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性护理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
2021-05-11陈小娜罗秀娟严俊儒李秋琼段月华
陈小娜 罗秀娟 严俊儒 李秋琼 段月华
广东省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广东佛山 528000
慢性心力衰竭会导致患者心室充盈、心脏射血功能受损等,病因复杂,也是多种心脏病的结局之一[1-2]。前瞻性护理作为一种系统化的护理模式,在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时进行一定的规划,护理干预的核心为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的生活习惯,维护患者的健康,缓解疼痛并可以有效地预防并发症发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知晓率低、常识少及患者的依从性低,影响预后及生活质量,降低患者自我护理能力[3-4]。因此,为通过护理干预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自护能力[5]。本文前瞻性选取广东省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我院)2020 年1—6 月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0 例,旨在探究前瞻性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自我护理能力的改善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前瞻性选取我院2020 年1—6 月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0 例,纳入标准:①患者由我院诊断为慢性心力衰竭;②患者的心功能均在Ⅱ~Ⅳ级;③患者年龄18 ~80 岁;④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其他器官严重衰竭;②患有癌症或有癌症既往病史;③有精神疾病或精神疾病既往病史,无法正常沟通;④患有老年痴呆等无法正常沟通。随机分为对照组(n=50)与观察组(n=50),对照组男24 例,女26 例,年龄46 ~80 岁,平均年龄(69.80±8.21)岁,心功能分级Ⅱ级31 例,Ⅲ级17 例,Ⅳ级2 例。观察组男29 例,女21 例,年龄43 ~80 岁,平均(67.24±9.41)岁,心功能分级Ⅱ级30 例,Ⅲ级15 例,Ⅳ级5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入院评估,纠正患者吸氧,检测患者心功能,嘱患者服药,给予饮食指导及出院时的宣教。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前瞻性护理,具体步骤如下。①建立前瞻性护理小组。由资深护士长担任小组长,将我院工作2 年及以上的护士纳入小组成员,对组员进行前瞻性护理知识培训;②入院评估。在患者入院时进行认知评估,对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采集;③给予心理护理。给予患者心理护理,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并倾听患者的诉求,与患者及其家属建立一定的信任纽带,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④健康宣教。采用线上及线下的方式为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疾病相关知识讲解,在了解疾病知识的前提,增加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配合度;⑤饮食干预。对患者进行一定程度的饮食干预,使患者了解膳食合理的重要性;⑥行为干预。按时嘱患者服药,纠正不良行为方式及生活习惯,如吸烟、饮酒及熬夜等;⑦核心护理。预见性地避免患者发生误食药物,跌倒等情况,制订前瞻性护理应急应对方案,病房巡视1 h/次,保证病房的干净整洁及地面干燥,防止意外状况发生。干预直至患者出院后3 个月。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干预前后B 型钠尿肽(natriuretic peptide,BNP):抽取患者治疗前后的空腹外周静脉血各3 ml,置于无菌的无抗凝取血管中。常温静置30 min 后,3500 r/min 离心10 min,取上层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清BNP 水平、射血数值(ejection values,EF):通过心脏彩超进行检查,EF=(心室舒张末容积-心室收缩末容积)×100%/心室舒张末容积)、6 分钟步行试验(6-minute walk test,6MWT):在安全的环境中,患者在病房的走廊进行6 分钟步行距离由患者或家属计时,记录6MWT,治疗前及治疗后各测试1 次。②观察护理前后明尼苏达心衰生活质量分数变化[6](包括身体、情绪及其他领域,共21 个条目,0 ~105 分,分数越高,患者生命质量越差)、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行为量表[7](包括自护管理、自护信心和自护维持3 个维度,共22 个条目,22 ~88 分,分数越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越强);③观察两组护理满意度情况:由我院制作调查表,调查内容包括护理干预人员工作能力评判、基础护理告知情况、病房管理、护理干预人员服务态度等,共13 个条目,分数范围在13 ~65 分。13 ~25 分 为 不满 意,26 ~47 分 为一般满意,>47 分为非常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一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该问卷内部一致信度Cronbach'α 系数为0.87,效度系数为0.82。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的描述采用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采用秩和检验进行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BNP、EF及6MWT比较
干预前,两组在BNP、EF、6MWT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BNP 降低,对照组的BNP 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的EF、6MWT 均升高,观察组的EF、6MWT 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干预后生活质量分数及自护分数比较
干预前,两组在生活质量分数及自护分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的生活质量分数均降低,自护分数均升高,且观察组的生活质量分数低于对照组,自护分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后BNP、EF比较 [M(Q25-75)]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后生活质量分数及自护分数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后生活质量分数及自护分数比较(±s,分)
注:与同组干预前比较,#P 均<0.05
组别 n 生活质量分数 自护分数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 50 59.88±23.03 43.60±16.97# 51.14±9.81 68.28±8.26#对照组 50 59.92±19.70 52.28±17.29# 47.62±8.50 57.02±9.63#t 值 0.619 2.533 1.918 6.276 P 值 0.431 0.013 0.058 0.000
2.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的护理总满意度(94.00%)高于对照组(7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是由多种心脏的器质性或功能性病变导致患者心脏血流动力学异常及神经激素系统反常的一种慢性临床综合征[8-9]。由于大部分患者对慢性心力衰竭的了解程度低,服药依从性不高,导致患者病情反复,而由于长期卧床静养等方式则会导致患者发生关节僵硬甚至肌肉萎缩等情况,极度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自护能力[10]。前瞻性护理在预防疾病发生及改良患者的生活习惯等方面具有较好的作用,且有助于消除患者不良情绪[11-12]。
BNP 的定量检测是临床衡量患者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标志物之一,在抗心衰的治疗中,长期服用抗心衰的药物才能有效降低BNP。本研究结果显示,前瞻性护理干预组BNP 降低,低于常规护理组,且EF 升高,高于常规护理组。前瞻性护理组BNP 降低的主要原因是对患者积极开展了健康宣教,提高了患者对心力衰竭疾病及使用药物的相关知识,使患者服药的依从性得以提高。患者BNP 的降低,可以有效控制心衰发作,同时对EF 水平的提高起到一定作用[13]。研究还显示前瞻性护理组的6MWT、生活质量及自护能力也有一定程度的提升,因为本项目中前瞻性护理中的健康宣教、饮食干预及行为干预均可以帮助患者了解疾病相关机制,促进机体及肌肉功能恢复,活动能力提高,从而提高患者6MWT 分数[14]。且前瞻性护理在入院时就对患者状态进行评估,因此在护理过程中可以针对性地进行前瞻性护理,前瞻性护理中的心理护理也可以降低患者的心理压力,建立良好医患关系,提高患者对干预活动配合度。且前瞻性护理会延续至患者出院,因此前瞻性护理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自护能力均提高且优于常规护理组。通过健康宣教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的认知,消除负性情绪,积极配合治疗及干预行为[15]。行为干预及核心护理有利于避免院内外意外的发生,使前瞻性护理的长处发挥最大优点。同时本研究结果显示,前瞻性护理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护理组,也充分显示了前瞻性护理在干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优越效果。
综上所述,前瞻性护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心脏功能,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相较于常规护理,具有更高的护理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