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中医综合康复疗法治疗中风后尿失禁的临床有效性

2021-05-11景仁双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27期
关键词:中风膀胱我院

景仁双

(内蒙古扎兰屯市中蒙医院,内蒙古 扎兰屯 162650)

0 引言

中风后尿失禁在西医当中被归类于神经源性膀胱,主指脑卒中后膀胱中枢神经损伤引发的贮尿障碍,是脑血管疾病最常见的一种并发症[1]。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中风后患者尿失禁的发生率达到了44.4%,其中急性期发生率约为34.6%,恢复期发生则为50.9%,在后遗症期的发生率则达到了54.5%,尿失禁发生后还会增加褥疮、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风险,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与疾病康复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寻找一套可以有效治疗中风后尿失禁的康复方案,改善中风患者的临床预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一直是临床重点研究的课题[2-3]。基于此,本文研究了中医综合康复疗法治疗中风后尿失禁的临床有效性,现报告如下。

1 对象、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期间,我院接收的中风后尿失禁患者64例,先随机抽取出32例设为A组,给予常规西医康复治疗,其余32例设为B组,给予中医院综合康复疗法,A组:女18例,男22例;年龄48-78岁,年 龄 均 值(56.38±5.64)岁;病 程:8天-18个 月,病 程 均值(9.25±3.62)个月;B组:女19例,男21例;年龄49-79岁,年龄均值(57.13±6.12)岁;病程:9天-19个月,病程均值(10.13±4.22)个月;此研究已取得我院伦理委员会同意,且对比2组病患资料显示(P>0.05),可作对比。

入组标准:所有患者均经临床诊断为中风后尿失禁患者;意识清醒,认知功能正常;病情稳定可配合常规检查;患者及(或)家属均同意参与研究。

排除标准:非脑血管病导致的尿失禁者;因疾病、手术等原因导致排尿障碍者;合并心、肝、肾等严重脏器功能障碍者;晕针或凝血功能存在障碍者。

1.2 方法

A组:给予西医常规盆底肌训练与排尿功能训练康复治疗,方法为:(1)盆底肌训练。指导患者自觉增加排尿的时间,定时进行饮水与排尿,饮水之后的2-4h需定时排尿,鼓励患者排尿。改善患者的生活环境,让患者最大程度的感到适合、便利,若患者使用尿垫,需定时检查和更换尿湿尿垫。(2)排尿功能训练。护理人员从患者的脐至膀胱底,以顺次推移的方式进行手法按摩,对其膀胱收缩功能进行刺激,促进膀胱的收缩,帮助排尿。(3)膀胱功能训练与行为矫正。对患者每天的饮水量进行严格控制,即不能饮水过量,也不能饮水过少,提醒患者一定定时定量的饮水和排尿,以此刺激其膀胱的自主神经系统恢复,告知患者自主训练排尿的重要性,并为其制定自主训练计划,要求患者清醒期间严格执行训练计划。

B组:在A组的基础上加用中医综合康复疗法,具体如下:(1)中药治疗。给予患者益肾固摄通络方辨证加减治疗,药方由益智仁、桑螵蛸、黄芪以及牛膝等中药组成,药方中的桑螵蛸具备补肾缩尿、益智仁、补肾暖脾以及固摄缩尿等多重功效,黄芪可以补气,牛膝可以补肝肾、通经活血、引火下行,治疗中可依据患者的症舌脉症状进行中药加减。(2)针刺治疗。取患者中极、四神聪、委中、气海以及关元等穴位,对其皮肤进行消毒后,以28号1.5-2.0寸的毫针行针,将针快速刺人皮下,提插捻转至,再平补平泻,留针30min,每天1次,每周治疗6天,持续治疗4周。(3)艾灸治疗。取患者腹部气海、关元以及中极穴,取平躺位,施行温和灸,高度以患者可耐受且不伤痛为佳,与皮肤保持1.5-3cm距离,于2个穴位上方处交替烘烤,注意动作轻柔,以免艾灸灰落下烫伤患者,穴灸时间10-20min,每天1次,一疗效程10次,持续4周。(4)心理护理。充分尊重患者,保护患者的尊严,多以言语鼓励,增强患者疾病康复的信心,消除负性情绪,生活上多关怀患者,指导对每天的排尿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并注意会阴的干燥与清洁。(5)健康教育。向患者讲解正确的导尿操作方法,并与患者及家属沟通,让其配合,提升治疗疗效;教会患者正确识别尿路感染与预防,让其正确掌握自我导尿技术和时机。

1.3 指标观察

治疗前后,分别采用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给出的尿失禁问卷表简表(ICI-Q-SF)[4]评定患者的尿失禁程度,满分21分,得分越高表明尿失禁程度越严重。

以ICI-Q-SF评分为依据评定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具体为:经治疗,患者的ICI-Q-SF评分与治疗前相比降低超过90%为显效;治疗后,患者的ICI-Q-SF评分与治疗前相比降低50-90%为有效;治疗后,患者ICI-Q-SF评分与治疗前相比降低<50%甚至增加为无效。(显效+有效)/总病例数=总有效率。

1.4 数据分析处理

研究所得数据均以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与分析,计量相关数据选择(±s)代表,以t检验组与组的差异;计数相关数据选择[%(n)]代表,以χ2检验组与组的差异,P<0.05时有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ICI-Q-SF评分

治疗前,2组患者的ICI-Q-SF评分无明显差异,但治疗后,B组患者的ICI-Q-SF评分与A组相比明显更低,P<0.05。见表1。

表1 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ICI-Q-SF评分(±s,分)

表1 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ICI-Q-SF评分(±s,分)

组别 治疗前/分 治疗后/分A组(n=32) 13.22±3.038.43±2.05 B组(n=32) 13.34±2.955.89±1.87 χ2 0.20066.4727 P 0.84140.0000

2.2 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治疗后,B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与A组相比明显更高,P<0.05。见表2。

表2 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例/%)

3 讨论

中风后尿失禁的治疗难度比较大,已有疗法均存在着一些缺陷,如单独采用中药治疗,需要治疗的时间过长,症状改善效果极慢,单纯独采用针灸治疗或者是西医康复训练同样如此,因此,近年来,临床开始提倡将多种治疗方法进行有效结合,构建成一套更全面、更科学以及更有效的综合康复治疗方法,更快改善患者的尿失禁症状,促进患者的疾病康复[5]。

在本次研究中我院对B组患者实施了中医康复综合疗法,治疗后发现,B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与A组相比明显更高,且B组患者的尿失禁症状评分明显低于A组,P<0.05,这一结果提示加用中医康复综合疗效法的B组治疗效果远胜于未用此法的A组,分析原因如下:首先B组采用了我院自拟的中风后尿失禁治疗药方,该方以益肾、固摄以及通络为原则所制,方中的益智仁具备温肾固精、缩尿止遗的功效,桑螵蛸可以发挥补肾固阳、固肾缩尿的作用,乌药可以调气散寒,将患者膀胱与肾中寒气去除,减少患者尿频之症;黄芪、牛膝可以补脾肾、固涩精气,诸药联合可使患者下焦得到温煦,恢复其膀胱气化,让其小便如常[6-7]。其次B组患者实施了针灸,针灸小可以刺激患者的支配神经兴奋度,对患者的膀胱与尿道肌肉收缩与舒张功能进行调节,使患者的膀胱功能恢复正常,再辅助以艾灸灼热刺激,可以提高针刺功效,发挥良好的温通经络,温补中气功效,且取局部穴关元、气海、中级等穴位,可以温热刺激,提高患者的神经兴奋度,帮助其膀胱排尿活动恢复正常,且艾灸可促进血流速度,使血液粘稠度降低,可有效改善血流异常,症状,促进气血循行,达到通经活血的目的,更快修复患者的神经组织,其患者的逼尿肌与尿道外括约肌恢复正确的排尿控制能力[8-10]。

综上所述,对于中风后尿失禁患者而言,单独的采用西医常规盆底肌训练与排尿功能训练康复治疗难以取得理想效果,但如果再配合以中医康复结合疗效法,则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尿失禁症状,治疗效果更优,这就表示中医综合康复疗效治疗中风后尿失禁更具优势,即可以提高患者的排尿中枢控制能力,帮助其恢复膀胱正常活动能力,又可对其膀胱肌肉活动力进行改善,使逼尿肌与括约肌活动恢复协调,让患者恢复正常排尿,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中风膀胱我院
便携式膀胱扫描仪结合间歇性导尿术在脑卒中合并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中的应用
我院师生参加“天津市2022新年音乐会”
直肠癌在调强放疗中保持膀胱充盈度一致的重要性研究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神奇T恤助力防止中风
膀胱镜的功与过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我院跻身全国高校就业50强
我院田径运动会顺利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