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2021-05-11朱恒善
朱恒善
【摘 要】语文教学中开展核心素养教育,标志着语文教学整体的变革,这是国家社会发展进步的需求释然,也是对学生负责、关心学生成长的表现。在农村语文教学条件下,教育工作者还需要多做创新尝试,既要结合农村的实际生产生活环境,又要考虑学生的认知与行为能力。随着学生核心素养水平的持续进步,小学生的语文水平、道德品质、价值理念一定会有良好的转变。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1)11-0159-03
Strategies to Cultivate Students' Core Quality in Chinese Teaching in Rural Primary Schools
(Laojun Central Primary School, Shandan County, Zhangye City, Gansu Province,China) ZHU Hengshan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core literacy education in Chinese teaching marks the overall reform of Chinese teaching. This is the relief of the needs of the country's social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and it is also responsible for students and caring about the performance of students' growth.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rural Chinese teaching, educators still need to make more innovative attempts, not only combining the actual production and living environment in the countryside, but also considering the cognition and behavioral abilities of students. With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students' core literacy level, the language level, moral quality, and values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will definitely change well.
【Keywords】Rural primary schools; Chinese teaching; Core literacy; Training strategies
在農村环境下,小学教育长期面临着师资力量不足、教育理念滞后等问题。随着近年来国家在乡村振兴、教育扶贫等方面的各项战略举措、方针政策的落地,加上教育体制改革自身的不断推进,使农村小学在教育上也面临新的变革。做好小学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这就是教育创新变革的重要体现,也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任务。
一、言传身教,教育工作者的自我管理
(一)教师要能够深切领会核心素养的内涵,在教育中加以渗透
核心素养是个很宽泛的概念,可以简单理解为学生学好各个学科所应该具备的素养条件。就语文学科而言,其核心素养包含了语文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几个方面。教育工作者要充分领会各个核心素养的内涵,要将其和小学阶段语文教育的目标、任务相结合。譬如在关于语言建构与运用方面,教师要能让学生从语言的应用层面去考量口语交际中的语言运用,去考量写作活动中的字词语法的选用。这就意味着,死记硬背的传统教育方式是不行的,我们必须从更高层面上寻求改进。
(二)教育理念、教育方法要大胆创新变革
核心素养的教育渗透对于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师而言未尝不是一种挑战。教师要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日常的衣着穿戴要体现为人师表的职业认知,言谈举止不能有浮夸、轻浮等不良的表现。教师要用自己的行为体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理解;要用自己的教学语言来体现语言建构与运用的技巧;要在和学困生、优秀学生等的沟通对话中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平等思想,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与关怀;要在讲解古诗词、文言文或者各种题材体裁的时候传达一种文学艺术上的审美情趣,展现中国语言文化精彩的一面。
教育工作者把核心素养融入生活与教学的方方面面,才能让学生耳濡目染地获得熏陶,对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有更深刻的了解。
二、生活化的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语文教材中收纳的课文,语文教材中学到的字词,语文所要传达的人文精神等,有很多都是和生活实际息息相关的。比如寓言故事《亡羊补牢》,它很显然是从生活中的一件事情来生发出富有教育意义的道理,让人们明白了及时采取补救措施,纠正问题不足的重要性。这则寓言在课本教材中出现的意义,就是要让同学们在生活实际中懂得亡羊补牢,不要放任每一个错误、漏洞和问题。开展生活化教学,让语文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这对帮助小学生透彻领会中国语言文化中的核心素养,获得教育熏陶有重要意义。
(一)从课堂内容延伸到生活实际,触动学生的真实体验
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生活化的场景和内容随处可见。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进度灵活联系生活实际,让同学们的生活体验得到升华。比如在学习《我是一只小虫子》的时候,教师先请大家来说说自己生活中见到过哪些虫子,自己是否喜欢虫子。在农村环境中,估计没有哪个同学会对虫子陌生。所以这个话题也很容易引起大家的讨论。有的介绍自己在田间挖到过蚯蚓,有的介绍自己帮爸爸妈妈收玉米的时候最害怕不小心碰到玉米穗里的大虫子,还有的同学表示自己特别喜欢捉虫子喂鸡喂鸭,可以让家里的禽畜快快长大。通过这样的生活实践讨论,同学们对语文课堂的热情被充分调动起来。接下来笔者请大家思考:假如你自己是一只虫子,你会讨厌自己吗?为什么我们以人的角度来看待虫子,就会讨厌它更多一些呢?通过这样的思考引导,笔者让学生明白了做人或者做一只虫子,都要有乐观的态度。哪怕生活很辛苦,做农活又脏又累,也不能轻易放弃己。这就是我们基于文章内容进行的审美鉴赏,也是对文章的人文精神的传承与理解,能够对塑造学生的品格产生积极的作用。
(二)组织语文课堂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
语文教学要源于生活,也要服務于生活。要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增强学生对语文课堂优秀品格、美好情感的认知与体验,让学生爱语文、爱生活。比如在学到《父爱之舟》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让大家思考了自己在生活中跟父亲发生的有趣的故事、难忘的经历,由此生发出大家对父爱的深切感触。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了一次“我给父亲写封信”写作教育实践活动。笔者希望同学们能把自己对父亲的爱,对父亲的祝福,或者其他想对父亲说的话写出来。在这样的实践活动中,笔者让学生感受到的来自父辈亲情的爱转化为一种实际行动上的感恩回馈。这不仅对促进亲子关系的向好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而且让同学们感受到了亲情的美好,埋下了知恩图报的感恩的种子。这就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核心素养的具体体现。
三、信息化的语文教学,积极打造多彩课堂
(一)互联网支持的素材拓展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需要用到一些素材进行拓展,帮助学生更好地认知语文、学习语文。比如在以“家乡的风俗”为主题的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发现很多同学对家乡的风俗习惯了解有限,以至于写作的时候没有好的思路,语言空洞,缺乏真情实感。这也是几乎所有写作教学都会遇到的问题。在信息技术支持下,笔者搜集了本地的风俗习惯的文献资料、视频图片资料给大家看。
以春节期间的风俗习惯为例,现在逢年过节有许多人会把节日景象传到微信朋友圈里,传到快手、抖音直播间里。教师可以轻松采集到大量的真实风俗资料,从而充实学生对风俗习惯的认知。基于这样的素材写出来的作文,往往会有更丰富的内容和更精彩的描述,让人感觉身临其境。
(二)互联网支持的情景教学
构建情境,这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很多内容就是要依托生动逼真的情景来体悟,而不是简单的口头表达或者文字表达就能够讲清楚的。比如在欣赏诗词《惠崇春江晚景》的时候,教师希望能让大家感知到诗词中的意象以及意境之妙。为此,教师在网上搜集到了春天里风和日丽,江水缓缓流淌,江岸绿柳成航,羽毛洁白的鸭子成群游动在水中的那副生动美妙的景致。虽然很多同学的想象力不足,但通过视频图片素材也能非常好地理解诗词的意境。
再比如学到《景阳冈》这一节内容的时候,教师直接给大家播放了影视剧版本的武松打虎片段给同学们看。对照小说中的内容,结合电视剧中演员的精彩演绎、道具布景的真实呈现、音乐气氛的巧妙烘托,使学生对小说的情节之震撼有了更深刻的感触,对于其中人物个性的描写也有了更深刻的体会。信息技术的支持,使同学们在文学艺术作品的审美鉴赏与创造方面具备了很好的素养表现,也更加受到作品中的美学思想、社会责任意识、爱国情怀等的情感熏陶,是文化传承与理解的核心素养的升华。
四、探究型的语文教学,激励学生的自主学习
(一)布置任务,问题导学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为了激励学生的主动探究热情,我们需要改变以往死记硬背、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要懂得引出趣味话题或者设置悬念,让学生有充分的动力去学习。比如在学习课文《北京的春节》的时候,教师先在黑板上哼唱了一首乐曲《春节序曲》,这是在过年的时候经常听到的一首音乐。通过哼唱这首音乐,教师让同学们分辨,这音乐是在什么时候最经常听到的。可以发现,有些小学生对这首曲子比较熟悉,能准确说出这是春节的乐曲。据此,我们引出春节的话题,并且让同学们阅读课文,找出北京的春节里有哪些特别有趣的习俗。这样的教学激励了学生的自主探究热情,也在无形中进行了一次节日文化、传统文化的教育传承。
(二)群组合作,互助共进
考虑到学生个人的视角、思路存在局限性,教师还可以鼓励同学们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去探究知识。比如在关于“如何写好人物形象”的探究活动中,教师用群文阅读的方式,筛选了《金色的鱼钩》《汤姆·索亚历险记》《白鲸》等课内外读物的经典片段给同学们作为参照。在此基础上,笔者给同学们进行分组,要求学生通过组内讨论总结提炼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手法、经验。在这个过程中,小组内各抒己见,相互论证,以阅读资料作为启发,获得了很多好的经验。有的同学认为,人物形象的塑造要做好角色身份背景和其语言、衣着等方面的匹配。就像《白鲸》中描述的捕鲸手,无一不是给人粗犷、凶悍的感觉;而《汤姆·索亚历险记》塑造的小朋友的角色就显得狡猾中透着顽皮可爱,而不是凶悍、狡诈的形象。同学们的自主探究取得的成果是令人满意的,很好地实现了核心素养的教育渗透。
参考文献:
[1]宋萍萍.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浅析[J].学周刊,2017(32).
[2]姚克芝.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J].学苑教育,2017(07).
[3]时琪.浅谈小学语文教师如何针对核心素养教学[J].新课程(小学),2016(07).
(责任编辑 王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