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长征史话虚无主义的厘清与辩驳
2021-05-11王可欣
[摘要]近年来,“红军长征没有两万五千里”、“红军长征胜利是由于蒋介石的放水”、“九九密电不存在”、“红军长征不是为了北上抗日”等历史虚无主义观点,在“重读历史”、“历史解密”等外衣的掩盖下甚嚣尘上。这些观点歪曲篡改历史事实、丑化红军的形象,试图动摇党的領导和社会主义制度。通过系统分析、辩驳以正本朔源,弘扬长征精神。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红军长征里程甚至超过了两万五千里;从结果来推测目的,将蒋介石的军事失误同于“放水”,无疑是颠倒黑白;“九九密电”虽然原稿缺失,但大量当事人形成的证据链不容虚无;红军不仅打出了北上抗日的宣传口号,而且进行了抗日宣传和抗日斗争。只有破除长征史话中的历史虚无主义迷雾,才能保证长征精神代代相传。
[关键词]红军长征;历史虚无主义;长征精神
[作者简介]王可欣(1996-),女,山西晋城人,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 D23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6-8031(2021)04-0042-05
红军长征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创举,也是世界军事史上的一大奇迹,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气概,为党和人民留下了宝贵的斗争经验和精神财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强调要弘扬长征精神,继承红军光荣传统,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然而,一些围绕红军长征展开的历史虚无主义观点不断出现,如“红军长征没有两万五千里”、“红军长征取得胜利是由于蒋介石的放水”、“九九密电不存在”、“红军长征不是为了北上抗日”等。这些观点企图歪曲历史,破坏党和红军的光辉形象,不利于长征精神的广泛弘扬,必须予以厘清与辩驳。
一些学者对这些关于长征的历史虚无主义观点进行了澄清。例如,卢毅有力回应了质疑长征距离、长征胜利原因、遵义会议地位、飞夺泸定桥真实性的错误观点;①赵洪武和冯德军揭露了虚无长征史实观点的危害性和实质,认为必须正本清源才能弘扬长征精神,共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②何阶平通过详实的史实批判了红军“仓促转移”、“借道粤军”、“桂军让道”等别有用心的观点,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对党史研究的影响。③但是,这些研究或是问题单一而系统性不足,或是宣传性浓厚而学理性不足。因此,有必要对关于长征的历史虚无主义观点进行系统性学理分析,有理有据地弘扬和传承长征精神。
一、“红军长征没有两万五千里”辨析
2002年,英国人李爱德和马普安重走长征路,希望近距离感受红军长征时期的历史。在重走长征路的途中,二人还采访了沿途的一些老红军和当事人,并撰写、出版了《两个人的长征》一书。书中虽有许多对长征精神的正面感悟,但是历史虚无主义却聚焦他俩关于长征距离的观点,即“我们知道了25000里长征并不是25000里,而是12000到13000里”。④一时间,关于红军长征是否有两万五千里,成为了一个网络热议的话题。
(一)红军长征与两人长征的主体不同
红军长征包括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及红25军在内的四路大军。一方面,不仅各路红军的路线不尽相同,而且每路红军内部也有个体差异,这导致红军所走里程各不相同。其中,或许有人没有走够“两万五千里”,但也有人走了更多。比如,据当年任红9军团司令部参谋处测绘员的林伟的长征日记,红9军团行军里程达三万余里。⑤另外,单就红一方面军的里程来看,也是一个随终点变化而变化的过程。1935年5月的《中国工农红军布告》有“万里长征”的记载,⑥1935年8月的《中共中央关于一、四方面军会和后的政治形势与任务的决议》有“一万八千里”的字样,⑦1935年9月的《中央关于张国焘同志的错误的决定》中提到“二万余里”。⑧还有,红军长征时还出现了一些特殊状况。比如,由于张国焘搞内部分裂,部分红军被其带着南下,曾经三过草地,这也就使得红军长征的实际里程更长。
李爱德和马普安的长征是两个人长征。第一天还有五位朋友陪伴,此后除了在约定的地点进行补给和采访以外都只有两人。另外,在重走长征路的过程中,李爱德和马普安结伴而行没有掉队和分道的情况发生,这才会得出“长征不那么长”的结论。最后,李爱德和马普安也承认“长征不那么长”只是一个噱头十足的标题。“长征是一首壮丽的史诗,英勇、牺牲和忍耐贯穿它的主旋律,它有10000里还是100000里已经不重要了”,“我走完了长征,对红军的敬仰之情不仅没有因为实际距离的缩水而减少,反而增强了”。⑨
(二)红军长征与两人长征的条件不同
红军长征处于条件艰苦的战争年代。首先,红军长征时期道路状况极差。不仅许多地方没有大路,而且有时为了躲避敌人不得不选择小路和偏僻的道路。红军走的路越是难走,越是隐蔽,就越有利于躲开敌人的追击。其次,红军长征时期导航技术较低。当时,红军只能以纸质地图为导航,有时连地图都短缺,这就难免走错路、走重路。例如,红军达到遵义之前都一直使用中学地理课本上的地图,后来在遵义一座教堂里找到一份外文地图,只好让教堂的外国传教士做向导。⑩最后,红军长征时期兼具战争任务。红军长征时期一方面要忙于赶路,另一方面又要随时与国民党反动派展开激烈的战斗。这就要求红军要时刻采取一些战术,或是长途奔袭、或是迂回突击,有时甚至要来回折返。美国著名记者斯诺就曾在《西行漫记》中说:红军自己说到长征时,“一般都叫‘二万五千里,从福建的最远的地方开始,一直到遥远的陕西西北部道路的尽头为止,其间迂回曲折,进进退退,因此好些部分的长征战士所走过的路程肯定有那么长,甚至比这更长”。?戴正启说:“像他这样的普通战士,长征中走的路要比地图上标出的红军在一年中从江西走到陕北的二万五千里多得多。他们常常一口气走八十到一百六十里,忽上忽下,忽前忽后,走的完全不是直线。许多卫生员为了照料伤病员和垂危病人,三次甚至四次越过大雪山。对许多人来说,征途长达三万至四万里。”?
李爱德和马普安的长征处于经济发展的和平年代。首先,李爱德和马普安重走长征路时,中国的地形地貌已发生了一些变化,新的公路、大桥早已修成。李爱德和马普安二人走的是一些大路、直路。其次,李爱德和马普安重走长征路时,以GPS设备为导航,还有一些现代科技的助力。李、马二人很少迷路、或是走错路。最后,李爱德和马普安重走长征路时,还制定了不两次走同一条路线的纪律,在途中生病了可以选择医疗救护,在充分休息后继续前行。?
因此,李爱德和马普安关于长征里程的观点并不能否定红军长征“两万五千里”的历史。李爱德和马普安的观点虽是亲自考察得出的结论,但二人“重走长征路”时的环境与红军长征时期已大不相同。李爱德和马普安二人既不用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也没有往返迂回多次,又有现代引路手段为其指路,他们所走的长征路与红军长征时期走过的路存在本质上的区别。历史虚无主义者故意聚焦“长征不那么长”的观点来吸引眼球,既没有抓住主要矛盾,也不符合历史唯物主义。
二、“红军长征胜利是由于蒋介石放水”辨析
2005年,张戎与丈夫乔·哈利戴合著《毛泽东:鲜为人知的故事》一书,指出:“蒋介石有意放走了红军主力、中共中央与毛泽东。”?随着此书的畅销,“蒋介石放水说”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与追捧。同时,过去国民党内部的一些猜测也再度被历史虚无主义者翻出。
(一)“蒋介石放水”的证据不足
“蒋介石放水说”建立在国民党内部的主观判断之上,并无实际证据。首先,1934年,中央红军反“围剿”作战失利后,出人意料地跳出了国民党的封锁圈。在当时,西南地区实力派中的一些人就猜测,这是蒋介石故意为之。同年12月,胡汉民就公开指责蒋介石是为了“进而平定西南之异己分子”。?其次,曾任过“剿匪”西路军总司令部参议、时任贵州省府驻湖南省府代表的胡羽高于1937年出版了《“共匪”西窜记》一书,他在书中集中表达了对“蒋介石放水说”这一观点的支持。最后,蒋经国在其自传中说道:“当时与其说是没有包围成功而被中共突围,不如说是我们放水。”?他主观推测蒋介石顾虑日军的侵略,想让工业往西南地区转移,为抗日建立一个大后方,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而又不让当时的地方实力派互相残杀,蒋介石便以“剿匪”的名义往西南地区一路跟进。
红军高超的战略战术才是蒋介石“围剿”失败的原因。首先,蒋介石所留史料无“放水”相关记载,反而留有“不可错过剿匪成功之大好机会”等相关言论。当前,涉及蒋介石生平思想的史料,包括日记手稿、电报信函等已基本公开,但没有人找到蒋介石有意放红军跳出封锁圈的记录。而在“围剿”红军期间,蒋介石曾制定了“应侧重堵截其西窜”的方针,并多次致电军前总指挥薛岳奋起追剿红军。他还曾在日记中勉励自己:“不可错过剿匪成功之大好机会。”?翻阅蒋介石的生平史料,并不能找到“放水说”相关的凭证,反而能够清楚的看到蒋介石极力剿灭红军的意图与指令。其次,蒋介石假意放红军西走,实际上是为了欲擒故纵。为达到欲擒故纵的目的,蒋介石不断加大苏区北部和东部的压力。与此同时,他又进行了一系列部署,着手广筑碉堡,构建数道防线。蒋介石曾给何键致电,“半年来,为预防匪军西窜计,除令筑沿赣江至信丰、安远、定南封锁线外,特规定构筑赣西南及湘粤边各纵横线,以期严密”,?只待将红军一网打尽。最后,遵义会议确定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在复杂多变的战局中看破蒋介石欲擒故纵的手段,采取灵活机动的方针,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夺占腊子口,才在长征中变被动为主动。
(二)“蒋介石放水”的逻辑欠缺
“蒋介石放水说”存在诸多逻辑漏洞。首先,蒋经国之言的真实性无据可考。作为蒋介石之子,他所提出的“放水言论”有为蒋介石追剿红军失败进行开脱之嫌,也有试图弱化红军形象之意。蒋经国的言论不是从客观立场出发而得出的,又没有经过具体考证,其“放水”观点并不具备说服力。其次,张戎所著的《毛泽东:鲜为人知的故事》一书学术理论性值得质疑,纯属为了满足普通民众对领袖人物的好奇心,并没有站在客观立场上、科学严谨地作出研究。该书中的历史虚无主义观点受到了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和严厉批判。最后,忽视了国民党内部矛盾尖锐、各军阀之间勾心斗角的现实,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蒋介石“围剿”红军的胜利。
因此,红军长征胜利的原因不在于蒋介石刻意“放水”,國民党自身存在的各种问题已经决定了其必然要走向失利。红军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和不畏艰苦的革命精神才是长征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蒋介石放水说”是一些人推测出来的,经不起严肃的推敲和考证。而其中的很多人又与蒋介石或国民党有着密切联系。比如蒋经国,把蒋介石的军事失误说成是其有意为之,这明显是颠倒黑白,是为蒋介石的错误指挥进行开脱,与近年来美化蒋介石、美化民国的观点属于一类,目的就是为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之争翻案。
三、“九九密电不存在”辨析
1981年,王年一在《党史研究资料》上发表文章,质疑1935年9月9日张国焘曾密电反对红军北上并武力威胁的真实性,认为“九九密电”不存在。此后,党史学界围绕“九九密电”是否存在的问题,展开了连续不断的争议。近年来,“九九密电不存在”的观点已经与长征历史虚无主义观点合流。
(一)“九九密电不存在”的逻辑悖论
无法证明“九九密电不存在”。任何东西只能证明存在,不能证明不存在,不可证明存在的只能说明存疑或者是认知范围以外。对于历史事件的存疑,或是无证据的不可信,或者只有孤证的不可信。然而,“九九密电”有一连串的证据支撑,不属于无证据或孤证的范畴。
首先,毛泽东多次提及密电的存在。1937年3月,在延安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泽东指出:“张国焘在分裂红军问题上做出了最大的污点和罪恶。左路军和右路军的时候,叶剑英把秘密的命令偷来给我们看,我们便不得不单独北上了。”?1971年8月,毛泽东与韦国清、丁盛、刘兴元的谈话中提到:“以后就出了张国焘搞分裂。叶剑英在这件事情上立了一大功。张国焘打电报给徐向前、陈昌浩说,里面说要坚决南下,否则彻底解决。当时叶剑英同志当参谋长,他把这个电报先给了我,没有给徐向前、陈昌浩,我们才走了的,否则我们就要当俘虏了。”?
其次,多名事件亲历者证明密电的存在。叶剑英晚年回忆:“9号那天,前线总指挥部开会,新任总政治部主任陈昌浩讲话。他正讲得兴高采烈的时候,译电员进来,把一份电报交给了我,是张国焘发来的,语气很强硬。我觉得这是大事情,应该马上报告毛主席。”彭德怀也回忆说,在向毛主席汇报工作时看到叶剑英送来张国焘发来的秘密电报,随后毛主席还亲自到徐向前、陈昌浩处商量行动计划。朱德在一次谈话中也表示,张国焘发电报要把北上的部队全部调回,电报被叶剑英截获送到了毛主席那里。聂荣臻在叶剑英的八十寿辰上曾赋诗一首,其中有四句是:“川西传讯忠心耿,京华除害一身胆。行若吕端识大事,功成绛侯有愧颜。”诗中指的就是“密电”一事。
最后,翻译密电的工作人员还原收发过程。吕黎平作为密电的破解人,多次回忆过密电内容,虽然前后有差异,但电报中有要求并威胁红军南下的主体内容并无变化,只是在“武力解决”和“彻底解决”的用词上有所不同。另外,时任中革军委二局报务员的贺俊桢也表示,当时因为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有分裂的迹象,所以格外关注红四方面军电台,因此截获过张国焘的密电并亲眼看到,此电报由曹祥仁破译后交给了曾希圣局长,再经曾希圣局长交给了叶剑英。
(二)“九九密电不存在”的理论漏洞
想象、知觉和记忆是经验的三种类型,不仅不同的人对同一件事的回忆不尽相同,而且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对同一件事的回忆也会不同。“九九密电”原稿丢失,质疑的人就以当事人回忆内容不同而作出密电不存在的结论。显然,这种看似科学的推理,其实却忽视了记忆认知本身受主体能力和客观环境变化而变化的一般规律。
一方面,对密电内容的回忆不同并不能说明密电不存在。历史虚无主义者惯于碎片肢解历史问题,用看似科学的方法找出历史叙述中的不一致,进而提出所谓的“揭秘”或“真相”来吸引眼球。在密电问题上,他们先是举证毛泽东前后几次对密电内容的说法不一致,先是“党内斗争”,后是“企图危害中央”,然后又举证叶剑英和朱德等人的回忆又没有涉及电文具体内容,最后还举证吕黎平回忆的电文内容前后不一致。其实,这些证据只是将回忆中常见的不一致问题当做密电不存在的根据,另外还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
另一方面,密电不可能丢失本身就无法成为推理前提。历史虚无主义者抛出密电不可能丢失的前提,认为找不到密电原稿即可证明其不存在。事实上,红军长征时期的作战条件和生活条件都极其艰苦,既要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又要保持党内的安定团结。在各种突发事件频发的情况下,有些文件、档案丢失,或是被销毁,是极其正常的。比如,遵义会议的会议记录至今没有找到。另外,既然是密电,张国焘和陈昌浩也不会加以保存。对此吕黎平等人解释:“张国焘、陈昌浩南下会面之后,难道不会谈论密电问题?尤其是1936年6月6日,张国焘被迫宣布取消伪中央,7月初同红二方面军北上之前,张国焘能将阴谋危害党中央和一方面军发电稿和收电原件留在机要部门保存,而授人以柄的后患吗?这就是找不出密电原文的原因。”
因此,尽管“九九密电”原稿缺失,也不能因此就认定密电事件是不存在的。“九九密电不存在”这一说法,既不符合逻辑,也没有理论支持。“密电”原稿虽缺失,但这一历史事件是切实存在过的,张国焘分裂党内红军的罪行也是板上钉钉的事实。历史虚无主义者借此诋毁党的领导人伪造密电,其真实目的是想动摇党的群众基础和执政合法性。
四、“红军长征不是为了北上抗日”辨析
近年来,网络上有人发出“红军长征不是为了北上抗日”、“北上抗日只是一个宣传口号”等言论。其中,2011年6月27日,历史学教授冯玮就曾在微博上公开质疑红军长征中的抗日意图,宣称:“小时候老师告诉我,红军长征是为了北上抗日。但现在我都没搞明白抗日应该上东北或华北,怎么跑西北去打鬼子?”显然,这些言论是关于长征的历史虚无主义的又一表现。
(一)红军北上宣传抗日
红军对北上抗日早有准备,不仅在长征之前进行了广泛抗日宣传动员,而且在长征途中不断播种抗日的种子。
首先,早在长征之前,红军就多次提出“抗日”的口号,并反復强调这一主张。九一八事件爆发后,中共中央立即发表了《为日本帝国主义强占东三省事件宣言》,揭露了日本想要将中国变成其殖民地的野心。1932年4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宣布对日作战。随后中共中央又多次发表宣言,提出了多个抗日口号。这表明,早在长征之前,中共中央就及时审时度势,清楚地认识到日本的侵华野心,以及抗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其次,1933年红军长征开始之后,在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之下,红军仍没有忘记“北上抗日”的使命。在长征途中,红军积极宣传抗日思想,提出了很多响亮的抗日口号,如“全国军民总动员,为保卫中国而战”、“加入红军打日本帝国主义去”等。1934年红军曾派遣两支先遣部队作为突围的主力军,他们分别由红7军团和红25军团组成。红7军团组成的抗日先遣队第一次高举出了“北上抗日”的旗帜,并将一些抗日相关的宣传品,如宣言、传单等,散发到了沿途各地。红7军团还召开了一些宣传大会,积极宣传了北上抗日的重大意义。而作为第二支先遣部队,红25军也对抗日宣传工作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934年8月,由红25军组成的第二支抗日先遣部队开始北上。1934年11月,红25军发布《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出发宣言》,宣言提出:“反对日本和一切帝国主义!广大群众武装起来去打日本帝国主义,收回华北失地!”部队行进期间积极宣传抗日思想,得到了普通民众的广泛支持。1935年8月,中华苏维埃政府、中共中央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著名的《八一宣言》。宣言提出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主张各党派放下成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抗日救国的伟大事业共同奋斗。1935年,《抗日救国宣言》《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东进抗日及讨伐卖国贼阎锡山命令》《中共中央致国民党二中全会书》等文件的公布,表明了抗日救国宣传工作的进一步展开。
(二)红军北上实为抗日
红军长征北上抗日不仅仅是一个宣传口号,长征胜利后,北上的红军将西北作为抗日战争的出发点,不仅促进了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而且直接投身抗日战争,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首先,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后即着手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5年11月13日,中共中央发表《为日本帝国主义并吞华北及蒋介石出卖华北出卖中国宣言》。28日,毛泽东代表的苏维埃政府和朱德代表的红军军事委员会发表《抗日救国宣言》。12月25日,瓦窑堡会议通过《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27日,毛泽东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报告,明确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此后,党先后领导一二·九爱国主义运动,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作出“五项国策”和“四项保证”的让步,积极参与国共谈判,起草国共合作序言,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从策略变为现实。
其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后红军即被改编参加抗日战争。在华北地区,1937年8月20日,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8月下旬至9月底,八路军陆续开赴抗日前线。在华北地区,取得平型关大捷,建立多个抗日根据地,深入开展游击战,在雁门关、娘子关、阳明堡、广阳、土封、松塔、马坊、昔阳、榆次、新乐望都、定县、潞城、宁武、平西、高平等地歼敌制胜。截止1938年6月底,八路军伤亡20200人,敌军伤亡34000人以上,俘获日、伪军2094人。在南方地区,1937年10月,南方红军游击队先后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1938年6月,新四军在镇江伏击日军胜利,首战告捷。此后,新四军在丹阳、苏州、常熟、太仓、无锡等地展开游击战,建立豫皖苏边游击根据地,建立多个游击纵队,八年全面抗战中共歼灭日、伪军31.7万余人,建立了25.3万平方公里的根据地。在东北地区,1935年11月,党领导的东北各地抗日武装部队以东北抗日联军的名义,致电关内各军队领袖和各政治团体,响应中共中央《八一宣言》,一致对外,共同抗日。七七事变以后,日军在东北共伤亡13.2万人,其中死亡4.6万人。
因此,红军长征不只是为了躲避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更是为了北上抗日创造条件,是一次成功的战略转移。北上抗日从来就不只是一个宣传口号,长征前后,红军不仅积极进行抗日宣传,促进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且还切实投身抗战,在东北、华北和江南地区都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
五、结语
透过“红军长征没有两万五千里”、“长征胜利是由于蒋介石的放水”、“九九密电不存在”、“红军长征不是为了北上抗日”等历史虚无主义观点,发现四个特征。第一,以今代古。在现代的条件下还原历史事件,在忽视历史环境不同的背景下,放大古今的不同之处,在否定历史事件的同时,砍掉历史事件蕴含的精神旗帜。第二,以黑代白。否定从目的到结果的思维路径,反过来从结果倒推目的,以“我输了是因为我让你”的诡辩方式,丑化胜利历史、美化失败历史。第三,以小博大。打着考证的旗号,在碎片化的历史细节中寻找所谓的矛盾和疏漏,进而否定整个历史结论。第四,半真半假。在部分真实的条件下,编造虚假历史,将重要的真实部分掩盖起来,回避真相,以作出所谓的“公正评价”。这几个特征相互交织,严重误导群众的认知,表面看似历史探讨,其实意图歪曲和否定党和人民的奋斗历史,冲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只有深入系统地反驳历史虚无主义,才能守卫意识形态阵地,才能真正领会红军长征留下的宝贵经验和精神财富。正如习近平所讲:“我们党领导红军,以非凡的智慧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战胜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胜利完成震撼世界、彪炳史册的长征,宣告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图谋彻底失败,宣告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肩负着民族希望胜利实现了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开启了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斗争的新的伟大进军。”在新时代,要坚定文化自信,大力弘扬长征精神,自觉抵御历史虚无主义,既要维护好历史上的长征,又要走好新时代下的长征路。
[注释]
①卢毅.尊重历史,还原真相——驳长征研究中的历史虚无主义观点[J].理论导报,2016(9):20-22.
②赵洪武,冯德军.弘扬长征精神与批判历史虚无主义[J].知与行,2017(3):143-148.
③何阶平.摒弃历史虚无主义对党史研究的影响——以中央红军突破四道封锁线的史实为界[J].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2018(4):70-72.
④[英]李爱德,马普安.两个人的长征[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5:233.
⑤林伟.一位老红军的长征日记[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6:291.
⑥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红军长征(文献)[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5:346.
⑦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红军长征(文献)[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5.
⑧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0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556.
⑨[英]李爱德,马普安.两个人的长征[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5.
⑩冉隆中,段平.重九 重九[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2:111.
?[美]埃德加·斯诺.董乐山译.西行漫记[M].北京: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2:145.
?[美]哈里森·索尔兹伯里.过家鼎,程镇球,张援远译.长征 前所未闻的故事[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1:250.
?[英]李爱德,马普安.两个人的长征[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5:8.
?[英]张戎,乔·哈利.毛泽东:鲜为人知的故事[M].香港:开放出版社,2006:111-112.
?胡汉民先生政论选编(第2辑)[M].广州:广州先导社,1936:142.
?蒋纬国口述,刘凤翰整理.蒋纬国口述自传[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8:6-7.
?周美华.蒋中正总统档案·事略稿本[M].台北:国史馆,2007:385.
?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编.红军长征(参考资料)[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2:26.
?毛泽东年谱(1893—1949)(修订本)(上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668.
?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广东省叶剑英研究会.丰功垂青史 风范励后人 纪念叶剑英诞辰一百周年文集[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8:84.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红军长征纪实丛书 红一方面军(卷 1)[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6:268.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红军长征纪实丛书 红一方面军(卷 1)[M].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16:186.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一编研部,军事科学院军事战略研究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历史巨人毛泽东画传(第1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598.
范硕.红军长征中的“密电事件”揭秘[J].中华儿女,2003(12):26-36.
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广东省叶剑英研究会.丰功垂青史 风范励后人 纪念叶剑英诞辰一百周年文集[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8:83.
中央档案馆.红军长征档案史料选编[M].北京:学习出版社,1996:162-164.
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中国抗日战争大事记[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4:259.
郑建英,陈文柱.新编中共党史简明辞典[M].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1991:125.
范丽红.东北抗战图志[M].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17:6.
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