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突破性研究
2021-05-11高娟
高娟
【摘要】 信息技术在教育方面的应用,为我国高等教育创设了更为多样的教学方式。慕课、微课等新型现代化教育工具的出现,让高校教育走向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时代。《西方音乐史与作品欣赏》课程是民办高校音专的一门专业课,基于课时安排、课程内容教学等方面的原因,混合式的教学方法,可以让本课程的教学更加深入,让学生对西方音乐史有深入的理解,提高作品欣赏的能力。鉴于此,本研究,首先介绍线上线上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定义,其次通过实地展开的方式,调查民办高校《西方音乐史与作品欣赏》课程教学的情况。最后,结合混合式教学的优势,探讨这一门专业课程混合式教学之路。旨在让本课程的教学有效落实。
【关键词】 民办高校 混合式教学 《西方音乐史与作品欣赏》课程
引言:
随着未来现代化教育的发展,民办高校的教学更加趋于个性化教育方向发展。国家也更加重视民办教育的发展。在这一背景下,民办高校的《西方音乐史与作品欣赏》课程,需要利用混合式的方式贯彻个性化教育理念,顺应现代化教育的潮流,将课程改革深入到底,以便让课程教学效率得以提升,取得了优秀的教学效果。
从目标实现的途径分析,需要《西方音乐史与作品欣赏》课程有明确的定位,教师科学认知价值以及科学应用混合式教学方法。
一、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定义
国内外有关“混合式教学”相关的研究显示,混合式教学是由E-learning发展而来的创新性教育模式。相关研究显示,混合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利用网络教学方式、线下场所教学两种方式有机结合展开的教学。根据定义分析可见,混合式教学模式,是两种模式有机结合、共同展开的教学。
这种新型的教学,并不是单一的线上、线下教学叠加。而是,教师站在整体的角度,全面把握线上、线下教学的内容和目标,让二者具有协调性和统一性,共同为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提供有效助力,讓二者达到教学统一。
二、民办高校《西方音乐史与作品欣赏》课程教学现状
2.1课程规划问题
民办高校《西方音乐史与作品欣赏》是音专学生的必修课,教学内容在于欧美等西方国家从古希腊时期至上世纪的音乐历史,以及相关作品的赏析教学。从教学领域来看,这一专业课程的内容是较为复杂的。
在课程规划方面,音乐专业详细规定了《西方音乐史与作品欣赏》的课时与教学计划。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西方音乐史与作品欣赏》的课时安排与教学计划并不合理,教师在有限的课时内无法高效且深入的展开《西方音乐史与作品欣赏》课程教学,教材内容无法在课时内完成。同时,这一现象,也导致本专业课程在教学内容的深度以及拓展性教学方面,是无法涉及的。由此可见,《西方音乐史与作品欣赏》专业课,如果科学应用混合式教学,能够将教学延伸至线上线下,让学生的学习时间得以增加,也能够方面课程的深入和拓展教学。
2.2课程教学目标不清晰
《西方音乐史与作品欣赏》专业课程的目标,是决定着教师如何展开教学,做好教学设计的前提。根据教案的分析,可以发现,整体上,《西方音乐史与作品欣赏》的课程目标,教师多数认为在于让音专学生了解西方音乐发展的七个阶段、阶段内的音乐作家以及代表作。但是,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需求而言,《西方音乐史与作品欣赏》课程的目标不应当局限在上述目标方面。而是应该跳出传统教学的思维视角,站在学生发展的角度,从应用实践的角度,让学生通过本课程了解到学习的方法和原因,明确学习的原因,才能更好的完成学习目标。
2.3《西方音乐史与作品欣赏》教学互动性不强
因为《西方音乐史与作品欣赏》课程内容,主要在于理论知识方面,涉及作品赏析的内容仅占一小部分。所以,长期以来,民办高校本课程教师的教学方式,理论知识讲解占据主要部分,学生主要是听讲、划重点、记笔记以及背诵,通过上述方式掌握相关的音乐史、作品赏析理论知识。整个过程中,学生主动参与的机会较少,两大主体也没有一定的时间互动。同时,本课程的评价方式,主要采取期中和期末的考试这种方式。
学生在这种方式下,无法真正的对《西方音乐史与作品欣赏》产生兴趣,甚至会进一步造成负面的影响。而混合式的教学,则能够让这一现象发生转变,能够助力本课程培养专业性、创新性的音乐人才。
三、民办高校《西方音乐史与作品欣赏》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路径
3.1充分认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价值
第一,混合式教学,是网络教学与线下传统教学的深度融合,让教学过程更加具有动态生成性特征。这种教学方式,改变了知识的传播过程,让知识的教学与学习,存在于各种可以有效利用的环境下,发生于各种可以用于学习和教学的时间。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时间的利用率明显提升,教学形态的创新,改变了传统教育的格局。
第二,民办高校《西方音乐史与作品欣赏》的课程教师,最为熟悉的方式必然是线下的课堂教学,在短短的一个课时内,在教室内,严格按照教学设计展开教学,传递西方音乐史的相关知识,教授学生作品赏析的方法和技巧,整个教学是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教学。网络教学,则在于学习资源的进一步丰富,学习时间与环境不再局限于固定的时间和地点,学生的学习状态也由被动转为主动。混合式教学,则是将这两者的优势充分结合起来,将二者各自的弊端科学规避,实现整体教学效果的改善。基于《西方音乐史与作品欣赏》这一课程所存在的两大问题,课程规划问题导致本课程教学内容无法有效完成教学、拓展性与深入性的教学也无法展开的现状;课程教学互动不足的两项实际情况,是能够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得以改善的。因此,民办高校《西方音乐史与作品欣赏》的课程教师,在找到发展之路前,需要对混合式教学优势有充分的认识,才能在后续的实践教学阶段,将优势与内容教学科学结合,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学会合理安排线上的学习时间,能够将线上线下两阶段的学习时间充分利用起来。
3.2《西方音乐史与作品欣赏》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实践
首先,在《西方音乐史与作品欣赏》混合式教学设计阶段,教师需要基于一定的标准展开设计工作。具体来讲,混合式教学的实践,目的在于提高《西方音乐史与作品欣赏》的教学质量,结合信息技术的优势,从课前、课中以及课后三方面完善设计,将项目任务驱动教学法、合作讨论教学等方法融入到教学设计中,让《西方音乐史与作品欣赏》的课程教学跳出传统思维与模式,让学习更加凸显现代化教育的特征。在课前,从《西方音乐史与作品欣赏》的学习指南、具体任务、问题与困惑三个视角出发,完善课前学习任务清单的设计。在此基础上,根据学习指南和具体任务明确课前线上学习内容的视频制作要求和方向,相应的需要完善辅助学习的资源,让学生在课前阶段结合项目任务以及问题驱动其展开学习。在课中设计,需要教师明确课前学习反馈信息,结合信息分析,设计课中答题解惑与典型任务的两项教学环节的内容、活动方式与安排等。如在答疑解惑的环节中,教师可以设计有关课前学习内容的个人指导和组织讨论活动等。在典型任务中,设计小组合作、集体讨论等环节,在这两项环节之后,还需要设计相关的任务成果展示环节。在课后的设计中,教师可以设计课后的复习任务,从课中的反馈信息进一步明确课后的学习内容。
其次,在《西方音乐史与作品欣赏》的线上线下学习目标设计方面,教师也需要从整体的角度出发来完善。如在整体的课程目标指导下,结合线上线下学习的内容,教师分别明确线上学习目标和线下学习目标。在线上的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要完成基本的学习任务清单,在此基础上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和分析能力,对自学的过程复盘,并反馈信息。在线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主要在于结合教师的设计,解决课前学习疑惑问题,完成课堂任务的基础上,提高合作能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最后,基于上述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两项要素分析,《西方音乐史与作品欣赏》的线上线下的实践,需要在目标的指导下,根据教学设计严格展开每一个环节的教学工作。以《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音乐》为例,教师首先要明确本课线上线下学习的主要内容,深入分析基础上,明确本课整体的学习目标在于,通过古希腊古罗马音乐的学习,了解西方音樂的起源史,明确古希腊时期音乐特征、常用乐器、古罗马音乐情况等。在这一整体目标的基础上,教师要明确线上学习的任务和线下学习任务。即在线上学习任务清单,教师需要分别制作古希腊音乐、古希腊乐器、古希腊戏剧、古罗马音乐的课前学习课件,结合课件以及辅导资料,制定学习任务清单。
在学生通过平台完成学习后,教师收集学生的课前反馈信息。在课堂阶段,针对课前学习效果不好的地方,尤其是本课的重难点“古希腊的音乐”,展开答疑解惑、任务合作的实践环节。在成果展示环节,让学生选择小组代表回答任务问题“古希腊音乐的特点是什么”。课后环节,布置古希腊音乐、古罗马音乐的细节性问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知识点。
四、总结
综上所述,混合式教学是信息科技为教育变革所带来的创新性产物。《西方音乐史与作品欣赏》的课程教师,认识其优势的前提在于,要对这两种方式的优劣势有充分的研究,能够从整体的视角观察和分析,如何最大价值的利用线上、线下两种方式,提高《西方音乐史与作品欣赏》的课程质量,让本课程的教学更显智能化、智慧性特征。
参 考 文 献
[1]赛颖.“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音乐教学改革与创新模式[J].艺术评鉴,2020(18):89-91.
[2]王苗.混合式教学:互联网时代高校公共音乐课程改革新路径探究[J].艺海,2020(04):108-111.
[3]张景晖.运用混合式教学开展疫期线上音乐史课初探——以《西方音乐史与名作赏析》为例[J].艺术大观,2020(07):83-84.
[4]蓝洁莹.基于雨课堂平台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初探——以多声部音乐写作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90):272-273.
[5]陈遥.民办高校音乐专业“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应用探究[J].智库时代,2019(39):168-169.
[6]吴晶晶.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的高校通识课程设计与实践——以汉口学院“漫步音乐”课程为例[J].西部皮革,2019,41(1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