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跟骨骨折术后切口深层感染的临床效果

2021-05-11范宝莹刘康何智勇马东华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27期
关键词:换药深层负压

范宝莹,刘康,何智勇,马东华

(中山市人民医院,广东 中山 528400)

0 引言

跟骨骨折多为高处坠落、由高能量纵向暴力所致,跟骨骨折的发病率约占全身骨折的1%至2%,在全部足跟部骨折中约占60%。根据目前的文献报道,60%至75%的跟骨骨折为是移位的关节内骨折,这导致了跟骨治疗的困难性[1,2]。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对于移位的跟骨关节内骨折开始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且现在仍认为对于关节面移位的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目前外侧 L 形切口是常用手术治疗入路。跟骨骨折,尤其是开放性跟骨骨折的治疗,依旧是骨科疾病诊疗过程中一个充满挑战的环节,主要原因为跟骨骨折多为关节内多发粉碎骨折、跟骨外形不规则、跟管内结构的损伤等[1,2]。此外,又因跟骨内多为松质骨,在骨折以及骨折术后常出现严重的肿胀,且手术切口处皮下软组织较少,切口较难愈合,出现伤口感染、刀口裂开等并发症且据统计其可高达30%。增加患者的痛苦,延长其住院时间,且据统计大约80%~90%的跟骨骨折发生在21至40岁的低收入男性工人群体,延迟出院时间必增加其经济负担[1,2]。通常跟骨骨折术后切口感染可分为浅层感染与深层感染,浅层感染经过常规清创与换药治疗基本可控制,但深层感染通过上述方法很难达到明显治疗效果,甚至后续需要移植皮瓣做创面修复[3,4]。跟骨骨折一旦发生伤口感染等并发症,治疗相对较为复杂,需要医疗工作者不断探索优化治疗方案。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在骨科应用广泛,其适应证包括伴有皮肤缺损的各类创伤,甚至伴有急慢性创面感染等方面,且已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5]。VSD通过聚乙烯酒精水化泡沫对发生感染、缺损以及坏死的软组织进行创面填塞,以对创面全方位引流,并采用生物半透膜全封闭材料将整个创面进行覆盖,再与引流管和负压源连接,使创面的渗液及时排出体外,进而能够降低创面感染、促进局部血管生长、加快肉芽组织生长和创面愈合[5]。本研究将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70例跟骨骨折术后出现切口深层感染患者,分别采用负压引流技术与常规换药治疗,观察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为2017年3月至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跟骨骨折术后出现切口深层感染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共30例,左足感染16例、右足感染14例,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19~62岁,平均年龄(32.35±4.27)岁;对照组共30例,左足感染19例、右足感染11例,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20~64岁,平均年龄(34.76±5.14)岁。两组患者的例数、左右足感染占比、年龄、性别等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本研究已获得临床伦理批准、以及参与患者均知晓与签知情同意书。

1.2 手术方法

两组患者取平卧位,硬膜外麻醉或腰麻,术区常规消毒铺巾,在大腿根部行加压止血,沿术口切开皮肤与皮下组织,将固定物充分暴露后取出,并保留深层感染分泌物用于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最后对创口进行彻底的清创处理。对照组清创后通过常规换药方法进行治疗,即依据情况2天换药1次。观察组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将VSD 材料修剪后覆盖于皮瓣与骨质,用配套的薄膜封闭 VSD 海绵,连接负压吸引装置,负压的大小根据术后引流量及负压海绵的变化情况做调整,负压一般维持在-125~-420 mmHg之间。在VSD吸引同时,应该结合患者情况,进行伤口冲洗或局部注射抗生素。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切口干燥时间、切口愈合时间、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以及总住院时间。其中,切口治愈的判定标准:切开与周边皮肤已经无红、肿、热、痛等炎症反应,窦道完全闭合;X 线检查无新生死骨、死腔形成,骨愈合良好;体温正常,全身情况良好。

1.4 统计学分析

利用统计软件SPSS 20.0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计数资料以百分率(%)比较,组间比较应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各指标比较

观察组30例患者行VSD 治疗未发生引流管阻塞或脱落。观察组切口干燥时间、切口愈合时间、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以及总住院时间分别为(3.26±0.83)天、(13.65±1.34)天、(6.32±1.28)天 和(20.63±2.75)天,而 对 照 组 则 分 别为(6.51±1.37)天、(15.73±1.52)天、(13.57±1.75)天、以及(32.64±4.32)天,由上述可知,观察组的各项指标明显小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各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术后各指标比较(±s)

组别 例数 切口干燥时间(d) 切口愈合时间(d) 抗菌药物使用时间(d) 总住院时间(d)观察者 303.26±0.8313.65±1.346.32±1.2820.63±2.75对照组 306.51±1.3715.73±1.5213.57±1.7532.64±4.32 t 6.7353.52711.43515.326 P值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跟骨周围软组织较少、血运较差,跟骨骨折内固定手术治疗后,其周边软组织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常见为伤口延迟愈合、皮肤坏死和感染等,甚至部分患者需转移皮瓣覆盖治疗,延长患者住院时间与经济负担,以及增加患者的痛苦[6,7]。据统计,在闭合跟骨骨折内固定手术后,出现伤口感染占比约为16%,其他需要手术治疗的软组织并发症者占比约为14%[8]。如何避免跟骨骨折手术后出现感染等并发症,以及如何促进跟骨骨折术后出现切口深层感染患者的快速康复,降低其致残率,一直备受骨科大夫关注。在VSD治疗方法出现以前,外科伤口主要依靠常规换药来治疗,但该方法存在许多弊端,如对于渗液较多的伤口,通常一天需要多次换药,不仅增加医护人员的工作量,而且还易引起感染与愈合不良等情况的发生。VSD方法出现后,在骨科得到广泛应用,其能够有效的促进切口愈合,避免外科手术后出现感染等并发症,许国华[9]等证实VSD方法可有效减少跟骨骨折术后皮肤坏死、伤口感染的发生率。为进一步探讨VSD技术在跟骨骨折术后出现切口深层感染中的治疗效果,特开展本次研究。

跟骨骨折术后切口深层感染的治疗,核心目标通过充分引流等手段加快切口干燥、促进切口愈合。在本研究中,关于运用何种手段进行跟骨骨折术后切口深层感染的引流,我们依据先前的相关文献报在观察组中尝试使用VSD技术治疗,相关报道有郭东辉等发现由于跟骨的特殊部位,术后渗出较多容易影响切口干燥与愈合,负压引流能有效地引流渗出液,不易造成渗出液淤积,能明显缩短切口干燥和愈合时间,降低切口感染的并发症[10];谢晓瑜与其团队[11],研究不同引流方法对跟骨骨折手术切口愈合的影响,发现负压引流与皮片引流相比的效率更高,切口干燥、愈合时间更快,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优势。最后,可见观察组在使用VSD技术治疗后,切口干燥时间、切口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常规换药的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结论与先前的相关研究相似。

骨科住院患者出现术后感染,通常与其个人的损伤情况及手术时长等多因素有关,若出现术后感染,应该及时且有针对性的选择抗菌药物,在确保使用药物具有渗透性好、谱广抗菌、强杀菌性的同时,还应该兼顾药物经济性、副作用少等因素,并需要做到个体化的用药,避免长时间使用抗菌药物引发体内菌群失调、严重真菌感染的二重感染、以及长期使用抗生素还会造成细菌的耐药性增加。在本研究中,我们给予全部患者个性化抗菌药物治疗方案、以最大程度提高临床疗效,并发现观察组的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以及总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常规换药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结论与邵朝阳等[12]的研究相似,在其临床研究中也发现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与传统换药相比,在治疗跟骨骨折术后切口深层感染中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可显著的控制感染,促进伤口,进而有效缩短住院时间。

综上,VSD技术应用于跟骨骨折术后切口深层感染的治疗中,可促进愈合、缩短抗菌药物应用和住院时间、治疗效率高,建议将其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换药深层负压
贴膜固定法换药在压疮治疗中的应用
试论无负压供水在建筑给排水中的应用
基于自动控制技术的创面软组织负压给液系统研究
负压创面治疗技术应用的研究进展
深层搅拌桩在水利工程地基处理中的应用分析
舒适护理在外科门诊换药患者应用效果体会
门诊换药间隔时间对伤口愈合的影响的研究
哈贝马斯科学技术批判的深层逻辑
考虑各向异性渗流的重力坝深层抗滑稳定分析
舒适护理对中度烧伤患者创面换药过程中的影响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