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森林康养基地建设保障体系的思考
——基于《森林康养基地总体规划导则》的要求

2021-05-11

普洱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康养基地森林

陈 圆

三明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福建 三明365004

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不断涌现出工业化、信息化趋势,非农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而农村人口在城镇集中,使我国城镇化发展成为新趋势,截至目前我国城镇化率为60.6%[1]。人口的快速集聚,出现了人们居住环境空气污染、绿地环境质量较低、缺乏生物多样性以及水质超标等诸多问题。

经研究发现,森林康养具有对人们身体以及心理健康保健效果,能够有效缓解人们心理紧张的情绪,增强免疫细胞活性以及抗癌蛋白数量[2]。目前,国外正建立完善的森林康养保障体系,而我国森林康养产业起步较晚,不利于我国森林康养产业的发展和基地的建设。因此,将《森林康养基地总体规划导则》[3](LY/T2935-2018)中对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相关规定作为基础和依据,分析森林康养基地建设保障及支持运行机制,并提出相关建议,进而实现森林康养基地的建设、管理和保护。

一、森林康养基地建设的保障措施

森林康养产业是将优质的森林资源与医药相结合,发展保健养生、康复疗养、健康养老等有益于人类身心健康的新型产业[4]。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于2018年发布的《森林康养基地总体规划导则》规定了森林康养基地的规划原则、建设任务、产品服务、条件分析、功能布局、市场营销、生态保护、保障措施等技术要求[5]。导则为森林康养基地总体规划的编写和执行提供了政策性指引,具有风向标作用和先导意义。但不少基地由于对相关政策及条款理解、执行不力而不同程度地呈现组织管理混乱、科技创新滞后、政策落实不明、人才短缺、宣传推广薄弱等突出问题。在实际规划编制过程及现实操作执行中,亟需充分理解导则指南,从大局出发,充分考虑森林康养基地建设的相关路径。

二、森林康养基地建设保障体系

围绕组织管理、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培养、招商引资、宣传推广等方面,对森林康养发展、建设过程、保障措施予以分析,构建“政府、企业、机构、公众”四位一体,以森林康养基地为中心,协同联动的保障体系,规划建设保障体系如图1所示。

图1 森林康养基地规划建设保障体系

(一)组织管理保障

科学、精准、高效的组织管理为森林康养基地快速发展搭建了强有力的架构和平台。

发展改革部门应把基地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林业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理解和领会,加强调研和研究,通过监督、检查确保各项政策措施执行、落地,高效解决基地建设和发展中出现的各类困难和问题[6]。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应加快健全及完善康养医疗保险政策与保障措施,为医养结合型项目提供便利与支持。扶贫部门要通过森林康养基地的建设带动林农脱贫致富,加快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和经济提升。自然资源部会同住房与建设等部门进一步明确康养产业用地,提升产业用地供应能力,优先保障土地实际布局和建设用地计划指标。财政部门要重点支持,确保资金来源与保障。科学和技术部门须提供技术支持服务[7]。医疗卫生部门统筹相关项目和资金,加强对康养医疗环境、设施设备、相关康养服务人员的监督及管理。教育与体育部门要加强对院校康养人才培养、实训基地的指导与检查。文化和旅游部门应推进康养产业、森林旅游与文化市场文旅融合、优势互补,对森林康养基地建所依托的各类旅游区(点)及相关旅游企业加强监管,大力发展森林旅游。质监部门配合其他部门把关森林康养产业配套产品质量,督促、落实康养产业标准宣传、贯彻与实施工作,保障康养管理与服务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二)科技创新保障

森林康养产业作为新兴的朝阳产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应加强科技创新,加快创新平台建设,着力推进森林康养产业升级发展和新技术、新平台的研发应用,构建系统功能完备的医疗卫生行业创新服务网络。加强森林康养基地、康养企业与信息运营平台、服务商的线上协同联动,强化各种数据接口、终端等硬件设施建设,加快电子结算、线上咨询与交流。创新与发展“个性化保健服务”和“智能保健服务”等新型服务方式[8]。通过“一卡通”途径全面打造森林康养大数据,把康养指数大数据和消费大数据相糅合。利用大数据应用平台、金融服务渠道,开展定向性的客源引流服务,既实现了对康养基地的实效宣传,又为康养基地及其林下产品精准营销实现了多赢局面。

各类科研院所可将技术知识和资源纳入林业、科学和技术、医疗卫生、旅游、农业和环境保护等多学科领域的技术研究,加强科研实效性。高校作为科技创新研究的前沿阵地,拥有市场学、经济学、旅游学、体育学、计算机学、建筑工程学、艺术设计学、医学、护理学等不同学科知识的交叉,能提供不同视角,能更好地指导森林康养产业的发展,满足多层次康养需求。森林康养基地建设过程中,高校应构建“产学研”于一体的教学科研机构,提供精准并具有应用价值的技术服务,实现森林康养智慧化。

(三)人才供应保障

1.森林疗养师

森林疗养师是具有一定身心健康与森林疗养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利用森林资源进行身心健康管理的专业人员。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员针对特定对象的需求,提出具体的目标,运用特定的森林场地和设施进行活动,评估效果,以促进人的身体、心灵健康。

2.中医健康管理顾问

中医健康管理顾问或称中医养生保健师,为掌握中医药学基础知识,将中医药基础知识与生命发展规律有机结合,身体力行服务受众,助其预防疾病、减轻病灶、健康长寿的中医养生保健专业人才[9]。

3.森林向导及讲解服务师

森林解说员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导游”,更是生态文明教育的积极传承者和践行者,通过特定的解说服务,充分发挥森林社会服务功能,不断传承和丰富森林文化的内涵,自然教育形式能够培养人的综合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传播生态文明和森林文化的先进理念。

4.运动健身营养师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维持健康平衡的肌体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运动健身营养师可根据运动人群的性别、年龄、体质和身体能量状态来制定科学、个性的膳食营养方案,达到提升人群体质的目的。

5.户外拓展培训师

拓展训练具有开放性、共享性、补充性和愉悦性等特点。户外拓展训练时,更注重对心理层面的磨炼与挑战,通过训练,挖掘团队潜力。培训中更多扮演旁观者和安全员的角色,培训后对学员进行心理疏导、催化及提升,使其重新认识自我。

6.森林亲子(幼儿园)研究导师

运用自然和森林元素培养游戏组织技能、基本表演训练、运动训练和艺术领域的审美表达能力促进幼儿体育及沟通技能、语言能力、创造力、数学和科学知识的发展进步,挖掘幼儿的各项潜能。人才培养渠道主要有三种:一是短期内举办各类培训班重点解决专职型服务人员专业技术能力的提升;二是长期通过高校开设森林康养专业,进行本科、硕士以及博士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培养与引进;三是以兼职形式招收医疗机构、教育机构等相关专业人员作为康养服务团队的后备力量。

(四)建设资金保障

“健康中国”政策背景下,森林康养基地建设亟需地方推进森林康养产业发展,出台金融扶持政策和配套措施,推动基地建设。建立健全三权受益合作机制(所有权、经营权和收益权)和明确的基地产权制度,使各方都有稳定的收益预期,增加投资信心[10]。从林业、农业、医疗卫生等专项资金中加大对森林康养基地发展的投入,加强对森林康养基地建设的帮扶。地方政府应采用PPP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建设康养设施,成立森林康养运营管理公司,统筹项目实施工作。建立项目库,设立重点区域招商门槛,落实财税优惠政策。加强信贷支持,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多层次融入资本市场。政府统筹管理,设立管理和开发机构,引进优良的投资方,自主开发高端康养项目。

(五)宣传推广保障

森林康养产业做大做强离不开市场宣传和口碑效应。应整体包装、多维宣传康养产业发展政策。政府搭台,康养唱戏,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互联网等媒体,强化舆论引导,及时报道森林康养基地建设的措施和成效,有效建立良好的舆论环境。健全共享功能,建设高效便利、安全的森林康养信息化系统,构建“互联网+”森林康养发展的新模式。加大对森林健康产业理念、政策、未来愿景等的宣传推广力度,普及森林康养概念及功能,通过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提高森林康养基地的知名度、美誉度。

三、结语

随着国内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逐步向稳,态势良好,企业加快复工复产,因疫情期间累积的康养需求将得到进一步释放。地方政府应制定面对疫情防控前线医护人员及工会职工疗休养优惠政策和指导文件,鼓励单位发展团建及工会活动促进职工健康,激活客源市场。同时,进一步明确财政补贴,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发挥政策性金融工具的带动作用,增强市场投资信心。文旅企业、地产经营商等应联合高校、科研机构实现对森林康养服务及产品的深度开发、生态开发和创新开发,这样才能推动“康养+”大联盟的构筑与发展。

猜你喜欢

康养基地森林
秘密基地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韩国康养胜地——平昌阿尔卑西亚
山水禅心 康养五莲
海峡两岸首届森林康养学术研讨会在成都举行
哈Q森林
哈Q森林
哈Q森林
哈Q森林