出,食品烟酒的Em大于0,且小于1,反映食品烟酒是基本必需品的本质,表明甘肃省农村居民已经解决最基本的温饱问题,更加注重食品的质量。其中,文化教育及娱乐的Em最大,说明随着收入的增加,甘肃农村居民对文化教育及娱乐类消费品的需求也不断增加。由此可见,虽然甘肃省农村居民消费碳排放占比大,但仍在积极改善其生活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优化消费结构,促进低碳消费的发展。

4  结论与政策建议

随着国家政策的号召,居民的绿色环保观念逐渐加强,但依旧存在低碳意识转化率低的问题。从消费总量来看,甘肃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稳步提高,居民的消费品呈现多样化,使消费本身附着的碳排放量也持续增加。从消费比例来看,甘肃农村居民的消费支出多围绕食品烟酒消费和衣着消费,在总消费支出中占比大,说明甘肃农村居民还未完全改变高碳消费的局面。总体来说,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消费支出的增长成为推动碳排放量增加的主要因素之一,但环保理念深入人心,居民消费结构有向中低碳消费结构转变的趋势。

4.1  强化农村居民低碳环保意识,推动低碳消费文化的普及。消费意识影响消费行为,农民作为农村消费的主体,是推行低碳消费的关键。碳消费意识的提高主要在于政府部门的长期宣传。因此,一方面通过多种媒介对低碳消费行为进行宣传,影响并鼓励农居民采用绿色健康的消费方式,主动接受低碳消费模式;另一方面,加强对农村青少年低碳知识的教育力度,使其从小就树立低碳消费观念,使低碳消费成为一种消费习惯;积极推动低碳消费文化的普及,使低碳消费成为一种习惯。

4.2  优化消费结构和过程,完善低碳消费激励政策。消费结构低碳化是实现健康生活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积极挖掘居民生活方式和消费行为的减排潜力,缓解居民消费水平提高带来的碳排放压力。例如,低碳饮食:多选取天然绿色食品作为原材料,平衡膳食,加大对蛋白质的摄入量;交通节能:发展公共交通系统,增加城乡、乡镇公交车的投入,共享单车的普及和使用[9];积极完善低碳消费的奖励惩罚机制,以上海市利用财务惩罚强制实施垃圾分类并取得良好效果为例,逐步推广并建立垃圾分类的基础设施。积极探索引领居民树立良好的责任意识,提倡适度消费,使农村居民消费向绿色可持续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悦,李锋,陈新闯,等. 典型社区家庭消费碳排放特征与影响因素——以北京市为例[J]. 生态学报,2019,39(21):7840-7853.

[2] 于萌萌,权英. 基于DEA的低碳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协同研究[J]. 中国商论,2018(29):63-64.

[3] 贾瑶,张杏梅. 基于ELES模型的晋南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分析[J]. 中国林业经济,2019(1):52-55.

[4] 李晨阳. 农村居民消费力研究[J]. 合作经济与科技,2020(9):88-89.

[5] 朱瀚霖. 碳消费困境中城市居民行为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D]. 徐州:中国矿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0.

[6] 李维梁,董德利. 基于消费模式的山东省碳排放研究[J]. 经济与管理评论,2012,28(1):157-160.

[7] 姚亮,刘晶茹,王如松. 中国城乡居民消费隐含的碳排放对比分析[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21(4):25-29.

[8] 聂江,李静萍. 基于ELES模型贵州省农村居民消费特征分析[J]. 财经界,2020(3):252.

[9] 李向前,王正早,毛显强. 城镇居民低碳消费行为影响因素量化分析——以北京市为例[J]. 生态经济,2019,35(12):139-146.

[10] 夏楚瑜,李艳,叶艳妹,等. 基于生态网络效用的城市碳代谢间分析——以杭州为例[J]. 生態学报,2018,38(1):73-85.

[11] 刘春秋,黄文迁. 新常态下我国消费品市场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测定[J]. 商业经济研究,2018(22):47-50.

[12] 李劲松,金莲. 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演变趋势与区域特征[J]. 商业经济研究,2020(12):134-137.

[13] 夏春萍,雷欣悦,王翠翠. 我国农村多维贫困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31省的多维贫困测度[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9,24(8):229-238.

[14] 潘文荣,刘英. 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阶段性变化实证研究[J]. 农业经济,2019(6):123-125.

猜你喜欢

消费结构甘肃省
甘肃省发布第3号总林长令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甘肃省机械工程学会
基于ELES模型的河北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甘肃省机械工程学会
甘肃省发布第1号总林长令
甘肃省天水市泰安县桥南初级中学
我国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互动机制的理论探讨
从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方面对发展低碳会计的建议
杭州市首次开展旅游消费结构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