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莫扎特《钢琴奏鸣曲》K.332第一乐章创作特征及演奏分析

2021-05-11张爱嘉

普洱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钢琴奏鸣曲音型装饰音

雷 蕾,张爱嘉

闽江学院 蔡继琨音乐学院,福建 福州350000

奥地利作曲家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1756-1791),是音乐史上极罕见的音乐天才,幼年时就被世人誉为“音乐神童”,为古典主义时期代表性作曲家,为古典音乐发展作出巨大贡献,与海顿、贝多芬同时被后人誉为“古典三杰”。《钢琴奏鸣曲》K.332创作于莫扎特旅居巴黎时期,这一时期的莫扎特生活屡遇挫折,但作品创作依旧以乐观向上的大调式为主。此时的莫扎特,创作手法已相当成熟,且极具个人音乐风格特点。第一乐章的音乐主题更是充分体现莫扎特“人声歌唱”至上的音乐创作理念,饱含精巧而不失典雅的音乐情感,欢快的曲调中又隐隐夹杂哀愁乐思。

一、作品创作背景

莫扎特一生短短35年,存世将近700多部作品,为欧洲古典音乐留下厚重笔墨。作品《钢琴奏鸣曲》K.332采用大调式,第一乐章为F大调,旋律线条,包含多样化的和声织体,节奏律动灵动活泼,带有内在的节奏弹性,欢快又不失优雅。从广义角度出发,受18世纪启蒙运动的思想的深刻影响,体现出思想启蒙时期人们对生活充满希望和饱含信心。若从狭义角度出发,这一时期的莫扎特处于人生动荡、困难重重的时期,但他的作品中,依旧广泛使用大调元素,并加入隐性的小调音乐元素,将伤感隐于欢乐的音乐形象之中,宛如少年折起一支带刺的美丽玫瑰,但又总被玫瑰的小刺刺伤。

莫扎特崇尚的巴赫曲风也在这一乐章有所体现,具有明显复调特点的乐段。莫扎特的和弦分解式旋律,体现较强的流畅性,以和声级进的创作手法推进主题旋律。和弦交替转换使和声更加饱满,同时加强了旋律的流动性,将经过音穿插在和弦音之间,巧妙地处理前后旋律直接的连续性。该乐章也充分体现了莫扎特以人声歌唱理念为主的创作手法。左手的稳定音阶类型可以说是很完美的基调,很好地把歌剧艺术融入这首奏鸣曲的织体中,赋予这首作品较强的戏剧性。莫扎特巧妙运用主部和副部的音乐曲式结构,追求复调性的艺术处理技巧,使复调音乐有了新的延续。

二、作品创作特征

作品第一乐章,运用规整的和声分解式旋律,具有莫扎特创作中期的创作特点,调性运用、节奏速度、音色等方面均有明显的莫扎特个人创作特征。

(一)调性与装饰音方面

第一乐章的主题旋律包含柔美歌唱和热情两种音乐情绪,旋律加入较多和弦外音、装饰音。装饰音是莫扎特常用的创作手法,装饰音源于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创作特点,但莫扎特的装饰音风格较巴洛克时期更加简练,装饰性更加明确,横向比较他同时期的海顿、贝多芬,更多的灵巧与轻快,富有个人创作特色。这些小装饰为整体的音乐节奏增添了调皮与优雅并存的独特音乐色彩。这首作品的旋律流动性强,其旋律行进感及音乐情感饱满度,较之乐谱上呈现的更加丰富的多。在不同的音色及音列组合之下,以F大调为主基调,旋律歌唱性强,旋律音列组合简朴,但极具歌唱特点的旋律行进,构建出莫扎特丰富的音乐思想内涵,此曲运用F大调主和弦分解式旋律作为起始句,引领之后欢快的旋律行进,充分体现出大调性的音乐色彩,宽广且明亮,整个乐章均紧扣主调展开音乐行进,明确表达了作曲家单纯且光明的音乐情感。

(二)节奏与速度方面

第一乐章节奏旋律节奏平稳,给人一种舒适的行进感,在简洁的旋律中加入轻巧的节奏律动。三四拍的节拍设定,使整个快板乐章带有圆舞曲特性的节奏形态,音乐语言充满朝气,节奏规整又不失活泼轻快的节奏表现。将快板速度和圆舞曲律动的节奏形态相结合,表达出笑对人间疾苦的轻松情感,通过灵动的节奏形态,表达出对美好事物的幻想。即使音阶式音型,在这样的节奏加持下,保证平稳速度的同时,也体现出旋律轻巧欢快的音乐情感。

(三)音色与触键方面

不同的触键决定着不同的音色,音乐的音色有一部分来自于器乐本身。这首作品的音色,对指尖和第一关节的运用要求较高。演奏者要很好的运用指尖触键方式,才能实现更好的音色。在弹奏莫扎特装饰音型的时候应该控制好指尖的触键颗粒感清晰,轻巧的同时要有保持柔和歌唱的音色体现。应避免贝多芬奏鸣曲一般的宏大曲风,歌唱式的音乐表达是这首作品的首要音色要求。

三、演奏技巧

(一)呈示部

呈示部从第1小节开始,右手表达主旋律基调,左手的分解和弦式伴奏音型,作为背景承托主旋律,使音乐性格显得格外活泼轻松。左手分解和弦的伴奏部分,是古典主义时期主调音乐常用的伴奏音型,要做到节奏的均衡平稳,抓住变化音和重复音的特性,体现出伴奏声部的层次对比。因这类伴奏音型常常大量用到大拇指,对大拇指的力量控制有较高要求。尤其此类音型的大拇指多处于弱音位置,而大拇指本身因自重、控制力较弱于其他手指等因素,弹奏过程中极容易出现强重音的现象,这点在弹奏过程中要格外注意。

第5至8小节要注意左右手的复调性,此处为卡农式双声部行进,是复调音乐中最典型的创作手法之一,完整体现主题旋律的同时,需兼顾声部的平行走向及声部层次体现。第8小节的“tr”为装饰音符号的一种,要求演奏者以顺波音的音符走向,弹奏足够时值的装饰音,音色需轻巧活泼,手指力量集中于指尖,触键点到即可,不可过于沉重,对手指弹奏的速度及灵敏度、力度控制力均有较高要求。这类装饰音型是从巴洛克时期衍生而来,巴洛克音乐中,这类装饰音是为延长音符在古钢琴上的时值,达到延音的效果。到了古典主义时期得到更加广泛的运用,但其功能从延音作用,更多的转向旋律装饰作用。在莫扎特的钢琴作品中更是大量使用这类装饰音符号,这个乐章更是多处使用这类装饰音,更加显现出莫扎特的作品创作特点。(谱例1)

第1小节至22小节为一个完整的长线条乐句,大量落弹音型,加大了手指对不同触键力度精细化的要求,且落弹音型有其独特的音乐语气,在保证大乐句连贯性、完整性的同时,也要准确到位的表达出落弹音型的特殊语感。每个音的音色音质在演奏时应该有较好的控制,尤其是左手伴奏音型中八分音符的行进,应充分展示出旋律韵律和节奏律动,和声的饱满及歌唱性均需兼顾。旋律音色的颗粒性在乐句表达中,要体现出清脆果断的音色效果,音符之间的衔接与交代不可拖泥带水,但又不可太过犀利果决,需均衡把握音色特点和音乐性格。右手运用较多的音阶式旋律行进,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容易进入随着音型上下做强弱起伏的误区。莫扎特的此类乐音体现,遵循的是传统德奥音乐学派中模块式的强弱对比,更多的是整体音乐动机之间的强弱对比,而非阶梯递进式的强弱起伏,这个音乐表达特性,在莫扎特的音乐创作中贯穿始终。左手弱奏的同时要保持时值均匀,此处的难点在于左右手的音量平衡度,及音色统一性。第23小节至55小节为一个完整的乐段,主要以音阶式乐音行进的手法来体现左右手力度的层次对比。

第49小节的“3对2”节奏形态弹奏较为不易,演奏者常会出现左右手无法准确进入拍子的情况,这类拍子,需要将拍子拆分到最小时值,先将左右手分别练习节奏的均衡性,双手配合时需保证每个音符准确进入拍点,同时还需保证音乐节奏的流程性。第56至93小节为一段乐句,左手的四分音符为主题,演奏时左手根音要稍微突出,做出强弱的行进感,这一段的速度会使内心的节奏加快,所以练习时需使用节拍器辅助练习,为此段稳定速度与节拍。

(二)展开部

第94小节至132小节结束,这一部分技术难度并不大,但是要注意左手和弦之间的气息连贯与左手旋律的衔接。第109小节开始,每一个和弦要弹得饱满且保持旋律的连贯性,前后变换的和弦与弹奏过程完美衔接也是难点。指尖要有力地支撑住且贴键,手指要做好积极的运动状态,手腕要注意放松,并要把左右手旋律位置的变换旋律体现出来,表情符号要与触键相结合,运用指尖的点力弹奏轻巧的旋律,使音乐拥有灵魂,自己要投入其中,手指触碰琴键要慢发力均匀,足够时值使得情感更加到位,这样旋律自身的线条和连接性会得到很好的诠释,在演奏的时候耳朵要变得非常敏锐。

第113小节右手的表情符号强弱对比要明显,理由指腹触键。这一句对于左右手的协调要求较高。第123小节的右手和弦连音要突出冠音的旋律线条,手指要主动高台注意旋律连接。(谱例2)

(三)再现部

第133小节至229小节为再现部,再现部演奏的方法应该更具有对比性,这是整首曲子主题的再次出现,但和声走向有所改变,根据不同的调性、和弦转变,应有不同的音色要求。演奏者在表现再现部的特点时,应从乐曲调性的发展着手,在音色与力度上加以层次区分。

第163小节开始与呈示部略有不同,为结束句做铺垫与推进。163小节之后虽然节奏类型与呈示部相似,但是在旋律中与呈示部的旋律相比更为宽广。(谱例3)

第177小节至188小节中,第一个的装饰音要用指尖的触键方式表现得更加的穿透力,左手的一级和声旋律走向应该表现出如图跳舞时步伐的宽广。在185小节的右手和声和呈示部相比多了一些厚重感,用八度音型推向曲子结束前的高潮。

四、结语

这首奏鸣曲,是作曲家感性与理性情感的集合,创作技巧保留有巴洛克时期创作手法的风格,同时具备明显的古典主义时期的改良特征以及作曲家自身的音乐创作特点。作品中的旋律气息,歌唱性的旋律走向,音色和节奏及力度均对演奏者有较高要求,需要很好的表现出奏鸣曲式的规整,又要兼顾音乐语感等细节处理,是古典奏鸣曲体裁的重要代表作之一。

猜你喜欢

钢琴奏鸣曲音型装饰音
装饰音在爵士鼓演奏中的作用探析及运用策略
浅谈装饰音在意大利歌曲演唱中的艺术价值
引入钢琴伴奏提升高中生歌唱能力探研
即兴伴奏的音型发展方式
关于小提琴演奏中的装饰音运用
海顿与莫扎特钢琴奏鸣曲演奏风格比较
巴赫《哥德堡变奏曲》装饰音演奏与处理
即兴伴奏构建灵动式音乐课堂探析
莫扎特与的钢琴奏鸣曲与演奏技巧
贝多芬《降E大调奏鸣曲第一乐章.op.31 Nr.3》创作与演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