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分期辨证推拿治疗

2021-05-11徐明霞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27期
关键词:咽峡炎利巴韦疱疹

徐明霞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针灸推拿与康复保健系,山东 烟台 264100)

0 引言

疱疹性咽峡炎是儿科常见的一种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临床以发热、咽痛、流涎、拒食、咽峡部疱疹为主要特征。肠道病毒中的柯萨奇病毒A组及埃克病毒30型皆可引起此病,但以前者居多。病程1周左右,好发于夏秋季节,多见于7岁以下的小儿,经治疗后一般预后良好。本病传染性极强,以密切接触呼吸道传播及粪一口传播为主要传播方式。笔者采用小儿推拿治疗疱疹性咽峡炎,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观察病例均为2019年 6 月至 2020年 8 月于门诊就诊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推拿治疗组30例,男16例,女14例;药物对照组30例,男15例,女15例。各组年龄、性别均无差异。

1.2 诊断标准

疱疹性咽峡炎诊断标准参照第六版诸福堂《实用儿科学》[1],拟定:(1)夏秋季节骤然发热、流涎、吞咽困难、拒食,烦躁,年长儿可诉说咽痛、头痛。(2)咽部充血,咽弓、软腭弓、悬雍垂粘膜可见散在的数个至数十个1~3mm灰白色疱疹,周围有红晕,1~2天破溃成溃疡。(3)局部淋巴结不肿大。(4)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无异常淋巴细胞。

1.3 纳入标准

(1)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者;(2)年龄8个月~7岁的患儿;(3)患儿家长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1)合并有严重心、肝、肾和血液系统等原发性疾病的患儿;(2)手足见有疱疹,或已诊断为手足口病的患儿;(3)合并严重细菌感染的患儿。

1.5 统计学方法

本组数据采用 SPSS 13.0 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显著意义。

2 临床方法

2.1 对照组

给予利巴韦林(山东新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3063,规格:100 mg/mL),每日给药剂量为按小儿体重10~15mg/kg,静脉滴注,分2次给药。高热期口服清开灵颗粒(批号 Z 10930010,规格:1.5g),8个月≤年龄<1岁,0.3g/次,1≤年龄<3岁,0.3g~ 0.75g/次,3≤年龄≤7岁0.75g~1.5g/次,一日3次)。

2.2 治疗组

在抗病毒治疗的基础上再给予小儿推拿治疗;

高热期治则:清热祛湿,凉血解毒利咽;

四大手法、揉小天心、水底捞明月、清天河水、清脾经、清肺经、清大肠、清天河水、退六腑、推脊、按揉新建穴;

双侧少商穴点刺放血,大椎穴刺络拔罐;

高热后期治则:清虚热,益气养阴;

揉小天心、清天河水、推五经、清肺经、清大肠、补脾经、揉板门、分手阴阳(重分阴)、推涌泉、补肾经、揉二马、按揉列缺穴、照海穴;

推拿每次治疗15-20分钟。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

(1)临床治愈:患儿体温正常,其他症状消失,咽部疱疹消失或缩小≥95%。

(2)显效:患儿体温正常,其他症状、体征明显改善,70%≤疱疹消失或缩小<95%。

(3)有效:患儿体温正常,其他症状、体征均有好转,50%≤疱疹消失或缩小<75%。

(4)无效:患儿体温未恢复正常,其他症状、体征无明显好转,疱疹消失或缩小<75%。

3.2 结果

采用电话随访或复诊的方式,了解两组患儿发热、疱疹消退、及其他伴随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通过随机对照试验表明,推拿治疗组总有效率93. 3%,对照组总有效率8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差异(P<0.05)。具体数值见表1。

表1 结果

4 讨论

疱疹性咽峡炎是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疾病的一种特殊类型[2],西医多采用广谱类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或阿昔洛韦气雾剂、注射液治疗,但单一治疗临床效果不理想,为促进症状消失,减少疾病的复发,多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中药内服试验观察中,高素英[3]采用口炎清颗粒联合利巴韦林喷剂治疗患儿50例,其咽痛、疱疹、流涎、发热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比基础治疗对照组短;王同迅[4]观察到采用蓝芩口服液联合抗病毒治疗能明显缩短患儿退热时间及流涎消失时间,降低其炎症因子水平。游月明等[5]发现利巴韦林联合鱼腥草破壁饮品治疗能有效提高有效率,减少疾病的复发。武一萍等[6]运用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联合康复新液与利巴韦林颗粒对比,发现在安全性更高的前提下,能提高有效率,缩短病程。中成药联合治疗有效率高,但所使用的药物含有黄芩、板蓝根、蒲公英、蒲地蓝、鱼腥草等性味苦寒的中药,虽能清热解毒、消肿利咽以缓解临床症状,但容易损伤中阳,导致小儿腹泻、影响患儿进食。患儿咽部红肿疼痛,喂药困难,药量不足会影响疗效。中医外治方法中药灌肠、穴位贴敷、刮痧、小儿推拿等临床效果显著。钟斌等[7]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观察中药甘露消毒丹灌肠对疱疹性咽峡炎患儿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陆玉廷等[8]自拟中药灌肠方辅助治疗64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临床观察结果一致。王秀坤等[9]在常规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吴茱萸涌泉穴贴敷治疗50例此病患儿发现其对症状改善和恢复作用明显。综上可知中西医联合治疗临床疗效肯定,能明显缩短病程,减轻患儿的痛苦。

本病属于中医“喉痹”范畴。其病位在咽峡部,但因咽喉为肺胃之门户,心开窍于舌,脾开窍于口,足少阴肾经循喉咙,挟舌本。病变脏腑主要在肺、心、脾胃,亦常累及肾。小儿胃强脾弱,乳食不知自节,过食肥甘厚味,导致脾胃内伤,饮食停聚,蕴结化热而湿热内生,现多认为湿热体质小儿容易发病[10]。肺外合皮毛,开窍为鼻,喉位于肺系的最上端,为肺之门户,外邪从口鼻皮毛内侵肺胃,卫阳被遏,正邪交争则发热,邪毒与内蕴湿热相互搏结,循经络上熏咽峡肌膜,见咽红肿痛、疱疹溃疡密集,故初期治疗以清热祛湿,凉血解毒利咽为主。疾病后期阳热太盛,大量伤津耗气,余热未清而正气已虚,治疗应以清虚热,益气养阴为主。推拿治疗四大手法以发汗解表,镇静安神;水底捞明月、清天河水、退六腑、推脊以清热、凉血润燥;清肺经、清大肠,以泻火解毒,使肺胃郁热从大肠而解,清脾经以清利湿热;少商、大椎点刺出血,以泻上焦之火,退热、利咽止痛;按揉位于第二颈椎棘突下的新建穴,其前与咽喉相对,可散热结、清咽喉,上述诸穴合用治疗疱疹性咽颊炎高热期,共奏清热祛湿,凉血解毒利咽之功。补肾经、推涌泉、揉二马能滋阴降火,以引上焦之邪热下行而解毒,以达釜底抽薪之功;补脾经以培土生金,可补益肺气;列缺、照海属八脉交会穴,列缺主任脉,照海络阴跷脉。任脉和阴跷脉都循经过咽喉,两穴相配能清虚热,治疗各种咽喉肿痛,诸穴相配以清虚热、益气养阴、消肿止痛用于小儿咽疱疹性峡炎高热后期的治疗。

分期辨证推拿治疗小儿疱疹性峡炎安全可靠,疗效迅速,能明显缩短病程,促进咽部疱疹恢复,同时避免了口服寒凉药物损伤中阳的弊端,减少患儿口服药物的痛苦,无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同时应注意加强对患儿的护理,保持患儿口腔清洁,悉心观察口腔黏膜的情况,吃易于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多食洁净新鲜的蔬菜、水果;饭前便后勤洗手,患儿及家属均应加强卫生指导教育。

猜你喜欢

咽峡炎利巴韦疱疹
注意利巴韦林的生殖毒性和溶血性贫血
这些人群慎用利巴韦林
夏季警惕汗疱疹
夏季幼儿疱疹性咽峡炎多发
1分钟了解疱疹性咽峡炎
说说“上火”那些事
利巴韦林:服用之前要三思
手足口防治速查
凉膈散加减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