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观察预警护理干预在重症手足口病合并神经系统损害患儿中的临床效果

2021-05-11王艳艳邵丽丽任宏玲李志彬刘恒朱星汪敬杰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27期
关键词:口病重症预警

王艳艳,邵丽丽,任宏玲,李志彬,刘恒,朱星,汪敬杰

(秦皇岛市第二医院,河北 秦皇岛 066600)

0 引言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是临床治疗中的一种常见病,是一种多发于5岁以下婴幼儿的传染性疾病[1]。手足口病发病机制由肠道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有发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皮疹。多年的临床治疗经验以及相关治疗技术的进步,在临床治疗中手足口病的治疗效果已经得到了较好的成绩[2]。在部分患儿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合并神经系统损害的情况,由于患者多为婴幼儿,直接采取治疗方案干预可能会对患儿身体造成一定的不可逆损伤。对患儿采取相关药物治疗是现在临床中效果较好的方案,根据临床经验可以得出,对患儿进行相应的药物干预治疗时,给予良好的护理措施也必要的[3]。本文就观察预警护理干预在重症手足口病合并神经系统损害患儿中的临床效果做实验调查,探究预警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实验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3月在秦皇岛第二医院进行治疗的50例重症手足口病合并神经系统损害患儿,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将其分为人数相同的两组。一组为实验组,采用预警护理干预措施;一组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儿人数为25例,男性患儿12例、女性患儿13例;年龄1~6岁,平均年龄(3.4±1.1)岁。对照组患儿人数25例,男性患儿13例女性患儿12例,年龄1~5岁,平均年龄(3.2±1.1)岁。两组患儿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次实验调查纳入标准为:患儿的诊断结果符合《实用皮肤科学》中对重症手足口病诊断的标准;患儿均为合并神经系统损害的患儿;患儿在治疗时无其他重大病症;患儿的生命体征良好[4]。经临床检测确诊为手足口病患儿;全部病例患儿在诊断过程中,均有2名以上医师确诊;全部病例患儿资料须完整;此次实验调查由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后,在满足所有标准的患儿就医时由医师向患儿家属说明实验事项,征得同意后,签署知情协议书后,开展相关实验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方案:如加强消毒隔离、密切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和精神状况,做好患儿的皮肤护理、口腔护理、饮食护理、定时巡视病房、辅助降温等基础护理措施[5]。

实验组患儿在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案外,实施预警护理干预,具体方案如下:

1.2.1 在患儿住院后对患者进行评估测试

观察患儿体温变化,了解体温变化规律、观察热型;评估患儿的皮疹情况,有无破溃、血常规检测有无感染的风险;有无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呼吸道症状,需监测患儿呼吸频率,进行肺部听诊和胸片检测;密切观察患儿神志、精神状态,有无嗜睡、惊厥、头痛、呕吐、肢体肌肉痉挛、共济失调等神经系统受损的表现。

1.2.2 消毒隔离

将患儿及时隔离并安置在空气流通、清洁安静、温湿度适宜的病房,限制探视。病房应用空气消毒机每天照射三次,每次2小时,患儿的一切用具彻底在阳光下曝晒1小时以上;患儿的分泌物、排泄物用10000mg/L含氯消毒液加盖浸泡2小时以上倒入下水道。医务人员与家属接触患儿前后均应注意手卫生,预防交叉感染。

1.2.3 加强基础护理

增加巡视次数、密切关注患儿的病情变化,保持皮肤清洁、衣物宽松、柔软,剪短患儿指甲,避免抓破皮疹。及时清理患儿的排泄物,保持臀部清洁干燥;对患儿应及时进行降温处理,每4小时测量一次体温,如患儿体温一直在37.5℃~38.5℃,应告知患儿家属加大喂水力度;每日定时定次对患儿口腔做检查,患儿因口腔溃疡出现拒食、哭闹,饭前饭后可应用生理盐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洁;并鼓励患儿进食,必要时可以通过器械进行喂食;护理人员应监督患儿的食物,禁止进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食物应选择清淡、温凉、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少食多餐,协助患儿家属进行食物的搭配;对患儿的体温、血液循环等指标做实时记录。

1.2.4 做好患儿及家属的心理护理

由于患儿手足及口腔溃疡疼痛及溃烂,影响进食及活动,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后患儿会出现神志意识的改变,患儿及家属恐惧、焦虑。运用叙事护理的技术与方法主动关心患儿及家属,多做思想工作,解构问题的根源,消除患儿及家属的恐惧及不安,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3 治疗效果评价指标

在患儿接受相应治疗后对治疗效果做评价(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治疗显效和治疗有效定义为治疗有效):显效:患儿疾病特征消失,可以进行正常学习生活;有效:患儿的疾病特征得到明显改善,基本可以进行正常的学习生活;无效:患儿疾病特征无明显改善,无法进行正常的学习生活。在治疗中对患儿的退热时间、症状消退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住院指标做统计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做统计对比得出,采用预警护理干预的实验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患儿,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统计数据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对比分析(n,%)

将两组患儿的退热时间、症状消退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临床治疗指标做统计对比得出,实验组患儿的退热时间、症状消退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指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实验结果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实验数据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指标对比分析(d,±s)

表2 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指标对比分析(d,±s)

组别 退热时间 症状消退时间 住院时间实验组 2.00±0.684.92±0.766.95±1.23对照组 3.76±0.556.67±0.449.20±1.27 P<0.05 <0.05 <0.05

3 结论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疾病,大多数患儿预后良好,但少数病例,可出现脑炎、脑膜炎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近年来,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重症及死亡患儿也越来越多。2008年5月2日,卫生部已将手足口病列入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丙类传染病进行管理。2010年,卫生部发布了《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其中对重症手足口病列出了明确的重症诊断标准。2011年我国HFMD发病率即有120.79/10万,死亡率0.038/10万。HFMD 发病率高,重症患者逐年增多[6]。对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发现,手足口病主要致病原有CoxA16、EV71[6]。在上世纪的70年代在澳大利亚爆发的手足口病大流行中发现,有许多患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症状(CNS),从此之后手足口病患者中常常会出现并发神经系统症状的病例。治疗过程中有部分患儿会并发神经系统损伤,无菌性脑膜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和伴有或不伴有肌无力的脑脊髓炎是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当脑干受损,自主神经失调、肺水肿和心肌损伤会导致死亡。并发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患儿可能会康复,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幸存的患儿会出现神经后遗症,如认知和运动障碍。目前没有批准针对手足口病的特定抗病毒治疗,轻度病例采用对症措施处理。为治疗严重的感染,通过减少相关的中枢神经系统炎症反应可能产生较大益处,临床上单纯抗病毒治疗重症手足口效果不尽人意。因此,如何有效预防重症手足口病的病情转化在手足口患儿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我们临床护理的重点与降低重症手足口发病率的保障[7]。

由于患者多为幼儿,故无法进行直接治疗干预,只能通过药物进行干预治疗[8]。据报道显示,在治疗过程中辅以合理的护理方案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研究过程中我们对患儿实施早期观察预警护理,通过对症体征及检查结果的早期评估、及时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加强消毒隔离工作、基础护理、心理护理等早期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本次实验进行总结得出,实验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且各项临床治疗指标对比,实验组结果也明显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采用预警干预护理措施在重症手足口病合并神经系统损害患儿治疗中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应用推广。

猜你喜欢

口病重症预警
2010—2019年宝鸡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时空聚集分析
上海此轮疫情为何重症少
手足口病那些事
老年重症肺部感染临床诊治研究
警惕手足口病
重症不惑
法国发布高温预警 严阵以待备战“史上最热周”
机载预警雷达对IFF 的干扰分析
日盲紫外探测技术在空间预警中的应用
预警个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