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播困境与出路

2021-05-11钦布乐格

中国新通信 2021年4期
关键词:民族民间音乐平台自媒体

钦布乐格

【摘要】    隨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逐渐走进千家万户,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在当下互联网+的背景下随着音乐文化的传播和更新,为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播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因为民族民间音乐是音乐文化的代表,它不仅能增强人们对民族文化的认识,还能提高中华民族音乐文化在世界上影响力。因此要在结合时代背景的前提下,运用新媒体对民族民间音乐进行有效传播,帮助民族民间音乐摆脱现有的困境。本文就是笔者经过多年工作经验和资料搜集,提出的几点对民族民间音乐的建议,供各位参考指正。

【关键词】    民族民间音乐    互联网+    自媒体    平台

引言:

互联网+的应用到现在已经有一段时间的发展历程,在短短的几年内网络已经进入了5G时代,在其影响下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也在飞速发展,互联网的应用为世界更好的认识中国带来了更多的便利,所以在互联网的背景下,作为发扬中华民族的民族民间音乐也被世界所关注。

民族民间音乐是中华传统音乐文化的精华,它不仅代表着中华五千年的历史烙印,更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感。但是在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民族民间音乐在多元音乐文化的冲击下逐渐被人们遗忘甚至大肆篡改,所以要利用好新媒体的便利,让其成为帮助民族民间音乐继续发展的跳板,把民族民间音乐发展壮大,成为当下音乐人的重要任务。

一、对民族民间音乐的理解

民族音乐包含面比较广泛,既包括传统音乐,也包括现代音乐,同时既指汉族音乐,也指少数民族音乐。大体可以概括为只要是流传在民间的有传统音乐风格的音乐作品,都能成为民族音乐。而我国的传统音乐大致可以分为文人音乐、宫廷音乐、宗教音乐和民间音乐,而民间音乐又是中国音乐学的一个特定名称,它和其他的音乐品种地位一样,是中华传统音乐大家庭中的一员。有的人认为,听说是民间音乐,应该就属于中华传统音乐之外的音乐种类,这种认识是完全错误的。

在当下互联网+的背景下,对音乐类别的区分已经不太明显,总之都属于音乐文化的范畴,需要我们不断传播和发展。

二、民族民间音乐的特征

2.1即兴性

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创作具有即兴性,大多数都是通过口传心授的方法进行传播,在不经过专业的乐谱谱写的情况下,凭借对演奏的听觉和记忆进行学习。民族民间音乐的即兴性充分体现了音乐创作的随意性,不受固定的曲调限制,传承的人多了就成为了民间流行的音乐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民间音乐的发展。

2.2地域性

民族民间音乐的风格存在着一定的地域性。中国有56个民族,不同的民族语言存在很大差异,不同民族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也不一样,因此在音乐创作上会根据当地的民族风情、方言特点就行创作。

2.3变化性

民族民间音乐在传播的过程中会随着地域性的特点发生相应的变化。如一支具有民族曲调风格的音乐在异地流传时就会发生旋律、歌词、曲调等的变化,让其演变成当地能理解的、好唱的音乐风格。

三、互联网+背景下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播困境

3.1民族民间音乐逐渐趋于商业性

在当下社会的发展中,很多音乐传承与商业利益挂钩,特别是在大数据共享时代的到来,我们在日常接触到的被命名为民族民间音乐的作品存在一定的虚假信息,一些赞助商或者承办单位为了自身利益对传统的民族民间音乐进行盗版,使得一些比较纯正的民族民间音乐在传播的过程中变了“味道”。

一些商家为了赢得利益,为了市场需求和让更多人接受,把一些现代音乐在创作的过程中融入了一些民族民间元素,但是仅仅作为点缀而已,并没有真正体现出中华传统民族民间音乐的特性。

3.2在互联网应用水平的差异性导致民族民间音乐传播失衡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不同地方的人们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不同的民族和地域特点对互联网的接受程度和认可度不同,导致名族民间音乐传播过程严重失衡。

在信息技术水平越来越高,随之差距也会越来越大,最终会导致某一偏僻地区的民族音乐被忽视,甚至完全消亡,这严重阻碍了我国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蓬勃发展。所以,在互联网时代要想对民族民间音乐进行传播首先就要提高本地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与时俱进,掌握话语权和主动权,不断创新,努力将当地的民族民间文化传承出去,让更多的人接受。

四、互联网+背景下民族民间音乐传播的对策

由于近年来民族民间音乐的逐渐减少,使得人们很难在听到纯正的民族民间音乐。而民族民间音乐作为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不仅体现着民族之间的人文情怀,更是民族文化不断发展的精华所在。因此保护民族民间音乐使其得到很好的传播和发展,在此过程中要整合多方的资源配置,充分发挥政府资源的作用,整合民间音乐人或者民间音乐企业的沟通合作,在借助互联网+的新形式下让民族民间音乐走的更远,以此为目的提出以下几点相应的对策:

4.1加强对民族民间音乐的保护

要想让更多的民族民间音乐发展壮大,首先要对民族民间音乐进行有效的保护。因为民族民间音乐主要来源于平民百姓,它承载着浓郁的民族气息,是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民族民间音乐文化是从“小文化”照射出中华民族的“大文化”,其传承价值可想而知,因此,我们要予以保护并传承。

首先要保护传承人。因为名族民间音乐的传承人是音乐文化遗产的承载者和传递者,但是当下很多民族民间音乐艺术的传承人年岁偏高,能懂得老一辈传承下来的音乐文化人数寥寥无几,所以地方政府部门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帮助和鼓励,使其得到应用的尊重,这是音乐文化传承的重要部分。

其次保护名族民间文化生态遗产。很多民族民间音乐来源于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他们依托着当地的优美的生态和人文环境进行音乐创作,不含一点的商业利益,因此才能有更加纯粹的民族民间音乐,所以要对孕育他们的文化环境进行保护,利用互联网的共享效应把更优美的生态环境通过视频传到全国乃至全世界各地。

最后加大对各民族优秀传统的音乐文化进行再教育,让人们更加重视本民族的音乐文化的重要性,提高人们对音乐文化的认识。

4.2大力普及偏远地区的互联网应用

民族民间音乐的主要来源是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较慢,和外界接触较少,严重影响着本地的民族民间音乐的文化传承。所以,要大力发展偏远地区的互联网应用技术,让网络普及到偏远的山村,让山村中的人们也能看到世界,让山村中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也能得到很好的传承和发展。

近几年来,在国家推行的扶贫政策中,就强调了大力发展偏远地区的互联网应用技术,慢慢地让每家每户都能用上网络,都能与全国互通,與世界互通,借助互联网人们通过各个新媒体平台认识到了更多的民族民间音乐形式,有的开始互相学习,有的已经借鉴到自己的音乐作品中,这说明民族民间音乐正在在互联网的影响下蓬勃发展着。

4.3开发新媒体,扩大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播范围

新媒体是一种以全新的科技为基础的数字化媒体形态,通俗来讲就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水平传播信息的全新的媒介,比如数字技术、信息化技术。和传统的广播、报刊、电视获取信息的方式更加多样化,在网络的加入中,新媒体能把图像、声音、视频等时时的播放出来,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便于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传承。

另外,在新媒体平台下,可以加强民族民间音乐线上和线下平台的建设。比如,在线下平台建设方面,可以建设民族民间音乐文化产业孵化器、民族民间音乐文化产业众创空间等,将各地的民族民间音乐有效地整合到一起,不断挖掘各类民族民间音乐文化资源,扩大各地民族民间音乐文化价值。

在线上平台建设方面,可以创建有民族特色的旅游消费、学术交流、音乐开发等的平台,线上平台除了能清楚的看到产品之外,还能进行线上支付、线上音乐产业投资等功能,建立线上和线下互相对接的平台,使得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播更加专业化。除此之外,要大力挖掘具有民族民间音乐天赋的人才并进行不断培育,使其为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作出贡献。

4.4创新民族民间音乐网络化营销模式

要想让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得到发展和传承,就要做好自身的营销,借助网络宣传使得各地的民族民间音乐走出去。比如,在网络化普及的时代可以采用病毒式的营销模式,通过良好的服务和音乐作品的质量形成自有品牌,通过良好的口碑和口口相传的作用使得民族民间音乐的品牌信息如同病毒般扩散开来。在网络普及的地区建立同一民族之间的网络小平台,及时搭建以民族民间音乐为主题的音乐博客、音乐社区等信息传播平台,通过浏览人数和留言内容及时检测病毒传播的数量和速度。这样的营销模式传播的速度更快、传播的范围更广、使用成本低,比较符合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传承方式。

五、结束语

民族民间音乐的发展体现着民间音乐的经济形式,同时也是各种民族民间音乐保护和传承下来的文化积淀,有着深厚的民族传承价值,也使得区域文化有序和谐的进行发展。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传统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传播存在着很多的局限性,但是随着各民族人民的不断创新,国家对民族民间音乐的各项保护措施,以及互联网自媒体的开发和利用,加之网络化的营销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大力传承。

参  考  文  献

[1]赵文培.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调查与研究[J]. 黑河学刊,2020(2):54-56.

[2]陈华. “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跨文化传播[J]. 贵州民族研究,2020(4):77-81.

[3]王曦. 基于新媒体技术的民族民间音乐传播策略探析[J].北方音乐,2019(17):46,59.

[4]王健健 .多媒体技术对民族民间音乐的推动与保护作用——以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为例[J].电子测试,2013(19):271-272.

[5]况雪. 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民族民间音乐库建设研究[J].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9(8):119-120.

猜你喜欢

民族民间音乐平台自媒体
如何在中学开展民族民间音乐教学的探讨
网络平台支持《教育技术学》公共课实验教学模式构建
陕西科技大学镐京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自媒体时代慕课对民办院校高等化学教学的意义与影响
自媒体时代下普通高校思政课改革路径
中学音乐教育与民族民间音乐整合探究
“全民记者团”:济南电视台与“百姓记者”的“握手”实践
如何将民族民间音乐融入学校音乐课堂探究
大学生模拟创业实践平台体系建设研究
高校钢琴教学之民族民间音乐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