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疗效观察

2021-05-11莫富彪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27期
关键词:天麻头晕白术

莫富彪

(南宁市莫富彪诊所,广西 南宁 530031)

0 引言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又叫耳石症,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眩晕病之一,主要临床特点是当头部处于某个特定位置时出现短暂性头晕,每次持续约几秒钟至几十秒,伴有视物旋转、恶心呕吐等症状,常常可见眼球震颤,轻者经休息后可自行缓解,重者主要是以手法复位结合药物为主[1]。BPPV也是一种反复发作性的疾病,在生活中给患者带来诸多方面的困扰,特别是在心理压力方面。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对 BPPV 的研究不断深入,诊断及治疗更加规范,手法复位一直占据 BPPV 治疗的主导地位,手法复位治疗虽然在较短时间内缓解患者眩晕的症状,提高临床治愈率[2],但针对一些老年人和不适合行手法复位治疗者需求中医的治疗尤其重要。BPPV归属于中医的“眩晕”范畴,《素问·至真要大论篇》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无痰不作眩”,指出眩晕最常见的是肝风和痰浊导致,针对上述致病因素应用中医经典方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眩晕病痰浊上蒙证有一定的疗效[3],本研究主要采用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西药治疗与单纯的西药对比,前者合用能明显缩短头晕的时间,有增效作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在诊室就诊的BPPV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的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4例):男13例,女11例;年龄45~73岁,平均 (58. 12±5.42)岁;本次发病时间3~8(5.21±1.81) 天。对照组(24例):男9例,女15例;年龄42~72岁,平均(53.51±4.52)岁;本次发病时间3~10(5.24±2.32) 天。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平均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符合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制定《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断和治疗指南(2017) 》[4]中相关诊断标准。①头位向重力方向运动时出现短暂、反复发作的头晕或眩晕;②仰卧侧头位试验阳性或Dix-Hallpike试验阳性,持续时间小于1分钟。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中眩晕病痰浊上蒙证的标准:眩晕:视物旋转感或自身有晃动感,或仅有头晕、昏沉感、头胀重等不适;风痰上扰证症状:头重如裹,恶心胸闷,呕吐痰涎,舌质淡或胖大,边有齿痕,苔白腻,脉弦滑或濡滑。

1.3 纳入标准

(1)符合西医BPPV的诊断标准和中医眩晕辨证为痰浊上蒙证型诊断标准。(2)年龄范围在40~75岁。(3)患者自愿接受分组并同意我诊所所制定的治疗方案。

1.4 排除标准

(1) 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合并有肝、肾等重要器官器质性病变者;(2) 因高血压、低血压和贫血等所致眩晕者;(3) 有严重的焦虑抑郁,或精神行为异常不能配合者;(4)用过抗抗眩晕药、抗组胺等药物;(5)目前正在接受其他实验入组者。

1.5 剔除标准

(1)不符合纳入条件;(2) 在资料收集过程中不全导致无法进行实验的;(3) 在用药期间出现严重不良反应:(4)患者和家属要求退出者。

1.6 治疗方法

对照组:盐酸倍他司汀片(上海上药信药厂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2080)4mg,每天3次,每次2片,疗程10天。

治疗组:在观察组的基础上加用半夏白术天麻汤,药物组成:党参20g,姜半夏10 g、炒白术15g、天麻15 g、茯苓15g、苍术15 g、陈皮12 g、生姜15g、炙甘10g。中药配方颗粒由广东一方制药有限公司配送,由我诊所统一煎煮,每日1剂,浓缩至200mL装袋密封,分早、晚两次服用,连用10天。

1.7 疗效标准

西医疗效标准:参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断和治疗指南(2017)》[6]中的疗效判定标准。主要观察指标:位置性眩晕或位置性眼震。治愈:完全消失;改善:明显减轻,但未完全消失;无效:未明显减轻,甚至加重。

中医证候标准:参考《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7],临床症状包括:头晕、头重、恶心呕吐、心慌、胸闷等。按证候严重程度,无症状为0分,活动即可诱发,发作频繁,影响日常生活为10分,每项症状最高积分为10分,最低为0 分,病情越严重,证候积分越高。

1.8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实验数据使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对比见表1

2 组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 85.7%,高于对照组的6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2.2 两组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

2 组治疗后头晕、头重、恶心呕吐、心慌、胸闷等等积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 (P<0.05),但治疗组在头晕、头重、恶心呕吐积分均低于对照组 (P<0.05)。

3 讨论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发病率在眩晕中占据重要的位置,是一种主观上的幻觉或错觉,常常头部在某个特定体位时出现短暂性眩晕,具有自限性[8],一般在发病数天内可基本自愈。BPPV在临床上主要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其中以不明原因的原发性较为多见。该病发病机制是椭圆囊、球囊上耳石脱落移位,随着重力移到半规管内,导致眩晕发生,后半规管是常见的受累部位[9]。临床上主要以手法复位为主,不同的半规管采用不同手法复位方式治疗。在临床上对于一些不适合复位治疗的病人,主要采用药物为主,但西药治疗恢复时间较长,给患者带来较严重的心理负担,因此我们积极寻求中医的治疗方法加快疾病治愈,减少复发尤为重要。

中医学将 BPPV 归为眩晕疾病范畴,中医认为眩晕的病理性质为本虚标实,本虚为气血亏虚,标实为风、痰、瘀等因素,其中以虚者为主,虚者占其八九,实者不到一二,随着年纪的逐渐增大上述特点更为明显,加之现代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多出现暴饮暴食和饮食不规律的情况,首当其冲最易损伤中焦脾胃,导致脾胃生化乏源,气血亏虚,健运失调导致气机升降不及,聚湿生痰,痰浊中阻,清阳不升,浊阳不降,湿浊上蒙清窍发生眩晕。《金匮要略》同时指出“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认为痰饮也是眩晕发病的最主要原因之一,痰浊上蒙是最常见的证型,故临床上治疗原则是以祛风化痰为法[10]。半夏白术天麻汤为痰浊上蒙证的经典方,具有益气健脾、理气化痰之效,方中党参补中益气、健脾和胃,姜半夏燥湿化痰,陈皮、苍术燥湿健脾,天麻平肝息风,白术、茯苓益气渗湿,甘草、生姜调和脾胃,上述药物搭配使脾胃升降正常,三焦通畅,气血津液运行正常。

本实验研究证明: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 85.7%,高于对照组的6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说明治疗组更能快速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在中医症候方面,治疗后头晕、头重、恶心呕吐、心慌、胸闷等等积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 (P<0.05),但治疗组在头晕、头重、恶心呕吐积分均低于对照组 (P<0.05)。说明半夏白术天麻汤加盐酸倍他司汀片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躯体症状。总之,采用中医参与后,可明显提高疗效,且无明显的毒副作用,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

猜你喜欢

天麻头晕白术
白术质量评价的研究进展
防跌倒,当心直立性头晕或眩晕
头晕和眩晕有何区别
单纯针刺与针刺配合半夏白术天麻汤的治疗对比
天麻无根无叶也能活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白术须根中白术内酯Ⅰ、Ⅱ、Ⅲ含量
天麻蜂蜜膏,头痛失眠都能用
天麻蜂蜜膏,头痛失眠都能用
吃天麻后别开车
老头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