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T检查增强扫描中造影剂外渗的护理措施

2021-05-11农月勤周节卢璐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27期
关键词:外渗造影剂流速

农月勤,周节,卢璐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23医院影像中心,广西 南宁 530021)

0 引言

CT 增强扫描作为诸多疾病临床诊断的重要手段,扫描之前于静脉注射适量的造影剂,主要是用来病变部位显示程度更为明显,可有效提高肿瘤定位等方面的准确性,在患者注射造影剂的过程中,由于受护士操作技术及患者个体差异等因素的影响,部分患者容易出现造影剂外渗的情况,有研究报道显示造影剂外渗率为4.67%[1]。造影剂外渗轻者可引起局部肿胀、疼痛,严重者可使表皮组织坏死,给患者造成较大痛苦,也是影像科护理安全问题之一。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影响患者造影剂外渗的因素,并制定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对减少造影剂外渗提高CT增强造影效果有重要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我科行CT增强扫描时出现造影剂外渗事故的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6~72岁,平均(25.5±10.5)岁。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有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

1.2 操作方法

对患者注射造影剂之前首先了解患者的药物过敏史,准备注射过程中需要到的物品,判断患者血管情况,选择合适穿刺的血管及注射针头,留置针固定静脉通路,并进行预注射,高压注射器吸入适量的照影剂并与静脉套管针头链接好,根据患者体重、血管情况及检查部位等因素设置好注射速度与压力,在注射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血管有无存在红肿和渗出等现象,若出现造影剂外渗情况则立即停止注射。

1.3 观察指标

患者性别、年龄、注射流速、注射部位、渗透压等。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造影剂外渗与患者的性别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患者的年龄、注射部位、注射速度、渗透压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造影剂外渗因素分析[n(%)]

3 讨论

3.1 造影剂外渗因素分析

(1)患者年龄:本研究认为年龄低于12岁,或者是年龄高于60岁行CT增强扫描过程中出现造影剂外渗风险较大,本研究结果与林淑宁[2]的研究结果相近。Shaqdan等[3]也认为婴幼儿和老年人是造影剂外渗的高危人群。其原因主要是儿童血管较细,且依从性较差,老年人血管比较脆硬,易发生堵塞,而且大部分合并不同程度的全身性的疾病。(2)注射流速:注射速率越大,造影剂流速越快,对血管的冲击力度越强,越容易引起造影剂外渗。本研究表明5.0 mL/s-7.0m/s的注射流速发生造影剂外渗的概率较2.0mL/s-5.0m/s的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故笔者建议行CT增强扫描为避免造影剂外渗,注射造影剂时注射流速不应大于5.0 mL/s。 张洪涛等[4]通过循证医学分析认为临床设置造影剂注射率在 3.0-5.0mL/s是可行的和安全的,但仍应严格遵循规范和说明书,避免发生可能的、严重的并发症。(3)注射部位:外渗的发生与注射部位及穿刺静脉有关[4]。若注射造影剂时选取手背静脉或前臂小静脉为穿刺人路,则血液的流速低于高压注射造影剂的流速,导致回流受阻,渗透压增加,增加造影剂外渗发生风险[5]。故注射静脉时应避开肢体远端小血管及多次重复注射的静脉,应选择肘窝及肘前部的静脉,如肘正中静脉、头静脉及贵要静脉注射造影剂。(4)渗透压:由于造影剂的浓度及粘度均较高,若造影剂注射过快及渗透压过高时,使血管承受较大压力,容易产生造影剂外渗的情况。本研究表明,当渗透压>300mOsm/kgH2O时,发生造影剂外渗的概率较<300mOsm/kgH2O时显著增高,本研究结果与王玉连[6]的研究结果相近。(5)血管因素:各种使血管壁脆性增加、血管弹性减弱的因素均是CT增强检查时导致造影剂外渗的危险因素,如长期接受化学药物治疗的患者;高龄、糖尿病、消瘦、长期服用抗凝药等的患者。(6)穿刺技术:操作者穿刺技术的熟练程度与造影剂外渗密切相关,反复多次穿刺容易损伤血管壁,使血管壁变脆,高压注射造影剂时更容易导致外渗。故在注射造影剂时应对相应的血管进行充分评估。

3.2 护理措施

(1)预防措施:①完善各项准备工作,检查前患者需签署知情同意书,加强患者心理护理及健康宣教,告知患者及家属造影剂可能出现的变态反应及外渗的症状,降低患者焦虑、顾虑心理,若患者在行CT增强扫描时出现情绪波动,极有可能导致血压异常升高,增加造影剂外渗发生风险,在注射造影剂前,护理人员除了需要缓解患者焦虑、顾虑等不良情绪,还应检查室内温湿度是否适宜,避免外界刺激引起患者情绪变化。②做好高危患者的评估,并根据本研究探讨的造影剂外渗因素做相应的预防措施:如根据患者的血管条件、基础疾病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穿刺位置;穿刺前根据血管的评估情况选择合适的穿刺点和留置针型号;对特殊的患者要进一步完善评估内容,制定相应的干预计划,在注射前适当进行预防性干预;设置合理的注射速率,注射速率的选择应根据患者一般条件、注射部位、血管情况、留置针型号等内容综合考虑,注射全过程应有专职护士负责动态监测;加强护理人员穿刺技术的培训,护理人员穿刺技术的熟练程度直接影响穿刺效果,可通过各种培训方式提高护理人员的穿刺技术水平,如通过模型教学、建立穿刺工作学习小组、“老带新”等教学方式培训护理人员的穿刺技术,强化护理人员对静脉穿刺技术的认知。(2)目前对CT增强扫描时发生的碘造影剂外渗并没有统一的治疗和护理标准[7],依据国家卫计委发布的《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患者一旦出现外渗现象必须立刻停止注射,对外渗情况进行评估是采取有效措施的重要依据:根据造影剂外渗量将外渗分为轻度(<20mL) 、中度(20mL-50mL)、重度(>50mL),必要时用10mL注射器回抽渗出的造影剂防止药物外流加重肿胀。及时评估外渗程度,观察并记录渗出或外渗区域的皮肤颜色、温度、感觉等变化及关节活动和患肢远端血运情况[8],对外渗属于轻度范围内的患者,只需要进行常规处理,如外敷 、药物封闭、患肢抬高等措施,有利于外渗液的吸收,通常2-3天自然消肿。患者一旦出现中重度渗出,必须做出下面的护理措施:①若局部红肿,需用派瑞松湿敷,抬高患肢,加强锻炼,2-3 天消肿。②若有水泡,利用无菌注射器抽吸水泡中的液体,周围皮肤使用酒精球清洁,保持皮肤干燥,避免感染。③若有溃疡则用生理盐水清洁创面,用康复新湿敷[9]。黄桂传等[10]认为若注射造影剂发生中重度渗出时则须要使用硫酸镁等药物来实施冷湿敷,具体为用50%硫酸镁5mL+地塞米松10mg 浸湿纱布块,再将纱布覆盖外渗部位,保鲜膜固定,60min 左右更换纱布,存在发生肌筋膜高压综合征,则需要切开引流处理,合并感染者需抗感染处理等措施。

综上所述,造影剂外渗是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在行CT增强检查时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的降低发生造影剂外渗情况。

猜你喜欢

外渗造影剂流速
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知识巩固
护理干预在小儿临床药物外渗中的效果研究
循证护理在增强CT检查中减少造影剂外漏发生的作用
增速预注射在降低肿瘤非首疗程化疗患者CT增强检查对比剂外渗率中的应用价值
CT 增强扫描碘对比剂外渗的护理干预
影像学检查增强扫描中造影剂外渗的护理对策的应用效果观察
造影剂肾病的研究进展
山雨欲来风满楼之流体压强与流速
爱虚张声势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