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脑出血血肿扩大CT预测征象相关性研究
2021-05-11吴楚粤朱遂强黄珊珊叶晓东
吴楚粤,朱遂强,黄珊珊,叶晓东
在自发性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的早期,持续出血可引起血肿扩大(hematoma expansion,HE)。HE 多发生在发病后3~6 h,24 h 后罕见[1],且不同出血部位HE 的发生会有所不同[2]。HE 是病情恶化和预后不良的主要判断因素[3]。早期预测HE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临床研究已发现及证实了一些HE早期识别、预测指标,包括血肿体积、与血管损伤及炎症相关的生物标记物[4]及特定影像学征象等。影像学参数中,CT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上的“点征”[5,6]和CT影像征象[7-14](包括血肿不均质密度、血肿不规则形状、岛征、卫星征、旋涡征、黑洞征、混杂征、液平等)被证实对HE有良好预测能力。
载脂蛋白E(apolipoprotein E,ApoE)是人体血浆中重要的载脂蛋白之一,主要在肝脏合成、分泌和代谢,参与血液脂质的运输、转运和代谢过程[15],亦可修复组织[16]。ApoE有ɛ2、ɛ3和ɛ4这3 种等位基因型,其中ɛ3 为正常等位基因,ɛ2和ɛ4为突变等位基因,共组合形成3 种纯合表型(ɛ2/ɛ2、ɛ3/ɛ3 和ɛ4/ɛ4)和3 种杂合表型(ɛ2/ɛ3、ɛ2/ɛ4和ɛ3/ɛ4)。ApoE基因在脑出血的发生,发展和预后中都起着重要作用[17]。但相关研究不多,目前仅有的研究表明ApoE 基因的ɛ2 等位基因在欧洲人群中或能增加脑叶出血血肿扩大风险[18]。
目前HE判别主要根据ICH早期连续CT血肿体积变化[19]。但ICH 患者动态CT 检测在临床中并不具备普遍性,CT 征象可一定程度上辅助判断HE。本研究拟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校正分析探究ApoE 基因多态性与预测HE 的CT 征象之间的关系,探索ApoE 基因背景在脑出血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6月至2020年4月于我科住院治疗的ICH 患者,均符合2019 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的ICH 诊断标准,具有ApoE 基因型资料,并在发病24 h 内完成CT检查。CT征象的判定由2位神经科医师和影像科专业人员完成,标准来源于既往对征象的发现与定义相关研究[6-13]。所有临床基线资料来源于住院病历系统。
1.2 方法
收集入组患者的所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 软件处理数据。分类变量用频数表示,连续性变量用(±s)表示。将8 大征象当作二分类的因变量,ApoE 基因的ɛ2 携带和ɛ4 携带2 组(均以ɛ3ɛ3为比较标准)为二分类的自变量,收集5个不同时间点(3、6、12、18、24 h)内的CT征象结果,通过卡方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其相关性。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ICH 患者175 例,其中男114 例,女61 例;平均年龄(57.85±11.77)岁;CT 检查距离发病的平均时间为(8.86±6.42)h。ApoE基因型为ɛ3ɛ3 120例(68.6%),ɛ3ɛ4 27例(15.4%),ɛ2ɛ3 22例(12.6%),ɛ4ɛ4 3例(1.7%),ɛ2ɛ4 2例(1.1%),ɛ2ɛ2 1例(0.6%)。换算成等位基因,ɛ3 占82.6%,ɛ2 占7.4%,ɛ4 占10.0%。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结果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CT 征象为血肿不均质密度72 例,血肿不规则形状90 例,岛征34 例,卫星征36 例,旋涡征102 例,黑洞征19例,混杂征21 例,液平4例。
2.2 ApoE基因多态性与CT征象的单因素分析
本研究发现,发病12 h 内的征象中,ApoE 基因ɛ2携带与CT 上的“黑洞征”征象有关(OR=4.886,P=0.009);发病18 h内的征象中,ApoE基因ɛ2携带与CT上的“黑洞征”征象有关(OR=3.630,P=0.030);发病24 h内的征象中,ApoE基因ɛ4携带与CT上的“血肿不均质密度”征象有关(OR=0.309,P=0.009),未发现ApoE 任何等位基因与发病3 h及6 h内的CT征象具有相关性,见表1-3。
2.3 ApoE基因多态性与CT征象的多因素分析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病12 及18 h 内,ɛ2等位基因携带是CT“黑洞征”独立预测因素,见表4;发病24 h 内,ɛ4 等位基因是CT 上“血肿不均质密度征”的独立预测因素,见表5。
3 讨论
既往研究发现,ApoE基因的2种突变型等位基因ɛ2和ɛ4均与脑出血的发生风险相关,然而结论的一致性欠佳[20-23];且针对中国人群的研究常因地区和民族的不同结果有所差异[17]。截至目前,ApoE基因只在欧洲和美裔人群中发现与血肿扩大有关,缺乏在中国人群中的研究。因此,针对中国人群的研究对地域性人群的脑出血预防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发现,12及18 h内的首次CT“黑洞征”与ɛ2等位基因携带相关,24 h内的“血肿不均质密度征”与ɛ4等位基因携带相关。经过与征象具有相关性的临床资料多元回归分析后,ɛ2 或ɛ4 还能独立预测相应的CT征象。
表1 发病12 h内CT征象与ApoE基因多态性分析(n=129)
表2 发病18 h内CT征象与ApoE基因多态性分析(n=151)
表3 发病24 h内CT征象与ApoE基因多态性分析(n=175)
表4 黑洞征与ɛ2等位基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表5 血肿不均质密度征与ɛ4等位基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黑洞征是指被包裹在血肿内部的低密度区域,有清晰的边界,较相邻的脑实质CT值≥28 HU。黑洞征反映的是新鲜活动性出血的出现。在非增强CT 扫描中,新鲜液体血液在CT 上是低衰减信号,血凝块收缩后,血清被隔离出血肿,使CT扫描上出现新的出血高信号。这可能是黑洞征能预测血肿扩大的原因之一[24]。研究显示,脑叶出血患者中ɛ2等位基因携带者与较大血肿体积之间存在关系[25]。Banerjee G等[26,27]发现ɛ2促进血管发生继发纤维性坏死等结构性改变,可能导致更广泛的出血或微出血。推测ɛ2等位基因引起持续性出血更直接的原因可能与进展性血管破裂有关。初始破裂的血管导致附近病变的小血管的级联损伤,携带有ɛ2 等位基因的患者在破裂部位附近严重受损的血管,在出血初期继续破裂,导致更多的活动性出血[18]。这可能是ɛ2能独立预测黑洞征的原因。
血肿不均匀密度征与出血年龄、出血时间、出血灶数及红细胞压积有关[8-12,28-30]。有研究发现血肿密度可反映出血的时间过程[8]。主动出血的液体血液相对于周围的大脑或组织的高衰减信号血栓在CT 扫描上具有低饱和度。当凝块收缩时,低衰减血清被释放。后续随着血栓逐渐液化成分解产物,出血部位在CT上致密性减低[28]。另外,在不同程度上,血肿周围区域的低衰减水肿变化至少部分是受红细胞溶血产物,如凝血酶和铁的影响,并与血脑屏障破坏相关[29]。ɛ4 等位基因似乎增加血管淀粉样蛋白沉积的严重程度,参与血管壁的慢性损伤过程,并且通过参与脑内炎症过程对血脑屏障产生破坏[26,30]。ɛ4 能预测血肿的不均质密度一定程度上提示脑内出血的慢性、持续性出血过程。
综上所述,本研究发现ɛ2或ɛ4能独立预测一些预测血肿扩大CT 征象,提示ApoE 基因与血肿扩大有着紧密联系,但是其参与血肿扩大的具体机制需要进一步研究。建议脑出血患者应及早进行ApoE 基因多态性的筛查,以期对ɛ2和ɛ4的携带者进行精准脑出血危险因素的监测、预防和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