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公共图书馆开展图书捐赠服务的探幽
2021-05-11范士杰张金明
范士杰 张金明
关键词:图书捐赠;公共图书馆;浦东图书馆
摘 要:图书捐赠对公共图书馆深化文献资源建设、提升文化内涵、满足读者文化需求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文章以上海浦东图书馆开展图书捐赠服务为例,探索了公共图书馆关于图书捐赠服务的创新路径。
中图分类号:G25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21)03-0018-02
1 背景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第九条规定,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选择符合其捐赠意愿的公益性社会团体和公益性非营利的事业单位进行捐赠[1]。公共图书馆是从事公益事业且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社会公共文化机构,完全符合捐赠的条件。从古至今图书捐赠就是图书馆构建完善文献资源体系的重要方式之一,如:1909年建立的京师图书馆(现国家图书馆前身)为征集藏书,除实行呈缴本制度对各书局的书籍、志书等进行征集外,还对私人藏书捐赠实施捐赠奖励,捐赠的书籍为国家图书馆留下了珍贵的古籍资源。2018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館法》为图书捐赠提供了法律依据,国家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向公共图书馆捐赠,并依法给予税收优惠[2]。浦东图书馆(以下简称“浦图”)自2010年起一直积极开展图书捐赠工作,从馆内受赠到上门收赠,服务意识不断转变,笔者以浦图为例就图书捐赠工作的服务现状、发展设想等展开论述。
2 图书捐赠的价值
公共图书馆开展图书捐赠服务,一方面能够丰富公共图书馆的文献资源体系。文献资源是公共图书馆服务广大读者的最大物质前提,但图书馆的经费是有限的,不可能购齐所有的文献资源,因此个人或团体的图书捐赠对馆藏资源体系是一种很好的补充。此外,通过接受捐赠,公共图书馆还能获得大量的馆藏缺失文献以及一些未公开出版的内部资料,有助于提升特色馆藏资源建设层次。图书捐赠得越多,公共图书馆的馆藏结构越完整,越能体现馆藏文献的多样性,有利于公共图书馆更好地履行使命和发挥价值。另一方面能够提升公共图书馆文化内涵。公共图书馆发展到现阶段迫切需要独有的文献特色,因此,地方文献资源及特色文献资源体系建设成为各地公共图书馆的发展趋势。以浦图为例,该馆图书捐赠的接收范围从无主题、无要求转为以地方文献和上海作家著书为主,图书捐赠的接收方式也从先接收后筛选改为先筛选后接收。不断转变的图书捐赠范围和接收方式与浦图“十三五”“十四五”高质量发展的文化内涵相适应、相匹配。
3 浦图图书捐赠服务现状
3.1 传统图书捐赠服务类型
2010—2016年,浦图开展了“爱心图书漂流”活动,共收到捐赠图书85,282册,由采编馆员对这些捐赠图书进行筛选和加工处理,完成加工后的图书一部分放入爱心漂流书架供读者阅览,另一部分赠送给学校、社区或农家书屋。截至目前,浦图通过志愿者平台已为云南省楚雄州武定县捐赠了5,000本漂流图书。2016年11月,浦图等单位联合发起“石头汤”公益图书漂流计划,由专家精选绘本搭配成不同的主题书包,读者可通过微信小程序或现场借阅相关图书,阅读结束归还图书时可附赠一本自己已不需要的绘本作为漂流书,传递给下一位读者。图书漂流计划形成了图书馆、社会机构、读者三方共赢的公益捐赠模式。
3.2 新型图书捐赠服务方式
3.2.1 专题文献征集。浦图专题部主要负责各类专题文献的建设工作,2019年年初,浦图对图书捐赠范围重新进行了界定,捐赠重点转为公开及非公开编辑出版的、内容反映浦东新区区情区貌的地方文献和专题资料,如:浦东地方出版物,涉及浦东历史、地理、政治、军事、经济及人文的相关资料等,通过浦图微信公众号、网站向社会公众公开征集。截至2020年2月,浦图已征集到无偿捐赠的浦东地方文献313种、1,000余册。浦东历史人物数据库也已基本建成,收录浦东历史人物332人,共计2.7万余条方志、个人著作及研究资料,并开辟阅览室重点展出浦东地方文献资料、专题纪录片等,以吸引更多读者了解浦东。此外,浦图还成功与10多家收藏机构和个人藏书家达成合作,成立了浦东地方文献中心战略合作联盟。
3.2.2 上门征集特色文献。浦图除收集上海儿童文学史料和作家人物档案,开发利用儿童文学作品和相关资料外,还加大特色文献建设力度,于2019年9月启动了“上海儿童文学基地”项目。该项目得到上海市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的大力支持,上海市的儿童文学作家也积极配合浦图的特色文献征集工作。浦图组建了特色文献征集项目小组,组员分工合作,与各自负责联络的作家进行深入交流后整理并确定其捐赠的文献资料,在上门接收捐赠文献资料的同时与作家签订捐赠协议。受赠文献到馆后由采编部负责编制详细的捐赠目录,同时为捐赠者颁发捐赠证书。截至2020年6月,项目组已与上海60多位儿童文学作家建立捐赠意向,拜访过31位儿童文学作家,接受捐赠52人次,受赠藏书作品、手稿、照片等共计5,000余件。受新冠疫情影响,浦图加大了线上活动力度,对征集到的文献资源进行整理并举办线上系列展示活动,如:截至2020年8月共举办了4期线上“星光童读会”,主要围绕任溶溶、圣野两位上海儿童作家的作品开展读书分享活动。浦图通过上门征集特色文献的图书捐赠服务方式,初步形成了该馆的儿童文学项目品牌效应。
4 公共图书馆图书捐赠服务发展设想
4.1 实现数字化捐赠服务
为更好地开展图书捐赠服务,公共图书馆应搭建数字化平台,提供线上捐赠服务,使读者对图书馆的图书捐赠要求一目了然,明确知道哪些书籍可以入藏,以及图书馆对不入藏书籍如何处理。例如,首都图书馆的网站首页设有捐书栏目,点击可进入北京市公共图书馆图书捐赠平台,该平台显示捐书方式、每月读者捐赠明细以及援建的爱心图书室地址、捐赠图书数量等。再如,厦门大学图书馆网站的图书捐赠系统能够查询每一位捐赠者及其捐赠的书籍,这种公开透明的捐赠方式让捐赠者更加放心。公共图书馆实现技术升级,跨越数字鸿沟,使数据统计更加便捷,捐赠行为可量化,能够为今后深化图书捐赠服务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技术保障基础。
4.2 实现家门口服务
以首都图书馆为例,该馆的北京市公共图书馆图书捐赠平台“我要捐书”栏目下的二级栏目“个人一卡通捐赠登记”显示,北京市16个区一卡通捐赠网点包含了358个捐赠点,都可以进行捐赠。截至2020年12月,北京市公共图书馆图书捐赠平台——“互阅书香”文化志愿服务项目共援建36个爱心图书室,援建图书15万余册,援建金额达到405.3余万元,有力地推动了贫困地区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3]。浦图作为上海各区(县)中体量最大、服务能级最高的区级公共图书馆,积极探索实践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形成了一体化的服务体系[4]。目前,浦图已建成1家区级公共图书馆,并联合街道、事业单位、第三方机构等共同建设了52家分馆、410家区级馆外延伸服务点及302家农家书屋,浦图如能在这些分馆、服务点、农家书屋设置图书捐赠点,实现浦东“家门口服务”的共建包容,将会大大提高社会公众的捐赠积极性和便利性。
4.3 制定图书捐赠管理制度
为更好地利用捐赠图书,公共图书馆应制定清晰明确的图书捐赠管理制度和实施细则,如:何种捐赠图书可纳入馆藏、何种捐赠图书不适合纳入馆藏,以及如何处理不纳入馆藏的捐赠图书等。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就对不纳入馆藏的捐赠图书进行了明确的处理说明。此外,公共图书馆还必须重视图书捐赠成果的展示、宣传及反馈,除建立专门的捐赠专题网站,及时更新捐赠信息,加大宣传力度外,还要对专家、名人、学者等捐赠的文献资料进行二次开发、充分利用,同时建立与捐赠者之间的交流纽带,重视对捐赠者的回访,将其捐赠图书的利用情况及时反馈给捐赠者。
参考文献:
[1] 靳慧蓉.基于规范激活理论的个人捐赠行为影响因素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8.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EB/OL].[2021-02-10].http://www.gov.cn/xinwen/2017-11/05/content_5237326.htm.
[3] 北京市公共圖书馆图书捐赠平台:“互阅书香”文化志愿服务项目[EB/OL].[2021-02-10].https://jz.clcn.net.cn/read.
[4] 张金明.公共图书馆总分馆“浦东模式”的启示[J].图书馆学刊,2019(12):67-71.
(编校:徐黎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