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关于幸福观的重要论述

2021-05-11赵鲁玉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基本特征幸福观意义

[摘要]习近平关于幸福观的重要论述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以及历届领导人在长期的革命和实践中得出的关于如何实现人民幸福的经验,发展了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中的幸福观念,有着深厚的理论来源。习近平关于幸福观的重要论述是以人民为中心,以实现人民幸福,从而达到一切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为目的;展现了其人民性、全面性、发展性和实践性的基本特征,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当前中国社会面临的发展问题,同时也为世界上其他国家实现人民幸福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关键词]幸福观;基本特征;意义

[作者简介]赵鲁玉(1994-),女,汉族,山东烟台市人,新疆师范大学政法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执政党建设和当代中国政治研究。

[中图分类号] D6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8031(2021)04-0010-03

一、习近平幸福观提出的背景

当前,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以及互联网的普及,国际交流加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文化繁荣,但是与此同时,西方社会也无时无刻不在加紧对中国进行潜移默化的文化渗透,人们面临着多样的价值取向,特别是西方社会的功利主义的影响,使得一部分世界观尚未形成的青少年逐渐丧失了对幸福的正确理解。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不断奋斗,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今天的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人民群众的幸福感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与此同时,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更加具体,对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对幸福内容也提出了更加丰富的要求。但是,中国仍然面临着许多的发展制约因素,要实现人民幸福仍然任重道远。正是立足于时代的现状,习近平提出了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幸福观。

二、习近平幸福观的理论来源

习近平關于幸福观的重要论述有其深厚的理论渊源。

一是对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继承。历史唯物主义正确的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肯定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性地位,认为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主体;因而,为人民群众谋幸福就是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核心内容。马克思认为“幸福是此岸世界的具体的、现实的,而不是彼岸世界的抽象、虚幻的,人类的幸福是在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中不断生成的,而不是宗教神化的”,从而肯定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是现世的幸福,而不是来世的、虚幻的幸福;其次,马克思认为幸福的产生来源于实践,实践是人们有意识、有目的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实践活动使得人民不断满足自己客观需要,同时也创造了社会价值,进而获得自我的满足和幸福感,是主体需要与客观存在的现实统一。

二是对中国传统幸福观念的继承与超越。中国传统幸福观是指以“五福”为核心的幸福观,虽是福是祸取决于个人,但却主张求福避祸,追求个人生活幸福。由于封建小农经济的狭隘性,这里追求的幸福只是个人的幸福,更加注重的是一般的个人。习近平关于幸福观的论述是以人民为中心,主体范围扩展至中国社会的全体社会成员,当然“人民”也指社会中的每一个人,对习近平的幸福观来说,“人民”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是社会生活中的每一个你、我、他。同时,对于幸福的内容,除了关心个体的幸福以外,还有人民幸福实现的各方面条件,这是对中国传统幸福观念的继承和超越。

三是继承了历届领导人在中国革命和社会建设的具体经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一直以来都是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自新中国成立到今天,历届领导人都始终以人民利益为中心,他们根据现实的不同需要,制定相应的理论政策。不论是毛泽东的民族独立、人民解放,邓小平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富民思想,江泽民的“人的全面发展思想”,还是胡锦涛的以人民为中心的“民本位”思想,唯一的不同就是当时的、具体的社会历史环境,需要不同的思想理论,他们根据社会现实需要提出新的理论,归根到底,他们站在人民的立场上,以实现人民幸福为根本目标。今天,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面临新的社会问题,习近平关于幸福观的论述正是继承了历届领导人的革命和建设经验,结合社会具体现实提出的。

三、习近平幸福观的主要内容

习近平曾多次发表关于“幸福”的讲话,其幸福观也有丰富的内容。

一是人民是幸福的主体,“人民美好生活”和“人民幸福”是幸福的核心内涵。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的讲话中就庄严承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①中国共产党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始终站在人民的立场上,以人民的利益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执政的最大底气。中国人民向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在党的领导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国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始终代表群众,依靠群众,这也是取得一系列辉煌成就的重要原因。

二是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资本主义社会下,由于劳动的异化使得人丧失了自己的本质,因而不能够得到真正的幸福,人类想要得到真正的幸福,就要克服异化,解放自我。习近平的幸福观是对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继承与发展,其最终目标是实现一切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同资本主义社会的人由于劳动的异化而沦为生产机器不同,社会主义社会的人民是自己的主人。习近平指出,人不是异化的、僵化的单向度的人,人是能动的、全面的人。只有每个人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的发展路径,作为个体的人,只有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发展,个人才能作为存在的主体自由而全面地发展。

三是劳动是获得幸福的途径和方式。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是人的根本存在方式。目前,中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要想实现人民幸福、国家富强的伟大中国梦,必须要依靠人民群众不断劳动,不断奋斗。习近平指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②充分肯定了劳动是人民群众实现幸福的途径和方式。新时代更是奋斗的时代,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的综合国力得到了巨大的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幸福感得到了显著的增强,与此同时,人民群众也更加注重全面自由发展,注重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新时代背景下,人民群众只有在党的领导下,认真坚守岗位,兢兢业业,踏实肯干,才能在继续前进的道路上不断取得新的成就,人民的幸福感才能不断得到增强。

四、习近平幸福观的基本特征

习近平关于幸福观的重要论述是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的,饱含着对人民极大的关心。其基本特征包括四方面。

一是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谋幸福。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是生活的主体,要实现人的解放从而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习近平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从人的现实生活和实际需要出发,为人民谋幸福。习近平也多次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③由此可见,幸福的主体是人但却不是孤立的个人,习近平所强调的是全体的、大众的幸福,个人的一切都依赖于社会所提供,因而,个人只有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才能实现个人价值,这也是个人与社会的统一。

二是注重社会各方面的全面发展。关于幸福的诉求,不同的社会环境下,人民群众有着不同的现实需要,党的历届领导人也有着不同的侧重点。新时代背景下,人民群众的物质条件得到极大的提高,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人民对于幸福也有了新的要求。习近平的幸福观是全面的幸福观,他更加注重人的精神满足和物质满足的统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加大对于就业问题的关注,通过各种手段,解决就业问题,进而提高人民收入,使得人民群众在达到物质满足后,进一步追求精神上的满足。同时,立足国情,通过“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来实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的进步,从而实现社会各方面的全面提升与发展。

三是以新的发展理念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不论是毛泽东带领中国人民取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邓小平的“发展才是硬道理”,江泽民的“人的全面发展思想”,还是胡锦涛的“科学发展观”,都是根据当时社会的具体问题提出来的,可见历届领导人的幸福观念都具有时代性和发展性。习近平的幸福观念也是具有发展性的,根据当前中国社会发展面临的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以及人民群众对幸福要求的全面性,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加注重运用新的发展理念来解决问题,从而使得人民群众获得更多的幸福感,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这也是习近平幸福观最具创造性的部分。

四是立足新时代以解决人民幸福问题为根本。回顾历史,不论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党始终用实践的观点看问题,新时代背景下中国人民的幸福问题也只有立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才能做到,理论指导实践,新时代需要新的理论作为实践的思想指导,在此基础上,习近平幸福观应运而生。十八大以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解决新时代人民幸福问题,谋划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真正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切实的幸福。

五、习近平幸福观的现实意义

习近平关于幸福观的重要论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具体的理论依据,具有丰富的现实意义。

一是习近平关于幸福观的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丰富发展。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习近平的幸福观是以人民群众作为主体,始终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的联系。特别是结合中国具体实际提出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更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的现实体现。历史和实践证明,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且要注重结合实际,不断进行理论创新。习近平关于幸福观的论述既是对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继承,又是结合中国具体实际,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幸福观,这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丰富和发展。

二是有利于化解当前社会的精神文明的缺失。当前中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但是与此同时出现了精神上的缺失。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以极端个人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和物质主义等为代表的错误幸福观不断出现、发展。习近平幸福观的提出为解决当前社会存在的精神危机提供了理论上的指导。习近平的幸福观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幸福观,个人幸福与人民幸福相统一的幸福观,是立足于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这也正好应对当前出现极端个人享乐主义,也促进了每个人树立正确的幸福观,使全社会形成一种共同的认识:全体人民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共同团结起来不断努力奋斗,才能不断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进步,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三是党和国家领导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行动指南。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根据中国实际问题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丰富发展,创造出一条符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习近平的幸福观的基本内容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结合当前中国实际问题以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人民群众的精神满足和物质满足相结合,从而进一步实现一切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新时代背景下,习近平关于幸福观的论述既是中国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现实表现,也是新时代背景下面对实际问题更好地促进和加强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和自身建设的保障。

四是为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人民实现幸福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上,不论中国还是西方,在追求幸福的道路上都出现了很多的思想家、哲学家,他们实现幸福的方式虽有不同,但其本质都是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这足以说明,古往今来,人民对于幸福的追求是一致的。习近平关于幸福观的论述很好地运用了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同时又结合了当前中国社会现实,将理论化的幸福观转变为具有普遍意义的、能够解决社会面临的幸福问题的具体的方法论。这不仅对于解决当前中国的幸福问题具有指导意义,而且,对于西方国家同样具有借鉴意义,中国正在为世界的发展不断贡献着“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结语:

习近平关于幸福观的重要论述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为指导、继承了中国历届领导人在革命和实践中的经验、发展了优秀传统幸福内容,并且符合当前中国社会发展实际的理论成果,它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也是符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民幸福观理论。习近平关于幸福观的重要论述为世界上其他国家实现人民幸福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注释]

①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②习近平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

③共同富裕道路上 一个不能掉队.人民网,2017.

[参考文献]

[1]陈静.习近平幸福观研究[J].郑州大学,2019(5).

[2]侯鉴洋,于晓权.马克思主义幸福观视域下新时代习近平幸福思想探析[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9(5).

[3]靳津.习近平幸福观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2019(5).

[4]孙浩峰.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2019(5).

[5]陈云.习近平幸福观的历史唯物主义维度[J].学习论坛,2019(7).

[6]江畅,潘从义.习近平幸福观对中国古典幸福观的弘扬与超越[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7).

[7]李光明.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J].重庆理工大学,2019(5).

[8]曹银忠,闫兴昌.习近平奋斗幸福观的理论内涵[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9).■

习近平强调,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一百年来,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培元固本和守正创新相统一,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产生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要教育引导全党从党的非凡历程中领会马克思主义是如何深刻改变中国、改变世界的,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和实践力量,深化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的认识,特别是要结合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进程,深刻学习领会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 摘自中国军网(2021年2月20日)

猜你喜欢

基本特征幸福观意义
深刻理解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基本特征
青年要树立正确的幸福观
——评《当代中国青年幸福观及其培育研究》
论中国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浅谈高职院校“奋斗幸福观”教育
长株潭水生态系统基本特征及保护修复
当代大学生幸福观现状、问题及对策
领导干部正确幸福观的着力点
中国古代军队系统管理的基本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